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家养的蝌蚪会死?

家养的蝌蚪死亡原因和对策:

1、使用了含氯的自来水,氯作为消毒剂在自来水中很常见,但是氯会害死蝌蚪。对策:将自来水晒2-3天后(氯挥发掉)再给蝌蚪使用。

2、养蝌蚪的水长时间不换,水中缺氧,造成蝌蚪死亡。对策:根据水缸的大小,3-7天更换一次新水或者给水缸配加氧泵。

3、喂了很多雾化快的蛋黄、鱼饵等,使水变得很混浊,造成蝌蚪死亡。对策:尽量不喂雾化快的饵料,或者少量的投喂[52石斛网www.52shihu.com],等蝌蚪吃光后在投喂。建议投喂颗粒鱼虫这样水才不会混浊。

1.蝌蚪是不能群居的,随着自身长大他们会排泄一种毒素长期影响其他蝌蚪发育最后死亡,优胜劣汰,我们不是看见蝌蚪都是整群整群的吗,其实最后变成青蛙的只有3%~5%左右,不是同群蝌蚪的话毒素作用更强

2.味的东西太多撑死的

家养的话..其实也很简单拉..只要注意养蝌蚪的水..用自来水或者饮用水(烧过的那种..)是肯定养不活的..如果要用自来水的话..要先放太阳地下晒一会儿..如果有条件的话放一点小苏打..放个15分钟就可以了..吃的方面的话..米粒,烂菜叶(熟的..)都可以...

青蛙的蝌蚪是什么颜色?

紫色

有点可爱,神秘,高贵,优雅,也代表着非凡的地位。一般人喜欢淡紫色,有愉快之感,青紫一般人都不喜欢,不易产生美感。紫色有高贵高雅的寓意,神秘感十足。是西方帝王的服色。

查看详细

蝌蚪的别名是什么?

蝌蚪别名:个妞、活师(《山海经》)、蛞斗、活东(《尔雅》)、虾蟆子、内玄鱼、玄针(崔豹《古今容注》)、虾莫儿(《本草拾遗》)、聒子、虾蟆台、虾蟆粘(《尔雅翼》)、悬针、水仙子(《本草纲目》)、个个豆子(山东方言)、那莫翁(上海话)。

蝌蚪,古时写作"科斗",是蛙、蟾蜍、蝾螈、鲵等两栖类动物的幼体,又称蛤蟆蛋蛋。刚孵化出来的蝌蚪,身体呈纺锤形,无四肢、口和内鳃,生有侧扁的长尾,头部两侧生有分枝的外鳃,吸附在水草上,靠体内残存的卵黄供给营养。以群居为主。当蝌蚪成熟了,它们开始脱变,渐渐长出四肢,然后(对于蛙和蟾蜍)则透过细胞凋亡(控制细胞死亡)逐渐退化了它们的尾巴。

查看详细

蝌蚪需要多久才能长大?

50~78天。

蝌蚪孵出三天内不觅食,依靠从卵黄中带来的营养维持生命,过早喂食反而导致其死亡。小蝌蚪10天以后,其食量增大,生长发育加快,蝌蚪开始寻找新的食物。

蝌蚪的消化功能不断增强,为促进蝌蚪消化道的尽快发育,适应两栖类某一特定蝌蚪期“食草性”的生物特性。到50日龄时,有些蝌蚪长出后脚。到这一时期蝌蚪成活率可达95%,如果水温偏低,该期的时间将会更长。

50日龄左右,体长达4cm以上,长出后肢,后肢长出后约2周(65日龄)开始长前肢,前肢长出后,尾部开始被吸收。蝌蚪进入变态期到变态完成需10天左右,进入变态期的蝌蚪变态率可达95%左右。

扩展资料

青蛙常栖息于河流、池塘和稻田等处,主要在水边的草丛中活动,有时也能潜伏到水中。大多在夜间活动,以昆虫为主食,也取食一些田螺、蜗牛、小虾、小鱼等。

所食昆虫绝大部分为农业害虫。有人估计,一只青蛙一天可捕食70个虫子,一年可消灭害虫只。因此,青蛙是一种对农业有益的动物,应提倡保护。

在秋末天气变冷时,青蛙蛰伏在水底或洞穴之中冬眠,翌年春季天气变暖时再回到水中繁殖。繁殖期间,许多雄蛙常聚到一个共同的区域,高声鸣叫,连续不断,这就是所谓的“哈蟆吵坑”。其实这是雄蛙的一种求偶行为,通过鸣叫来吸引异性,结成配偶。

配对以后,雌蛙便开始向水中排卵,每次排卵约3000—6000粒;与此同时,雄蛙向水中排出精子。精、卵细胞在水中结合成受精卵,经4—5天的孵化发育成为蝌蚪。

查看详细

青蛙蝌蚪有什么病?

