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筋草是什么?

牛筋草百科名片

牛筋草一年生草本,高15~90厘米。须根细而密。秆丛生,直立或基部膝曲。叶片扁平或卷折,长达15厘米,宽3~5毫米,无毛或表面具疣状柔毛;叶鞘压扁,具脊,无毛或疏生疣毛,口部有时具柔毛;叶舌长约1毫米。穗状花序,长3~10厘米,宽3~5毫米,常为数个呈指状排列(罕为2个)于茎顶端;小穗有花3~6朵,长4~7毫米,宽2~3毫米;颖披针形,第1颖长1.5~2毫米,第2颖长2~3毫米;第1外稃长3~3.5毫米,脊上具狭翼;种子矩圆形,近三角形,长约1.5毫米,有明显的波状皱纹。花果期6~10月。习见于旷野荒芜的地方。分布全国各地。

中文学名:牛筋草

拉丁学名:

别称:千千踏、忝仔草

界:植物界

分布区域:分布于全世界温带和热带地区

目录

基本信息

形态特征

生态特点

异名

牛筋草-来源

牛筋草-采集

牛筋草-性味

牛筋草-归经

牛筋草-功用主治

牛筋草-用法与用量

牛筋草-选方

牛筋草-临床应用基本信息

形态特征

生态特点

异名

牛筋草-来源

牛筋草-采集

牛筋草-性味

牛筋草-归经

牛筋草-功用主治牛筋草-用法与用量牛筋草-选方牛筋草-临床应用展开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牛筋草科中文名:禾本科科拉丁名:属中文名:穇属

属拉丁名:英文名:国内分布:产我国南北各省区;多生于荒芜之地及道路旁。国外分布:分布于全世界温带和热带地区。模式标本采自印度。命名来源:(植物华名录)[Sem.P1.1:8.1788]中国植物志:10(1):064最低海拔:800最高海拔:1000生境:路边,广布全国各地。是棉花、豆类、薯类、蔬菜、果园等重要杂草。

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15~90厘米。须根细而密。秆丛生,直立或基部膝曲。叶片扁平或卷折,长达15厘米,宽3~5毫米,无毛或表面具疣状柔毛;叶鞘压扁,具脊,无毛或疏生疣毛,口部有时具柔毛;叶舌长约1毫米。穗状花序,长3~10厘米,宽3~5毫米,常为数个呈指状排列(罕为2个)于茎顶端;小穗有花3~6朵,长4~7毫米,宽2~3毫米;颖披针形,第1颖长1.5~2毫米,第2颖长2~3毫米;第1外稃长3~3.5毫米,脊上具狭翼;种子矩圆形,近三角形,长约1.5毫米,有明显的波状皱纹。花果期6~10月。习见于旷野荒芜的地方。分布全国各地。茎秆丛生,斜生或偃卧,有的近直立,株高15—90cm。叶片条形;叶鞘扁,鞘口具毛,叶舌短。穗状花序2—7枚,呈指状排列在秆端;穗轴稍宽,小穗成双行密生在穗轴的一侧,有小花3—6个;颖和稃无芒,第一颖片较第二颖片短,第一外稃有3脉,具脊,脊上粗糙,有小纤毛。颖果卵形,棕色至黑色,具明显的波状皱纹。靠种子繁殖。

编辑本段生态特点

上海一带于4月中下旬出苗,5月上、中旬进入发生高峰,6—8月发生少,部分种子1年内可生2代。秋季成熟的种子在土壤中休眠3个多月,在o一1cm土中发芽率高,深3cm以上不发芽。发芽需在20一40℃变温条件下有光照。恒温条件下发芽率低,无光发芽不良。

编辑本段异名

千金草(《纲目拾遗》),千千踏、忝仔草、千人拔(《福建民间草药》),穆子草(《广西中兽医药植》),牛顿草、鸭脚草(《闽南民间草药》),粟仔越、野鸡爪、粟牛茄草(《闽东本草》),扁草、水枯草(《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油葫芦草,蟋蟀草、千斤草(《上海常用中草药》),稷子草(《福建中草药》)。

编辑本段牛筋草-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牛筋草的带根全草。

编辑本段牛筋草-采集

八、九月采收,洗净,晒干[52石斛网www.52shihu.com],切断。

编辑本段牛筋草-性味

①《福建民间草药》:"甘,平,无毒。"②《闽东本草》:"味甘淡,性凉。"

编辑本段牛筋草-归经

①《百草镜》:"入肝经。"②《闽东本草》:"入肺、胃二经。"

编辑本段牛筋草-功用主治

清热,利湿。治伤暑发热,小儿急惊,黄疸,痢疾,淋病,小便不利;并能防治乙脑。①《百草镜》:"行血,长力。"②《福建民间草药》:"利尿,清热,消疝气。"③《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强筋骨,治遗精。"④《闽东本草》:"治小儿急惊,石淋,腰部挫伤,肠风下血,反胃,喘咳。"⑤《上海常用中草药》:"活血补气。治脱力劳伤,肺结核。"

编辑本段牛筋草-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3~5钱(鲜者1~3两);或捣汁。

编辑本段牛筋草-选方

①治高热,抽筋神昏:鲜牛筋草四两,水三碗,炖一碗,食盐少许,十二小时内服尽。(《闽东本草》)②治脱力黄,劳力伤,治瘵:牛筋草连根洗去泥,乌骨雌鸡腹内蒸热,去草食鸡。(《纲目拾遗》)③治湿热黄疸:鲜牛筋草二两,山芝麻一两,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④治下痢:牛筋草一至二两,煎汤调乌糖服,日二次。(《闽东本草》)⑤治小儿热结,小腹胀满,小便不利:鲜牛筋草根二两,酌加水煎成一碗,分三次,饭前服。(《福建民间草药》)⑥治伤暑发热:鲜牛筋草二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⑦治淋浊:鲜牛筋草二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⑧治腰部挫闪疼痛:牛筋草、丝瓜络各一两,炖酒服。(《闽东本草》)⑨治疝气鲜牛筋草根四两,荔枝干十四个,酌加黄酒和水各半,炖一小时,饭前服,日两次。(《福建民间草药》)⑩治乳痈初起,红肿热痛:牛筋草头一两,蒲公英头一两,煮鸡蛋一个服。并将草渣轻揉患处。(《闽南民间草药》)⑾预防乙型脑炎:鲜牛筋草二至四两,水煎代茶。(《福建中草药》)牛筋草

