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贝母是什么?

川贝母的主要养肺的一味中药,怀孕期间可以吃.那是养肺的.没有副作用, 如果怀孕了,一般都建议吃中药进行调理。因为重要的副作用特别小。养肺的食物还有梨,木耳等,这些是可以多吃的。

在药店选购药物时,相信很多消费者都有见到过或者有人推荐过复方川贝精片,但是很多人对于复方川贝精片在临床上到底有什么作用并不是很清楚。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复方川贝精片在临床上的作用,以便大家在选择药物时提供参考。  复方川贝精片的组成成份有麻黄浸膏、川贝母、陈皮、桔梗、五味子、甘草浸膏、法半夏、远志。其中川贝母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功效,可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治虚劳咳嗽、吐痰咯血、心胸郁结、肺痿、肺痈、喉痹、乳痈;麻黄可以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法半夏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主治咳嗽痰多、恶心呕吐。  以上组方使复方川贝精片具有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临床上多用于风寒咳嗽、痰喘引起的咳嗽气喘、胸闷、痰多;急、慢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唐心曜)

暗紫贝母(。C。Hsia)产四川、青海、甘肃;川贝母(卷叶贝母F。。Don)产云南、四川、西藏;甘肃贝母(F。,。)产甘肃、四川、青海、西藏;棱砂贝母(梭砂贝母F。。)产云南、四川、青海、西藏。《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85年版收载。据调查,四川贝母道地产区所产大金贝母(F。。C。Chen),华西贝母(F。。C。Chen);浓蜜贝母(F。。Y。。C。Yueh);瓦布贝母(F。。Y。。C。Yueh);槽鳞贝母(F。。Y。Tang);康定贝母(F。。。。)以及云南西北高原亦产的粗茎贝母(F。。C。Chen)和中华贝母(F。。),都是古今川贝母商品药材的来源。以鳞茎入药。商品药材“松贝(母)”是多种贝母只具基生叶植株的鳞茎,“青贝(母)”是多种贝母具花茎植株的鳞茎,棱砂贝母鳞茎的形态与“松贝”、“青贝”差异较大,商品药材称“炉贝(母)”,统称川贝母。历来依靠野生资源的开发,本世纪60年代初,川贝母各来源种始被分别引种于野生分布区内外栽培研究。现甘肃漳县,四川阿坝、理县、黑水、茂县、小金、平武、宝兴及布拖、木里和云南丽江、德钦等地分别引种栽培一种或几种,建有繁殖种子、种鳞茎供本地引种栽培的种子基地。不同产地的商品贝母样品中,分别分离出青贝素、松贝素甲、白炉贝素、贝母素丙、岷贝素甲、岷贝素乙、西贝素、梭砂贝母素甲、梭砂贝母素乙等生物碱的一种或几种。研究证明,暗紫贝母等的醇提出物、生物碱及皂甙有祛痰、镇咳作用。川贝母药材功能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热咳嗽,干咳少痰,阴虚劳咳,咯痰带血。

一、形态特征

1。暗紫贝母

株高15—60cm。鳞茎扁球形或近圆锥形。茎直立,无毛,绿色或也具紫色。茎生叶最下面2枚对生,上面的通常互生,无柄,线形至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花生于茎顶,通常1—2朵;花被片6,长2—3cm,深紫色,内面有或无黄绿色小方格;雄蕊6,花药近基着,花丝有时密被小乳突;花柱3裂,裂片长0。5—1。5mm;叶状苞片1枚,先端不卷曲。蒴果长圆形,6棱,棱上翅宽约1mm,干萎花被宿存至果熟不脱落。种子卵形至三角状卵形,扁平,边缘有狭翅。

2。甘肃贝母

与暗紫贝母很相似。区别在于花黄色,有细紫斑,花柱裂片通常短于1mm,叶状苞片先端稍卷曲或不卷曲。

3。川贝母

株高20—85cm。与暗紫贝母区别在于茎生叶通常对生,上面的线形、狭线形,先端卷曲或不卷曲;花被长2。5—4。5cm,黄绿色或紫色,具紫色或黄绿色的条纹、斑块、方格斑,花柱裂片长2。5—5mm,叶状苞片通常3枚,先端向下面卷曲1—3圈或成近环状弯钩。蒴果棱上翅宽1—1。5mm,干萎花被宿存至果熟脱落。

