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北方可以养殖吗需要怎么管理?

白芨北方可以养殖,喜温暖、阴湿的环境,如野生山谷林下处。稍耐寒,长江中下游地区能露地栽培。耐阴性强,忌强光直射,夏季高温干旱时叶片容易枯黄。宜排水良好含腐殖质多的沙壤土。常生长于较湿润的石壁、苔藓层中,常与灌木相结合,或者生长于林缘、草丛、有山泉的地方,亦生于海拔米的常绿阔叶林下,栋树林或针叶林下,在北京和天津有栽培。白芨生长的石头均是砂岩类,这样白芨才能吸收到毛管水、从而牢牢地吸在上面。

繁殖方法
地栽前翻耕土壤,施足基肥。头年的冬季到次年的3月初种植,栽植深度3-5㎝。生长期需保持土壤湿润,注意除草松土,每2周施肥1次。一般栽后2个月开花。花后至8月中旬施1次磷肥,可使块根生长充实。
常用分株繁殖。春季新叶萌发前或秋冬地上部枯萎后,掘起老株[52石斛网www.52shihu.com],分割假鳞茎进行分植,每株可分3-5株,须带顶芽,传统栽培主要靠分株繁殖. 但分株繁殖周期长,繁殖效率低, 而且耗种量大, 很难满足大量栽培的需要。
亦可采用播种繁殖,但白芨的种子非常细小且无胚乳, 因此在自然状况下很难萌发和生长, 实生苗的栽培较为困难,但随着部分科研单位对濒危保护植物投入研究力度,兰科植物育种工作得到很大发展,通过无菌播种和试管成苗能获得大量种苗用于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商品的生产。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快速繁殖大量种苗,在不同培养基上进行无菌播种, 种子萌发后用组织培养方法进行无性系繁殖,实现白芨种苗的规模化生产而探索有效的快速扩繁技术。

病害防治
常发生黑斑病,用70%甲基托布津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

白芨有哪些特征?

(汪计珠2113、田谨为)白芨〔Bletilla striata(Thunb。)5261Reichb。f。〕别名白根,白芨子、地螺丝、千年棕。为兰科多年4102生草本。是一种重1653要的常用中药,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各省,主产于贵州、四川、湖南、湖北、安徽、河南、浙江、陕西等地。以块茎(假鳞茎)入药。假鳞茎含有淀粉、胶粘质、葡萄糖、甘露聚糖等。据近代药理学研究,对止血,血细胞凝结效果很好。白芨还可作乳化剂、悬浮剂。白芨胶粉可代替西黄蓍胶粉与阿拉伯胶粉,并以白芨胶粘部分制成白芨代血浆。其假鳞茎所含的淀粉粘性强,可作工业糊料,浆丝绸和棉纱或为涂料,还可酿酒。味苦、涩、性微寒。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等功能。用于肺结核咳血、支气管炎扩张咯血、胃溃疡出血、尿血、便血、外伤出血及皮肤皲裂等。一、形态特征株高30—60cm。地下假茎扁圆形或不规则菱形,肉质,黄白色,有多数须根,常数个并生,其上有同心性节纹。叶3—6片,披针形或广披针形,长15—40cm,宽2。5—5cm,先端渐尖,基部延成鞘状而抱茎。总状花序,具3—10朵花,疏生;苞片长圆状披针形,花冠不整齐,淡红紫色,唇瓣较大,倒卵状长圆形,3浅裂,居中裂片具皱纹。雌雄蕊合为蕊柱,柱头顶端着生1雄蕊,花粉块4对;子房下位,圆柱形,扭曲。蒴果纺锤形,有六棱,成熟时淡黄色,缝裂。种子细小,自裂隙中逸出(图14—66)。图14—66 白芨形态图1。植株全形 2。舌瓣 3。合蕊柱 4。雄蕊床及其背面 5。花粉块 6。蒴果二、生物学特性白芨野生于海拔500—1500m的山坡草丛,沟谷及溪流边,喜分布在腐殖土或砂壤土上,且较阴凉、湿润而温暖的环境。在四川年平均温度17℃左右,降雨量1100—1200mm,相对湿度75—81%,绝对最高温度38℃,绝对最低温度-6℃,皆能正常生长。花期一般在4月上旬至5月下旬,10月下旬果熟。白芨的假鳞茎,每年都呈1—2歧连接分生新的仔茎,在一定年限内,假鳞茎的个数和重量皆成倍或接近成倍的增长,见表14—60。表14—60 白芨假鳞茎的增长情况三、栽培技术(一)种类白芨大都处于野生状态,目前药用引栽者,绝大多数为〔Bletilla striata(Thunb。)Reichb。f〕,该种虽已人工栽培,但尚未选育出优良品种。此外尚有小花白芨(B。yunnanesis Schltr。)、黄花白芨(B。ochracea Schltr。)、小白芨(B。formosana(Hayata)Schltr。〕等数种。后三种因假鳞茎小,产量低,很少有人工栽培者。(二)选地与整地熟地和生荒地均可栽培。须选择排水良好又较阴湿的环境,以肥沃、疏松的夹砂土、砂壤土,腐殖土栽培为宜。排水不良,粘性重的土壤容易发生根病,而且在收获时采挖脱泥费工较多,故不宜选用。栽种前翻地,深30cm左右,耙细整平,筑成130cm宽,沟深15—20cm的高畦,以利排水。(三)繁殖方法用无性繁殖法。四川在9—10月收获时选当年具有嫩芽的假鳞茎及其与先年的老鳞茎毗连接生处切下,按行株距33cm开穴,深10—13cm,每穴栽种3个,呈三角形平放穴中,新芽向外,每亩用种茎15000个左右,栽后淋猪粪水,并盖上拌有猪粪水的草木灰或腐熟的堆肥,每穴一把,每亩约需1200—1500kg,然后覆土与畦面齐平。湖北于早春2月或秋季8月结合收获时栽种。北方于4月底或5月初将先年贮藏的带芽种茎切下,按行株距33×17cm开穴,每穴栽1个,覆土3—4cm,并稍加镇压,然后淋水。白芨采用无性繁殖,增产系数有限,据报道,如需大量栽培,可采用无菌萌发与组织培养相结合的方法繁殖,能获得大量幼苗,为大量生产提供了新途径。(四)田间管理1。中耕除草夏秋季节,往往因杂草滋生影响白芨生长,应及时除草。在四川一般每年进行4次,第一次3—4月苗出齐以后,第二次5—6月生长旺盛期,第三次8—9月,第四次于冬季倒苗以后进行。除草时注意锄松表土,但勿伤及茎芽,冬季除草时须将沟土铲起覆盖畦面,保护茎芽,免受霜雪冻害。2。追肥每年施追肥三次,于中耕除草时结合进行。第一次每亩施用硫酸铵4—5kg兑水用,如兑清淡粪水则更好;第二次每亩用过磷酸钙30kg,拌堆肥沤熟后撒施在畦面上,结合锄草松土时混入土中;第三次施用拌有人畜粪水的土杂肥料2500—3000kg,于冬季倒苗后刈去枯枝残叶撒施畦面,结合冬锄时翻入土中。四、采收与加工(一)采收白芨一般栽培后3—4年即可收获,如生长年限过长,田间植株密集,影响生长,且生长年限过长的假鳞茎,经加工后产品质量下降,不但外形枯瘦,且色泽不佳。采收期为9—10月,当地上茎叶近于枯萎或完全枯萎时进行,若迟延至翌年新芽萌发以后采收,则产品得率下降。采收时先割去地上部分,用锄从假鳞茎下面平铲,切断部分须根,把假鳞茎带土同时挖起。(二)留种除去泥土,从假鳞茎连接处剪成单个,把当年假鳞茎选出做种,及时栽种;亦可用干砂堆藏在阴凉干燥处免受冻害。待翌年断霜以后栽种。(三)加工将假鳞茎浸泡水中,约经1小时左右,洗净泥土,摘除须根,放入锅内煮沸约6—10分钟,不见白心时即可捞出,晾去水气后再摊晒或烘炕,至表面干硬不粘结时。用硫磺熏一夜后继续曝晒或烘炕至全干,用竹筐或槽笼撞去残须,使表面呈光洁淡黄白色,再筛去杂质即成。以无须根、粗皮、泥砂、杂质及无虫蛀、霉变者为合格产品,以个大饱满,色淡黄而坚实者为佳。查看详细