编辑本段牛筋草-临床应用

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预防用鲜草每日1两,1次煎服,连服3天;间隔10天,再服3天;或每天2~4两,1次煎服,连服3~5天,在人次预防服药中,发病仅2例,发病率为0.91/,与以往6年的发病率相比,是最低的1年。治疗每日用干草1~3两,洗净加水浓煎成50~100毫升,3次分服,7~10天为一疗程。以此为主药,治疗27例,除2例死亡外,其余均获痊愈。体温降至正常所需日数短者1天,长者12天,重症病例平均退热时间为3.2天。少数服药后有轻微短暂的腰痛、腹泻、头痛、恶心、呕吐等反应,对于血液及肾脏未见不良影响。(临床所用的牛筋草,有时与同科植物的鼠尾粟混用。)

牛筋草怎样做斗蟋蟀的斗草呢?

逗蛐蛐常用牛筋草

一年生草本,根系极发达,秆丛生,基部倾斜,高10-90厘米。叶鞘两侧压扁而具脊,松弛,无毛或疏生疣毛。牛筋草多生于村边、旷野、田边、路边,广布全国各地。

取牛筋草之茎分裂作丝状,可用来逗蟋蟀。

查看详细

喝牛筋草泡的水什么作用?

牛筋草具有清热解毒,去湿祛风,散瘀止血的功效,可用来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肠炎,痢疾。尿道炎等疾病,还可以用来治疗跌打损伤,外伤性出血等。牛筋草煮水喝可用来防治流行性感冒,而且可以与菊花一同泡水,具有解暑消热的功效,而且对于淋病、黄疸等疾病也具有一定的作用。由于牛筋草属于寒性,所以女性在生理期尽量避免服用,以免给身体带来一定的伤害。

查看详细

筋骨草与牛筋草是一种草药?

牛筋草在农民的眼中看来,是一种十分讨厌的杂草,因而它吸水能力十分强大,常常会和农作物争夺水分,影响农民的收成,而在中医当中,其实牛筋草是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的。那么,牛筋草具体有什么样的功效和作用呢?临床上又有哪些相关的应用选方呢?文章我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关于牛筋草这味中草药的相关知识。牛筋草,一年生草本。根系极发达。秆丛生,基部倾斜。叶鞘两侧压扁而具脊,松弛,无毛或疏生疣毛;叶舌长约1毫米;叶片平展,线形,无毛或上面被疣基柔毛。穗状花序2-7个指状着生于秆顶,很少单生;小穗长4-7毫米,宽2-3毫米,含3-6小花;颖披针形,具脊,脊粗糙。囊果卵形,基部下凹,具明显的波状皱纹。鳞被2,折叠,具5脉。花果期6-10月。关于牛筋草对草甘膦的抗性问题,草甘膦生产厂家技术人员表示,牛筋草属耐旱型杂草,叶片表面蜡质层较厚,有些草甘膦制剂中的助剂质量较差,影响药剂在杂草表面的展着性,药剂很难有效进入杂草体内,药效作用才大打折扣。对于它的生长习性,笔者小时候就见识过,每次将它除去后,过不了多久又开始生长,感觉它总是除不尽,后来经过了解,才知道其生命力非常旺盛,即使将其连根拔起,过不了几天它又能繁衍生息,到处生长。除了以上药用价值,牛筋草对外伤出血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以前医疗条件有限。那个时候农村可没有创可贴。在地里干农活一不小心就会被镰刀,锄头等农具给伤到了,最常见的办法,就是找些具有消炎止血作用的野菜,杂草揉烂敷在伤口上面。其中牛津草就是最为常用到的一种杂草,效果还是特别好的。

查看详细

牛筋草是什么植物?

《禾本科类型花草》

(李君辉/微博:阴山游牧李-君-辉)

禾本科比较长的丝毛雀稗和稗草、黑麦草,野燕麦、披碱草、狗尾巴草,分枝发达的牛筋草、早熟禾、马唐、看麦娘、棒头草。

1,丝毛雀稗全株有绒毛,稗草偏白像水稻,散圆锥形穗状花序,有点像早熟禾的花序,黑麦草丛生,结出小麦一样的麦形穗状果实。

2,野燕麦、披碱草、狗尾巴草分支都很多,长的比牛筋草、马唐要高,野燕麦比较粗,披碱草全绿或者全草带暗红色,狗尾巴草基部带暗红色。#花草##花花草草#

3,牛筋草和早熟禾在小草时很像,都是底部盘状分支,早熟禾在小草时就长出圆锥形穗状花序,牛筋草在小草时就长出指形穗状花序,马唐是先长一段时间再长出细的指形花序,绿色小草一般是早熟禾或者是牛筋草或者是棒头草或者是茅草,茅草稍微往上长离地面,然后基生叶,茎部不分枝。#花花草草#棒头草叶子跟牛筋草相似,茎干结比较多,长出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已经比较茂盛,再长出圆锥棒状形穗状花序,早熟禾和牛筋草长出花序比较早,看麦娘和棒头草类似,看麦娘分枝不发达。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8-14 热度: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