图14—20川贝母形态图

A。暗紫贝母

1。具花茎植株2。只具基生叶植株3。花内面展开

B。卷叶贝母

1。花茎下部2。花茎上部3。蒴果

C。梭砂贝母

1。具花茎植株2。花纵剖内面

4。棱砂贝母

株高15—35cm。须根根毛长密;着生叶的茎段较花梗短,茎生叶卵形至椭圆状卵形,花被长2。5—4。5cm;蒴果翅宽的2mm,宿存花被果熟前不萎蔫。极易与其它川贝母来源种相区别,详见图14—20A、B、C。

二、生物学特性

(一)生长发育及繁殖

川贝母各来源种,皆多年生多次结实,兼行有性繁殖和营养繁殖。每年个体各器官更新,前生长季形成的鳞茎于积贮养料向更新苗转移后颓废。种子萌发后依序通过实生苗、营养生长更新阶段发育至抽茎开花结实,并进行生殖生长更新而发育成熟。以后延续各生长季都可生殖生长更新,还能同时营养繁殖。

1。生长发育各阶段的更新生长

种子萌发出苗至该生长季结束的实生苗阶段,不发育基生叶和花茎,地上器官只生长子叶,松针状或狭线形,1枚,鳞茎具分化基生叶的更新芽,相继营养生长更新。营养生长更新各生长季,皆不发育花茎,只发育1—2枚基生叶,至少营养生长更新2次后,鳞茎更新芽才分化发育花茎和花,相继生殖生长更新。生殖生长更新生长季萌芽出苗后、花茎及花同时长大。个体的叶面积和鳞茎的积累重量,随更新次数增加而增大,每生长季鳞茎重量增长率与叶面积的增长相关,营养生长更新阶段通常高于3倍,生殖生长更新阶段通常低于2倍,再随生殖生长更新次数增加和更新株开花数增多而下降,至生殖生长更新株兼行营养繁殖时,总增长率约为1倍。在栽培条件下,单个鳞茎生长积累重量,不同种间相差悬殊,以暗紫贝母、瓦布贝母为例,实生苗阶段分别重10—20mg和30—80mg;更新株具多朵花但不营养繁殖的生长季,鳞茎积累重量最重,分别为8—17g和60—150g。均约为野生状态下的3—5倍。

2。有性繁殖

周期不短于4年,第三年生长季及以后各生长季,鳞茎达到或超过更新芽发育花茎时最低重量的个体,转入或继续生殖生长更新,否则停滞或“逆转”于营养生长更新阶段。生殖生长更新个体,随相继生殖生长更新次数增多和鳞茎积累重量的增大,有性繁殖系数增大,引种栽培后更为突出,单株开花数、单果种子数及种子千粒重都显著上升,引种栽培的比野生的多或重(表14—36)。相关营养生长、生殖生长互转的鳞茎最小重量,各来源种间有差异,如暗紫贝母为0。6g,瓦布贝母为4g。

表14—364个川贝母来源种单株花数及种子千粒重

3。营养繁殖

在野生环境,营养生长更新阶段产生营养繁殖小鳞茎或发育2更新芽的川贝母来源种,兼行有性繁殖和营养繁殖,其它种未见进行营养繁殖。引种在适宜环境,多次更新生长后,各来源种都进行有性繁殖和营养繁殖。营养生长更新并营养繁殖的,随营养生长更新次数增加而营养繁殖系数增大,通常较其生殖生长更新时为高。只在生殖生长更新阶段兼行营养繁殖的,随生殖生长更新次数增加而营养繁殖系数增大。

营养繁殖形式多样,各来源种都有发育2个更新芽;鳞片间鳞茎盘上相当于腋芽部位萌生小鳞茎;离体和不离体鳞片的愈伤面和非创伤部位萌生小鳞茎;以及贮存养料不能完全转输给更新苗的越冬老鳞片萌生小鳞茎等。这些形式产生的营养繁殖体在更新苗生长,老鳞片颓废时彼此分离。除后1种形式外,其它形式产生的营养繁殖体彼此分离时已长出更新苗。少数种分别具有花茎或副花茎萌生小鳞茎;地下走茎或基生叶柄萌生小鳞茎及未分化花芽发育成小鳞茎等形式或部分形式。这些形式产生的营养繁殖体于枯苗时彼此分离。与越冬老鳞片萌生的小鳞茎一致,分离时只具有更新芽。营养繁殖体形成的当年,无地上器官,发育的更新芽在次年萌发生长。与有性繁殖生长发育的鳞茎一致,更新芽发育花茎的,生殖生长更新;只具基生叶的,营养生长更新,持续更新生长发育也兼行有性繁殖和营养繁殖。

