什么是巴豆?

巴豆可药用

泻寒积,通关窍,逐痰,行水,杀虫。治冷积凝滞,胸腹胀满急痛,血瘕,痰癖,泻痢,水肿,外用治喉风,喉痹,恶疮疥癣。巴豆树

治冷积凝滞,胸腹胀满急痛,血瘕,痰癖,泻痢,水肿,喉风,喉痹,恶疮疥癣。1。峻下冷结:适用于冷结便秘,腹满刺痛;或小儿乳食积滞,痰多惊悸。2。攻痰逐水:可治水肿胀满,二便不通之症;寒食结胸,痰涎壅盛,胸膈滞闷,肢冷汗出者;以及痰迷清窍,精神错乱。3。用治痈肿脓成不溃,本品有蚀疮排脓之功。①《本经》:"主伤寒温疟寒热,破症瘕结聚坚积,留饮痰癖,大腹水肿。荡练五脏六腑,开通闭塞,利水谷道。去恶肉。"②《别录》:"疗女子月闭,烂胎,金疮脓血不利,丈夫阴颓,杀斑螫毒。"③《药性论》:"主破心腹积聚结气,治十种水肿,痿痹,大腹。"④《本草拾遗》:"主症癖,痃气,痞满,腹内积聚,冷气血块,宿食不消,痰饮吐水。⑤《日华子本草》:"通宣一切病,泄壅滞,除风补劳,健脾开胃,消痰破血,排脓消肿毒,杀腹藏虫。治恶疮息肉及疥癞疔肿。"⑥《医学启源》:"导气消积[52石斛网www.52shihu.com],去脏腑停寒,消化寒凉及生冷硬物所伤,去胃中寒湿。"⑦《汤液本草》:"可以通肠,可以止泄。"⑧《纲目》:"治泻痢,惊痫,心腹痛,疝气,风歪,耳聋,喉痹,牙痛,通利关窍。"

别名:毒鱼子、猛子仁(湖南、广东)、巴仁(广东)、巴果(云南)、江子(四川、广西)。

。--大戟科

常绿小乔木,高4~10m。树皮深灰色,平滑,幼枝绿色,被稀疏星状柔毛;二年生枝灰绿色,有不明显黄色细纵裂纹。叶互生,叶柄长2~6cm,托叶早落;叶片卵形,长5~13cm,宽2。5~7cm,顶端渐长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叶缘有疏浅细锯齿,两面均具稀疏星状毛,掌状3出脉,近叶柄两侧各有一无柄腺体。花小,单性,雌雄同株,顶生总状花序,长8~14cm,花绿色,雄花在上,雌花在下,花梗细而短,有星状毛;雄花萼片5深裂,花瓣5,反卷,内面密生绵状毛,雄蕊15~20,着生于花盘边缘,花丝在芽内弯曲;花盘腺体与萼片对生;雌花花萼5裂,花瓣5,有无花瓣者,花柱3,柱头深2裂。蒴果长圆形至倒卵形,长2cm,宽1~2。5cm,有3~4钝棱,密生星状毛。种子长卵形,淡褐色。花期3~6月,果期6~9月。

植物’大血藤’和“岩巴豆”有区别吗?

大血藤(拉丁学名:ata(Oliv。)Rehd。。),习称红藤,又名血藤、红皮藤等,大血藤为落叶、木质藤本植物。木通科大血藤属。具有败毒消痈,活血通络,祛风杀虫的作用。治急、慢性阑尾炎,风湿痹痛,赤痢,血淋,月经不调,疳积,虫痛,跌扑损伤。植物学上没有岩巴豆,只有巴豆这种植物。巴豆,(学名:)为大戟科巴豆属植物巴豆树的干燥成熟果实,其根及叶亦供药用。巴豆树为常绿乔木,高6~10米。中医药上以果实入药,性热,味辛,功能破积、逐水、涌吐痰涎,有助于治寒结便秘、腹水肿胀、寒邪食积所致的胸腹胀满急痛、大便不通、泄泻痢疾、水肿腹大、痰饮喘满、喉风喉痹、痈疽、恶疮疥癣。有小毒,须慎用。产于浙江南部、福建、查看详细

为什么吃巴豆会拉肚子?

巴豆可以促进肠道的分泌,但是肠道的吸收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所以当肠道吸收的能力达不到分泌的肠液时就会出现腹泻!也就是医学上所说的分泌性腹泻!查看详细

巴豆有哪些特征?

(张士良)巴豆(。)别名江子、巴米、刚子、猛子仁。为大戟科木本。主产四川、广东、广西、福建、云南、贵州、台湾等省区。以种子入药。种子含巴豆油,油中含巴豆油酸、巴豆酸、油酸、亚油酸等9种酸的甘油酯;另外含有巴豆醇二酯、巴豆醇三酯等。其中巴豆醇二酯有致癌作用。药理试验证明巴豆油是最剧烈的泻药,外用对皮肤有刺激作用。味辛,性热,有大毒。有泻寒积、通关窍、逐痰、行水、杀虫等功能,治冷积凝滞、胸腹胀满急痛等症,外用治恶疮、疥癣、疣痣。此外,有杀灭钉螺的作用。一、形态特征常绿乔木或灌木,树高2—7m,幼枝疏被星状毛。叶片卵形、矩圆状卵形,先端渐尖,长5—13cm,宽2。5—6cm,掌状三出脉,两面疏被星状查看详细

巴豆和吃的豆有什么区别?

【来源】为大戟科巴豆属植物巴豆树的干燥成熟果实,其根及叶亦供药用。【其他名称】巴菽、刚子、江子、老阳子、双眼龙、猛子仁、巴果、巴米、双眼虾、红子仁、豆贡。【汉语拼音】Badou【化学成分】种仁含脂肪油约40-60%,油中含巴豆树脂,系巴豆醇、甲酸、丁酸及巴豆油酸结合而成的酯,有强烈的致泻作用。此外,含蛋白质约18%,其中包括一种毒性球蛋白,称巴豆毒素。另含有巴豆甙1-3。8%、精氨酸、赖氨酸、解脂酶及一种类似蓖麻碱的生物碱。巴豆油中含有辅致癌物。为无色树脂状物,经水解后产生辅致癌物A3及致癌物B2。【性状】卵圆形,一般具三棱。表面灰黄色或稍深,粗糙,有纵线6条,顶端平截,基部有果梗痕。破开果壳查看详细

巴豆是什么?

()

(李秉滔)

学名:。。因产自巴蜀,其种子如豆而名巴豆。大戟科,巴豆属(该属约750种,分布热带和亚热带。中国约20种)。常绿小乔木。嫩枝、叶、子房及果均疏被星状毛。叶互生,卵形或椭圆形,长5~15厘米,具疏锯齿,齿端常有腺体,近叶基两侧有2腺体;基出脉3条,侧脉2~3对。花单性,雌雄同序,总状花序顶生,雄花在上,有花瓣,雌花在下,无花瓣;雄蕊多数,生于花盘边缘;子房3室。蒴果倒卵形,具三钝角,3室,每室1种子;种子长卵形。花期3~5月,果9~11月成熟。产中国南方各地。印度、缅甸、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日本也有分布。生山谷溪边、旷野及次生林中。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种子含巴豆油34~57%,蛋白质18%(包括毒蛋白及巴豆毒素),以及巴豆甙等,有剧毒,中医学以种子入药,主治寒结便秘、腹水肿胀、痰疽、喉痹等症,为强烈泻剂,宜慎用。全株可作农药杀虫。种子稀薄浸出液可灭钉螺。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7-06 热度: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