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酱油该怎么选?

1、选择“氨基酸态氮”含量高的。酱油的核心品质取决于一项叫做“氨基酸态氮”的指标,一般来说,这个数值越高,产品鲜味越浓,品质越好。按照国家标准,这项指标必须在酱油产品标签上注明。

合格酱油的氨基酸态氮最低不得低于0.4克/100毫升,特级酱油的能达到0.8克/100毫升,某些酱油甚至达到1.2克/100毫升。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很多酱油产品都添加了味精和核苷酸类增鲜剂,因为味精属于氨基酸,所以这种产品的氨基酸态氮也特别高,消费者在选择时要注意。

2、选择“酿造”酱油,而非“配制”酱油。按照国家标准,酱油产品需在标签上注明是“酿造”酱油,还是“配制”酱油。

前者是用大豆加工品为原料经发酵制成,含有氨基酸、钾、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营养成分;后者是用“水解蛋白液”调味后制成,有时也混入一些酿造酱油,这种制作方法速度快,成本低,但是所生产的酱油品质差,营养低,而且可能含有微量的毒性物质“三氯丙醇”。

3、分清“佐餐”和“烹调”。按照国家标准,酱油产品还要在标签上注明是“佐餐”酱油,还是“烹调”酱油。前者可以直接生吃,故其卫生指标要求更高,更干净;后者适合烹调菜肴加热后再食用,故其卫生指标要求低一些,不如前者干净。

用“佐餐”酱油烹调菜肴是可以的,而用“烹调”酱油直接凉拌或蘸食则不可取。酱油还分为生抽和老抽,一般来说,生抽炒菜,老抽上色,但这四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4、选择“加铁酱油”。“加铁酱油”是按照国家标准和相关管理部门的要求加入了“EDTA铁钠”(乙二胺四乙酸铁钠)的优质酱油,其铁含量丰富,有助于防治缺铁性贫血,适合所有人食用,尤其适合孕妇、贫血患者或有贫血倾向的人。

但购买的时候请看准“强化食品专用标志”。加铁酱油一般为定点生产,有专门的标准和严格的管理,其安全性与其他酱油一样,消费者不必担心铁过量的问题,可放心选购。

第一招:看。

主要是看酱油瓶子上的标签。从标签上我们要注意三点。一是酱油的酿造工艺。酱油一般分为高盐稀态和低盐固态两种酿造方法。高盐稀态是传统的酿造工艺,味道很好。而低盐固态的酱油采用迅速酿造的方法,口感不够好。

一般来讲,在酱油的标签上都写有工艺、原料、执行标准、氨基氮、质量等级、保质期几项。在这几项中,一要从酱油的原料表中看其原料是大豆还是脱脂大豆,是小麦还是麸皮,以判断其原料质量的高低。二要看清标签上标注的是“酿造”酱油还是“配制”酱油。如果是酿造酱油应看清标注的是采用传统工艺酿造的高盐稀态酱油,还是采用低盐固态发酵的速酿酱油。一般来讲,前者要比后者质量更好。三是从酱油中氨基酸态氮的含量来区别其等级,氨基氮含量越高,品质越好。氨基酸态氮≥0.8g/100ml为特级,氨基酸态氮≥0.4g/100ml为三级[52石斛网www.52shihu.com],介于两者之间为一级或二级。

二看酱油中氨基酸态氮的含量。酱油的质量等级主要是依据酱油中“氨基酸态氮”的含量大小来确定,氨基酸态氮含量越高,品质越好,鲜味越足,营养越高。一般,每100毫升酱油中氨基酸态氮的含量不小于0.8克的就是特级酱油,不小于0.7克的就是一级酱油,不小于0.55克的就是二级酱油,而不小于0.4克的就是三级酱油。

三看用途。正规厂家生产的酱油在标签上都会标明该酱油适合佐餐用还是适合烹调用。两者的卫生指标是不同的,所含菌落指数也不同。供佐餐用的可直接入口,卫生指标较高,如果是供烹调用的,则千万不能用于拌凉菜。随着技术的进步,好的酱油烹调或佐餐已通用。

