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能不能代替草乌?

这个说不清楚。附子和草乌都是同一种植物的同一部位,只是生长环境不同。通常草乌的毒性要强于附子很多,所以我个人任务附子可以代替草乌,而不能用草乌代替附子。但是建议你多问几个中医。

乌头碱类药物中毒

乌头碱类药物有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枝蒿等。川乌、草乌、附子是中医临床常用中药,性味辛、甘,大热有毒,川乌、草乌可温中散寒、祛风止痛,附子能回阳救逆,补火助阳。临床用之恰当,可起沉疴,救危逆。因其毒性大,用之不慎,中毒者亦屡见不鲜。

乌头类药物均含乌头类生物碱,对心脏毒性大。其中以雪上一枝蒿毒性最剧烈,口服150ml即可中毒,是川乌、草乌毒性的几十倍。草乌的毒性大于川乌,附子为川乌的子根加工品,其毒性小于川乌。附子药用有三种规格,盐附子毒性大于蒸制过的黑附片、白附片。

乌头碱对中枢神经有强烈兴奋作用。直接作用于心肌,先兴奋,后抑制,用量过大可导致心肌麻痹而死亡。

中毒表现为唇、舌、颜面、四肢麻木及流涎、呕吐、烦燥、心慌、心率减慢或心动过速、肤冷、血压下降、早期瞳孔缩小/后放大、肌肉强直、呼吸痉挛、窒息而危及生命。

中毒原因大体如下:

煎煮时间太短

乌头类入煎剂,一般要求久煎,即煎煮1小时以上,可减低其毒性。乌头类药物含有毒性大的双酯型生物碱,乌头碱化学性质小稳定,经加热、水煮后[52石斛网www.52shihu.com],易水解成毒性较小的单酯型乌头原碱,乌头原碱的毒性只有乌头碱的1/200~1/500。由于病者忘记医嘱,或中药调剂人员交代不清,或病者煎药嫌麻烦等,以至煎煮此类药物时间太短,服后出现中毒。

用药过量《中国药典》规定川乌、草乌常用量是1~3g,附子3~10g,最大可用30g,而某些高等院校中药学教材上记载的川乌、草乌用量比《中国药典》大1~3倍,开方医生或使用者超量,出现中毒。

配伍不当

川乌、草乌、附子药学成分相似,如川乌、草乌、附子同用,易中毒。用药时间过长。长期服用含乌头类的中药汤剂和中成药,易蓄积中毒。

药物炮制不当

乌头类禁生用,生用多指外用。因而要求正确炮制,如炮制未达到合格要求,易引起中毒反应。

服药时间不当药物动力学研究表明,等量的乌头类药品在不同时间服用,测其乌头碱的在体内的血液浓度有显著差异,上午高于下午,中午最高,晚上则最低。故服用乌头类的中药,下午、晚上较为安全,中午服用则增加其中毒机率。

个体差异由于病者休质不同,耐药能力不一样,年轻人比老年人强;体健者比弱者强。因此体弱者、老年人要慎用。

草乌,附子毒如何去除这二个方子有什么不同草乌?

第一方中,如果是生川草乌则不能服用,如果是制川草乌可以服用,但剂量偏大,草川乌的单剂量应控制在1-3克/每次,一方且有附子,三种药(川草乌、附子)均宜长时煎煮以减轻毒副作用(提前煎30分钟以上)。

第二方相对较安全,三种药同样需要长时煎煮以减轻毒副作用。

草乌和川乌是两种不同的药物,作用类似。附子和附片是同一种药物,写法不一,但如果是“关附子”则是另一种药物。

两方作用:散寒除湿痹止痛,适用于严重寒湿性疼痛疾病,一方效果明显,副作用大,二小性弱,副作用相对要小。

两方均要控制口服剂量,一般单次口服量不能超过100毫升,服前先尝试,如果感觉麻口则要小心,最好从小剂量(20-50)开始服

体质弱、体质素热病人、阴虚病人、小孩、孕妇、哺乳妇女、心脏病人、甲亢病人禁服,老年人慎服。

查看详细

川乌、草乌及附子的品种及分布有哪些?

我国药典规定品种川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干燥母根。草乌为毛茛科植物北乌头。的干燥块根。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

产地川乌、附子:主要栽培于四川、陕西等省。

草乌:主产于东北、华北各省。

查看详细

川乌、草乌及附子的主要药用成分是什么?

1。双酯类二萜生物碱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以及塔拉地萨敏、川乌头碱甲及川乌头碱乙。为乌头中的主要毒性成分。乌头碱人的致死量为3~4毫克。

2。单酯型二萜类生物碱有苯甲酰乌头胺、苯甲酰中乌头胺和苯甲酰次乌头胺。其毒性明显减小。苯甲酰乌头胺的毒性为乌头碱的1/200。其可被进一步水解为毒性更小的醇胺、乌头胺、中乌头胺和次乌头胺。乌头胺的毒性仅约乌头碱的1/2000。

3。其他生物碱成分d1-去甲基衡州乌药碱、棍掌碱和去甲猪毛菜碱等,具有强心作用。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7-05 热度:3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