鲥鱼杀了以后怎么保鲜?

杀好的鱼如果不想立即食用,就必须采用正确的方法保存起来,否则就有可能导致鱼肉变质变味。用以下四种方法保存杀好的鱼就不会变质变味了。

方法一:将杀好的鱼用细盐抹匀腌好,放在冰箱的冷藏室里可保存6小时左右,就不会变质变味而且更加筋道入味,如果抹上细盐再包上保鲜膜,保鲜的效果就更加完美了。

方法二:将杀好的鱼浸入10%左右的盐水中,在30度的气温下也可保存3~4天,而且不会让鱼肉变质变味。

方法三:把杀好的鱼放在80~90度的热水中,稍烫至外表发白时就捞出来,放凉后包上保鲜膜冷藏保存,保鲜24小时是不会变质的。

方法四:用芥末均匀地涂遍鱼身和鱼肚内部,然后把鱼装入保鲜袋并扎紧袋口,冷藏3天左右都不会变质变味。

及时宰杀。这可是至关重要的一步。钓鱼回来以后,无论多晚、无论多累,也要把鱼儿宰杀完并仔细清洗,目的是要彻底地去除鱼儿身上、体内的消化酶、细菌等。如果鱼儿是在太多,最起码先将鱼的内脏取出并将鱼体清洗干净,以防止鱼体内消化酶的酶化作用。当然,如果带回来的是活鱼,而且有条件活养,那就另当别论。

2、冷藏。宰杀完毕,清洗干净的鱼,如果第二天或者短时间内需要食用,最好选择把鱼放入安扣盒再放入冰箱冷藏。冷藏更能保持鱼儿的新鲜状态,而冷冻却能够破坏鱼肉的营养组织,使其变得不新鲜,不好吃[52石斛网www.52shihu.com],不营养。只是清除内脏的鱼0度冷藏也不要超过24小时。当然,未经宰杀的野生鱼类在冷藏状态下其酶化的进程也是相当迅速的,应当禁止。我摸索出一个独特的方法,就是把宰杀清洗干净的鱼浸泡在淡盐水里面冷藏,在3-5天内食用,依然比较新鲜,而且盐分进入到鱼肉内部,鱼肉的口感也很好。我想是因为宰杀清洗的过程清除了绝对多数的消化酶和细菌,淡盐水又可以进一步杀灭细菌或者阻止细菌活动,因而起到了很好的保鲜作用。

3、冷冻。宰杀并清洗后的鱼以及只清除了内脏的鱼即使是冷冻,也不应该超过1个星期。尚未宰杀的野生鱼类即使是在低温冷冻状态下,也无法彻底阻止其酶化。

4、油炸。油炸能够使鱼肉在一定程度上脱去水分,并对残留的酶类、菌类造成破坏,因此可以延长保鲜时间。油炸后的鱼肉无论冷藏还是冷冻,在1个月之内仍然可以保持80%的新鲜程度。但要注意,油炸同样会使鱼肉的营养遭到一定程度上的损失和破坏。

5、盐淹。也就是将鱼宰杀并处理干净后加入大量的盐分,做成咸鱼。盐类物质能够有效地阻止酶类、菌类的活动,从而达到不腐的效果,但就保鲜来讲,就谈不上了。

当然,无论是活养、宰杀、清洗、冷藏、冷冻、油炸,都会不同程度地破坏鱼肉的营养成分或新鲜程度,大家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条件,依据科学的理论,选择不同的保鲜方法,取得令人满意的保鲜效果。

可以用一块布盖住保湿比放盐更加保湿

鲫鱼、鲋鱼、鲥鱼之间有什么关系么?

鲋鱼的学名为黑鲷,又称之为海鲋。鲤科.

而鲫鱼的俗名也叫鲋鱼,鲫瓜,喜头.鲤科.

