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插柳、为什么不能不采坟头柳枝?

受佛教的影响观世音菩萨用柳枝济度众生,寺庙里长老用柳枝洒净。人们认为柳枝可以确鬼辟邪,因为清明是中国的三大冥节之一。是说为了纪念春秋晋国大臣介之推的他包国君重耳出逃19年,割股熬汤忠心不二。后来重耳做了国君却把他忘了,他与老母在绵山自耕自织为生,最后被大火烧死在山中柳树下,人们插柳说是为了替他招魂。

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但由于每家经济条件和其它条件不一样,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谓“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

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包袱皮”,即用白纸糊一大口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木刻版,把周围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一莲座牌位,用来写上收钱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既是邮包又是牌位。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即可。亦做主牌用。关于包袱里的冥钱,种类很多。

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

。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52石斛网www.52shihu.com],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插柳枝被认为是为了纪念神农氏,在坟头插柳枝,据说可以躲避鬼怪

人们认为柳枝可以确鬼辟邪,因为清明是中国的三大冥节之一。

中间印一莲座牌位,用来写上收钱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既是邮包又是牌位。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即可。亦做主牌用。关于包袱里的冥钱,种类

插柳枝被认为是为了纪念神农氏,在坟头插柳枝,据说可以躲避鬼怪。而且柳树本身就是在坟头栽植的树。

柳枝可以做什么?

柳枝是中医传统的接骨妙药。水煎服,可治疗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尿路感染、烧烫伤等,水煎熏洗,对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明显疗效。

【别名】杨柳条(《摘元方》),柳条(《芷园臆草》)。

【来源】为杨柳科植物垂柳的枝条。全年可采。

【原形态】

垂柳,又名:小杨(《说文》),杨柳(《本草拾遗》),青丝柳(《本草求原》),线柳、吊柳(《草木便方》),水柳、清明柳。

落叶乔木,高10~12米。有长而下垂的枝,小枝褐色无毛,幼时微有毛。叶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9~16厘米,宽5~15毫米,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细锯齿,上面绿色,下面带白色,侧脉15~30对;叶柄长6~12毫米。花单性,雌雄异株;葇荑花序先叶开放或与叶同时开放;总梗有短柔毛;雄花序长1.5~2厘米,雌花序长达5厘米;苞片圆形至线状披针形,早落;雄花有2腺体,雄蕊2,分离,基部具长柔毛;雌花有一腺体,子房无毛,无柄,花柱极短,柱头2裂。蒴果长3~4毫米,带绿褐色,成熟后2裂。种子有绵毛。花期3~4月。果期4~5月。

【生境分布】生于水边湿地。分布长江流域及华南各地。

【化学成份】木质部含水杨甙。

【药理作用】水杨甙与稀盐酸或硫酸共煮可水解为水杨甙元及葡萄糖。水杨甙可作苦味剂(局部作用于胃),吸收后部分变为水杨酸(解热止痛),随即很快水解。由于水杨甙转变为水杨酸之程度不恒定,故临床上不能用前者代替后者。水杨甙元4~10%浓度可作局部麻醉用,几乎无毒。

【性味】

苦,寒。

①《唐本草》:味苦,寒,无毒。

②《滇南本草图说》:气味苦辛。

【归经】《得配本草》:入足阳明、厥阴经。

【功能主治】

祛风,利尿,止痛,消肿。治风湿痹痛,淋病,白浊,小便不通,传染性肝炎,风肿,疔疮,丹毒,齿龋,龈肿。

①《本草拾遗》:治小儿一日五日寒热,煮柳枝浴之。

②《日华子本草》:可消食。

③《滇南本草图说》:主治血凝气滞,风寒外束;小儿痘症,有乌头陷顶,浆升不起者,煎服或浴之。

④《纲目》:煎服,治黄疸,白浊;酒煮,熨诸痛肿,去风,止痛消肿。

⑤《得配本草》:去风热,除湿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外用:煎水含漱或熏洗。

【附方】

①治小便淋浊不清:柳枝一握,甘草三钱。煎汤饮之。(《肘后方》)

②治小儿胎火不尿:柳枝,干者一握,煎汤服之。(《济急方》)

③治尿梗:枯柳(枝)一大把。折碎煎汤,倾坐桶内,被围住熏。再内服。(《纲目拾遗》)

④治黄疸:柳枝三大升。以水一斗,煮取浓汁,搦半升,一服令尽。(《外台》)

⑤治急、慢性肝炎:一寸以内嫩柳枝二两,加水1000毫升,煎至200毫升,每日一付,分二次服。(《新疆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

⑥治疔毒及反花疮:煎柳枝叶作膏涂之。(《独行方》)

⑦治漏疮肿痛:杨柳条,罐内烧烟,熏之出水。(《摘元方》)

⑧治阴卒肿痛:柳枝三尺长二十枚。细锉,水煮极热,以故帛裹包肿处,仍以热汤洗之。(《婉僧坦集验方》)

⑨治天灶丹毒,赤从背起:柳木灰水调涂之。(《外台》)

⑩治牙齿风龋:柳枝(锉)一升,大豆一升。合炒,豆炮尽,于磁器盛之,谓酒三升渍之,经三日,台之频吐。(《古今录验方》)

⑾治齿断肿,连耳脑肿疼:垂柳枝、槐白皮、白杨皮各一握。上药细锉,每用半两,以水一大盏,煎至七分,去滓,入盐一钱,搅令匀,热含冷吐。(《圣惠方》柳枝汤)

查看详细

柳枝有哪些功效?