四看,看酱油的颜色。质量好的酱油,色泽红润,呈红褐色或棕褐色,澄清时不浑,没有沉淀物。用质量好的酱油烹调出的菜肴色泽红润,气味芳香。

第二招:摇。

好的酱油体态澄清,没有悬浮物及沉淀。另外,好酱油摇起来会起很多泡沫,而且不易散去,酱油仍澄清,无沉淀,无浮沫,比较黏稠。而劣质酱油摇动只有少量泡沫,容易散去。

第三招:闻。

选购酱油时,您可以对着瓶口闻闻酱油的气味。优质酱油应当具有浓郁酱香和酯香味。凡是氨味、酸味、霉味、生米曲味、焦糊味等异味的酱油都不是正品。

第四招:尝,质量好的酱油,味道鲜美、适口。

第五招:看体态,以瓶装酱油为例,将瓶子倒竖,视瓶底是否留有沉淀,再将其竖正摇晃,看瓶子壁是否留有杂物,瓶中液体是否浑浊,是否有悬浮物。优质酱油应澄清透明,无沉淀、沉渣,无霉花浮膜。同时摇晃瓶子,观察酱油沿瓶壁流下的速度快慢。优质酱油因黏稠度较大,浓度较高,因此流动稍慢,劣质酱油则相反。

另外,我们还想提醒您,比起袋装的酱油,还是瓶装的更加安全卫生,建议您不要购买袋装酱油。

首先要选择酿造的,再看您是做什么菜用,如红烧、蒸鱼要用不同的酱油哦,我个人推荐用厨邦的。

昆布酱油是啥怎么用?

昆布是日本对海带的称呼,在日本,昆布被视为鲜美海味的浓缩,很多高汤都少不了它,昆布酱油就是在酿造中加入了昆布提取物,用法类似于海鲜酱油,可以做生食蘸料,也可以加在汤里火锅底里或者煮面加一些。

昆布藻体黄褐色,中国古代是没有海带的,日语中把海带统称为昆布,中国的一些植物学书籍和地区也说海带的别名也叫昆布。

日本酱油是指现在日本使用的酱油。日本酱油源于华夏,公元755年以后,我国酿造酱油技术由鉴真大师传入日本,传入日本后,日本人加以改造,形成了现在的日本酱油。

日本酱油源于华夏,公元755年以后,我国酿造酱油技术由鉴真大师传入日本。

扩展资料

酱油价值

1、增加食物香味,增进食欲。

2、酱油具有解热去乏,调味开胃的功效。

3、抗氧化作用:酱油能产生一种天然的抗氧化成分,能不断的消灭自由基,减少自由基对人体的损害。

4、抗肿瘤作用:酿造酱油中的抗肿瘤物质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中的亚麻酸、乙脂。

5、降血压作用:酱油中有降血压的物质异黄酮,使血中的胆固醇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降低。

参考资料来源:日本酱油

百度百科——昆布

查看详细

生抽和普通酱油有什么区别?

一、颜色不同:

生抽颜色最浅,看上去像红褐色。

普通酱油的颜色是深,几乎就是黑色了。

生抽:

普通酱油:

二、原料不同:

生抽:是从酱缸抽出的第一道酱油。以大豆小麦为主要原料,经过天然露晒,发酵而成的。

普通酱油:是在生抽的基础上加焦糖,经过更长时间的酿造,再加上特殊工艺制作而成。

三、味道不同:

生抽:味道偏咸。

普通酱油:味道淡,酱香味浓。

四、作用不同:

生抽:主要用来调味,适合做凉菜或炒菜。

普通酱油:可以用来上色,比如红烧肉、卤水等让食物好看又好吃。

五、食用方法不同:

生抽:可以用于烹饪炒菜用,也可以直接入口。

普通酱油:细菌总数比生抽略高,一定要煮熟后才可以食用。

查看详细

酱油的种类都有什么区别?

