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是什么病?

湿热主要就是指内生湿热以及外感湿热,湿热会容易侵犯患者的脾胃以及肝胆,因此临床上有脾胃湿热以及肝胆湿热的证型。湿热与日常生活中的暴饮暴食、饮食积滞蕴热有关,而且还会与个人的情绪以及生活、工作压力有关。因此治疗湿热,就要用四妙丸来进行调理。

湿热是一种中医术语,主要就是指湿热蕴结体内导致脏腑经络运行受到阻碍,主要的症状就是全身湿热。患者会有发烧、口渴以及口苦等情况出现,因此需要及时除湿治疗。除了常规的中药调理之外,湿热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调理,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

一、湿重热轻

`证候:无身热或身热不扬,头重肢困,胸闷脘痞,胃纳呆、腹胀肠鸣、甚或恶心呕吐,口淡不渴或口渴不欲饮,小便微黄,大便稀溏,舌质淡红,舌苔白厚腻,脉濡缓或濡滑。

病机:住处卑湿,水中作劳,汗出当风,湿衣裹身,湿邪客体;肺气失宣,肾阳不足,脾虚运化失司生湿,三焦气化不利等导致水湿过剩。湿渐化热,乃湿中蕴热,热轻湿重之证。湿为阴邪,故无身热或身热不扬;湿性凝滞,湿浊内阻,气机不畅,所以见头重肢困,胸闷脘痞等症;而湿浊困阻也会反过来困阻脾胃,则脾胃运化失常,故有胃纳呆、腹胀肠鸣、甚或恶心呕吐,口淡不渴或口渴不欲饮,小便微黄,大便稀溏;舌质淡红,舌苔白厚腻,脉濡缓或濡滑等,也是热轻湿重的征象。

治法:淡渗利湿,芳香化浊,佐以清热。

方药:三仁汤加减或茵陈五苓散加减。

二、湿热并重

证候:神疲乏力,头重身困,胸闷脘痞,两肋隐痛,腰部胀痛,恶心呕吐,胃纳呆,口渴不欲饮或喜热饮,发热汗出不解,小便短黄,大便溏而粘滞不爽,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

病机:清湿欠早,久必郁热,化热入里。里热转盛,故小便短少黄赤,发热渐高,但不随汗出而解;口渴为热盛之故,但湿邪中阻,故虽渴而不欲多饮;恶心呕吐,胸闷脘痞,胃纳呆等症,是湿热郁阻于脾胃之故;大便溏而粘滞不爽,色黄如酱,是湿热胶结大肠;湿热相搏,腰络不利,故腰部胀痛,伴有热感;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等,均是湿热并重的表现。

治法要注意二点:

一是该证型中见大便溏而粘滞不爽,色黄如酱,是湿热胶结大肠,与脾胃虚寒之大便溏的治则治法截然不同[52石斛网www.52shihu.com],医者切不可以认为是腹泻,错误地用止泻的方法去治疗,而应该“通因通用”,用理气化湿、泻热通腑法治疗,直至大便不溏而且成形(这是湿热已清的标志)为止。本证大便溏与脾胃虚寒之大便溏的鉴别点主要是:本证之大便溏必兼粘滞不爽,即大便虽溏但难以排出排净,且多兼有肛门灼热感、口苦口干、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等热象。脾胃虚寒之大便溏则毫无粘滞不爽之感,且多兼有口淡不渴、面色苍白、形寒肢冷、完谷不化、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而迟等中阳虚衰表现。

二是治疗湿热俱盛证型大便溏虽用理气化湿、泻热通腑法治疗,但在临床运用上还主要采用“轻法频下”法,多选方精药轻的枳实导滞汤《重订通俗伤寒论》。此方每味药的剂量均很少,这是因为本证糸湿热积滞胶结于胃肠道所致,难以一次攻下即可奏效,住往需要连续多次攻下,所以不可以大剂量猛下,而应该以轻剂多次缓下,即所谓的“轻法频下”。