(二)生长发育对环境的要求

1。野生生态环境川贝母各来源种,分别分布于青藏高原及青藏高原东南隅向四川盆地、云贵高原过渡的高原、山地。青藏高原分布的贝母植物种的分布区,延伸入四川盆地西缘外围山地,分别与只分布于该山地区各贝母植物种的分布区镶嵌,形成贝母植物种水平分布从南到北、垂直分布从低到高的序列相一致的带谱。棱砂贝母分布于冻荒漠流石滩,下限略高于高山灌丛上限。甘肃贝母、暗紫贝母、川贝母、中华贝母、华西贝母、槽鳞贝母和大金贝母,分别分布于不同区域的高山灌丛、草甸地带,下限分别相接或低于亚高山针叶林上限。粗茎贝母、浓蜜贝母、瓦布贝母分布于亚高山针叶林带中部以上相应的亚高山灌丛、草甸地带,上限接近或高于高山灌丛下限。除棱砂贝母外,其它种贝母分布的交叉地带,寓于亚高山灌丛、草甸与高山灌丛、草甸的交叉地带。

生长棱砂贝母的冻荒漠流石滩,每年地面积雪200天以上,水分不缺;土壤只有积于石砾间发育不良的粗骨土或细砂;植被稀疏不连续、团块状。高山灌丛草甸地带,年平均气温低于0℃,最冷月平均气温低达-13℃,最热月平均气温低于10℃,年降水量550—850mm,全年无绝对无霜期;土壤为高山灌丛草甸土或高山草甸土,富含有机质,酸性或微酸性;生长贝母地块的灌丛常低于0。6m,草层叶丛通常低于15cm,总盖度50—80%。亚高山灌丛分布贝母地段,年平均气温低于3℃,最冷月平均气温低达-5℃,最热月平均气温低于12℃,年降水量700—950mm,全年无绝对无霜期或短于50天;土壤为亚高山灌丛草甸土、山地棕壤、山地棕褐土,酸性至微酸性;生长贝母处灌丛高近1m,草层叶丛通常高于15cm,总盖度约40—70%。

川贝母各来源种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带的位置不同;分布相邻的植物种,分布区或带彼此部分交叉或重叠。各植物种在其分布区内亚高山灌丛、草甸与高山灌丛草甸的交叉带,多少有分布。各植物种都随水平分布向南、垂直分布向下,群体多花率的比率,个体的体型和器官的大小,都增大。

2。环境因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川贝母各来源种的生长发育,对相同性质环境因素作用的反应、性质相同,对同一环境条件的作用数量(包括时间长短)要求,种间多少有差异,分布相邻种间的差异较不相邻种间为小。

(1)温度

在其它环境都适宜时,温度往往起主导作用。据观察,贝母物候与种子、鳞茎所在环境的日平均温度(以下同)关系密切。温度制约川贝母各来源种的生长发育时期,以引种于四川西部暗针叶林带、海拔2700—3000m的多种贝母为例,全生育斯通常4年。年生育期13—15周。当生长季结束时,及时后熟处理种子(播种田间也效果相同)或定植鳞茎,10月中、下旬,温度下降至3℃,种子原胚和鳞茎更新芽形态发育成熟,相继3—0℃变温期,生理发育至后熟,自发休眠解除;继0℃以下又继续被动休眠。次年3月上旬至下旬,温度回升至2—3℃时复苏,胚及更新芽萌发生长,但不长出地面。3月下旬至4月上旬,5℃左右出苗。5月中旬至6月中旬,10—13℃,具花株开花,越冬鳞片萎缩成近膜状,实生苗和更新苗的鳞茎,外观形态发育完全,更新芽分化。6月下旬至7月中旬,14—16℃,果实成熟,各年生植株茎叶凋萎。

