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里的石斑鱼子吃会中毒吗?

会。

淡水里的石斑鱼叫做光唇鱼,分布广,为产区的小型经济鱼类,肉鲜美。卵有毒,误食会引起腹泻、腹痛、头晕、呕吐等中毒症状;猫、鸡等动物食鱼卵会引起死亡。

长时间加热能将石斑鱼子中的毒素破坏。

淡水石斑鱼的营养价值:

野生光唇鱼肌肉蛋白质含量为16.62%,脂肪2.66%,水分80.73%,灰分0.92%;养殖光唇鱼肌肉蛋白质含量为16.51%,脂肪2.51%,水分80.65%,灰分0.94%;野生光唇鱼的水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均较养殖光唇鱼略高。

共检测到17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8种,风味氨基酸4种。野生组的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养殖组;必需氨基酸的总量也高于养殖组。与养殖光唇鱼相比,野生光唇鱼肌肉中苏氨酸、亮氨酸及含硫氨基酸含量较高。

在淡水鱼中是较高的,是一种优质的淡水食用鱼类。

百度百科-光唇鱼

光唇鱼:各地习惯称为,淡水石斑鱼;但不能作为固有的称谓使用,容易混淆其他鱼类。卵有毒,误食会引起腹泻、腹痛、头晕、呕吐等中毒症状;猫、鸡等动物食鱼卵会引起死亡。长时间加热能将毒素破坏。

鲤科光唇鱼属鱼类

喜栖息于石砾底质、水清流急之河溪中,常以下颌发达之角质层铲食石块上的苔藓及藻类。每年6-8月在浅水急流中产卵。主要分布于上海、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台湾等地的溪流中。

6条深色的横带(前面的正确地在鳃裂后面,后面那个在尾部的基底),狭窄的在稚鱼中,宽的当成鱼时,下唇中间地中断,两者二等分不是接触在一起前面地,锐利的角暴露,显着弓形。最大体长30cm。

淡水里的石斑鱼子吃了会中毒的,是石斑鱼鱼卵有毒,石斑鱼,鱼卵及内脏可能含有一种叫“雪卡毒素”的神经毒素。

雪卡毒素([52石斛网www.52shihu.com],雪卡毒素,又名西加毒素)的名字来源于雪卡鱼类,是20世纪60年代由夏威夷大学教授首次从毒鱼中发现的。该毒素曾从400多种鱼中分离得到过,但其真正来源是一种双鞭藻岗比毒甲藻(icus)。雪卡毒素是一种脂溶性高醚类物质,毒性非常强,比河豚毒素强100倍,是已知的危害性较严重的赤潮生物毒素之一,无色无味,脂溶性,不溶于水,耐热,不易被胃酸破坏,主要存在于珊瑚鱼的内脏、肌肉中,尤以内脏中含量为高。已发现3类雪卡毒素,即太平洋雪卡毒素(n)、加勒比海雪卡毒素(xin)和印度雪卡毒素()。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毒性上,雪卡毒素是已知的对哺乳动物毒性最强的毒素之一。

光唇鱼  各地习惯称为  淡水石斑鱼  ,但不能作为固有的称谓使用,容易混淆其他鱼类。卵有毒,误食会引起腹泻、腹痛、头晕、呕吐等中毒症状;猫、鸡等动物食鱼卵会引起死亡。长时间加热能将毒素破坏。

鲤科        光唇鱼属          鱼类

下图为    光唇鱼      ,俗称   花岗鱼 

 

下图为   奇异光唇鱼    (台湾石宾、厚唇光唇鱼)

喜栖息于石砾底质、水清流急之河溪中,常以下颌发达之角质层铲食石块上的苔藓及藻类。每年6-8月在浅水急流中产卵。主要分布于上海、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台湾等地的溪流中。

 

下图为     虹彩光唇鱼         ()

6条深色的横带(前面的正确地在鳃裂后面,后面那个在尾部的基底),狭窄的在稚鱼中,宽的当成鱼时,下唇中间地中断,两者二等分不是接触在一起前面地,锐利的角暴露,显着弓形。最大体长30cm 。

石斑鱼是什么鱼、有无其他名称?

石斑鱼

石斑鱼,系鲈形目,鳍科,因其鱼身上有花色条纹和异色斑点,故名。石斑鱼主要产地在象山渔山岛周围海域,是宁波著名特产,也是驰名中外的名贵鱼种。

石斑鱼,俗称岩头鱼,品种很多,有赤点石斑鱼、青石斑鱼、宝石石斑鱼、六带石斑鱼、云纹石斑鱼、纵带石斑鱼等等,渔山岛一带所产以赤点石斑鱼居多。

石斑鱼生活习性很怪。从不跟其他鱼类混游在一起,喜欢单独地生活在数十米深、水质清澈的海底暗礁丛中,难以用网捕捞,只能用钩钓。生性凶猛,喜吞食鱼类和虾类。捕捞期为4-11月,以端午至中秋这段期间为旺季。

石斑鱼因常年生活在深海中,钓上以后,由于海面和海底气压相差极大,鱼鳔内外气压一旦失去平衡,轻则白肚朝天,重则五脏六肺全都挤出鱼嘴,不久即死,降低了经济价值。渔民经过摸索,待上钩的石斑鱼一离开海面,立即用细针从肛门刺入鱼镖放出气体、放入活水舱中,待返岸后放养于水池或网箱内,以供活鱼出口。由于产量有限,年产量高时有5吨,少时仅2吨左右,主要出口日本和港澳地区。1987年,象山县采用人工试养石斑鱼并获得成功,石斑鱼的产量有所提高。

石斑鱼营养丰富,肉质细嫩洁白,类似鸡肉,素有“海鸡肉”之称。石斑鱼又是一种低脂肪、高蛋白的上等食用鱼,被港澳地区推为我国四大名鱼之一,是高档筵席必备之佳肴。

查看详细

小石斑鱼吃什么?

