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是什么?

一般为2-3个月。

生长初期

生长初期(1~10天):蝌蚪孵出三天内不觅食,依靠从卵黄中带来的营养维持生命,过早喂食反而导致其死亡。三天后蝌蚪的活动量明显增加,两鳃盖完全形成时开始觅食,按每万尾蝌蚪投喂一个蛋黄的标准定时投喂,并适当加入一些水中天然浮游生物,如水蚤、藻类。刚孵出的蝌蚪,身体弱小,对外界环境敏感,特别是水温、水质、光照。当水温低于20℃或高于30℃,水中溶氧不足,pH值高于8或低于6时都会影响小蝌蚪的生长,甚至造成死亡。因此,在水质管理上要求:细水常流,清新无污染,水温保持在20~29℃,pH值6~8。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及时调整水的深度,一般以10~15cm为好,每天换一次池水。光照以室内自然光或室外凉棚下漫射光即可,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小蝌蚪经过10天的生长发育,体长可长到1~1.5cm。

生长前期

生长前期(10~20天):小蝌蚪10天以后,其食量增大,生长发育加快,蝌蚪开始寻找新的食物,但其消化功能仍然不强,此时饲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蝌蚪的成活率。因此,在饲养上必须补充饵料,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主要以营养丰富的糊汁饵料为主,如蛋黄、玉米粉、4号粉,并辅以细嫩的藻类植物等。饵料投放时间白天或者晚上均可,每天1次,但要定时。投饲量一般每1500尾蝌蚪每天投喂一个蛋黄。通过精心饲养,蝌蚪到20日龄时,体长可达2cm,体色变为淡棕色,背部有乳白色的花纹[52石斛网www.52shihu.com],身体与尾部交界处有明显的黑色V字型花纹。10~20日龄的蝌蚪在管理上要求保持池水清洁,以防止中毒,做到每天换一次池水,水的深度以10~20cm为宜,同时池水应避免太阳光直射。一般蝌蚪生活在水里。

生长中期

生长中期(20~50天):此时蝌蚪的消化功能不断增强,为促进蝌蚪消化道的尽快发育,适应两栖类某一特定蝌蚪期“食草性”的生物特性,20日龄后蝌蚪除投饲糊汁饵料外,应投喂植物性饲料和藻类植物,如浮萍。这一时期蝌蚪的饲养管理比较简单,开始以植物性饵料为主,动物性饵料为辅,逐渐过渡到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动物性饵料的增加会加速蝌蚪的变态,植物性饵料则能促进其个体长大,故平时应混合饲喂。管理上要注意保证池水清洁,不受污染,每天清除池内饵料残渣。饲养密度以每平方米300~500尾为宜,这样蝌蚪就能正常生长发育,到50日龄时,有些蝌蚪长出后脚。到这一时期蝌蚪成活率可达95%,如果水温偏低,该期的时间将会更长。

生长后期

生长后期(50~78天):这一时期是蝌蚪转化为幼蛙的关键时期,蝌蚪在此期要长出后肢和前肢,并且由水生转化为水陆两栖。50日龄左右,体长达4cm以上,长出后肢,后肢长出后约2周(65日龄)开始长前肢,前肢长出后,尾部开始被吸收,此时石蛙蝌蚪就停止觅食进入变态期。这一时期在饲养上除投饲足够的饲料外,还要添加少量的动物性的活饵饲料。在管理上做到:分级饲养,水浅清新(浅水区只有3cm左右的水位),水陆各半,登陆方便,光线暗淡,环境幽静。蝌蚪进入变态期到变态完成需10天左右,进入变态期的蝌蚪变态率可达95%左右。

青蛙的蝌蚪是什么颜色?

紫色

有点可爱,神秘,高贵,优雅,也代表着非凡的地位。一般人喜欢淡紫色,有愉快之感,青紫一般人都不喜欢,不易产生美感。紫色有高贵高雅的寓意,神秘感十足。是西方帝王的服色。

查看详细

青蛙蝌蚪有什么病?