种子原胚、鳞茎发育不全的更新芽,秋季至春季,春季至冬季期间,都可形态发育,以4—12℃变温期最快,因种而异,分别需时6—8周。生理发育以0—3℃变温期快,因种而异,需时10—13周。秋季适时后熟处理或播种种子,以及定植鳞茎,通常寒冬后次年春能萌发出苗。处理过晚,春前不能后熟,要于再下一年春才能萌发出苗。春季播种种子,结果与适时秋播一致,次年春出苗。种子胚形态发育成熟时,长度至少为胚乳纵轴长的2/3,具子叶、胚根、维管束;鳞茎更新芽形态发育成熟时,基生叶叶柄或花茎的叶下茎段延长,芽尖伸出鳞茎外,已分化的花形态发育完全。胚及更新芽的形态发育如未完成,则生理发育温度无作用,需等形态发育完成后,再相继生理发育。生理发育所需低温变温期偏短或温度偏高、致生理发育程度稍欠的种子或鳞茎,在适宜萌发的温度环境,仍能萌发,但时间延后,生长更新缓慢,甚至胚乳、越冬鳞片贮存养料向实生苗、更新苗转移出现障碍,种皮延迟脱落或不能脱落,可因此导致实生苗夭折、更新苗成矮株或黄化苗。

无芽的鳞片碎块先萌生胚状体,胚状体再长成发育不全的鳞茎,其更新芽需要适宜的变温期,较更新鳞茎长4—6周,环境适宜变温期不足时,需延至第三年才能出苗更新生长。

解除休眠的种子和鳞茎,在5℃左右萌发出苗快,温度稳定上升2—3℃时,展叶,温度不上升或下降,出苗后不展叶。花期温度10—12℃,有效花率和有效种子率高。花期后随温度上升,鳞茎的重量增长率每10天可达10—30%,至枯苗时10—14℃变温期长,果实充分成熟,先于或同步于叶转黄,种子和鳞茎的产量都高。花后环境温度提前达16℃或遇霜冻[52石斛网www.52shihu.com],果实假熟或不全假熟,晚于叶转黄,种子和鳞茎的产量都相对为低,瘪粒率高。

出苗后温度过早超高,被动枯苗导致生长期短缺严重时,生长发育停滞于营养生长更新阶段,生殖生长植株的更新芽可不分化花茎,次年“逆转”为营养生长,甚至鳞茎年增长率为负值,如不改善环境温度条件,延续更新株不能正常生长发育或衰亡。日平均气温≥10℃的年积温低于100℃地区,出苗晚,花期前生长期短,鳞茎增长率,营养生长期为正值,生殖生长期为负值,当鳞茎重量耗失到更新芽不分化花茎时,“逆转”为营养生长更新,常营养生长更新、生殖生长更新交替进行。

(2)水分

川贝母各来源种野生地,冬春旱季长,寒冷,土壤缺水干旱和生理干旱并存,后熟期中及已后熟、被动休眠的种子和鳞茎失水半干不死。地上器官生长生活期遇集中降水,雨季土壤渍水或在季节性沼泽边及沼泽内草丘上也能正常生长发育;实验淹水2周不死。当环境其它条件适宜时,不旱不涝,生长发育良好。休眠期中失水干旱,后熟期延长,甚至种子不能后熟,鳞茎被刺激发育贮水根增加贮存养料的消耗。解除休眠后遇旱,出苗受阻,严重时雨季才破土,形成出苗即开花现象。花后至果熟期干旱,鳞茎增长率降低。花期连日阴雨,有效花率低。果期连日阴雨,贪青晚熟。

环境降水量及年分配,显著影响川贝母各来源种的分布,特别是垂直分布。夹金山年降水量1200—、无旱季的东南面、针叶林带至高山草甸带,只分布华西贝母;年降水700—,集中降水6—9月,冬春旱季长的西北面,针叶林带及亚高山灌丛草甸分布大金贝母,高山灌丛草甸有华西贝母分布。两侧都已引种此2种贝母,能正常生长发育的最低海拔,东南面较西北面低400—600m。

(3)光照

除棱砂贝母外,其它川贝母的来源种对光照的适应范围较宽。茂密灌丛内或次生的裸地面都能生存。光照弱茎叶细长,鳞茎产量低,花期光照弱,有效花率低,有的种不育。环境午间照度—,生长茂盛,器官长宽比变化不大;在适温范围,鳞茎增长率与光照成正相关关系。环境光照强,叶片被泥土污染处易灼伤,实生苗和只具基生叶植株近地面处易污染,是存苗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棱砂贝母适生环境光照很强,温度低,引种至针叶林带的林下或人为裸地,都不能正常生长发育,鳞茎更新增长为负值,除环境温度高外,光照弱也是重要原因。