底栖甲壳类、各种小型鱼类和头足类。

石斑鱼,属鲈形目,体长椭圆形稍侧扁。口大,具辅上颌骨,牙细尖,有的扩大成犬牙。体被小栉鳞,有时常埋于皮下。背鳍和臀鳍棘发达,尾鳍圆形或凹形,体色变异甚多,常呈褐色或红色,并具条纹和斑点,为暖水性的大中型海产鱼类。

石斑鱼营养丰富,肉质细嫩洁白,类似鸡肉,素有“海鸡肉”之称。石斑鱼又是一种低脂肪、高蛋白的上等食用鱼,被港澳地区推为中国四大名鱼之一。

查看详细

哺乳期可以吃石斑鱼吗?

可吃的。石斑鱼是一种海鱼,这种鱼而且是一种较为名贵的鱼类。因为其肉质细嫩而鲜美,并且富含丰富的蛋白质,具有低脂肪,低热量的特点。而且其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以及一种特殊的脂肪酸,这对于哺乳期的女性身体是极为有益的。可在哺乳期食用,冷热产妇增加乳汁分泌量,并且尽快的恢复身体体力。

查看详细

石斑鱼有没有毒?

有媒体报道吃石斑鱼中毒的情况,其实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要求养殖的石斑鱼,人吃了是不会中毒的。和其他鱼类相比,石斑鱼不仅味道鲜美,刺少,肉细嫩厚实,而且鱼皮胶质的营养成分高,对增强上皮组织的完整生长和促进胶原细胞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还被称为美容护肤之鱼,尤其适合妇女产后食用。

查看详细

石斑鱼与斑鱼有什么区别?

石斑鱼与斑鱼的主要区别是:

一、形态特征

石斑鱼:体一般呈椭圆或长椭圆形,侧扁;头长大于体高;背鳍鳍棘部强大,与鳍条部相连,背鳍鳍棘7~11根,鳍条10~21根;臀鳍鳍棘3根,一般第2根最为强大,臀鳍鳍条数7~13根;胸鳍宽大,位低,一般呈圆形;腹鳍位于胸鳍下方;口大,两颌齿内行齿倾倒;体被小栉鳞;侧线达尾鳍基部;尾鳍圆形、截形或凹型。

斑鱼:斑鱼的形态特征身体前部呈圆筒形,后部侧扁;一般体长25—40厘米。头长,前部略平扁,后部稍隆起。体色呈灰黑色,体背和头顶色较黑,腹部淡白,体侧各有不规则黑色斑块,头顶各有2行黑色斑纹。背鳍很长,几乎与尾鳍相连,无硬棘,始于胸鳍基底上方。

腹鳍短小,胸鳍圆形,鳍端伸越腹鳍中部。臀鳍短于背鳍,尾鳍圆形,末端不达肛门。肛门紧位于臀鳍前方。全身披有中等大小的圆鳞,头顶部覆盖有不规则鳞片。侧线平直,在肛门上方有一小曲折,向下移2行鳞片,位于体侧中部,后延至尾基。

二、生活习性

石斑鱼:石斑鱼为底栖性鱼类,其成鱼主要栖息于珊瑚礁及近岸岩礁区域,也有部分栖息于底质为沙质、泥质或淤泥质的海域。大多数石斑鱼为独居性鱼类,除了在繁殖期集群外一般不成群;但也有些种类的生活方式为一尾雄鱼和若干尾雌鱼组成的小群体。

斑鱼:斑鱼的生存水温0℃—41℃,最适水温26℃—28℃。当春季水温达到8℃以上时,常在水体中上层活动,夏令季节常活动于水体上层,秋季水温下降到6℃以下时,游动缓慢,常潜伏于水底深处,当冬季水温过低时,其将身体后半部潜埋于淤泥或草堆里,头露在水中不吃不动。

斑鱼有很强的跳跃能力,当天气闷热、下雨涨水时,斑鱼往往会跃出水面,沿堤岸逃逸;在有流水冲击时往往也会激起鱼跃而逃跑,逃逸时身体似蛇形,缓缓向前移动。

三、分布范围

石斑鱼:石斑鱼类广泛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热带和亚热带海域。中国沿海主要分布于东海、台湾海峡和南海,其中常见种类有斜带石斑鱼、豹纹鳃棘鲈、驼背鲈、青石斑鱼等。

斑鱼:斑鱼是底栖性鱼类,通常栖息于水草丛生、底泥细软的静水或微流水中,遍布于湖泊、江河、水库、池塘等水域内。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8-21 热度:2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