车轮虫病[症状]患病蝌蚪食欲减退,呼吸困难,动作迟缓而离群,常招致大量死亡。[病原体]为原生动物门,纤毛纲的单细胞动物。车轮虫,因其反口面观似车轮而得名,侧面观似钟形,它寄生在蝌蚪体表和鳃口,以纤毛摆动在蝌蚪体表滑行,以胞口吃蝌蚪组织细胞和血细胞。[防治]第一、减少蝌蚪的养殖密度,加强营养以预防发病;第二、发病初期每立方米水体用硫酸铜0.5克和硫酸亚铁0.2克合剂或0.7克硫酸铜全池泼洒。第三、每667平方米水面用切碎的韭菜20克与黄豆混合磨浆,均匀泼洒,连续进行1-2次,可控制发病蝌蚪不至于恶化死亡。蝌蚪肤霉病[症状]蝌蚪体表受伤处可见白色棉絮状纤维。患病蝌蚪活动迟缓、摄食困难,体弱,严重者并发其它疾病致死。[病因]感染水霉菌所致。菌丝先从伤口侵入,逐渐深入肌肉,并向体外长出分支繁茂的白色菌丝。水霉菌侵入危害后多导致其他病菌加害于蝌蚪。[防治]第一、避免蝌蚪体表受伤。第二、对患病蝌蚪用0.5ppm高锰酸钾溶液消毒。蝌蚪烂鳃病[症状]蝌蚪鳃丝腐烂发白,鳃上常附污泥和黏液,呼吸困难,常游于水面,活动缓慢,严重者伴有其它疾病致死。[病因]由黏液球菌侵入蝌蚪鳃部所致。[防治]第一、蝌蚪池用生石灰消毒清池。第二、蝌蚪池水每立方米用生石灰20克或漂白粉1克调成水剂后泼洒,隔日再施用1次,效果明显。蝌蚪鳃霉病[症状]与蝌蚪肤霉相似,患病蝌蚪的鳃部苍白,有时呈现点状充血或出血状,严重时鳃溃烂,呼吸受阻而死。[病因]由鳃霉菌侵入鳃部所致,多发生在水质污染,有机质含量过多而发臭的蝌蚪池内。[防治]第一、防止水质污染。第二、已污染的蝌蚪池要用生石灰水清池,加速有机物分解,杀死鳃霉病菌。第三、患病蝌蚪用0.7ppm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比例配合)浸泡治疗。舌杯虫病[症状]舌杯虫寄生在蝌蚪尾部,以周围水中的食物粒作营养。对寄生组织无直接破坏作用,但在蝌蚪密度高,每年7~8月份发病高峰期时感染快,舌杯虫繁殖数量多,对蝌蚪危害增重。[病原体]为舌杯虫属原生动物门,纤毛纲单细胞动物。[防治]第一、消毒池塘,改善水质。第二、每立方米水体用0.7克硫酸铜泼洒,7小时后有70%的虫体从蝌蚪身上脱落,24小时治愈率达95%以上。出血病[主要症状]已长后腿的蝌蚪腹部及尾部有出血斑块,故又称红斑病,蝌蚪在水中打圈一段时间后沉入水底死亡。[病因]由多种细菌和真菌感染所致。[防治]第一、定期消毒水体,经常保持饲料卫生,及时消除剩饵。第二、将蝌蚪高度集中于网箱内,按每万尾蝌蚪用5单位青霉素和50万单位链霉素液浸泡半小时,疗效显著。斜管虫病[症状]患病蝌蚪体色由黑褐变黄褐,常浮于水面、池边,反应迟钝,手捉网捞时也不逃离,常停食,腹部小,严重时很快死。[病原体]为寄生体表的大量斜管虫,该虫亦属原生动物门,毛虫纲单细胞动物。[防治]与车轮虫相同。锚头鳋病[症状]患病蝌蚪胴体与尾交界处肌肉组织发炎红肿,甚至溃烂,导致生长停滞,消瘦,严重时死亡。[病原体]为锚头鳋寄生,虫体头部深钻进蝌蚪肌肉组织内,吸取蝌蚪的营养,虫体其它部分则留在蝌蚪体外,一尾蝌蚪如有1-2尾锚头鳋寄生时,症状较轻;如有3-4尾或更多虫体寄生,则蝌蚪很快致死。[防治]第一、用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患病蝌蚪10-20分钟,每天1次,连续治疗2~3天。锚头鳋很快就会陆续死亡。用药水浸泡蝌蚪时,蝌蚪会浮头。可在浸泡后用清水洗去蝌蚪上少量被药水氧化的黏液和沉积的微量二氧化蒙,处理后蝌蚪将呼吸正常而不再浮头。青蛙成体也发现有锚头鳋寄生情况,但危害比蝌蚪轻些。防治方法同上。第二、也可用0.5ppm的敌百虫液或鲜松树汁全池泼洒。

查看详细

怎样分辨蝌蚪长大了是青蛙还是赖蛤蟆?

蝌蚪在池塘中游泳,不容易看清楚,还是用个小网子把它们捞到瓶中,才能看个仔细。水中的蝌蚪有两种,一种身体近似圆形,尾巴很长,体色比较浅,口在头部前端,这就是青蛙的蝌蚪。另一种蝌蚪身体有些长,黑色,尾巴比较短,其颜色比身体稍浅,口在头部前端的腹面。这便是蟾蜍的蝌蚪。

查看详细

青蛙生出的小蝌蚪是什么颜色的?

刚出生是灰白色,过一段时间是灰黑色,纯黑色的蟾蜍的蝌蚪。青蛙蝌蚪尾长,处于蝌蚪期比蟾蜍久还有最容易区别就在于:青蛙,也就是虎纹蛙、黑斑蛙等泛称,这些蝌蚪嘴在身体前端,从背面可以看到,蟾蜍蝌蚪嘴在脑袋下面,从背面看不到。

查看详细

青蛙和癞蛤蟆的蝌蚪如何区分?

1、蟾蜍的蝌蚪呈黑色,口在头的前端腹面上,青蛙的蝌蚪体色较浅,口在头的前端。

2、蟾蜍的蝌蚪比青蛙的个头小。密集成群的是蟾蜍的蝌蚪,较为分散的大都是青蛙的蝌蚪。

蛙和蟾蜍的水生幼体。与蝾螈幼体相比,其体短、卵形、尾宽、口小、无外鳃。内鳃被鳃盖覆盖。体色较浅、身体略呈圆形、尾巴长、口长在头部前端的是青蛙的蝌蚪。身体呈黑色而尾巴较浅、体形呈椭圆形、尾巴短、口在头部前端腹面的则是蟾蜍的蝌蚪。

扩展资料

如何区分青蛙和蟾蜍的卵

它们的卵都是像小米粒那么大的小黑籽,外面还有透明的胶质膜,许多卵的胶质膜彼此粘连,形成了一堆一片,漂浮在水中。往上一捞,互相粘连的卵全部被捞起来。其实,我们只要注意观察还是能够看出“破绽”的。

将卵用小棍从水中挑上来,放到瓶中或杯中观察。如果每个卵结成卵块,是一团一团的,靠胶膜黏成一大片,这就是青蛙的卵。如果许多卵成一条连续的线状长带,带内的卵排成两行,颜色较深,呈棕黑色,就像一串珠子似的,它们常常缠绕在池塘边的水草上,那就是蟾蜍的卵带了。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8-18 热度: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