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消灭蝙蝠、让蝙蝠灭绝吗?

只要上了餐桌,哪有不灭绝的,问题是您敢不敢吃

看蝙蝠的模样,大家肯定会认为这是害虫,而且,我们都知道蝙蝠身上携带着一百多种病毒,比如狂犬病毒、马尔堡病毒、埃博拉病毒等。2014年爆发于西非的埃博拉疫情共造成7373人死亡,疫情过后,相关的调查显示疫情的源头是一位男孩,他生前曾被蝙蝠叮咬过,这名男孩感染埃博拉病毒仅四天就去世了,然后他的姐姐、他的祖母相继出现感染症状,不久便离开了人世,来参加葬礼的人将病毒传播开来。

既然蝙蝠携带病毒且有可能会感染到人群中,那何不将蝙蝠从这个世界上清除呢?我们为什么不将蝙蝠消灭?

既然谈到消灭一个物种,那就不得不说说可行性以及消灭之后产生的后果。先不讨论可行性,先来说说蝙蝠在这个生态圈中到底有哪些作用,或者简单明了的说对人类社会发展有何作用。

蝙蝠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主要有这些:

果蝠是一些果树理想的种子传播者,一些植物想要繁衍生息,离不开为它播散种子的小动物,果蝠这种蝙蝠就非常喜欢吃果实,在吃果实的同时也帮了果树一个大忙,将种子带到了远方。有人会问,经过果蝠消化后的种子还能发芽吗?这里告诉大家,不仅发芽,而且发芽率甚至高达100%,有人做过实验,他将果实种子直接取出来进行培植,发芽率只有10%,而从蝙蝠粪便中取出的种子都100%发了芽。果蝠不仅可以传播种子,还能传授花粉,据了解,在野生热带水果中,约有70%是依靠蝙蝠来作为传粉媒介以及种子传播者。

蝙蝠是害虫的克星,说到这里其实应该给蝙蝠正名,蝙蝠不是害虫,它是益虫,它吃害虫的本领比杀虫剂还好用。在蝙蝠的大家族中,食虫蝙蝠是吃害虫的一把好手。我们知道,像蛾类、蚊类、有些甲壳虫、苍蝇、金龟子等动物对人类农业、生活都是一大危害,食虫蝙蝠专吃它们,食虫蝙蝠捕食它们的方法主要是叶上捕食、空中捕食以及地面捕食,一只蝙蝠在一个小时之内可以吃掉600只以上的蚊子,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一个巨大洞穴里生存着约2000万只蝙蝠,它们一个晚上就可以吃掉约200吨害虫,附近的农场区基本上不受害虫侵扰。一只体重仅为20g的蝙蝠在一个晚上里可以吃掉200只以上比蚊子大一点的害虫。由此可以看到,蝙蝠对防治害虫是有突出贡献的。

蝙蝠是传统中药材夜明砂的来源,夜明砂并不是什么神奇的药材,它并不是像我们从字面意思上看到的那样是在夜里发光的砂子,其实啊,夜明砂就是蝙蝠的粪便。

从以上可以知道,蝙蝠是有大用处的,它是益虫,对人类生产生活有益。那么再来说一说可行性吧,消灭蝙蝠有没有可行性,难度有多大呢?蝙蝠在全世界除南北两极以及海洋中个别的岛屿没有分布以外,其它地方皆有分布,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蝙蝠是哺乳动物中仅次于啮齿目动物的第二大类群,消灭它谈何容易。

所以,无论是从可行性上考虑,还是从蝙蝠在生态环境中所处的地位以及作用来考虑,都不能消灭蝙蝠,反而还要保护它们。

可以消灭蝙蝠[52石斛网www.52shihu.com],不能让蝙蝠灭绝,因为蝙蝠也是具有繁殖能力比较快的动物,人家也在地球呆的比人类还人长,不应该全部灭绝。

当然不可能让蝙蝠灭绝的,第一个是她的繁殖力非常强。再一个是蝙蝠这东西要是毁灭了,那么就会让别的的动物霸占地球,也是会有灾难的。

蝙蝠,不能灭绝,因为有用。

可怕的蝙蝠

从小老师、家长就教我们,蝙蝠很“脏”,它携带着大量的细菌和病毒,但是那时候并不知道它的可怕之处。2003年非典,人们一度认为其源头是果子狸,但最终确定的传播源是蝙蝠,果子狸只是个“中间宿主”,也就是说果子狸被蝙蝠传染了病毒,随后又传染给了人类。不仅仅是非典,多种全球爆发的病毒都与蝙蝠有关,蝙蝠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病毒库。

