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屈菜有哪些特征?

(司德昭)

白屈菜(L。)别名山黄连、土黄连、牛金花、八步紧、断肠草。为罂粟科多年生草本。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野生或栽培。以全草入药。全草含白屈菜碱、白屈菜红碱、普鲁托品、血根碱、甲氧基白屈菜碱、α、β、γ高白屈菜碱、金雀花碱等与白屈菜酸、苹果酸等合成盐。此外,尚有别克利托品碱、隐品碱、α-别隐品碱、小檗碱、黄连碱、胆碱、组织胺、酪胺、皂甙、黄酮醇、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乳汁中含白屈菜碱、白屈菜红碱、鹰爪豆碱,幼苗含白屈菜醇,为正廿九烷-10-醇。药理试验表明白屈菜碱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类似吗啡,有抑制痛觉神经作用,并有麻醉知觉神经末梢作用;对卡它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味苦,性凉,有毒。有清热解毒、止痛、止咳功能。主治胃炎、胃溃疡、肠炎、痢疾、黄疸、慢性气管炎、百日咳等症。外用水田皮炎、毒虫咬伤。

一、形态特征

株高50—80cm。茎直立,多分枝,嫩绿色,外面被白粉,全株被白色长柔毛,折断有黄色液汁流出。叶互生,1—2回羽状分裂,基生叶较大,小叶5—8对,由上而下渐小,顶端小叶广倒卵形,上部三裂,每裂又2—3浅裂,基部呈楔形而下延,终与两侧小叶基部相连;茎生叶较小,小叶3—4对,上面绿色[52石斛网www.52shihu.com],下面粉白色。伞形花序顶生或腋生;萼片2,椭圆形,早落;花瓣4,黄色,倒卵形或长倒卵形;雄蕊多数;子房条形,心皮2,花柱短,柱头头状。蒴果条状圆柱形,成熟时由基部向上开裂。种子细小,卵圆形,有网纹(图16—13)。

图16—13白屈菜形态图

1。花果枝2。根茎

二、生物学特性

多生于山谷、河沟的湿润地带,村边、路旁及水沟边。喜湿润、排水良好、肥沃的土:地。耐寒花期5—7月,果期6—9月。

种子发芽适温15—20℃。

三、栽培技术

(一)选地与整地

选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沃的土地,施适量基肥,翻耕,整平。

(二)繁殖方法

用种子繁殖。春、夏、秋季均可播种。在整好的地上,按行距100cm开浅沟,进行条播。播种前,将种子与倍量细砂混拌均匀。播后覆土5cm,轻轻镇压。春、秋季播种的约15天出苗。苗出齐后,过密处应适当间拔,并除去杂草。幼苗出现5—6片叶时,按株距25—30cm定苗。开花前,浇水2—3次,追肥1次。

(三)虫害及其防治

白屈菜有哪些作用?

白屈菜含白屈菜碱、白屈菜红碱、血根碱、α-高白屈菜碱、β-高白屈菜碱、γ-高白屈菜碱、普托品、小檗碱、黄连碱等,尚含白屈菜酸、胆碱、芸香甙等。白屈菜碱能抑制各种平滑肌,有解痉、镇痛及催眠作用,毒性较低,治疗剂量小不抑制呼吸,剂量大则减慢呼吸。白屈菜碱还能抑制纤维母细胞的有丝分裂和抑制中枢神经,尤其对末梢的作用较强,延缓恶性肿瘤的生长。人内服白屈菜制剂可使心跳略慢、血压下降,并有利胆作用。能镇痛、止咳、平喘、消肿,用于胃痛、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四氢黄连碱有显著的镇静作用,如眼睑下垂、自发运动降低,延长环己巴比妥睡眠、拮抗麦角酰二乙胺(LSD)及苯丙胺等,黄连碱是一种细胞毒。白屈菜中的血根碱及白查看详细

白屈菜的种子要怎样播种?

白屈菜的繁殖方法:白屈菜的种子很容易发芽,发芽适温15~20摄氏度。一般采用直播,春、夏、秋均可播种,播种前按常规整地,在整好的地上按行距25~30厘米,开约2厘米深的浅沟,将种子与细砂拌匀后均匀撒于沟内,覆土0。5~1厘米,因种子细小,覆土不宜过厚,轻镇压,后浇水,播种后15~20天出齐苗。苗出齐后,要勤松土除草,并间去过密的弱苗。当幼苗出现5~6片真叶时,进行定苗,株距15~20厘米。定苗后及时追肥1次,以后加强管理。查看详细

中药中的是白屈菜什么?

白屈菜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有黄色乳汁。茎直立,多分枝,嫩绿色,被白粉,疏生柔毛。叶互生,1~2回羽状全裂,基生叶全裂片5~8对,茎生叶全裂片2~4对,边缘有不整齐缺刻,上面近无毛,下面疏生短柔毛,有白粉。花数朵,伞状排列;萼片2,早落;花瓣4,黄色,倒卵圆形,雄蕊多数;子房线形,无毛。蒴果线状圆柱形,成熟时由基部向上开裂。种子多数,卵球形,黄褐色,有光泽及网纹。花期5~8月,果期6~10月。(英)Herb别名为罂粟科植物白屈菜。的全草。生于山坡、山谷林边草地;有栽培。主产东北、华北。采制夏、秋季采割,阴干或鲜用。化学成分含白屈菜碱()、白屈菜红碱()、血根碱()α-,β-,γ-高白查看详细

白屈菜是怎样睡觉的?

植物睡眠在植物生理学中被称为睡眠运动,它不仅是一种有趣的自然现象,而且是个科学之谜。比如常见的合欢树,它的叶子由许多小羽片组合而成,在白天舒展而又平坦,一到夜幕降临,那无数小羽片就成双成对地折合关闭,好像被手碰过的含羞草。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7-02 热度: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