附枳实导滞汤药物组成:

生大黄(酒洗)、槟榔、川厚朴、连翘各5克,黄连2克、木通3克、枳实6克、神曲、紫草、山楂肉各10克,生甘草2克。

方义:方中以大黄泻热通腑,川厚朴、枳实、槟榔理气化湿,山楂肉、六神曲消食导滞和中;黄连、连翘、紫草清热解毒;木通清热利湿,导湿热从小便而出。

三、热重湿轻

证候:发热,汗出,口渴欲饮,恶心呕吐,纳呆,两胁胀痛,身重头昏,心烦心悸,或胸闷气促,脘痞腹胀,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舌苔黄厚腻,脉滑数。

病机:长夏之际,湿热熏蒸,侵入人体,与湿相搏;过食肥甘,饮酒太多,酿生湿热;素体阳盛,或有伏火,感受湿邪,郁而不达,蕴结湿热;素体阳虚湿盛,或感受疫毒,或五志化火,湿遏热伏,或体湿误服温燥药,使热毒更盛,达营入血,湿邪郁久不得除而生热;如是误治失治,湿热性类的疾病大多会转变为热重湿轻。若热盛于阳明胃,故口渴欲饮,湿阻于太阴脾,则,恶心呕吐,纳呆、脘痞腹胀。脾胃湿热若熏蒸于肝胆,则易患黄疸(阳黄);热炽灼液,故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黄厚腻,脉滑数等,也为湿热俱盛之证。

治法:清热解毒为主,佐以祛湿化浊,调和脾胃。参考用方可选用茵陈蒿汤加减化裁。

以上仅介绍了湿热证的大致辨证分型和其基本治则治法,但就该证的证型之间区分要点、用药注意事项及许多疾病常见于湿热证具体证侯与治则治法和湿热证的同类证和疑以证鉴别又再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兹分述如下:。

湿热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通常会出现的症状有发烧、头痛、小便发黄等。针对湿热的调理,主要是要去湿热,清热利湿。可通过饮食调理,可多食赤小豆、绿豆、芹菜、藕等甘寒、甘平的食物,同时配合早晚各一杯含有薏米仁、赤小豆、马齿苋、淡竹叶、绿茶、槐米、芡实等成分的薏仁茶,更利于健脾祛湿。

祛湿热食物参考:

牡丹皮能去除湿热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有关医学书籍记载,牡丹丹皮性微寒、味苦辛而涩,气芳香,无毒。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抗菌消炎、镇痛、镇静、降血压、抗痉挛、舒筋骨、除风湿和滋补等功效。主治瘟毒发斑、吐血、衄血、无汗骨蒸、闭经痛经、血沥、头痛腰痛、痛肿疮毒,可内眼外用,尤为妇科良药。

丹皮,主要用于生产六味地黄丸等十多种传统中药,是中国40宗大药材之一。油用牡丹凤丹耐旱耐贫瘠,半耐阴,瓣化程度低,花色以白为主,杂以粉色,种苗资源多,适种范围广,是目前油用牡丹主推品种。晒干后的牡丹皮含水量应控制在4%~6%,含水量过高,容易霉变;含水量过低,容易破碎,降低等级。每100kg鲜根可加工成牡丹皮干货35~40kg。安徽铜陵地区一般每亩可产牡丹皮干货400~450kg,高产地块的产量可以达到500kg以上。请参考牡丹皮的采收技术,希望对您有帮助。

丹皮以根皮粗壮、均匀,条干通直,皮细肉厚,色白起粉、不变红,亮星(牡丹酚结晶)多,香气浓郁者为佳。安徽铜陵地区生产的牡丹皮根据长度和粗度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统货、丹头壳和丹须等7个等级。

查看详细

身体属于湿热型体质的人能不能吃鹿胎膏?

