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是怎么将稻谷变成米的、用的是什么工具?

古代人把稻谷放在舂里,然后用类似榔头的东西一点点敲出米粒来的,这种做法还是很辛苦的。

古代的很多工具都是用石器做成的,没有电,没有机器的情况下,聪明的人们是用舂把稻谷变成米的。即使在现在,一些偏远地区也还在使用这个原始办法。

舂是由石头砌成的,相当于是一个用石头做的盆,上面有一个支架,支架的一端是木棍,这个木棍可以用来舂米,而支架的另一端就是人用脚踩,人踩一下这个木棍就舂一下米。

这有点类似于杠杆原理。这个工具就可以将稻谷变成米,在舂里面剩下的就是康和白米。舂米是一个非常耗体力的活,要非常有力气的男子才可以,而且舂米是非常慢的,可能一天也就只能舂两三天的米吧。

这个舂不仅仅是用来将稻谷变成米,而且还可以做糍粑。现在就有很多地方的手工糍粑就是用这个做出来的。

虽然现在做糍粑的机器很发达,但是做出来的糍粑始终没有舂做出来的有感觉。再加上这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许多老人有怀旧之情[52石斛网www.52shihu.com],对这个舂有着不一样的感情。

民以食为天,我国古代一直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所以我国古代的农业是非常发达的,在当时排名世界前列。我国的农业工具如此发达也是因为农业的发展促进的。

历代王朝都对农业十分的重视,采用大量的物资人力去发展农业,为了满足农业的发展,所以农业工具也是发展迅速。但是不管是古代的农民和现在的农民,他们都非常的辛苦。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辛勤付出,我们才有米饭吃,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粮食。 

 

据说古代的稻谷变成米,其实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使用特殊的工具去研磨,另外一种方法就是将它自然地晾上,在棚顶自然脱落!

没有机器的情况下,聪明的古人是用舂这个工具把稻谷变成米的,只不过效率很低,而且要非常有力气的男子才能使用这个工具。

古代是怎么将稻谷变成米的,用的是一种由石头和木头制作而成的工具,名为舂。

稻米与稻谷怎样区别?

谷子有壳,米没有。稻米和稻谷,是不同地区的不同叫法,泛指没有拓谷的水稻种子,但是,如果严格的说,米是拓谷的,也就是您看到白色的米粒,没有壳,而稻谷,指水稻种子。有些地方叫水稻种子是稻米,叫谷子,是稻谷,很多时候不用去较真,普通话最标准,大家都懂,大米就是大米,谷子就是谷子,不要稻什么的。

查看详细

稻谷什么时候收获?

稻谷分早稻、中稻、晚稻,早稻收割时间7月中下旬,中稻也就是所谓的一季稻,9月中旬收割,晚稻为10月中下旬。

收割技巧:稻谷必须充分成熟(籽粒饱满后)再收获。稻谷成熟度达到85%~90%时(85%-90%谷粒黄化)收割,边收边脱。切忌长时间堆垛和在公路上打场暴晒,以免造成粮食污染和品质下降。

过早收割,会造成未充分成熟的稻谷青粒较多,而且会降低粒重,影响品质和产量。过迟收割,若遇高温雨水时,惊纹粒(水稻惊纹粒也称水稻裂纹米,爆腰米,是稻米加工过程中产生碎米的主要原因之一)会加剧。

农民在收获回稻谷后,会立即把稻谷堆摊铺开。这是因为怕外界的温度会使稻谷堆形成自然升温,引起稻谷自然形成升温,给霉菌提供了快速繁衍的温室。所以推开谷堆便于接触到空气,使得稻谷里的水分挥发到空气中,谷壳干燥的快。

1、早稻

早稻是生育期较短、成熟季节较早的类型。从纬度上看,我国的水稻南起海南三亚(北纬18°),北至黑龙江黑河(北纬52°),如此广泛的纬度分布,造成水稻对温度和光照反应的多样性变异。早稻的感光性极弱或不感光,只要温度条件满足其生长发育,无论在长日照或短日照条件下均能完成由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的转换。

华南及长江流域稻区双季稻中的第一季以及华北、东北和西北高纬度的一季粳稻都属于早稻。由于早稻的生育期较短,成熟季节较早,在长江以南稻区既可做双季早稻种植,又可做双季晚稻种植,早、中熟品种还可以“早翻早”,即早稻收获后再播种、移栽。

2、中稻 

中稻生育期介于早稻和晚稻之间,生长期天,一般在早秋季节成熟。多数中粳品种具有中等的感光性,播种至抽穗日数因地区和播期不同而变化较大,遇短日高温天气,生育期缩短。

中籼稻品种的感光性比中粳稻弱,播种至抽穗日数变化较小而相对稳定,因而品种的适应范围较广,可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之间相互引种,如华南稻区的迟熟早籼引至长江流域稻区可以作中稻种植。 

3、晚稻 

晚稻为生育期较长,成熟季节较迟的类型。晚稻对日照长度极为敏感,无论早播或迟播,都要经9~10月份秋季短日照条件的诱导才能抽穗。原来的华南和华中一带的单季和连作晚籼或晚粳的地方品种,都属于晚稻。

百度百科-稻谷

查看详细

稻谷几月份收?