白芨枳壳粥的做法,白芨枳壳粥怎么做好吃?

白芨补肺,止血,消肿,生肌,敛疮。治肺伤咳血,衄血,金疮出血,痈疽肿毒,溃疡疼痛。
指导意见:
是药三分毒,它的主要功用是收敛止血。还是不能久服的。
贯认为做菜是享受。喜欢美味的人,可以花一两个小时去做个精致的菜肴。白芨粥的做法虽然简单,可也是需要用心。我极不喜欢如抢火般应付差事地做菜,我们已经在外面吃够了快餐食品,为什么在自己的空间里,不能好好做个好吃的白芨粥,解解馋!象对待艺术品一样珍视生活?也许是浪费时间,可是我喜欢这样小小的对时间的奢侈。先发个白芨粥菜谱设计上来吧,今天用心做的白芨粥饭菜格外的香!
【原料】 白芨粉15克,糯米100克,大枣5枚,蜂蜜25克。
【制作】 用糯米、大枣、蜂蜜加水煮,至粥将熟时,将白芨粉加入粥中,改文火稍煮片刻,待粥汤粘稠即可。
【用法】 每日2次,温热服食。10天为一疗程。
【疗效】 补肺止血,养胃生肌。适用于肺胃出血、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等。查看详细

白芨有什么功效与作用?

白芨具有活血止血、美容养颜、抗菌抗癌、消肿生肌等功效,因为白芨属于寒性中药,适量的食用可以起到提高血小板凝血功能、增强凝血因子活性、滋润肌肤、预防癌症等作用,一般用于治疗手足皲裂、疮痈肿毒、肺结核等疾病。查看详细

白芨能否长期服用?

长期使用长期服用那么是可以的通常是不会有明显的副作用问题,建议你提供详细的病情症状,才是可以比较好帮助你进行分析比如目前是什么样的病情要使用这样的药物治疗呢?或者先当面来进行检查,检查清楚了再进行治疗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6-23 热度: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