鲥鱼是长江四鲜之一.鲱科

其味极为鲜美,更宜不刮鳞清炖,为长江鱼类中的极品。可惜近年已濒临绝迹,其身价愈发昂贵。

鲫鱼、鲥鱼我见过,若鲋鱼为鲫鱼,则就是两种鱼.若鲋鱼为黑鲷,我刚查了一下图片,这三种鱼体型是极其相似.

我想书中所载被恨多刺(多骨)的鱼,应为比喻,就是拿最寻常最常见的东西来打比方,因为不见得鲫鱼、鲥鱼的刺是最多的.

至于到底是哪一种鱼,我认为和您说的各个版本的“人生五大恨”(以及误传的三大恨)类似,年代久远的缘故,以讹传讹,版本一多,写哪种鱼的都有,也不见得哪一种鱼的刺最多.

不过您可以做个研究,把三种鱼都买来,看到底谁刺最多.哈哈,不过鲫鱼、鲋鱼好买,但鲥鱼却是可遇不可求.既然叫鲥鱼,它只在每年4~6月间生殖季节溯河而上,在江何的中、下游产卵繁殖.它的出现也只有很短的时间,所以名字中有个时字,如君子守时一般准确.据我所知,它还有个别称叫小麦鱼,意思是麦子黄的时侯它才出现.前阵子我看电视有人工养殖鲥鱼成功的,说不定您能买到.

我只是对鱼了解一些,对书本知识知之不多,不到之处,请指正.

查看详细

鲥鱼与香鱼怎么区分?

鲥鱼别称迟鱼、时鱼、三来、三黎鱼、鲥刺。鲥鱼体长椭圆形,长约24厘米,大者达50厘米以上。头侧扁,前端钝尖,口大,端位,口裂倾斜,下颌稍长,上颌正中有一缺刻,后端达于眼后缘的下方。鳃耙细密。鳞片大而薄,上有细纹;无侧线,体侧纵列鳞41~47;横列鳞16~17。腹部狭窄,腹面有大形而锐利的棱鳞,排列成锯齿状的边缘,腹鳍前为17~19,腹鳍后为12~15。腹鳍极小,胸鳍、腹鳍基部有大而成长形的腋鳞。背鳍17~18,起点与腹鳍相对。臀鳍18~20。尾鳍深分叉,被有小鳞。体背及头部灰黑色,上侧略带蓝绿色光泽,下侧和腹部银白色,腹鳍、臀鳍灰白色,尾鳍边缘和背鳍基部淡黑色。

香鱼别称香油鱼、瓜鱼、细鳞鱼、海胎鱼、仙胎鱼、秋生子。在日本香鱼又名鲇鱼。体狭长而侧扁,头小而吻尖,口大眼小。背缘苍黑,两侧及腹部为白色。尾分叉,无硬棘,背鳍后有一小脂鳍。鲜活时各鳍淡黄色,腹鳍的上方有一处黄色色斑。香鱼吻端下弯,形成钩吻。下颌前端各有一突起,两突起之间成明显的凹陷。上下颔各有一行宽扁细牙,能活动,着生于皮上。犁骨无牙,颚骨和舌上具牙。全身除头部外均备有细小圆鳞。具脂鳍,体长可达30厘米左右。

查看详细

鲥鱼有什么好处鲥鱼的营养价值?

鲥鱼的好处:

鲥鱼的肉味甘、性平,归脾、胃经,能温中开胃,补益虚劳、强壮滋补、温中益气、暖中补虚、开胃醒脾、清热解毒、疗疮。宜连鳞蒸食,鲥鱼蒸后,以其流下之油,可涂抹烫伤处。鲥鱼肉嫩味鲜美,鳞下多脂,脂肪含量很高,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对防止血管硬化、高血压和冠心病等有益。

鲥鱼曾与黄河鲤鱼、太湖银鱼、松江鲈鱼并称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名鱼”。早在汉代就已成为美味珍馐,东汉名士严光(子陵)以难舍鲥鱼美味为由拒绝了光武帝刘秀入仕之召。因其地有严子陵钓台,当地别称为“子陵鱼”。春江鲥鱼以唇有朱点者为上品,据说系严子陵用朱笔点过。

