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是什么什么症状怎么治?

湿热可以喝茶调理改善,如稀健薏米红豆茶

治疗湿热一证,虽多守湿去热孤之基本法,但在临床上有效或少效。这是许多医者不注重湿热证的病机演化,忽略了该病证的辩证分型。湿热证大致可分为湿重热轻、热重湿轻、湿热并重等证型。证型不同,立方选药显然有别。下面笔者滋将湿热证的三个证型的治则治法分述如下:

一、湿重热轻

`证候:无身热或身热不扬,头重肢困,胸闷脘痞,胃纳呆、腹胀肠鸣、甚或恶心呕吐,口淡不渴或口渴不欲饮,小便微黄,大便稀溏,舌质淡红,舌苔白厚腻,脉濡缓或濡滑。

病机:住处卑湿,水中作劳,汗出当风,湿衣裹身,湿邪客体;肺气失宣,肾阳不足,脾虚运化失司生湿,三焦气化不利等导致水湿过剩。湿渐化热,乃湿中蕴热,热轻湿重之证。湿为阴邪,故无身热或身热不扬;湿性凝滞,湿浊内阻,气机不畅,所以见头重肢困,胸闷脘痞等症;而湿浊困阻也会反过来困阻脾胃,则脾胃运化失常,故有胃纳呆、腹胀肠鸣、甚或恶心呕吐,口淡不渴或口渴不欲饮,小便微黄,大便稀溏;舌质淡红,舌苔白厚腻,脉濡缓或濡滑等,也是热轻湿重的征象。

治法:淡渗利湿,芳香化浊,佐以清热。

方药:三仁汤加减或茵陈五苓散加减。

二、湿热并重

证候:神疲乏力,头重身困,胸闷脘痞,两肋隐痛,腰部胀痛,恶心呕吐,胃纳呆,口渴不欲饮或喜热饮,发热汗出不解,小便短黄,大便溏而粘滞不爽,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

病机:清湿欠早,久必郁热,化热入里。里热转盛,故小便短少黄赤,发热渐高,但不随汗出而解;口渴为热盛之故,但湿邪中阻,故虽渴而不欲多饮;恶心呕吐,胸闷脘痞,胃纳呆等症,是湿热郁阻于脾胃之故;大便溏而粘滞不爽,色黄如酱,是湿热胶结大肠;湿热相搏,腰络不利,故腰部胀痛,伴有热感;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等,均是湿热并重的表现。

治法要注意二点:

一是该证型中见大便溏而粘滞不爽,色黄如酱,是湿热胶结大肠,与脾胃虚寒之大便溏的治则治法截然不同,医者切不可以认为是腹泻,错误地用止泻的方法去治疗,而应该“通因通用”,用理气化湿、泻热通腑法治疗,直至大便不溏而且成形(这是湿热已清的标志)为止。本证大便溏与脾胃虚寒之大便溏的鉴别点主要是:本证之大便溏必兼粘滞不爽,即大便虽溏但难以排出排净,且多兼有肛门灼热感、口苦口干、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等热象。脾胃虚寒之大便溏则毫无粘滞不爽之感,且多兼有口淡不渴、面色苍白、形寒肢冷、完谷不化、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而迟等中阳虚衰表现。

二是治疗湿热俱盛证型大便溏虽用理气化湿、泻热通腑法治疗,但在临床运用上还主要采用“轻法频下”法,多选方精药轻的枳实导滞汤《重订通俗伤寒论》。此方每味药的剂量均很少,这是因为本证糸湿热积滞胶结于胃肠道所致,难以一次攻下即可奏效,住往需要连续多次攻下,所以不可以大剂量猛下[52石斛网www.52shihu.com],而应该以轻剂多次缓下,即所谓的“轻法频下”。

附枳实导滞汤药物组成:

生大黄(酒洗)、槟榔、川厚朴、连翘各5克,黄连2克、木通3克、枳实6克、神曲、紫草、山楂肉各10克,生甘草2克。

方义:方中以大黄泻热通腑,川厚朴、枳实、槟榔理气化湿,山楂肉、六神曲消食导滞和中;黄连、连翘、紫草清热解毒;木通清热利湿,导湿热从小便而出。

三、热重湿轻

证候:发热,汗出,口渴欲饮,恶心呕吐,纳呆,两胁胀痛,身重头昏,心烦心悸,或胸闷气促,脘痞腹胀,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舌苔黄厚腻,脉滑数。

病机:长夏之际,湿热熏蒸,侵入人体,与湿相搏;过食肥甘,饮酒太多,酿生湿热;素体阳盛,或有伏火,感受湿邪,郁而不达,蕴结湿热;素体阳虚湿盛,或感受疫毒,或五志化火,湿遏热伏,或体湿误服温燥药,使热毒更盛,达营入血,湿邪郁久不得除而生热;如是误治失治,湿热性类的疾病大多会转变为热重湿轻。若热盛于阳明胃,故口渴欲饮,湿阻于太阴脾,则,恶心呕吐,纳呆、脘痞腹胀。脾胃湿热若熏蒸于肝胆,则易患黄疸(阳黄);热炽灼液,故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黄厚腻,脉滑数等,也为湿热俱盛之证。

