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蓟可以天天吃吗?

小蓟复合对肝脏有保护作用,适合经常喝酒人士,可以天天吃

对护肝保肝有良好效果的复合配方,综合了以蓟草为主的多种草本,及辅助脂肪分解的多种成分,对护肝解酒,强肝排毒有很好的效果。

tips:在选择上注意两点:1看品牌,选择大品牌,质量好,效果佳;2看平台,资质是否齐全、是否有追溯机制,是否与消费者站在一起,售后有保障。

别名:刺儿菜、刺菜、曲曲菜、青青菜、荠荠菜、刺角菜、白鸡角刺、小鸡角刺、小牛扎口、野红、花猫蓟、青刺蓟

使用提示:内服:煎汤,6至10克(鲜者30至60克);或捣汁饮。

外用:捣敷。

小蓟知识介绍:

小蓟为菊科植物刺儿菜的全草或根茎。多年生草本,生于山坡、荒地、路旁或田间,分布于除广东、广西、云南、西藏以外的全国各地区。夏、秋季花开放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或鲜用。

蓟根茎白色,肉质。茎圆柱形,长30至45厘米,直径2至5毫米,有的上部分枝,表面灰绿色或微带紫色,有纵棱和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叶互生,

多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于12厘米,宽0。5至3厘米;全缘或微齿裂至羽状深裂,齿间有细密的针刺,上表面绿褐色,下

表面灰绿色,两面均有白色蛛丝状毛。头状花序顶生,总苞钟状[52石斛网www.52shihu.com],苞片黄绿色,5至6层,线形或披针形,花紫红色。气微,味微苦。以色绿、叶多者为佳。

小蓟补充信息:

炮制:小蓟:拣净杂质,去根,水洗润透,切段,晒干。小蓟炭:取净小蓟,置锅内用武火炒至七成变黑色,但须存性,过铁丝筛,喷洒清水,取出,晒干。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小蓟炭密闭,置通风干燥处。

小蓟适合人群:

脾胃虚寒者忌服。

小蓟食疗作用:

小蓟味甘、微苦,性凉;归心、肝经;入血敛涩,降而微升;

具有凉血止血,清热消肿;

主治咯血,吐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血痢,崩中漏下,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小蓟做法指导:

1。小蓟忌犯铁器。

2。凡上而吐咯衄血,下而便血崩漏皆可应用,临床常与大蓟、山栀、侧柏叶、茜草等配伍,以增凉血止血之功。

3。临床单用鲜品捣敷即可收效,若与其他清热解毒,活血破瘀药相配,则疗效更佳。

适量是没有问题的哦。

小蓟是什么?

小蓟别名:野红花、小刺盖、刺菜。猫蓟、青刺蓟、千针草等。性味与归经:甘、苦,凉。归心、肝经。
功能与主治 凉血止血,祛瘀消肿。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用法与用量 4。5~9g。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鲜小蓟小是指没有晒干就是鲜用的小蓟。不过剂量要加大一倍。查看详细

大蓟和小蓟的功效区别

中草药种类有很多,很多药材只有一字之差,但是药效却可能是大大不同的,甚至功效相反,如大蓟和小蓟是常见的中药,很多人对于这两类药材不能清楚的区分,下面中医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大蓟与小蓟的区别。

大蓟又名虎蓟、马蓟,华南称老虎俐、山萝卜,华东称千针草、野红花,福建称猪母刺、鸡姆刺,四川称土红花等。大蓟为菊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根簇生,为长纺锤形;茎高50-100厘米,有纵条纹,密披白软毛;叶互生,根生叶倒卵状长椭圆形,长15-30厘米,羽状深裂,裂片5-6对,先端尖,边缘具不等长浅裂和针刺,基部渐狭,形成两侧有翼的扁叶柄,茎生叶较小,基部抱茎,下表面密被白绵毛;花两性,头状花序单生于枝端,全为筒状花冠,紫红色。

