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激素与植物生长调节剂有什么区别?

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作用的几类微量有机物质。也被成为植物天然激素或植物内源激素。植物激素有五类,即生长素(Auxin)、赤霉素(GA)、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A)和乙烯(,ETH)。它们都是些简单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但它们的生理效应却非常复杂、多样。例如从影响细胞的分裂、伸长、分化到影响植物发芽、生根、开花、结实、性别的决定、休眠和脱落等。所以,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调节控制作用。植物激素的化学结构已为人所知,有的已可以人工合成,如吲哚乙酸;有的还不能人工合成,如赤霉素。目前市场上售出的赤霉素试剂是从赤霉菌的培养过滤物中制取的。这些外加于植物的吲哚乙酸和赤霉素,与植物体自身产生的吲哚乙酸和赤霉素在来源上有所不同,所以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也有称为外源植物激素。最近新确认的植物激素有茉莉酸(酯)等等。

植物生物调节剂亦称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指那些从外部施加给植物,只要很微量就能调节、改变植物生长发育的化学试剂。除了植物激素从外部施加给植物作为生长调节剂外,更多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植物体内并不存在的人工合成有机物,主要有:一是植物激素类似物,例如与生长素有类似生理效能的吲哚丁酸、萘乙酸、2,4-D等,与细胞分裂素有类似生理效能的激动素和6-苄基氨基嘌呤等。二是生长延缓剂,有延缓生长作用,降低茎的伸长而不完全停止茎端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和侧芽的生长,其作用能被赤霉素恢复,例如矮壮索(CCC)、丁酰肼(B9)、调节安等。三是生长抑制剂,也有延缓生长的效果,但与生长延缓剂不同,它们主要干扰顶端的细胞分裂,使茎伸长停顿和顶端优势的破坏[52石斛网www.52shihu.com],其作用不能被赤霉素恢复,例如青鲜素(MH)等。另外,由于除草剂大都是人工合成的生长调节剂,因此,有人把除草剂也作为一大类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上,可分别用在促进或抑制植物的营养生长,促进或抑制种子、块根、块茎的发芽,防止或促进器官的脱落,促进生根、座果和果实发育,控制性别分化、诱导和调节开花,催熟或延迟成熟和衰老,以及杀死田间杂草等方面。

二者最大的区别就是来源不同。

植物激素又称为内源激素,是由植物体自身合成的;而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由人工合成的,其作用类似于植物激素,比如生长素对应的类似物就叫生长素类似物。

望能帮到您!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植物激素与植物生长调节剂区别

1、植物激素刺激和促进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化学物质。植物生长调节剂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一类农药。

2、植物激素(),又称植物荷尔蒙,是一些在植物体内合成,可以从产生部位输送至作用部位,微量浓度即可对植物体产生某种生理作用的活性有机物。亦可以人工合成结构作用相似的化学物质(植物生长调节剂),例如:1-萘乙酸(NAA)、2,4-二氯苯氧乙酸(2,4-D)。

3、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用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一类农药,包括人工合成的具有天然植物激素相似作用的化合物和从生物中提取的天然植物激素。

什么是植物生长调节剂?

通过化学合成或微生物发酵等方式,研究生产出一些与天然植物激素有类似生理功能和生物学效应的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如农业生产上应用的赤霉素是通过微生物发酵而制成。芸薹素内酯有天然提取出来的,也有人工合成的。乙烯利、2,4-D、多效唑等大多数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化学合成的产品,其中有一些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类似的有机化合物,如吲哚丙酸、吲哚丁酸等。还有一些结构与植物激素完全不同,但具有类似生理效应的有机化合物,如萘乙酸、矮壮素、三碘苯甲酸、乙烯利、多效唑、烯效唑等。

植物生长调节剂称为植物外源激素。1951年美国植物学会将人工合成的外源植物激素定义为植物生长调节剂,中国学术界将人工合成的能够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激素类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农业行业标准NY/T1667。1—2008将植物生长调节剂定义为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的农药。目前我国已将应用于农业生产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列为农药。

查看详细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不是用得越多越好?