车轮虫病[症状]患病蝌蚪食欲减退,呼吸困难,动作迟缓而离群,常招致大量死亡。[病原体]为原生动物门,纤毛纲的单细胞动物。车轮虫,因其反口面观似车轮而得名,侧面观似钟形,它寄生在蝌蚪体表和鳃口,以纤毛摆动在蝌蚪体表滑行,以胞口吃蝌蚪组织细胞和血细胞。[防治]第一、减少蝌蚪的养殖密度,加强营养以预防发病;第二、发病初期每立方米水体用硫酸铜0.5克和硫酸亚铁0.2克合剂或0.7克硫酸铜全池泼洒。第三、每667平方米水面用切碎的韭菜20克与黄豆混合磨浆,均匀泼洒,连续进行1-2次,可控制发病蝌蚪不至于恶化死亡。蝌蚪肤霉病[症状]蝌蚪体表受伤处可见白色棉絮状纤维。患病蝌蚪活动迟缓、摄食困难,体弱,严重者并发其它疾病致死。[病因]感染水霉菌所致。菌丝先从伤口侵入,逐渐深入肌肉,并向体外长出分支繁茂的白色菌丝。水霉菌侵入危害后多导致其他病菌加害于蝌蚪。[防治]第一、避免蝌蚪体表受伤。第二、对患病蝌蚪用0.5ppm高锰酸钾溶液消毒。蝌蚪烂鳃病[症状]蝌蚪鳃丝腐烂发白,鳃上常附污泥和黏液,呼吸困难,常游于水面,活动缓慢,严重者伴有其它疾病致死。[病因]由黏液球菌侵入蝌蚪鳃部所致。[防治]第一、蝌蚪池用生石灰消毒清池。第二、蝌蚪池水每立方米用生石灰20克或漂白粉1克调成水剂后泼洒,隔日再施用1次,效果明显。蝌蚪鳃霉病[症状]与蝌蚪肤霉相似,患病蝌蚪的鳃部苍白,有时呈现点状充血或出血状,严重时鳃溃烂,呼吸受阻而死。[病因]由鳃霉菌侵入鳃部所致,多发生在水质污染,有机质含量过多而发臭的蝌蚪池内。[防治]第一、防止水质污染。第二、已污染的蝌蚪池要用生石灰水清池,加速有机物分解,杀死鳃霉病菌。第三、患病蝌蚪用0.7ppm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比例配合)浸泡治疗。舌杯虫病[症状]舌杯虫寄生在蝌蚪尾部,以周围水中的食物粒作营养。对寄生组织无直接破坏作用,但在蝌蚪密度高,每年7~8月份发病高峰期时感染快,舌杯虫繁殖数量多,对蝌蚪危害增重。[病原体]为舌杯虫属原生动物门,纤毛纲单细胞动物。[防治]第一、消毒池塘,改善水质。第二、每立方米水体用0.7克硫酸铜泼洒,7小时后有70%的虫体从蝌蚪身上脱落,24小时治愈率达95%以上。出血病[主要症状]已长后腿的蝌蚪腹部及尾部有出血斑块,故又称红斑病,蝌蚪在水中打圈一段时间后沉入水底死亡。[病因]由多种细菌和真菌感染所致。[防治]第一、定期消毒水体,经常保持饲料卫生,及时消除剩饵。第二、将蝌蚪高度集中于网箱内,按每万尾蝌蚪用5单位青霉素和50万单位链霉素液浸泡半小时,疗效显著。斜管虫病[症状]患病蝌蚪体色由黑褐变黄褐,常浮于水面、池边,反应迟钝,手捉网捞时也不逃离,常停食,腹部小,严重时很快死。[病原体]为寄生体表的大量斜管虫,该虫亦属原生动物门,毛虫纲单细胞动物。[防治]与车轮虫相同。锚头鳋病[症状]患病蝌蚪胴体与尾交界处肌肉组织发炎红肿,甚至溃烂,导致生长停滞,消瘦,严重时死亡。[病原体]为锚头鳋寄生,虫体头部深钻进蝌蚪肌肉组织内,吸取蝌蚪的营养,虫体其它部分则留在蝌蚪体外,一尾蝌蚪如有1-2尾锚头鳋寄生时,症状较轻;如有3-4尾或更多虫体寄生,则蝌蚪很快致死。[防治]第一、用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患病蝌蚪10-20分钟,每天1次,连续治疗2~3天。锚头鳋很快就会陆续死亡。用药水浸泡蝌蚪时,蝌蚪会浮头。可在浸泡后用清水洗去蝌蚪上少量被药水氧化的黏液和沉积的微量二氧化蒙,处理后蝌蚪将呼吸正常而不再浮头。青蛙成体也发现有锚头鳋寄生情况,但危害比蝌蚪轻些。防治方法同上。第二、也可用0.5ppm的敌百虫液或鲜松树汁全池泼洒。

查看详细

小蝌蚪的尾巴后来怎么没有了?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结果,现已公认蝌蚪尾部的消失是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过程。

这是细胞一种生理性、主动性的“自觉自杀行为”,这些细胞死得有规律,似乎是按编好了的“程序”进行的,犹如秋天片片树叶的凋落,所以这种细胞死亡又称为“细胞调亡”。“细胞程序性死亡”在生物发育和维持正常生理活动过程中非常重要。人体内每天都有许多新细胞诞生,同时又有许多细胞“程序性死亡”,两者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中。

动物的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的。在细胞质里有一种小小的细胞器,叫做“溶酶体”。这“溶酶体”有两个功能,一是吞掉进入细胞里的外来有害物质;一是溶化细胞自身产生的废物或多余的东西。

小蝌蚪开始“甩着长长的尾巴”游动,后来“长出了两条后腿”,又长出了两条前腿,这样,它就能靠四条腿在水里游泳了,这时,尾巴就成了多余的“废物”。于是,“溶酶体”就逐渐逐渐地把尾巴“吃掉了”——溶化掉了。这种现象,生物学叫做“自溶”作用。

青蛙(Frog)属于脊索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的两栖类动物,成体无尾,卵产于水中,体外受精,孵化成蝌蚪,用鳃呼吸,经过变异,成体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

绝大部分青蛙通过体外受精繁殖,受精卵在母体外孵化成蝌蚪。全球只有10至12种青蛙进化至体内受精,部分会把受精卵排出体外孵化成蝌蚪。但青蛙在动物学上特指的是黑斑侧褶蛙。青蛙一向被认为是卵生动物,不过科学家发现,一种生活在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雨林的青蛙能够产下蝌蚪。这种青蛙是全球6000多种青蛙中唯一一种能够“下蝌蚪”的青蛙。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8-18 热度:6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