鲥鱼最为娇嫩,据说捕鱼人一旦触及鱼的鳞片,就立即不动了。所以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称其为“惜鳞鱼”、“南国绝色之佳”,并做诗赞曰:“尚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鲈鱼。”从明代万历年间起,鲥鱼成为贡品,进入了紫禁皇城。至清代康熙年间,鲥鱼已被列为“满汉全席”中的重要菜肴。

查看详细

鲥鱼的正确做法是什么?

(一)清蒸鲥鱼:

1、主料:鲥鱼一条或中段。

2、配料:黄酒、味精、精盐、葱段、姜丝,猪网油、玉兰片、水发香菰、火腿片、高汤。 

3、鱼宰杀洗净。将其置入器皿中,在鱼身上摆好各种配料,用网油裹起。各种佐料与高汤适量倒入其中。上火蒸约15分钟即可。

蘸姜末、醋吃。剩下的骨架可加高汤、醋、胡椒粉做成酸辣汤。

鲥鱼为溯河产卵的洄游性鱼类,因每年定时初夏时候入江,其他时间不出现,因此得名。鲥鱼产于中国长江下游,以当涂至采石一带横江鲥鱼味道最佳,素誉为江南水中珍品,古为纳贡之物,为中国珍稀名贵经济鱼类,鲥鱼与河豚、刀鱼齐名,素称“长江三鲜”。继扬子鳄、中华鲟、白鱀豚、胭脂鱼之后,长江鲥鱼也遭遇种群危机,故将其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1988年被列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

查看详细

鲥鱼是什么鱼哪里有售?

鲥鱼,江海洄游型鱼类,其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而今天,人们难睹鲥鱼美丽的风采。鲥鱼,体长椭圆形,侧扁。长约24厘米,大者达50厘米以上。头侧扁,前端钝尖,口大,端位,口裂倾斜,下颌稍长,上颌正中有一缺刻,后端达于眼后缘的下方。鳃耙细密。鳞片大而薄,上有细纹;无侧线,体侧纵列鳞41~47;横列鳞16~17。腹部狭窄,腹面有大形而锐利的棱鳞,排列成锯齿状的边缘,腹鳍前为17~19,腹鳍后为12~15。腹鳍极小,胸鳍、腹鳍基部有大而成长形的腋鳞。背鳍17~18,起点与腹鳍相对。臀鳍18~20。尾鳍深分叉,被有小鳞。休背及头部灰黑色,上侧略带蓝绿色光泽,下侧和腹部银白色,腹鳍、臀鳍灰白色,尾鳍边缘和背鳍基部淡黑色。鲥鱼4~6月间生殖季节溯河而上,在江何的中、下游产卵繁殖。食物主要为浮游生物,有时亦食其他有机物。分布我国南海及东海,亦见于长江、珠江、钱塘江等流域的中、下游。

体呈长椭圆形,较侧扁,一般体长25~40厘米。口大,端位。吻尖,下颌稍长于上颌。上颌骨正中有一显著凹陷,上下两颌均无齿。脂眼睑发达,几乎遮盖眼的一半。腮孔大。鳞片大而圆薄,上有细纹。无侧线。腹部有大型锐利的棱鳞,排列成锯齿状。有胸鳍、腹鳍各一对,腹鳍极小;背鳍、臀鳍各一个,背鳍条14~15,臀鳍条16~18;尾鳍深叉形,被有小鳞。体背和头部为灰色,略带蓝色光泽,体两侧和腹部为银白色。腹鳍、臀鳍灰白色,其他各鳍暗蓝绿色。

【产地】

鲥鱼为洄游性鱼类,入江河产卵时鱼群集中,形成捕捞旺季。主要产地在长江流域,以下游镇江、南京产量较多,珠江的西江在70-80年代也可见。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8-18 热度: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