(4)土壤、肥料

川贝母各来源种,在肥沃疏松、富含腐殖质的微酸性土壤生长良好。环境冬春旱季长,过砂常严重干旱,过粘常很板结,都不利于出苗。砂土易污染茎叶,板结土壤通气不良、散热慢,都容易引起早衰,导致地上器官生活期缩短、降低产量。实生苗对肥料要求不高,更新株对氮、磷肥敏感,肥料充足能显著增产。缺氮时叶片黄绿,出现黄色条斑;缺磷时植株生长不旺盛,叶片薄,绿色暗淡或出现红褐色、少光泽,抗锈病能力降低,鳞茎也不易干燥。贝母根系不发达,扎土不深,近平展,每年能遗留的有机残体很少,土壤结构极易变坏。要充分注意施肥的时机、种类和数量。

3。引种栽培适宜的环境

离开原生长地引种,棱砂贝母逐年早衰,不能正常生长发育,最终消亡,驯化甚难;其它各来源种已经不同程度地驯化。与原产地引种比较,都具有环境温度高,个体体型和器官增大,鳞茎产量高及温度低结果相反的共同性。各种间适应温度的范围多少有差异,在四川西部高原、山地区域,于川贝母各来源种产地就近引种,平均温度全年0—6℃,最冷月不高于0℃,最热月不高于15℃,年降水不少于700mm,10月至翌年4月降水达全年20%以上环境,除棱砂贝母外,都能正常生长发育并持续生殖生长更新,较少见花器官的可逆性形态变异,只槽鳞贝母败育;加强栽培管理,在平均温度全年不高于10℃,最冷月不高于1。5℃,最热月不高于17℃,年降水以上环境,瓦布贝母、中华贝母及粗茎贝母未见败育,华西贝母、大金贝母和川贝母也能正常生长发育并持续生殖生长更新,但较易见花器官形态变异或败育。

远离原生地,引种川贝母各来源种的难度较大,近20年间不乏引种者,包括川西南凉山山原区,其地有川贝母野生分布的亚高山灌丛、草甸地带,引种川西北高原亚高山灌丛、草甸有分布的植物种,至今尚未见能持续生殖生长更新的报道。

二、栽培技术

(一)栽培用种的选择

引种野生川贝母的研究时间不长,风土驯化的区域不宽,当前各引种栽培区已引种所得栽培用种子或种鳞茎,适于引种的区域性很强,种源亦甚为有限,远离原生地区域不宜引种。野生贝母分布区或已有的引种栽培区及其邻近区域,引种当地产或邻近区域产的野生种或栽培种,特别是水平分布偏南、垂直分布低的植物种,能在生产、生活都较方便的环境栽培。川贝母各来源种的引种区现况见表14—37。

表14—37各种川贝母引种区及现况

已引种的川贝母来源植物种引种区能正常生长发育并持续生殖生长更新不能正常生长发育和持续生殖生长更新区内分布区外引进区内分布区外引进松潘—壤塘高平原、丘原区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槽鳞贝母大金贝母、浓蜜贝母棱砂贝母龙门山—,岷山山区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浓蜜贝母、瓦布贝母、槽鳞贝母大金贝母棱砂贝母邛崃山山区暗紫贝母、大金贝母、浓蜜贝母、华西贝母瓦布贝母、槽鳞贝母棱砂贝母凉山山原川贝母中华贝母、粗茎贝母暗紫贝母、浓蜜贝母、大金贝母(二)繁殖方法

川贝母多数来源种,在良好栽培条件下,都可用种子、完整鳞茎和分割鳞茎繁殖,经过相应的更新次数后,都能抽茎开花结实。种子繁殖需建立种子田;鳞茎或分割鳞茎营养繁殖不必建立种用田,在每年收获时选留种鳞茎。

1。种子直播

川贝母各来源种的种子后熟需较长时间,层积后熟较播入田间容易控制温度和水分且条件一致,能整齐出苗提高出苗率和减少田间管理的劳力耗费。为取得对播种用地最好的灭草时机,最好是层积处理种子于冬季冻土前播种。种子萌芽后播种损失很大,常因后熟床先于播种地解冻,春播的时机难于人为掌握。

(1)种子的层积后熟处理

贝母果实转黄,不待失水即收摘脱粒,筛簸除去秕粒和瘪粒、果皮等,取种子容积4倍量腐殖土或锯木末与种子混匀,层积入设置在室内或林下、宽40cm、深20—30cm的平底沟或木箱内,积层厚10—20cm,盖以山草、松萝、藓类等透气保湿材料1—2cm,保持填充料充分湿润。积层厚度大于10cm,每隔1周左右翻动积层换气1次。维持积层日平均温度4—10℃变温期6—8周或更长时间,胚形态发育成熟的种子可达90%以上。隔年干种子最迟应在7月底前后开始层积处理。

