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种植芡实、有哪些好方法?

科学种植芡实,重要的是要掌握芡实的种植技术,做好田间管理,就是最好的方法。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芡实的科学种植方法。

一、播种育苗

主要是以种子繁殖,可以进行直播或者是育苗移栽。通常情况下都是采用育苗移栽,它的单株产量是比较高的,但是如果是大面积的湖荡栽培的话,选择直播的方式。

直播多是在4月的上旬播种,每亩地播种量是1.5~2.0公斤。要把浸种的种子撒在比较平整的池塘和湖泊的泥面上面,再灌入浅水。如果是在水深是30厘米以下的浅水湖荡种植采用穴播,播种时的具体密度必须掌握,肥荡要偏稀点,瘦荡要偏密的种植技术。

如果是育苗移栽要先进行催芽,这样就要保持白天温度是20~25℃,夜间温度是15℃,大约有半个月左右种子开始萌芽,随时都可以插入育苗池。在播种前10周,要做好深度是10~15厘米,宽度是2米的育苗池,大约灌水是10厘米,在等到池水澄清底土沉实以后,把发好芽的种子靠近水面轻轻的撒下,建议每平方米播种是1公斤(大约有500~600粒)。因为芡实的秧苗是幼小脆弱,所以必须防止水中的泥土把心叶埋没。

播种以后的约1个月,,在幼苗长出了小叶2~3片的时候,就要进行分苗假植。建议按照(50~60)㎝×(50~60)㎝逐株的移栽到床内。切忌过深的把心叶埋没,避免出现发苗不容易,不要出现死苗的情况。当幼苗成活并返青之后,来逐渐的加深水位,这样可以促进幼苗新叶的生长。定植7~10天后,把水位又逐渐的加深到30~40厘米,这样可以慢慢适应湖荡深水的环境。

二、定植

尽量的选择低洼的水田或者是浅水的湖边来种植,因为这样水位比较稳定,枯水期是20~30厘米,汛期不要超过1.5米,水下的泥层要在20厘米以上,并且是富含有机质。

在5月的上旬,一般情况下播种以后的60~70天,当芡苗有了4~5片绿叶的时候,叶片的直径达到了25厘米以上的时候就可以起苗定植。建议行株距早熟的品种是2米×2米,晚熟的品种是2.4米×2.2米。

在定植点挖定植穴的时候,要求穴深大约是20厘米,宽度是50~80厘米,呈锅底的形状。如果是比较贫瘠的田块,就需要在穴中施入河泥或者是腐熟的粪肥来作为基肥。一般情况下水位比较深的湖荡,要用肥土来包裹幼苗的根部,再定植到挖好的穴内,栽植的时候不适宜太深,这样可以防止淤泥把心叶闷住了,会影响到植株的生长。

三、田间管理

必须及时的检查苗情,进行移密补稀,要保持每亩地有芡苗是100~150株。同时还要根据芡实的生长特点,采用广穴浅栽,逐步的培泥壅根的办法来保证芡苗的心叶以及新根在逐步上升的时候能够吸收到土壤中的肥料。在栽后的7~10天就要开始除草,把杂草拔除,同时要注意不要把水搅混了,避免淤泥把心叶埋没,到了7月底以后,叶片开始封行要停止除草的。

定植以后注意水层要保持在30厘米,成活以后要逐步的加深到40~50厘米,到了开花结果期可以适当的增加到80~100厘米。

必须根据芡实的实际生长状态来进行追肥[52石斛网www.52shihu.com],如果叶片是大而且肥厚,叶色是深绿并且有光泽,叶面还有瘤状的突起时候,就表示肥料是充足的。如果叶片比较薄而且还发黄,新叶的生长还是很缓慢,前后的叶片比较相似叶面皱褶密的时候,就表示缺肥了。

在苗出水以后,或者是移栽的芡苗成活以后的15天内,一般情况下要进行追肥一次,这时由于水比较深,施肥时容易流失,就可以采用肥和泥混合成团的施肥方法。注意要把河泥晾晒至半干,然后混入30%的粪肥,再加入5%的复合肥,进行堆沤并且还要翻拌均匀做成泥团。要施入到距离植株是10~15厘米的土中,每株建议施肥的量是3~4公斤,从7月的下旬至8月的中旬要追肥是2~3次,这样可以增加植株的抗性并提高产量。

芡实在高温多湿的季节很容易发生叶瘤病,通常在圆形的大叶上会出现直径在30厘米左右的黄色的瘤状物,上面还有红色的斑点和条纹。这时叶脉也变成了红色,气道会被白色的粉粒阻塞,这样不久瘤状物会萎烂,但有时您会看到周围的叶肉还是正常的,这是一种生理的病害,一般情况下它对植株的影响不是很大的,必须注意不要偏施了过多的氮肥。芡实主要的虫害是,食根金花虫,又叫作“地蛆”,主要是在5月的上旬危害芡实的地下根株并吸取汁液,被害的部位会看到有黄褐色的凹陷,叶色黄叶柄比较细,导致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建议在5月的上旬每亩地用5%的辛硫磷3~4公斤,和25公斤的细土拌和,并均匀的撒施在田内。田间放浅水层施药以后就立即耘苗,一般情况下一周就可以见效的,也可以选择在5月的下旬采用水草铺盖在田内来闷杀“地蛆”。

