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干怎么样使用?

射干有解毒利咽、清热化痰、散热消结的功效。

射干的功效与作用:性味:苦,寒,有毒。归经:入肺经、肝经。功效:降火,解毒,散血,消痰。主治:治喉痹咽痛,咳逆上气,痰涎壅盛,瘰疬结核,疟母,妇女经闭,痈肿疮毒。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8-1。5钱;入散剂或鲜用捣汁。外用:研末吹喉或调敷。来源:为鸢尾科植物射干的根茎。

1、射干配麻黄,一寒一热,一宣一降[52石斛网www.52shihu.com],痰浊可去,肺气开宣,消痰平喘效捷,用于痰饮在肺,肺失宣降而咳逆上气证。

2、射干配黄芩,宣肺泻肺,通利咽喉,治肺痈,咽喉肿痛,声音嘶哑。

3、射干配桔梗,清利咽喉,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咽喉肿痛,效果甚佳。

如何鉴别生长中的射干年份?

射干(学名:sis(L。)é)为多年生草本。根状茎为不规则的块状,斜伸,黄色或黄褐色;须根多数,带黄色。茎直立,茎高1~1。5米,实心。[1]根状茎药用,味苦、性寒、微毒。能清热解毒、散结消炎、消肿止痛、止咳化痰,用于治疗扁桃腺炎及腰痛等症查看详细

射干是什么?

射干(学名:sis(L。)é)为多年生草本。根状茎为不规则的块状,斜伸,黄色或黄褐色;须根多数,带黄色。茎直立,茎高1~1。5米,实心。[1]根状茎药用,味苦、性寒、微毒。能清热解毒、散结消炎、消肿止痛、止咳化痰,用于治疗扁桃腺炎及腰痛等症。[1]中文学名射干拉丁学名sis(L。)é别称乌扇、乌蒲、黄远、乌萐、夜干、乌翣、乌吹、草姜、鬼扇、凤翼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单子叶植物纲目百合目亚目百合亚目科鸢尾科属射干属种射干查看详细

射干有没有副作用?

射干。是中药中的清热凉血药。【性味归经】苦,寒,有小毒。【药物功效】清热解毒,祛痰利咽,散血消肿。【主要治疗】1。咽喉肿痛:本品苦寒泻降,能清肺泻火,降气消痰,兼入肝经,散血消肿,为治疗痰热壅盛,热结血瘀咽喉肿痛的要药。2。痰水喘咳:本品清肺泄火,降气消痰,治疗痰热壅肺,气喘咳嗽痰多。【使用注意】孕妇忌用火慎用。【用量用法】6--10克。【现代研究】射干对常见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对外感及咽喉疾患中的某些病毒(腺3病毒,)也有抑制作用。有消炎作用,能消除上呼吸道的炎性渗出物。并有解热及止痛作用。查看详细

射干的功效是什么?

射干【性味与归经】苦,寒。入肺、肝经。【功效】清热解毒,利咽喉,消痰涎。临床应用1。用于感受风热,或痰热壅盛所致的咽喉肿痛等症。射干为治咽喉肿痛常用的药品,能清热毒、消肿痛,常和牛蒡子、桔梗、甘草等配合应用。2。用于痰涎壅盛,咳嗽气喘等症。射干清肺热而消痰涎,用治咳嗽痰喘,常与麻黄、紫菀、款冬等配合应用。3。其他应用:(1)咽喉肿痛。用射干花根、山豆根,阴干为末,吹喉部,有特效。(2)喉痹不通。用射干一片,口含咽汁。(3)二便不通,诸药不效。用射干根(生于水边者为最好),研汁一碗,服下即通。(4)腹部积水,皮肤发黑。用射干根捣汁,服一杯,水即下。(5)阴疝肿刺。治方同上。(6)乳痈初起。取射干根(要象僵蚕状)和萱草根,共研为末,加蜜调敷,极有效。【用法用量】煎服,3~9g。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脾虚便溏者不宜使用。孕妇忌用或慎用。

查看详细

射干有哪些药用功效?

为鸢尾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射干(sisL。)(见图2-48),以根状茎入药。含鸢尾苷、鸢尾种苷、鸢尾种苷元、芒果苷等异黄酮。味苦,性寒,有小毒。有清热解毒、祛痰利咽、活血消肿的功能。主治咽喉肿痛、扁桃体炎、腮腺炎、支气管炎、咳嗽多痰、肝脾肿大、闭经、乳腺炎;外用治水田皮炎、跌打损伤等症。主产湖北、河南、山东、江苏、四川、陕西及云南等省、自治区。我国多数省区都有分布,多为野生。

射干的适应性较强,喜温暖、耐旱、耐寒,在最低气温达-17℃下可自然越冬,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低洼积水地容易引起根状茎腐烂,不宜种植,土壤酸碱度以中性或微酸性为宜。

图2-48射干植株形态图

1。植株下部2。花序3。根

查看详细

射干如何治感冒?