(2)播种

将播种用地深挖20—25cm,耙细作畦,宽105—110cm,高10—15cm,长以方便管理为宜,畦间步道宽40cm。播入种子前,在平整畦面均匀撒施过磷酸钙,每亩50—60kg。播入种子后立即过筛覆盖堆肥或腐殖土,厚1。5—2cm。盖上无种子的山草或其它方便易得又便于清除的覆盖材料,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防止地表板结和“冻拔”。

种子播种1—3年生的个体体型小,可密植,每亩播种—粒。各种贝母种子粒重不同,后熟含水量有差异,应测定千粒重计算用量。

穴播浪费土地,费工,坡地撒播优于条播,平地条播优于撒播。条播幅宽10—15cm,幅间隔7—10cm。

2。完整鳞茎栽培收获种子或营养繁殖

(1)种用鳞茎的选择和种植前处理

在贝母果实成熟或正常枯苗后及时挖收,选鳞片肥厚、淀粉充盈、水分轻、包被更新芽的鳞片稍外露或外面2枚鳞片宽度相差小于1/2的无伤鳞茎作种用。收获种子,用鲜重2—10g只具1个更新芽的,可隔年翻栽,减少用种和劳力投资。用营养繁殖收鳞茎作药材,选鲜重10—30g具2个更新芽的,或鲜重1—5g具其它营养繁殖形式的鳞茎。入选种鳞茎需在15℃以下通风良好的室内或荫棚下,晾置1—2周,待隐伤表面呈浅棕色后栽植。不晾置或晾置时间短,有隐伤的易腐烂,晾置厚度超过20cm,或盛装在不通风容器内,都容易发热致更新芽“自焚”。

(2)栽植

在整理好的栽培畦横向开平底沟,开1沟栽1沟,沟底依序施用过磷酸钙和腐熟厩肥或堆肥,再安放入种鳞茎,用开挖下一沟的土壤盖平至畦面;每亩用过磷酸钙60—80kg、厩肥或堆肥2。5—4m3。种用鳞茎重量与栽植深度、窝行距见表14—38。

表14—38川贝母各种的鳞茎栽植规格

3。分割鳞茎栽植收获种子及营养繁殖小颗粒鳞茎

取采挖时损伤或大粒鳞茎的分离鳞片或将分离鳞片切块,晾置约1周,切口与分离破折面形成棕黄色愈伤组织后栽植。底肥用量及栽植规格与完整鳞茎栽植要求相同。使用有机肥需密封堆沤1年以上,最好是腐殖土或含有草根盘结层的泥炭沤制的。

具更新芽和鳞茎盘的鳞片,通常次年仍能抽茎开花结实,同时营养繁殖发育一些只具基生叶的植株;不具鳞茎盘和更新芽的鳞片或切块,营养繁殖发育具基生叶的植株。在温度偏低的地方,寒冬前愈伤面上胚状体尚未分化成芽时,次年不出苗,只继续发育营养繁殖小鳞茎,数量增加,重量减少。若损伤面未形成愈伤组织或栽植后土壤渍水、温度高,容易腐烂。

(三)田间管理

1。防旱、防洪涝、防溅泥污染

现今适宜栽培任何一种川贝母的地方,多无灌溉之便,利用不带锈病的材料于雨季结束时覆盖地面,于栽培地解冻后,再切段覆盖,能减少蒸发,截留溶雪、溶冻水和防止暴雨溅泥。无适宜材料时,可利用贝母枯苗后冻土前时间,种植荞麦(。)或大麻(。),7—8月,气温高雨水好,能很快出苗,枯苗时割倒使用。挖好排水沟,随时保持畅通,雨季可排涝、排洪。

2。培土、追肥

种子播种第一、二年生长季枯苗后,都需在畦面培土约2—3cm,使鳞茎分别位于地表下4—5cm或6—8cm。第一生长季不需追肥,以后各年及鳞茎栽培,在即将出苗或展叶后,揭去覆盖物追施厩肥或堆肥,每亩2—3m3,盖上短节覆材,再于出苗6—7周和9—10周时,根外追施磷肥和钾肥,促进鳞茎增长,提高种子质量。

3。除草

贝母播种浅,密度大,杂草根丛大时除草易带出种子和小苗,易损伤苗、叶的地下部分,可造成很大损失,应除草芽。特别是利用贝母枯苗后,秋季雨水好,温度高,杂草种子萌发生长快而贝母鳞茎埋地下的时机耙除几次草芽,可减少次年除草次数。