非典(SARS)——蝙蝠→果子狸→人

埃博拉——蝙蝠→多种宿主→人

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蝙蝠→骆驼→人

尼帕病毒——蝙蝠→猪→人

可以看到,虽然这些病毒都源自蝙蝠,但都是某个中间宿主先被感染,这些中间宿主有的是接触了蝙蝠未消化的食物,有的是接触了蝙蝠的排泄物,有的则是遭到了蝙蝠的叮咬。人类与中间宿主密切接触(主要是食用)后感染了病毒。

研究显示,蝙蝠携带的病毒多达近百种,但是蝙蝠自身并没有感染,这是它不能被消灭殆尽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还有另外3个原因让蝙蝠不能被人为地消灭。

有用的蝙蝠

蝙蝠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8800万年,是能够飞的哺乳动物,它们夜晚出没,既有吃肉的蝙蝠,也有吃素的蝙蝠。全世界除了南北两极和一些大洋洲岛屿外,处处都有蝙蝠,可以说蝙蝠是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粉授粉:蜜蜂、蝴蝶授粉的行为我们很熟悉,其实对于某些植物来说,必须要靠蝙蝠来授粉。比如有些植物晚上开花,还有一些中南美洲的藤蔓植物,都会吸引食蜜蝙蝠为其授粉。

捕食害虫:蝙蝠是夜行动物,它们能够捕食一些同在夜晚活动的害虫,比如对农作物威胁极大的夜蛾、金龟子,蚊子也是蝙蝠的食物之一,一只蝙蝠一晚可捕食大约3000只害虫。

生物肥料:蝙蝠的排泄物富含氮,是有机肥料。

有待研究:蝙蝠携带着病毒,但是它们并没有受这些病毒的感染,科学研究尚未完全弄清楚其中的原因。

蝙蝠的数量随着环境的变化已经处在下降中,面对病毒,人要做的并不是让蝙蝠灭绝,而是自我反省。最后要说,拒绝野味,人人有责。

不可以,每种动物在生态圈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人类根据蝙蝠的捕食技巧-回声定位,发明了雷达和声呐等一系列探测设备,这一举措促进了人类科技的发展,蝙蝠是功不可没的。

蝙蝠是很难被消灭的,因为他们的生活环境是比较隐秘的,再加上他们是夜间出来活动的生物,所以是很难被灭绝的。

当然是不可以消灭蝙蝠让蝙蝠灭绝的,如果灭绝蝙蝠就失去了捕捉蚊子的好手,也会破坏生态平衡。

不可以消灭蝙蝠,也不能够让蝙蝠灭绝。这个世界上每一种生物存在都有它的理由,不能够随随便便的把一种生物灭绝,这样子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蝙蝠进屋里,怎么赶出去?

可以用打开家中灯光的方法来赶走蝙蝠。

家住南京雨花台区西善桥某小区的刘小姐开窗通风,竟发现自家窗台夹缝里密密麻麻全是蝙蝠,刘小姐吓得头皮发麻、不敢靠近,无奈之下只好求助民警前来帮忙驱赶。

当时,刘小姐到厨房开窗通风透气时,发现窗台的边缘夹缝中似乎有东西在动,她用手电筒往里面照了一下,发现窗台玻璃和墙体的夹缝中爬满了蝙蝠,约有十几只。

西善桥派出所民警赶到现场后,找了几根长棍子,将棍子伸进夹缝中驱赶蝙蝠。针对蝙蝠闯入家中的情况,民警建议市民可以采用一些科学方法将其驱逐。

像蝙蝠比较惧怕光和明火,如果蝙蝠飞入家中,可以在晚间打开门窗,将家中的灯全部打开,这样一来,一般蝙蝠会自行飞向较暗的室外。

如果蝙蝠是白天飞入家中或进入阳台,灯光不够亮时,可以打手电筒照射,蝙蝠一般也会自己飞走。

扩展资料:

蝙蝠是人类的良师,人类通过模仿蝙蝠的回声定位系统发明了雷达。目前某些国家研制的隐形飞机,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蝙蝠的拷贝。

在医学上,从吸血蝙蝠唾液中提取的抗凝血蛋白质溶解血栓的速度比目前临床所用的药物快一倍。而食虫蝙蝠的粪便在中药中被称为夜明砂,有清热明目的功能。

在蝙蝠数量丰富的地区,它们对农林业的害虫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这不仅有利于农林业的健康发展,而且还减少了由于农药大量使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家中窗台夹缝“住”十多只蝙蝠,可怎么办?

查看详细

老鼠真能变成蝙蝠么?