四、芡实采收

在苏南太湖地区栽培的“苏芡”,它的果梗,果实,叶柄都是无刺的,所以是方便多次下水进行采收的。在8月的下旬到9月的上旬,如果观察到植株的心叶开始收缩新叶生长比较缓慢的时候,叶面的直径不到90厘米,并且表面光滑,在水面出现了双花的时候,就是早期果实成熟的标志,就可以开始采收了。在9月的上旬到10月的上旬果实会陆续的成熟,可以分期进行采收。一开始是每隔一周采收一次,在采收了2次后,就要相隔3~5天来采收1次,一般都是分为8~10次采收完毕。如果是丰产田的话可以采收到11次,每株芡实可以采收果实是18~20个,其中有12~13个可以完全成熟。

在苏北地区栽培的“刺芡”,多是进行一次采收,在9月的下旬当植株的叶片逐渐的变小,中心的叶片也不能充分的展开的时候,边缘的一圈有上卷时,同时芡实植株外围的大叶边缘略有焦枯呈红锈色时,少数的果实就会自然的爆开和散落,籽粒漂浮到了水面上,大多数果实的果皮发红并略有突起的时候,就可以采收了。

薏米山药芡实粥能和大米一起煮吗?

大米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的作用,山药有补脾肺肾的功效,薏米有健脾利湿的功效,芡实固肾补脾的功效,四者是可以一起煮的,有健脾补肾的功效,而且加入大米后味道会更香美。查看详细

芡实粉怎么吃?

芡实粉不用来粥,是用来泡水喝的,也可以做成糕点。

材料:芡实粉500g、鸡蛋4只、糖40g  

制作方法:

1、鸡蛋蛋清蛋黄分离,把蛋黄和芡实粉搅拌均匀。

2、蛋清分三次加入白糖或冰糖粉打发,打发到可以提起打蛋器有个尖尖角的程度。

3、先要三分之一蛋白到蛋黄混合液碗里用上下翻拌的手法混合,再将混合好的液体倒回打发好的蛋白中继续用上下翻拌的手法混合均匀。

4、倒入八寸蛋糕模或玻璃碗中,冷水烧开蒸40分钟(可以敷上保鲜膜防止进水)。

5、取出晾凉,切块即可食用。

查看详细

芡实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芡实具有一定的除湿的作用,因此适当的服用可以起到消除水肿的功效。另外还要脾虚以及腹泻的人,也可以服用芡实,可以起到调节以及止泻的作用。适当的服用还可以起到治疗遗精以及腰酸的作用。

查看详细

芡实的作用与功效什么?

芡实是属于水生植物的种子,也叫鸡头米,有补肾固精的作用,同时对于脾肾阳虚而引起腹泻的病症也有治疗作用。如果是用于治疗腰酸背疼的病症,是取其补肾的功能。如果当前的腰酸背痛的病症是属于肾虚而引起者,是可以使用这个药物进行治疗,如果用于煮粥喝,是比较方便的食用办法,连续的服用。

查看详细

经常吃芡实能调理脾胃吗?

芡实有调理肠胃的作用,芡实还可以治病,夏季天气炎热,脾胃功能也有所减退,进入秋凉后功能仍然比较差,不管进补什么都可能不易吸收。此时不妨用芡实适时进补,不但能健脾益胃,还能补充营养。等到服用芡实调整脾胃之后,再吃较多的补品或难以消化的补药,人体就能更加适应了。

查看详细

芡实的最佳食用方法是什么?

芡实属于一种中药材,芡实中含有大量的脂肪、蛋白质、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具有补血补气、补肾健脾的功效,一般来说,可以用芡实煮粥,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还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查看详细

芡实应该怎么吃比较好?

吃芡实的最好方法是煮粥。接下来,我将教您如何制作,山药、薏苡仁、芡实各30克,15克莲子肉,10个大枣,少量小米,少许糖;芡山药切细,莲子去芯,红枣去核。用小米洗净煮粥。用糖煮粥,拌匀。最后,每天两次空腹吃。可以补中益气、健脾祛湿、滋养强壮。但是,在烹饪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1.在小奶锅中加水,将其放在火上,然后用大火加热。 2.当水再次煮沸时,使用最小的火(以保持粥稍微沸腾),不要盖住锅盖,否则很容易溢出。 3.薏苡仁和芡实应在煮熟前浸泡在水中一晚。先将芡实和薏苡仁煮沸,再加入米饭煮粥,最后加入新鲜的芡实,加入瘦肉和猪肝,再煮粥会味道更好。

查看详细

溪黄草与芡实那个祛湿更好?

溪黄草功效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性寒,归肝,胆,大肠经。芡实,益肾固精,除湿止带,性平,归肾,脾经。两种药材都有祛湿功效,溪黄草主治肝火湿热,芡实主治肾脾祛湿,一般去湿用芡实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12-19 热度: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