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促生长、增产量的效果,因此,一些农民朋友常常加大用量,增加喷药次数,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造成作物减产和药剂残留超标。因为许多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过量,会引起植物体内激素不平衡,造成农作物徒长、生长过度抑制、落花落果、畸形瓜果和农产品品质变差等后果。因此,使用浓度应严格按照产品标签上的作物和使用的目的准确配制,不可随意增加药量。如促进树木、花卉生根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用量过高,反而会抑制根系生长。棉花矮化用甲哌浓度过高,会造成棉株不长,营养生长过度抑制,造成棉花减产。市场上一些畸形番茄,可能就是2,4-滴蘸花浓度过高引起。猕猴桃果肉松散、空心、口感差、不耐储存可能是由于氯吡脲使用过量造成的。

查看详细

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有什么区别?

答: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植物激素关系密切,但两者并不是一回事。

植物激素是指植物体内天然存在的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的微量化学物质,也称为植物内源激素。而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由人工合成或提取,以及微生物发酵等方法获得的,又称植物外源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植物激素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相同或类似的作用,但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对农业生产或农作物来说,植物激素作为植物内源性物质,由植物体自身产生,自然存在,是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外源性物质,是生产需要而人为使用的。通过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产生植物激素的作用效果,调节作物生长发育,达到增产、改善品质的目的。如赤霉素既是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类植物内源激素,同时又可以通过微生物发酵或人工合成等方法获得,并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在需要时用于多种作物生长发育的调控。

查看详细

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有哪些类型?

答:我国目前允许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有30多种,主要用于水果、蔬菜、棉花、小麦、水稻、大豆等作物。按其作用可分为四类:

(1)植物生长促进剂指可以促进细胞分裂、分化和伸长,或促进植物营养器官生长和生殖器官发育的生长调节剂。主要包括生长素类(如吲哚乙酸)、赤霉素类(如GA3)、细胞分裂素类(如氯吡脲)、油菜素内酯类(如芸薹素内酯)等。

(2)植物生长延缓剂指对植物茎的亚顶端分生细胞或初生分生细胞的细胞分裂有抑制作用的生长调节剂,能抑制节间伸长而不抑制顶芽生长,对叶、花和果实的形成没有影响,它的抑制生长效应可被活性赤霉素所解除,如矮壮素、缩节胺等。

(3)植物生长抑制剂指能抑制植物顶端分生组织生长、干扰顶端细胞分裂的生长调节剂,能引起茎伸长的停顿和破坏顶端优势,其作用不能被赤霉素所恢复,如脱落酸、抑芽丹等。

(4)其他乙烯利等催熟剂;噻苯隆等脱叶剂。

查看详细

植物生长调节剂有哪些基本特性?

近年来,植物生长调节剂品种发展较快,迄今为止,生长调节剂在农业、林业、果树、蔬菜和花卉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在插条生根、壮秆抗倒、促进开花、增加结实、改善品质、贮藏保鲜、促进成熟、防止脱落、疏花疏果、诱导或打破休眠、单性结实、性别转化、防除杂草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并预示着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可用于调节植物生长的药剂已达490多种。各种调节功能虽然随药剂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但各种植物生长调节剂都具备以下基本特性:第一,调节剂是以调节植物生长为目的。在植物生长调节剂中,有些是除草剂,如2,4-D、调节膦,有些是杀虫剂,如西维因等,有些是杀菌剂,如苯菌灵。但是当这些药剂用作调节植物生长时,是按照调控作物的目的、使用时期、使用剂量和施药方法而进行的,实现调节植物生长的目的。

第二,调节剂对植物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

无论是刺激植物胚芽、根尖生长的生长素,还是抑制细胞分裂、控制植株徒长的抑制剂,都必须进入植株体内才能起调节作用,使植物体内的酶活动并相互联系起来,通过代谢在一定的部位起作用,并以较小的剂量具有较高的调节功能。这不同于氮、磷、钾、硼、钙、镁、钼、铁等化学肥料,也不同于植物体内固有的糖、蛋白质、脂类、酶类、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第三,调节剂是一类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在植物体内,有一类植物激素,这类激素是植物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的代谢产物,其不同的器官组织可产生不同的植物激素,并向不同的部位转移,对生长发育起不同的调节作用。这类由植物体本身所产生的激素称为内源激素。而通过人类以生物和化学合成的一类植物激素称为外源激素。也就是说,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由人工合成的,在植物体内具有生理活性的,以较小的剂量可起到较大调节效能的化合物。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7-18 热度: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