蝙蝠是唯一一类演化出真正有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有900多种。它们中的多数还具有敏锐的听觉定向(或回声定位)系统。大多数蝙蝠以昆虫为食。因为蝙蝠捕食大量昆虫,故在昆虫繁殖的平衡中起重要作用,甚至可能有助于控制害虫。某些蝙蝠亦食果实、花粉、花蜜;热带美洲的吸血蝙蝠以哺乳动物及大型鸟类的血液为食。这些蝙蝠有时会传播狂犬病。蝙蝠呈世界性分布。在热带地区,蝙蝠的数量极为丰富,它们会在人们的房屋和公共建筑物内集成大群。蝙蝠的体型大小差异极大。最大的吸血狐蝠翼展达1。5米,而基蒂氏猪鼻蝙蝠的翼展仅有15厘米。蝙蝠的颜色、皮毛质地及脸相也千差万别。蝙蝠的翼是进化过程中由前肢演化而来。除拇指外,前肢各指极度伸长,有一片飞膜从前臂、上臂向下与体侧相连直至下肢的踝部。拇指末端有爪。多数蝙蝠于两腿之间亦有一片两层的膜,由深色裸露的皮肤构成。蝙蝠的吻部似啮齿类或狐狸。外耳向前突出,通常非常大,且活动灵活。许多蝙蝠也有鼻叶,由皮肤和结缔组织构成,围绕着鼻孔或在鼻孔上方拍动。据认为鼻叶影响发声及回声定位。蝙蝠的脖子短;胸及肩部宽大,胸肌发达;而髋及腿部细长。除翼膜外,蝙蝠全身有毛,背部呈浓淡不同的灰色、棕黄色、褐色或黑色,而腹侧色调较浅。栖息于空旷地带的蝙蝠,皮毛上常有斑点或杂色斑块,颜色也各不相同。蝙蝠的取食习性各异,或为掠食性,或有助于传粉和散布果实,从而影响自然秩序。吸血蝙蝠对人类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食虫蝙蝠的粪便一直在农业上用作肥料。整个蝙蝠群的性周期是同步的,因此大部分交配活动发生于数周之内。妊娠期从6、7周到5、6月。许多种类的雌体妊娠后迁到一个特别的哺育栖息地点。蝙蝠通常每窝产1至4仔。幼仔初生时无毛或少毛,常在一段时间内不能视不能听。幼仔由亲体照顾5周至5个月,按不同种类决定。几乎所有蝙蝠均于白天憩息,夜出觅食。这种习性便于它们侵袭入睡的猎物,而自己不受其他动物或高温阳光的伤害。蝙蝠通常喜欢栖息于孤立的地方,如山洞、缝隙、地洞或建筑物内,也有栖于树上、岩石上的。它们总是倒挂着休息。它们一般聚成群体,从几十只到几十万只。具有回声定位能力的蝙蝠,能产生短促而频率高的声脉冲,这些声波遇到附近物体便反射回来。蝙蝠听到反射回来的回声,能够确定猎物及障碍物的位置和大小。这种本领要求高度灵敏的耳和发声中枢与听觉中枢的紧密结合。蝙蝠个体之间也可能用声脉冲的方式交流。有少部分蝙蝠依靠嗅觉和视觉找寻食物。尽管它们有万能胶,看上去很像鸟类。但它们没有羽毛,也不生蛋。它们是哺乳动物的原因:雌性产下幼仔,用乳汁哺育。某些种类的蝙蝠是飞行高手,它们能够在狭窄的地方非常敏捷地转身,蝙蝠是唯一能振翅飞翔的哺乳动物,其他像鼯鼠等能飞行的哺乳动物,只是靠翼形皮膜在空中滑行!夜间,蝙蝠靠皮波探路和捕食。它们发出人类听不见的声波。当这声波遇到物体时,会像回声一样返加来,由此蝙蝠就能辨别出这个物体是移动的还是静止的,以及离它有多远。长耳蝙蝠在飞行中捕食昆虫,它也能从叶子把虫抓下来。它的大耳朵使它能接受回声。墨西哥无尾蝙蝠在暮色中飞舞。蝙蝠什么都吃;包括果实、鱼类、花粉、甚至血。大部分蝙蝠在夜间飞行时捕食昆虫,每只蝙蝠都能辨别出自己发出的声波,这说明即使与其他蝙蝠一起捕食,它也不会被别的声波所干扰。人们常用“飞禽走兽”一词来形容鸟类和兽类,但这种说法有时却并不一定正确,因为有一些鸟类并不会飞,如鸵鸟、鸸鹋、几维和企鹅等;同样也有一些兽类并不会走,如生活在海洋中的鲸类等,而蝙蝠类不但不会像一般陆栖兽类那样在地上行走,却能像鸟类一样在空中飞翔。蝙蝠类是唯一真正能够飞翔的兽类,它们虽然没有鸟类那样的羽毛和翅膀,飞行本领也比鸟类差得多,但其前肢十分发达,上臂、前臂、掌骨、指骨都特别长,并由它们支撑起一层薄而多毛的,从指骨末端至肱骨、体侧、后肢及尾巴之间的柔软而坚韧的皮膜,形成蝙蝠独特的飞行器官—翼手。中国古代也有关于蝙蝠的记载说他们也生活在钟乳洞里,名叫仙鼠,那里的蝙蝠因为能够喝到洞里的水得到长生,千年之后他们的身体颜色也有了巨大的变化,从原来的黑暗的颜色变成了通身雪白,我想这就是他们为什么被称为仙鼠的原因吧。蝙蝠的胸肌十分发达,胸骨具有龙骨突起,锁骨也很发达,这些均与其特殊的运动方式有关。它非常善于飞行,但起飞时需要依靠滑翔,一旦跌落地面后就难以再飞起来。飞行时把后腿向后伸,起着平衡的作用。蝙蝠一般都有冬眠的习性,冬眠时新陈代谢的能力降低,呼吸和心跳每分钟仅有几次,血流减慢,体温降低到与环境温度相一致,但冬眠不深,在冬眠期有时还会排泄和进食,惊醒后能立即恢复正常。它们的繁殖力不高,而且有“延迟受精”的现象,即冬眠前交配时并不发生受精,精子在雌兽生殖道里过冬,至翌年春天醒眠之后,经交配的雌兽才开始排卵和受精,然后怀孕、产仔。蝙蝠是哺乳类中古老而十分特化的一支,因前肢特化为翼而得名,分布于除南北两极和某些海洋岛屿之外的全球各地,以热带、亚热带的种类和数量最多。它们由于奇貌不扬和夜行的习性,总是使人感到可怕,外文中名字的原意就是轻佻的老鼠的意思,不过在我国,由于“蝠”字与“福”字同音,所以在民间尚能得到人们的喜爱,将它的形象画在年画上。蝙蝠类动物全世界共有900多种,我国约有81种,是哺乳类中仅次于啮齿目的第二大类群。它们可以大体上分成大蝙蝠和小蝙蝠两大类,大蝙蝠类分布于东半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体形较大,身体结构也较原始,包括狐蝠科1科。小蝙蝠类分布于东、西半球的热带、温带地区,体型较小,身体结构更为特化,包括菊头蝠科、蹄蝠科、叶口蝠科、吸血蝠科、蝙蝠科等十余科。老鼠(rat)是一种啮齿动物,体形有大有小。种类多,有450多种,数量大,有几十亿只,而且繁殖很快,生命力很强,几乎什么都吃,什么地方都能住。老鼠会打洞、上树,会爬山、涉水,对人类危害极大。除了天敌捕鼠鼠外,人们还利用器械(老鼠夹子、老鼠笼子、电子捕鼠器等)、药物方法灭鼠所以是不一样的