(四)轮作与套作

贝母能遗留在土壤里的有机质很少,新开垦结构良好的土壤、连种2—3茬后变板结,肥力下降。经试验按2茬贝母1茬大麻轮作,麻根留槎或拔除,麻叶沤制肥料,麻杆作覆盖材料后再翻入土壤,可以稳定保持土壤结构和良好的生产性能。

一、二年生贝母叶面积很小,地面多裸露,接受直射阳光多,地温容易升高,短时地表温可达50℃以上,鳞茎所在层距地表较近,易引起早衰。采用同种贝母抽茎植株套作,种子播种密度和方式不变,套作抽茎植株的窝距20—25cm,行距30—50cm,可延长一、二年生贝母生长期,节约用地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五)病虫兽禽害及其防治

1。锈病

5月至贝母茎叶枯萎前发病,先起于近地面的茎、叶,受害部位成棕褐

贝母和川贝母有什么区别?

贝母之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中品。陶宏景谓之“形似聚贝子,故名贝母。”后至《本草纲目拾遗》始将之分为川贝及浙贝二种。川贝因其疗效显著且货源紧缺,加之规格较多,故市场上伪劣品种不少。现将其鉴别方法整理如下。

??一、正品

??川贝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的干燥鳞茎。前三种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为“松贝”和“青贝”,后者习称“炉贝”。

??1。松贝:因其过去集散于四川松潘县附近,所以称为松贝。本品外形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径0。3~0。9cm。因其如豆如珠,又称“珍珠贝”、“米贝”。表面类白色,外有鳞瓣2枚,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俗称“怀中抱月”;内有类圆柱形、顶端稍尖的心芽或小鳞叶1~2枚;顶端闭合,稍尖或钝圆,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鳞茎盘,偶有残存须根,习称“蒜泥点”或“蒜泥蒂”。质地坚硬且脆,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

??2。青贝:因其过去集散于四川青川县附近故称青贝。本品类扁球形,高0。4~1。4cm,直径0。4~1。6cm。外层两枚鳞瓣大小形态相近,相对抱合,在顶端形成裂口。鳞瓣内有心芽和小鳞叶2~3枚及细圆柱形的残茎,底部钝圆。气微,味微苦。

??3。炉贝:因其集散于打剑炉故名之。本品外形呈长圆锥形,高0。7~2。5cm,直径0。5~2。5cm,在川贝中个体最大。外表类白色或浅黄棕色,有的具棕色斑点,俗称“虎皮斑”。外层两枚鳞瓣,大小相近,在顶端形成略尖的裂口,内有小鳞叶及心芽。质地不如上两种川贝坚实,断面较粗糙。气微,味微苦。

??二、地方习用品

??据报道,全国有几十种贝母属植物的鳞茎作贝母入药。有的已收入部颁标准,如湖北贝母;有的在药典中被另立门户,如平贝、伊贝。其鉴别要点如下。

??1。湖北贝母:为百合科湖北贝母的干燥鳞茎,又称板贝。本品呈扁圆球形,高0。8~2。2cm,直径0。8~3。5cm,表面类白色至淡棕色,外层有鳞瓣2枚,肥厚,略呈肾形,或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顶端闭合或开裂。内有鳞叶2~6枚及干缩的残茎。基部内陷呈窝状,残留有淡棕色表皮及少数须根。外层单瓣鳞叶呈元宝形,长2。5~3。2cm,直径1。8~2cm。质脆,断面类白色,富粉性。气微,味苦。

??2。平贝:为百合科平贝母的干燥鳞茎。商品多来源于栽培,主产东北。本品外形扁球状,形如算盘珠,高0。5~1cm,直径0。6~2cm 。表面乳白色或淡黄白色,外层有鳞叶两瓣,肥厚饱满,大小相近或一片较大,互相抱合,顶端微平或微凹入,稍开裂。中央鳞片小,质坚实而脆,富粉性。平贝与川贝最大的区别在于平贝较川贝大,扁平不圆,色常不白,味苦。近来有用小粒平贝充松贝者,其直径仅约0。5cm,呈圆锥形,形似松贝,但顶端较圆,鳞叶两瓣大小亦极悬殊,大抱小,但小鳞叶仅呈米粒样,只在中部显现,多不到基部(不似松贝之怀中抱月形)。味苦。