小蓟又名猫蓟、刺蓟菜、刺儿菜、刺蓟、刺角菜等。小蓟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无纺锤状块根,根细长;茎直立,高25-60厘米,绿而带紫,被白色绵柔毛;叶互生,长椭圆状披针形,长7-11厘米,宽1-3厘米,先端短尖,叶全缘或疏齿裂,其裂程度远比大蓟为浅,每齿具金黄色小针刺,亦不及大蓟的刺长,其叶两面均有白色绵柔毛;头状花序顶生,花单性,雌雄异株,与大蓟有别。

大蓟与小蓟均有凉血止血之功,可治疗血热妄行所致的出血病证,两者又都具消散痈肿作用,可治疗热毒疮痈。然而大蓟散瘀消肿力佳,小蓟则擅治血淋、尿血诸证。正如《本草便读》所载:“大蓟则散力较优,消痈则功能较胜;小蓟功专破血通淋。”《新修本草》曰:“大小蓟叶虽相似,功力有殊。大蓟生山谷,根疗痈肿,小蓟生平泽,不能削肿,而俱能破血。”

鉴于大蓟与小蓟在疗效方面有所不同,因此,两者宜相区别,不应混用。


查看详细

大蓟小蓟的区别和联系

通常来说呢,人们都喜欢把特点很相似的植物起相似的名字,比如说大蓟和小蓟,在很多方面都是很像的,大蓟,中药名,为菊科管状花亚科菜蓟族蓟属植物。的干燥地上部分或根,多年生宿根草本,野生于山坡、路边等处,夏、秋二季花开时采割地上部分,除去杂质,晒干,表面棕褐色,茎直立,有细纵纹,基部有白色丝状毛,基生叶丛生,有柄,倒披针形或倒卵状披针形,大蓟小蓟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呢?

jpg

刺儿菜(学名Cirsiumsetosum)是小蓟草的别称。是一种优质野菜。多年生草本,地下部分常大于地上部分,有长根茎。茎直立,幼茎被白色蛛丝状毛,有棱,高30-80(100-120)厘米,基部直径3-5毫米。有时可达1厘米,上部有分枝,花序分枝无毛或有薄绒毛。叶互生,基生叶花时凋落,下部和中部叶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7-10厘米,宽1。5-2。2厘米,表面绿色,背面淡绿色,两面有疏密不等的白色蛛丝状毛,顶端短尖或钝,基部窄狭或钝圆,近全缘或有疏锯齿,无叶柄。

功能治吐血,衄血,尿血,血淋,血崩,带下,肠风,肠痈,药理大蓟的水浸液、乙醇一水浸液和乙醇浸出液,试验于狗、猫及兔等麻醉动物,证明有降血压作用。小蓟的同上试验,证明有较显著和持久的降血压作用功用大、小蓟均有清热解毒,消炎,止血以及恢复肝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作用,适用于急性热病炎症性出血,黄疽,肝炎,热淋、尿血等。

小蓟为传统的止血中药,已证实其具有止血作用,并得到止血有效成分。小蓟止血主要通过使局部血管收缩,抑制纤溶而发挥效应的。小鼠口服浸剂5g/kg,可使出血时间明显缩短。历代《本草》对于大蓟与小蓟形状与生态的区别为:大蓟生山谷,较高大,叶皱;小蓟生平泽,较矮小,叶不皱。再结合《证类本草》的冀州小蓟及《救荒本草》刺蓟菜图,均似刻叶刺儿菜。《本草纲目》的小蓟图颇似刺儿菜。由此可见,历代《本草》所指大蓟,主要应是蓟Cirsiumjaponicum,而小蓟则为刺儿菜Cephalano-plossegetum与刻叶刺儿菜C。Setosum。此外,其他近似植物如飞帘Carduuscrispus等亦有当大蓟或小蓟用的。

查看详细

大蓟和小蓟的饮片区别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大蓟和小蓟,可能见过只是不知道它的学名,市场上售大蓟与小蓟的不但复杂而且较混乱,异物同名的品种非常的多,因为有的地区将大蓟、小蓟颠倒相称,而有的地区则大小蓟不分,把它们当成同一种植物,其实它们之间的区别还是挺多的;下面就让我们认识一下大蓟和小蓟的饮片区别。