治法:清热解毒为主,佐以祛湿化浊,调和脾胃。参考用方可选用茵陈蒿汤加减化裁。

以上仅介绍了湿热证的大致辨证分型和其基本治则治法,但就该证的证型之间区分要点、用药注意事项及许多疾病常见于湿热证具体证侯与治则治法和湿热证的同类证和疑以证鉴别又再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兹分述如下:。

答案补充一、湿热证的证型之间区分要点、用药注意事项:

1、通过对湿热证三型的辨证分型,能是医者初步辨别出湿邪与热邪之熟轻熟重,以便对清热药和利湿药的选用相应地有所侧重:初起湿重于热者,以利湿药为主,清热药为次;随着病程病的发展,湿渐化燥化热,演变为热重于湿时,则应以清热药为主,利湿药为次;湿热俱盛者,则清热与利湿并举。辨别湿热之偏轻偏重,最简单但是最有效的方法:首先是看舌苔;其次问口渴。若湿重热轻者,舌苔白且腻,口淡不渴;湿热并重者,舌苔黄厚腻,口渴不欲饮,或口渴而喜热饮;热重于湿者,舌苔黄微腻或黄燥不腻,口渴明显而欲饮。答案补充2、清热药与利湿药大多数为寒凉之品,属于“阴柔”之药物,其性凝重粘滞,守而不走,较难以运化而影响疗效,而且也会影响脾胃的功能。所以,使用此类药物时,应酌情配伍温燥行走之品,如川厚朴、陈皮、木香、苍术、法半夏、桂枝等属于“阳刚”之药物(即使属于热重于湿也不例外)。以促使气机的升降出入,并有助于药物的运化,同时也保护了脾胃功能,从而提高了疗效。这从王孟英的著名方剂如王氏连朴饮、甘露消毒丹等方剂中,即可体会到这一点。这是中医药学家遣方用药的奇妙之举!

3、使用清热利湿药通利小便,难以避免地会耗伤津液。所以,运用清热利湿法时应该适可而止。素体阴虚液亏者慎用本法,或酌情配伍养阴生津之品。不兼湿邪或湿邪已化燥化火者,忌用本法。。

湿热痢疾怎么治疗?

症状:腹痛阵阵,痛而拒按,便后腹痛暂缓,痢下赤白脓血,粘稠如胶冻,腥臭,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肠化湿,解毒,调气行血。

方药:芍药汤。

方中黄芩、黄连清热燥湿,解毒止痢;大黄、槟榔荡热去滞,通因通用;木香、槟榔调气行滞;当归、芍药、甘草行血和营,缓急止痛;肉桂辛温,反佐芩、连。大黄之苦寒,共成辛开苦降之势,以散邪气之结滞。痢疾初起,去肉桂,加银花、穿心莲等加强清热解毒之力。有表证者,加荆芥、防风解表散邪,或用荆防败毒散,逆流挽舟。兼食滞者,加莱菔子、山楂、神曲消食导滞。痢下赤多白少,肛门灼热,口渴喜冷饮,证属热重于湿者,加白头翁、黄柏、秦皮直清里热。痢下白多赤少,舌苔白腻,证属湿重于热者,去黄芩、当归,加茯苓、苍术、厚朴、陈皮等运脾燥湿。痢下鲜红者,加地榆、丹皮、仙鹤草、侧柏叶等凉血止血。

湿热痢,也可用成药香连丸治疗。

查看详细

下焦湿热吃什么调理?

像您这种情况,建议食疗为主。薏仁煮水比较安全且有效,但如果肚子不舒服就不要吃了。二妙丸专治下焦湿热,古方比较安全,也可以服用中药有白头翁汤,知柏地黄丸等。建议到正规中医院就诊,遵医嘱用药。

查看详细

喝什么茶去湿热的?

1、绿茶

绿茶不发酵,可以最好的保留着茶叶的原始味道和功效,最大程度地发挥茶的作用。因此,湿气重的人可以多喝些绿茶,像碧螺春、姑箐茶、西湖龙井、铁观音、毛尖都是味道不错的绿茶。

2、红豆薏仁茶

红豆薏仁茶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毒等功效。

3、乌龙茶

湿气重通常会影响到脾胃功能,因此可以选择喝乌龙茶等温性滋胃的茶,虽然乌龙茶的祛湿效果没有绿茶好,但是不要急于求成,长喝还是有效果的。

湿热的成因:

湿就是我们常说的水湿,分外湿和内湿两种。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常因脏腑正常功能失调所致。消化不良,暴饮暴食,食用过多油腻、甘甜、厚味的食物,就会加重脏腑负担,位于中焦脾胃肝胆最易受损,特别是脾最易受湿困,脾不能正常运化进而使机体“水湿内停”。

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或居住环境潮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的。外湿束缚体表,脾运化功能受阻或脾运不健,水湿滞留,致使湿从内生。因此湿与脾脏的关系最为密切。

热则是一种热象。如辛辣或者热性的食物吃多了,人体会滋生内热。体内阳气过盛,阴并制阳,也易产生热象。水湿滞留过久会化热,而阳热的人则因水湿入侵而形成湿热。湿热是指人体内的湿与热同时存在的现象。

湿热体质是以湿热内蕴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所谓湿热内蕴是指湿热蕴于中焦脾胃及肝胆。水湿阻滞气机,与热邪相合,形成湿热交困的局面。阳热因受水湿困阻而难以正常运行,水湿受阳热熏蒸而使阳气更受损伤。

百度百科-体内湿热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8-23 热度: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