早稻:3月下旬至4月上旬种,6月下旬至7月收。

中晚稻:(收早稻后立即抢种)6月下旬至7月种,10月下旬至11月收。

南方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早稻4月中旬播种,5月初插秧,7月下旬收割,紧接着马上晚稻插秧(称为双抢),一般必须在立秋前结束,10月下旬-11月晚稻收割。

中稻在南方一般是7月初至八月;晚稻九月末至十月中旬。因纬度原因各地差异很大,不过大致是这个时间范围。

水稻按稻谷类型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对土壤要求不严,但是水稻土最好。

幼苗发芽最低温度10~12℃,最适28~32℃。分蘖期日均20℃以上,穗分化适温30℃左右;低温使枝梗和颖花分化延长。抽穗适温25~35℃。开花最适温30℃左右,低于20℃或高于40℃,授粉受严重影响。

种植划分:

水稻属喜温好湿的短日照作物。影响水稻分布和分区的主要生态因子:

1、热量资源一般≥10℃积温2000~4500℃的地方适于种一季稻,4500~7000℃的地方适于种两季稻,5300℃是双季稻的安全界限,7000℃以上的地方可以种三季稻;

2、水分影响水稻布局,体现在“以水定稻”的原则;

3、日照时数影响水稻品种分布和生产能力;

4、海拔高度的变化,通过气温变化影响水稻的分布;

5、良好的水稻土壤应具有较高的保水、保肥能力,又应具有一定的渗透性,酸碱度接近中性。

查看详细

怎样种稻谷?

选好品种,适时播种。今年灾害发生迟,季节紧,直播翻秋宜选用早熟类型的早稻品种,如华矮837、浙辐802、二九青或生育期同以上品种相近的其它品种,腾田后立即播种,播期最迟不得超过七月底。

2、精细播种,确保全苗。为保住季节,对于较平旱地或稻田,翻秋水稻可采用免耕直播方法,用“克无踪”杀除杂草和稻蔸后即可播种。对不平的田块要精细耕整,做到田面高差不过寸,寸水不露泥。翻秋水稻播种前用“402”或多菌灵浸种、清水洗净后催芽,露白后播种,每亩播量8-10公斤,均匀撒播。

3、合理施肥,科学管水。在保证全苗的前提下,为争早蘖,施肥方法采取“促前、控中、补后”,重基肥、早追肥、看苗补施花、穗肥,普遍抓好叶面喷肥。底肥追肥以速效肥为主,总氮量控制在12公斤左右,钾肥10-15公斤,水分管理采取露泥播种、湿润出苗、浅水分蘖、轻晒促根,干湿交替灌浆,切忌断水过早。

4、化学除草,防治病虫。直播稻田、杂草极易滋生,播前未用“克无踪”除草的,播后可用5%杀草丹乳油200毫升,加水40公斤一叶一心期喷雾,或5%的丁草胺颗粒剂,播后7天结合第一次施肥,药肥混拌撒施。翻秋水稻秧苗嫩绿,易遭蓟马、螟虫危害,要及时施药防治,由于田间密度大,要注意防好后期纹枯病,可在孕穗期喷1-2次井岗霉素。(省农技推广总站推广研究员张似松)

查看详细

什么的稻谷?

我们吃大米知道吧,没有去除稻壳的子实称为“稻谷”,去了稻壳,剩下的叫糙米,糙米经过加工就是大米。

稻谷,在植物学上属禾本科稻属普通栽培稻亚属中的普通稻亚种。是一种厘米高的年生性植物,主茎在底部分叉成数个分蘖,分蘖的末端可长出圆锥状花簇。每个花簇可长出个小穗状花序,每个小穗状花序可给出一个果实,即核质仁。果实收获后不与花簇的植物结构完全分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产区遍及全国各地。

在我国粮油质量国家标准中,稻谷按其粒形和粒质分为三类:

第一类:籼稻谷,即籼型非糯性稻谷。根据粒质和收获季节又分为早籼稻谷和晚籼稻谷。

第二类:粳稻谷,即粳型非糯性稻谷。根据粒质和收获季节又分为早粳稻谷和晚粳稻谷。

第三类:糯稻谷,按其粒形和粒质分为籼糯稻谷和粳糯稻谷两类。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8-15 热度:4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