??3。伊贝:为百合科新疆贝母或伊犁贝母的干燥鳞茎。新疆贝母为扁球形,高0。5~1。5cm。表面类白色,光滑。外层鳞叶2瓣,月牙形,肥厚,大小相近而紧靠。顶端平展而开裂,基部钝圆,内有较大的鳞叶及残茎、心芽各1枚。质硬而脆,断面白色,粉性。本品常混作青贝,应注意鉴别。伊犁贝母呈圆锥形,较大,表面稍粗糙,淡黄白色。外层鳞叶心脏形,肥大,一片较大,或近等大,抱合。顶端稍尖,少有开裂,基部微凹陷。

??三、混伪品

??常见的川贝混伪品有一轮贝母、东贝母及草贝母等,鉴别要点如下。

??1。一轮贝母:本品呈扁球形,直径约1cm。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外层鳞瓣多枚,肥厚,轮生,顶端开裂。中央有小鳞叶和心芽。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苦,有毒。

??2。东贝母:本品呈扁球形,直径1~2。5cm,高1~1。5cm。表面类白色,外层两枚鳞叶肥厚,对合,中央有皱缩的小鳞叶2~3片及干缩的残茎。质实而脆,易折断,断面白色,粉性。气微 ,味苦。

??3。草贝母:主产于四川和云南,即丽江山慈菇的球茎,俗称为草贝母。有误当贝母服用造成死亡的事故发生。球茎呈短圆锥形,高1~1。5cm,直径0。8~2cm,顶端渐尖,底部呈脐状凹入或平截。表面黄白色或黄棕色,光滑;一侧有一处从基部伸至顶端的纵沟。质坚硬,断面角质样或略带粉质,类白色或黄白色,味苦而麻,有大毒。

??综上所述,松贝与青贝的明显区别在于松贝的两个鳞瓣大小悬殊而青贝的大小相近;炉贝个体最大,呈长圆锥形,色显黄白,或有“虎皮斑”。川贝均以质坚实,粉性足,色白者为佳。另外,一轮贝母及草贝母均有毒,须格外注意。查看详细

藏贝母和川贝母有什么区别?

一、概述不同藏贝母:一种百合科植物,生长于高山草地、砾石滩、灌丛地,产于西藏高原。川贝母:主要分布于中国西藏、云南和四川,也见于甘肃、青海、宁夏、陕西和山西,也分布于尼泊尔。通常生于林中、灌丛下、草地或河滩、山谷等湿地或岩缝中。二、功效不同藏贝母:味苦,性微寒,归肺经,具有清热化痰止咳之功,可用于治疗痰热咳喘,咯痰黄稠之证;又兼甘味,故善润肺止咳,治疗肺有燥热之咳嗽痰少而粘之证,及阴虚燥咳劳嗽等虚证;还有散结开郁之功,治疗痰热互结所致的胸闷心烦之证。。川贝母:别名也叫做贝母,在中医当中,以它的干燥鳞茎为入药部位,其性微寒,味甘、苦,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以及散结消肿的功效,临床上可用于肺虚久咳。查看详细

怎么分辨川贝母的真假?

摸摸看:假货川贝摸起来有种特别的打蜡的感觉,真货川贝则是正常的植物颗粒感,没有这种和大米打蜡之后,特别滑溜溜的感觉。真货川贝粉末特别的细腻,轻盈,假货则类似石灰粉一样。闻闻看:真品川贝的气味是带着点苦味,但是并不难闻,反而让人觉得心神比较清爽,有些没闻过的,也许还会觉得有一点点腥味,假货则无。仔细看:市场上常用一种外形很接近川贝的山慈菇或光慈姑来冒充川贝,但是二者药性不同,吃多了会造成人体中毒,无法起到止咳的作用。二者的外形有所不同的,具体差别可以在网上百度下二者的图片仔细观看。煮煮看:一般我们都用川贝粉炖雪梨,这样可以中和掉川贝粉的特殊气味,而且雪梨也可以清痰润肺,对咳嗽好,正品川贝在如此加查看详细

川贝母的副作用是什么?

川贝一般是没有副作用的,不过平时食用需要注意适量,而且特殊人群比如孕妇,小孩老人等应该在医师的指导下。需要注意的是,川贝主要适用于燥热所引起的咳嗽,表现为口干、痰少稠黏、色黄、咽痛,或伴有发热、头痛等症状。但若是寒性咳嗽,服用川贝母粉就如“雪上加霜”,是很不适宜的。如果口淡不渴、咽痒,以晚间咳嗽为主,痰稀白者,切忌使用。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7-09 热度: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