教你怎样治感冒

感冒在中医里面也没有统一认识,伤寒派和温病派有不同看法,把这些不同看法统一为感冒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症状,有所道理,而不是风寒、风热两种感冒。

感冒的主体阶段是表寒-->里热的这么一个过程,但有时会碰上湿气,湿气是六气中唯一的有形之气,湿气就会和其他四气相结合,所以有热湿、寒湿、暑湿、风湿几种情况(燥气因为和湿气相对不会结合,只会相克),这四种湿和前面的表寒、里热相结合就有了多种感冒症状。所以主体的治疗思路就是:

表寒阶段解表、驱寒

里热阶段清内热为主

如果有湿气则祛湿同时针对寒热做不同处理

表寒:

我感冒初始阶段一般是打喷嚏,鼻塞,流清涕,比较怕冷,这是感冒的初期阶段,中医叫做表寒,很多人这个阶段很短,半天或者一天就转为其他症状了,比如咳嗽、发烧。但我以前这个阶段很长,好几天,一直打喷嚏,流清涕,纸巾大把大把的用,看来我身体还是倍儿棒的,这个表寒比较难以侵入成为里热。这个阶段是感冒的初期阶段,是治疗的最佳时机,不要等感冒自己好,以前我一直是不吃药多喝水让身体自然和感冒搏斗,总是要一周以上才会好。有病邪就要及时清理,要不然身体可能会出更大问题。其实这个阶段喝开水是一个好方法,但这个方法还不太够,可以用葱白(小葱的白色部分,不是跟)切碎,加几片生姜,先烧开水,再放入这两个东西,稍微熬一下,不要久熬,吴鞠通说“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煎,肺药取轻清,过煮则味厚入中焦矣”,表寒属肺经,治疗肺经的病用药就要轻清,所以葱白、生姜不要太多,轻清才能往上走、往外散。喝这个水最好能达到身体微微出汗,身上发热不再觉得冷这种效果。不需要出大汗,更不要出汗后吹风。

表寒这个阶段,如果在办公室,可以用苏叶(也叫紫苏叶)泡开水,一小包,泡六七分钟就可以,趁热喝下。

但这个阶段如果冷的发抖,以上的方法可能就力道不够了,就要用《伤寒论》中的麻黄汤。

如果这个阶段还有咳嗽,可以用中成药通宣离肺丸,看名字就知道这个药同上面的原理是一致的。这个阶段切忌用寒凉的药。

里热:

外表的寒邪如果没有及时驱除,就会往里渗透,这时候身体也在不断和外邪做斗争,此时会出现一派热证:咽红、咽痛、发烧、咳嗽、骨节酸痛,诊断指征:痰黄,鼻涕黄,咽喉疼痛,体温上升,扁桃体发炎。

可以用的药是:双黄连口服液(双花(金银花)、黄芩、连翘)

如果比较严重,可以自己熬药,基本方:双花10g、连翘15g、防风6g、前胡3g、白僵蚕10g(捣碎)、公英10g、地丁10g、射干6g、苏叶6g(苏叶要熬药好了后闭火时放下,泡10分钟即可),如果还咳嗽痰黄可以加浙贝母、枇杷叶各10g。

白僵蚕对缓解咽喉疼痛效果很好。熬好药后要像喝茶一样,随热随喝,这样药力才有持续性。所以罗大伦称之为药茶方。

这里的苏叶是解表的,因为里热是从表寒而来,很少见完全的里热而没有表寒,所以配合苏叶效果更好。

如果体内还有湿邪,则会更麻烦一些,湿气的最大危害是让身体运转异常。

寒湿:

寒气和湿气结合就形成寒湿,表现是舌苔白厚、身体发冷、头晕头重、胸闷,最明显的是脾胃出问题,腹痛、欲呕、腹泻等,这时候的感冒就是寒湿感冒,如果脾胃症状严重,也称之为胃肠型感冒。

对付的办法就是大名鼎鼎的藿香正气水/丸,这个成药来自于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方》的藿香正气散:广藿香、紫苏叶、白芷、白术、陈皮、姜半夏、厚朴、茯苓、桔梗、甘草、大腹皮、大枣、生姜。

广藿香祛湿,通过香气来振奋体内的阳气从而驱散湿气,白芷也起这样的作用

苏叶和生姜是温阳的,赶走寒邪

茯苓和大腹皮是泄湿的,可以把湿气排泄出去

陈皮和厚朴是行气的,用来振奋气机

有个诀窍,如果腹泻则服用藿香正气丸/胶囊,因为药力偏下,如果呕吐则用藿香正气水,如果上吐下泻则两者一起用。

如果确认为寒湿,还可以熬生姜汤兑入藿香正气水一起喝,喝一天应该有效果,如果无效则说明不是寒湿证。

湿热:

还有一种是湿热感冒,一般出现在夏季桑拿天。症状是:发烧、头晕、头重、有时也微微怕冷,怕风、胸闷、尿不多、黄,舌苔满布有时带淡淡的黄色。这时治疗的原则是祛湿同时清热。

可以用清代名医吴鞠通的“三仁汤”:杏仁、白蔻仁、薏苡仁,加上半夏、竹叶、厚朴、通草几味药。如果舌苔黄可以加入少量的黄芩、黄连,量一定要少,3-5g就可以了。三仁都是祛湿的,其中杏仁开肺气,白蔻仁开中焦之气,薏苡仁泻下焦水湿。

集大成者:

如果寒湿感冒没治疗好,就会往里发展出现里热,这时候表寒、里热、湿气都有,是一种综合性的感冒,需要用藿香、佩兰、薏苡仁祛湿,同时用双花、连翘、蒲公英、地丁来祛里热,再加上生姜、苏叶来祛外寒,够复杂的。所以还是及早治疗,别指望感冒七天好。

预防感冒:

按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有针对性的对感冒做预防:

1。注意不要受寒,对天气转变有防范,看天气预报和了解节气还是很重要的。

2。注意湿气的影响,经常下雨或湿气重的地方,注意祛湿。做菜时可以放入白蔻仁、花椒,无度饮茶、吃太肥甘厚腻会导致脾胃不能运化产生湿气

3。锻炼身体,锻炼身体是提升阳气的关键,锻炼排汗也是祛湿的一种手段,锻炼还能加快气血运行、提高身体机能。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7-05 热度: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