柳枝:柳枝是中医传统的接骨妙药。水煎服,可治疗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尿路感染、烧烫伤等,水煎熏洗,对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明显疗效。

【别名】杨柳条(《摘元方》),柳条(《芷园臆草》)。

【来源】为杨柳科植物垂柳的枝条。全年可采。

【原形态】

垂柳,又名:小杨(《说文》),杨柳(《本草拾遗》),青丝柳(《本草求原》),线柳、吊柳(《草木便方》),水柳、清明柳。

落叶乔木,高10~12米。有长而下垂的枝,小枝褐色无毛,幼时微有毛。叶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9~16厘米,宽5~15毫米,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细锯齿,上面绿色,下面带白色,侧脉15~30对;叶柄长6~12毫米。花单性,雌雄异株;葇荑花序先叶开放或与叶同时开放;总梗有短柔毛;雄花序长1.5~2厘米,雌花序长达5厘米;苞片圆形至线状披针形,早落;雄花有2腺体,雄蕊2,分离,基部具长柔毛;雌花有一腺体,子房无毛,无柄,花柱极短,柱头2裂。蒴果长3~4毫米,带绿褐色,成熟后2裂。种子有绵毛。花期3~4月。果期4~5月。

【生境分布】生于水边湿地。分布长江流域及华南各地。

【化学成份】木质部含水杨甙。

【药理作用】水杨甙与稀盐酸或硫酸共煮可水解为水杨甙元及葡萄糖。水杨甙可作苦味剂(局部作用于胃),吸收后部分变为水杨酸(解热止痛),随即很快水解。由于水杨甙转变为水杨酸之程度不恒定,故临床上不能用前者代替后者。水杨甙元4~10%浓度可作局部麻醉用,几乎无毒。

【性味】

苦,寒。

①《唐本草》:味苦,寒,无毒。

②《滇南本草图说》:气味苦辛。

【归经】《得配本草》:入足阳明、厥阴经。

【功能主治】

祛风,利尿,止痛,消肿。治风湿痹痛,淋病,白浊,小便不通,传染性肝炎,风肿,疔疮,丹毒,齿龋,龈肿。

①《本草拾遗》:治小儿一日五日寒热,煮柳枝浴之。

②《日华子本草》:可消食。

③《滇南本草图说》:主治血凝气滞,风寒外束;小儿痘症,有乌头陷顶,浆升不起者,煎服或浴之。

④《纲目》:煎服,治黄疸,白浊;酒煮,熨诸痛肿,去风,止痛消肿。

⑤《得配本草》:去风热,除湿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外用:煎水含漱或熏洗。

【附方】

①治小便淋浊不清:柳枝一握,甘草三钱。煎汤饮之。(《肘后方》)

②治小儿胎火不尿:柳枝,干者一握,煎汤服之。(《济急方》)

③治尿梗:枯柳(枝)一大把。折碎煎汤,倾坐桶内,被围住熏。再内服。(《纲目拾遗》)

④治黄疸:柳枝三大升。以水一斗,煮取浓汁,搦半升,一服令尽。(《外台》)

⑤治急、慢性肝炎:一寸以内嫩柳枝二两,加水1000毫升,煎至200毫升,每日一付,分二次服。(《新疆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

⑥治疔毒及反花疮:煎柳枝叶作膏涂之。(《独行方》)

⑦治漏疮肿痛:杨柳条,罐内烧烟,熏之出水。(《摘元方》)

⑧治阴卒肿痛:柳枝三尺长二十枚。细锉,水煮极热,以故帛裹包肿处,仍以热汤洗之。(《婉僧坦集验方》)

⑨治天灶丹毒,赤从背起:柳木灰水调涂之。(《外台》)

⑩治牙齿风龋:柳枝(锉)一升,大豆一升。合炒,豆炮尽,于磁器盛之,谓酒三升渍之,经三日,台之频吐。(《古今录验方》)

⑾治齿断肿,连耳脑肿疼:垂柳枝、槐白皮、白杨皮各一握。上药细锉,每用半两,以水一大盏,煎至七分,去滓,入盐一钱,搅令匀,热含冷吐。(《圣惠方》柳枝汤)

为满意回答吧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8-21 热度: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