第一:生抽和老抽的区别:

1、在颜色上,生抽的颜色浅、偏红棕色;老抽的颜色深,更接近黑色,在味道上,生抽比较淡,而老抽比较咸。

2、最关键的,两者使用的场合不同。生抽一般用来拌凉菜,或者是炒菜时提个鲜;老抽一般在红烧时做上色用。

可以简单记成:生抽调味提鲜,老抽增亮上色。

老抽更适合做各种红烧的菜,可以让菜的颜色变得加红润有光泽,看起来非常有食欲。炖肉时,如果需要生抽和老抽搭配起来用,那么差不多3:1的比例就可以了。

第二:介绍一下豉油:蒸鱼豉油其实也是酱油,豉其实就是大豆,豉油就是大豆酿造出来的酱油,只不过是各地称呼不同,就好像大豆和黄豆的称呼。

第三:介绍一下味极鲜:味极鲜也是酱油的一种,其特点是酱液外观浅褐清透,豉香浓郁,鲜味突出,口感醇厚有回味,用于烹饪或点蘸、凉拌菜肴,很多家庭根本就不会备鸡精味精等一类的调味品,全部用味极鲜代替,其他的宴会酱油、红烧酱油之类的,都是在酱油里添加了不同的食品添加剂,以保证其不同的风味,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

第四:介绍下蚝油:蚝油是以生蚝即牡蛎为主要原料熬成的调味料,做菜的时候加入蚝油,可以很好的提升菜的鲜味。

所谓的蚝油并不是油哦,它其实是煮生蚝的时候,剩下的汤的浓缩汁,因为营养价值很高,所以人们常常把蚝油叫做海底的牛奶。

蚝油中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和氨基酸,其中主要是锌。还有可以增强我们的免疫力的牛磺酸。蚝油很百搭,跟很多食材都很配,不管是鲍鱼海参还是豆腐油菜,它都能给对方增色不少。

需要注意的是:蚝油开瓶之后一定要避免阳光直射;不能放在高温高湿的地方;最好是盖好盖子放在冰箱里保存。否则您会发现您家的蚝油越来越稀,后面就变得跟酱油一样了,这种时候的蚝油就不能要了,所以买的时候尽量别买大瓶。

查看详细

在古代酱油叫什么?

酱油是由‘酱’演变而来,早在三千多年前,周朝就有制酱的记载了。而酱油之酿造纯粹是偶然地发现,酱油起源于中国古代皇帝御用的调味料,是由鲜肉腌制而成,与现今的鱼露制造过程相近,因为风味绝佳渐渐流传到民间,后来发现大豆制成风味相似且便宜,才广为流传食用。而早期随着佛教僧侣之传播,遍及世界各地,如日本、韩国、东南亚一带。酱油之制造,早期是一种家事艺术与秘密,其酿造多由某个师傅把持,其技术往往是由子孙代代相传或由一派的师傅传授下去,形成某一方式之酿造法。酱油的词源:肉剁成肉泥再酦酵生成的油,称为“醢”(即肉酱油之意);另有在造酱时加入动物血液的版本的酱称为醓。可见《诗经·大雅·行葺》之一句:“醓醢以荐”。黄兴宗认为《齐民要术》内所指的“豆酱清”,可能是酱油的前身。酱油在宋代已被人们接受:酱油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宋两本着作中:《山家清供》记载用酱油、芝麻油炒春荀、鱼、虾;《吴氏中馈录》记载用酒、酱油、芝麻油清蒸螃蟹。此后,酱油一词还出现在1360年《云林堂饮食制度集》,元《易牙遗意》,1591年《饮馔服食笺》,1680年《食宪鸿秘》,1698年《养小录》,1750年《醒园录》,1790年《随园食单》,清《调鼎集》卷三、卷七。宋朝人将加工酱和豉得到的各种酱汁,称为酱油,作为调味品开始在中国的饮食中流行。到清代,酱油的使用远超过酱。在1790年《随园食单》中酱油已经取得重要地位。日本文献中最早使用酱油一词的是1597年的《易林本节用集》,但酱油的生产法,可能在此之前已由中国传入日本。

查看详细

复制酱油怎么熬?

主料放黄豆酱油400g、红糖80g、冰糖80g、清水50g

辅料放小香葱2根、姜适量、八角1个、三奈适量、香叶2片、花椒适量、桂皮少许、草果1颗、小茴香适量、豆蔻3颗、陈皮适量

1、备好所需食材。

2、锅中倒入清水。

3、倒入黄豆酱油。

4、倒入红糖和冰糖。

5、香葱打结、姜切片放入锅中。

6、最后放入所有香料。

7、烧开后转小火熬煮。

8、熬到汤汁较为浓稠(不要太浓),是原来汤汁的三分之二或二分之一关火。

9、滤出料渣。

10、放凉后装入玻璃瓶中密封保存,随吃随取。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8-09 热度: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