湿热体质的人,常会因为进食滋补之物使体内的湿热之象更加严重,常会出现大便糖稀或者秘结,口干,腹胀等表现鹿胎膏为滋补之品,湿热体质的人,脾胃往往不是太好,进食之后会导致湿热加重,建议不要吃

查看详细

湿热的人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

湿热体质的人,在饮食上先要管住嘴,不要盲目进补,而要学会巧除湿热。尽量多吃薏米、绿豆、冬瓜、苦瓜、黄瓜、丝瓜、菠菜、荞面、赤小豆、黄花菜、莴笋、茭白、竹笋、西瓜、苹果等性味苦寒或甘平、有清热利湿作用的蔬果,尽量少吃辣椒、花椒、胡椒、牛肉、羊肉、狗肉、鸡肉等辛辣油腻的食物。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健脾疏肝、清热利湿,还可以多拔罐和刮痧,尤其是在腹部和背部俞穴拔罐。

查看详细

湿热是什么症状?

湿热的一般表现为:头身困重,发热多在午后明显,且身热不扬(即肌肤初扪之不觉很热,但扪之稍久即感灼手),并不因出汗而减轻;舌苔黄腻,脉数。具体表现因湿热所在不同的部位而有差别:在皮肉则为湿疹或疮疱;在关节筋脉则局部肿痛。但通常所说的湿热多指湿热深入脏腑,特别是脾胃的湿热,可见脘闷腹满,恶心厌食,大便溏稀,尿短赤,脉濡数;其他如肝胆湿热表现为肝区胀痛,口苦食欲差,或身目发黄,或发热怕冷交替,脉弦数;膀胱湿热见尿频、尿急,涩少而痛,色黄浊;大肠湿热见腹痛腹泻,甚至里急后重,泻下脓血便,肛门灼热、口渴。

主要表现为口苦、口干、口黏,烦渴、渴不欲饮,面赤唇红、口舌生疮,壮热、身热不扬、午后尤甚,头痛身重,厌油、不思饮食,上腹胀满,腹痛、里急后重,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濡数。

查看详细

体内湿热怎么办?

最佳答案祛除体内湿热的饮食:

蔬菜:多吃一些芳香的蔬菜如香菜、荆芥、藿香等,但这些菜也偏湿,不能吃得太多,可把这些菜当配菜来吃,以清除湿气。还有黄豆芽、绿豆芽、冬瓜、木瓜、山药,这些菜可以作为主菜来吃,有利湿作用。

茶:偏于温性的艾叶、佩兰,可以除湿,偏于凉性的竹叶、荷叶可以清热,每天泡茶喝,帮助清除体内的湿热。

作料:生姜、大茴香、桂皮等香料,具有祛寒、除湿、发汗等功效,每天做饭时适当放一点有温中祛湿的作用。

粥:湿热的季节粥也是很好的选择,茯苓、白术、小米、大米各适量,每天煮粥喝,健脾祛湿养胃。

汤:冬瓜、赤小豆、排骨各适量煲汤,清热利湿。

小孩或长期脾胃虚弱的人,如不想吃饭、浑身没劲或者饭后感觉胃满满的、腹胀、拉肚子等脾虚湿盛的人,可以用炒山药和炒鸡内金,按1:1的比例混合打成粉,每天一勺冲着喝,缓解症状。

少吃油腻、甜味品,预防湿热

湿热体质,除通过饮食调理外,不宜暴饮暴食、酗酒,少吃肥腻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适度饮水,避免水湿内停或湿从外入。应早睡早起,室内经常通风换气,能不用空调尽量不用,养成按时大便的习惯。早起出来活动到出汗为止,出汗可帮助排湿,但也不要大汗淋漓以免伤气。

体内湿热,如果只表现为轻微的症状时,通过以上调理就会有所好转,如果症状严重通过调理效果不好的,最好找中医辨证施治后再调理。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8-19 热度: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