查看详细

蝙蝠是怎么变化成的?

您说听的话只是老人们的一种地方方言而已:盐耗儿

蝙蝠不是老鼠变的

它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动物,老鼠是啮齿目动物,蝙蝠是翼手目动物。

其实除了毛色和大小跟老鼠有点像,并且都是夜间活动之外,它们之间没有太大

的共同之处

其实蝙蝠与马和狗同属一个祖先

还有很多它们的习性也可以用来判别。。

老鼠有长尾巴,蝙蝠没有;

老鼠有发达的胡须,蝙蝠没有;

老鼠有不停生长的门牙,蝙蝠没有;

老鼠是杂食性动物,以吃素为主,小型的蝙蝠全是吃荤的;

老鼠做窝繁殖,蝙蝠繁殖从不做窝;

老鼠一胎能生多只,蝙蝠每次只产一仔;

查看详细

蝙蝠属于鼠类还是鸟类?

蝙蝠类是bai唯一真正能du够飞翔的兽类,它zhi们虽然没有鸟类那样的dao羽毛和翅膀,飞行本专领也比属鸟类差得多,但其前肢十分发达,上臂、前臂、掌骨、指骨都特别长,并由它们支撑起一层薄而多毛的,从指骨末端至肱骨、体侧、后肢及尾巴之间的柔软而坚韧的皮膜,形成蝙蝠独特的飞行器官—翼手。中国古代也有关于蝙蝠的记载说他们也生活在钟乳洞里,名叫仙鼠,那里的蝙蝠因为能够喝到洞里的水得到长生,千年之后他们的身体颜色也有了巨大的变化,从原来的黑暗的颜色变成了通身雪白,我想这就是他们为什么被称为仙鼠的原因吧。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8-15 热度:1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