大蓟和小蓟的饮片区别

大蓟又名虎蓟、马蓟,华南称老虎俐、山萝卜,华东称千针草、野红花,福建称猪母刺、鸡姆刺,四川称土红花等。大蓟为菊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根簇生,为长纺锤形;茎高50-100厘米,有纵条纹,密披白软毛;叶互生,根生叶倒卵状长椭圆形,长15-30厘米,羽状深裂,裂片5-6对,先端尖,边缘具不等长浅裂和针刺,基部渐狭,形成两侧有翼的扁叶柄,茎生叶较小,基部抱茎,下表面密被白绵毛;花两性,头状花序单生于枝端,全为筒状花冠,紫红色。

小蓟又名猫蓟、刺蓟菜、刺儿菜、刺蓟、刺角菜等。小蓟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无纺锤状块根,根细长;茎直立,高25-60厘米,绿而带紫,被白色绵柔毛;叶互生,长椭圆状披针形,长7-11厘米,宽1-3厘米,先端短尖,叶全缘或疏齿裂,其裂程度远比大蓟为浅,每齿具金黄色小针刺,亦不及大蓟的刺长,其叶两面均有白色绵柔毛;头状花序顶生,花单性,雌雄异株,与大蓟有别。

中医临床认为大蓟与小蓟均有凉血止血之功,可治疗血热妄行所致的出血病证,两者又都具消散痈肿作用,可治疗热毒疮痈。然而大蓟散瘀消肿力佳,小蓟则擅治血淋、尿血诸证。正如《本草便读》所载:“大蓟则散力较优,消痈则功能较胜;小蓟功专破血通淋。”《新修本草》曰:“大小蓟叶虽相似,功力有殊。大蓟生山谷,根疗痈肿,小蓟生平泽,不能削肿,而俱能破血。”大小蓟中药饮片的区别要点是:大蓟草茎粗,髓部疏松,叶缘具刺硬而长,冠毛玉白色,有光泽;而小蓟草茎细髓部小,叶缘刺短而软,冠毛白色无光泽。

查看详细

大蓟和小蓟的区别是什么呢

我们大家都知道中药材的种类是有很多的,不同种类的药材的功效也不相同,但是有的药材的名称非常的相似,有时候会出现分辨不清的情况,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用错药物不仅可能会导致出现副作用,还有可能会耽误疾病的治疗,那么到底药材大蓟和小蓟的区别是什么呢?针对这一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具体的看看文章的介绍吧。

大蓟和小蓟

大蓟和小蓟的区别

大蓟又名虎蓟、马蓟,华南称老虎俐、山萝卜,华东称千针草、野红花,福建称猪母刺,四川称土红花等。大蓟,为菊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根簇生,为长纺锤形;茎高50-100厘米,有纵条纹,披白软毛;叶互生,根生叶倒卵状长椭圆形,长15-30厘米,羽状深裂,裂片5-6对,先端尖,边缘具不等长浅裂和针刺,基部渐狭,形成两侧有翼的扁叶柄,茎生叶较小,基部抱茎,下表面密被白绵毛;花两性,头状花序单生于枝端,全为筒状花冠,紫红色。

小蓟又名猫蓟、刺蓟菜、刺儿菜、刺蓟、刺角菜等。小蓟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无纺锤状块根,根细长;茎直立,高25-60厘米,绿而带紫,被白色绵柔毛;叶互生,长椭圆状披针形,长7-11厘米,宽1-3厘米,先端短尖,叶全缘,或疏齿裂,其裂程度远比大蓟为浅,每齿,具金黄色小针刺,亦不及大蓟的刺长,其叶两面均有白色绵柔毛;头状花序顶生,花单性,雌雄异株,与大蓟有别。

鉴于大蓟与小蓟在疗效方面有所不同,因此,两者宜相区别,不应混用。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7-01 热度: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