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精和味精哪个好健康?

在日常饮食生活中,好多人都说为了健康不吃味精,也有人不用味精改用鸡精,认为鸡精是以鸡肉为主要原料做成的,不仅有营养,而且安全。那到底“味精”和“鸡精”哪个更安全呢?国家级注册营养师俞卫华给出了解释。

首先,认识下鸡精与味精。味精是一种很纯的鲜味剂,主要成分是谷氨酸单钠,目前是以碳水化合物(淀粉、糖蜜等)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后提炼精制而成。它没有咸味,但是放在咸味适当的溶液中,能够产生鲜味。

而鸡精是多种呈味物质配合而成的混合物,它既有味精的鲜味,又有其他呈味物质的鲜味。它是在呈味核苷酸、水解动植物蛋白、酵母抽提物等新产品出现后才产生的,可以说是味精的换代产品。鸡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风味上。

有人说鸡精是用鸡肉制成的,虽然鸡精广告宣称“用上等肥鸡制成”、包装鸡精的袋子上也是一只肥鸡的图片,但其实鸡精的主要成分是食盐、糊精和味精,加上呈味核苷酸二钠、香辛料、白砂糖、咖哩粉等。核苷酸加上有机酸盐、糖和香辛料,有些产品还含有“水解蛋白”或“酵母提取物”,可带来多种氨基酸的鲜味,再加上鸡味香精等,混合起来,就能让味道显得更加自然和丰富。当然也有一些优质鸡精确实含有少量来自天然食品的成分,但只不过是鸡肉粉或鸡骨粉、鸡蛋提取物等,实际含量非常少,有的鸡精甚至根本不含鸡肉粉[52石斛网www.52shihu.com],而

鸡精和味精差别不大

很多消费者都认为,味精是化学合成物质,不仅没什么营养,常吃还会对身体有害。鸡精则不同,是以鸡肉为主要原料做成的,不仅有营养,而且安全。于是,我们常常能看到,有些人炒菜时对味精惟恐避之而不及,但对鸡精却觉得放多少、什么时候放都可以。其实,鸡精与味精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鸡精中含40%的味精

虽然大部分鸡精的包装上都写着“用上等肥鸡制成”、“真正上等鸡肉制成”,但它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样,主要是由鸡肉、鸡骨或其浓缩抽提物做成的天然调味品。它的主要成分其实就是味精(谷氨酸纳)和盐。其中,味精占到总成分的40%左右,另外还有糖、鸡肉或鸡骨粉、香辛料、肌苷酸、鸟苷酸、鸡味香精、淀粉等物质复合而成。

鸡精的味道之所以很鲜,主要还是其中味精的作用。另外,肌苷酸、鸟苷酸都是助鲜剂,也具有调味的功效,而且它们和谷氨酸钠结合,能让鸡精的鲜味更柔和,口感更圆润、丰满,且香味更浓郁。至于鸡精中逼真的鸡肉味道,主要来自于鸡肉、鸡骨粉,它们是从新鲜的鸡肉和鸡骨中提炼出来的。鸡味香精的使用也可以使鸡精的“鸡味”变浓;淀粉的作用则是使鸡精呈颗粒状或粉状。

吃味精还是鸡精??

鸡精的成分与味精相差不超过10%。所以认为鸡精比味精更安全、更健康的说法是没有道理的。与味精相比,鸡精的优势是鲜味更复杂,口感更丰富,非常适合炖菜等。味精的鲜味非常单一,适合用于烹调鱼类或凉拌菜肴等。当然,人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爱好和习惯来选择用鸡精还是味精,或者两者都不用。

查看详细

坐月子能吃鸡精味精吗?

鸡精味精具有调味的效果,在炒菜是适量添加可以增加食欲。但其中含有谷氨酸钠,食用后对神经系统会造成损伤,特别是坐月子期间身体比较虚弱的时候,食用鸡精味精容易影响身体健康,对母乳营养成分也会造成影响,所以不建议食用。

查看详细

味精、鸡精真的不能吃吗?

首先说明味精、鸡精只要吃得适量,是能吃的,对健康没有害。

下面我们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

味精的化学名称叫谷氨酸钠,

从这个名字来看,确实像化学产品。但是,味精却并不是化学的产物。谷氨酸钠其实是一种氨基酸,它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在人体中也有。

人们发现,自然界中某些食物比其它食物味道更加鲜美,后来,科学家将这些食物进行提纯,最终发明了味精。世界上最早发明味精的人,是日本的池田菊苗,他发现海带汤蒸发后有一层棕色的结晶物,用它来做菜,味道极其鲜美,这就是味精的前身。

随着技术发展,

味精的原料以玉米、大米、小麦、甘薯等主

,然后通过微生物发酵、提取和精制以后,得到了白白的味精。

因此,味精并不是什么化学产品,而是从食物中提炼出来的,

也是非常安全的一种调味品。

那么,

鸡精是什么化学产品吗?也不是。

看到鸡精这两个字,我们不要望文生义,鸡精其实和鸡没有半点关系,也不是鸡肉进行提纯的,而是在味精的基础上,加了盐和其它调料,从而形成的一种味道更鲜美的调味品。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对味精和鸡精都有一种全新的认识。

味精和鸡精都是一种安全、美味的调味品,对健康是没有害的。

世界卫生组织、美国食药监局和中国的膳食指南,都把味精归入“最安全”的类别。

那么,为什么有人会说味精和鸡精对身体不利呢?可能是和谷氨酸钠在120度的高温下,会产生焦谷氨酸钠有关。其实,经过科学家研究发现,焦谷氨酸钠并有致病性,只是鲜度会下降。

不过,大家要注意,味精和鸡精虽然是健康食物,但是,并不代表可以无节制地食用。

不要过量食用。

味精中含有大量的钠。钠是食盐的主要成分,一般情况下,味精中的钠是食盐中的三分之一左右。钠是引起血压升高的重要原因。因此,味精要适量食用。建议每天的食用量不要超过18克。

在和某些食物一起食用时,要减少用量。

其实,生活中很多食物本身就有一定的鲜度,比如蘑菇、海带、海藻等。因此,在吃这些食物时,可以少放或者不放味精。其实,味精并不是放得越多越鲜,放多了,反而会产生苦味。

特定的人群要少吃。

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和肾炎等疾病的人,要减少味精的摄入。由于味精中所含的钠远低于食盐,对于这些特定人群来说,加了味精以后,可以不用食盐,这样对身体更好。

注:图片来处自网络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11-11 热度: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