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产于台湾、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高山区,常出现于石灰岩或石灰质土壤上。性喜光,耐寒性强[52石斛网www.52shihu.com],在自然界常散生于海拔1300~3400米地区。

怎样养刺柏松盆景?

刺柏松的培养管理技术:

1、移植时间:一般应苗木停止生长时进行。冬季或春天苗木还没有抽新梢前进行移栽,一般在雨水至春分期间。

2、移植方法:

①可以在原苗床中有规律的间隔起苗(即疏一部分出去),疏出来的苗一是可以自己用于山地造林绿化,二是可以卖掉,三是把它移种到其它田里或地里再培植大苗。

②苗木移栽时最好尽量带土球,所种的田里土壤最好不干不湿时进行,这样所种下的苗木根部四周的土壤容易敲的紧密,并浇适定根水。记住,种任何苗都应随起随种,即起苗时间与种下的时间越短越好,如果一时难以种下的苗木,应及时的假植,这样能提高种植的成活率。

3、移植密度:根据苗木的冠幅,一般情况下苗与苗之间的冠幅距离保持在1米左右,这样有利于移植后的苗木生长。当然在实际生产中,还要看该树种生长的快慢,以及您的培育年数。比如这次苗移了之后准备3-4年不再移了,那就可以种的再稀疏一些,如果1-2年就准备再移的或在这当中准备卖一些掉的,那么就种的密一些。总之要看培育的方向和该树种生长速度统筹而定。

4、培育管理:刺柏一年中有两次生长高峰,一次在夏至以前,一次在寒露至霜降,因此掌握在两次生长高峰之前巧施追肥,促进根系生长,并适当间施钾肥。

5、绿化造林:刺柏主根细浅,侧根发达较耐干旱瘠薄,稍耐水湿。在深厚湿润的钙质土上生长迅速。造林宜选石灰岩、紫石页岩山地,也可在山边地角、村旁路边零星种植。刺柏要求侧方遮荫环境,在小地形配置上,以背风的山坳山脚为宜。雨水至春分,选阴天或微雨天气,随起随种。土层过浅的,应就地挖些土填入植穴内。

一般来讲刺柏不需要修枝,如果出现多头现象,可以将多余的芽、侧枝剪除,只留主芽生长。

查看详细

刺柏有哪些观赏价值?

刺柏的观赏价值:树形优美,小枝下垂,树冠塔形或圆柱形,姿态幽美,有垂柏或坠柏及缨络柏之称。适于庭园、公园及道旁墓地对植、列植、孤植、群植,也可作水土保持树种。

查看详细

刺柏是什么植物?

刺柏

百科名片

刺柏属于常绿小乔木,性喜冷凉气候,耐寒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酸性土以至海边在干燥的岩缝间和沙砾地均可生长。喜光,耐寒,耐旱,主侧根均甚发达,在干旱沙地、向阳山坡以及岩石缝隙处均可生长,作为石园点缀树种最佳。常用做园林用途,木材可用做家具材料,根可入药。

目录

基本信息

形态特征

产地分布

生态习性

繁育栽培繁殖方法:

栽培管理:

培育管理

园林用途

药用价值

其他用途

刺柏之最基本信息

形态特征

产地分布

生态习性

繁育栽培繁殖方法:

栽培管理:

培育管理

园林用途

药用价值

其他用途刺柏之最展开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名称:刺柏学名:英文名:别名:缨络柏、台湾柏、桧柏、红柏、红心柏科名:柏科属名:刺柏属。刺柏属柏科,常绿乔木,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也叫桧柏。刺柏树皮褐色,纵裂成长条薄片脱落。大枝斜展或直伸,小枝下垂,三棱形。3叶轮生,全为披针形,长12~20毫米,宽1.2~2毫米,先端尖锐,基部不下延。表面平凹,中脉绿色而隆起,两侧各有1条白色孔带,较绿色的边带宽。

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常绿小乔木,高达12米;树皮褐色,纵裂,呈长条薄片脱落;树冠塔形,大枝斜展或直伸,小枝下垂,三棱形。叶全部刺形,坚硬且尖锐,长12-20毫米,宽1.2-2毫米,3叶轮生,先端尖锐,基部不下延;表面平刺柏

凹,中脉绿色而隆起,两侧各有1条白色气孔带,较绿色的边带宽;背面深绿色而光亮,有纵脊。雌雄同株或异株,球果近圆球形,肉质,直径6—10毫米,顶端有3条皱纹和三角状钝尖突起,淡红色或淡红褐色,成熟后顶稍开裂,有种子1-3粒。种子半月形,有3棱。花期4月,果需要2年成熟。

编辑本段产地分布

为中国特有树种,自温带至寒带均有分布,我国台湾省也有。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海拔500米以下之山地及内蒙古乌拉山之海拔1400米地带,以及河北小五台山、华山、山西北部以及西北地区海拔1400~2200米之高山。自温带至寒带均有分布,中国台湾省也有。产宜、溧和太湖沿岸丘陵;南京、上海等地庭园中栽培;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刺柏苗木

产于台湾、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高山区,常出现于石灰岩上或石灰质土壤中。

编辑本段生态习性

喜光,耐寒,耐旱,主侧根均甚发达,在干旱沙地、向阳山坡以及岩石缝隙处均可生长,作为石园点缀树种最佳。

编辑本段繁育栽培

以种子繁育为主,也可扦插繁育。刺柏繁育

繁殖方法:

刺柏播种、扦插、压条、嫁接均可繁殖。种籽繁殖因刺柏种籽有隔年萌芽习性,加之幼苗生长缓慢,很少有采用。扦插繁殖比较简单,从早春至初秋均可进行。春季用1年生枝条,夏、秋扦插以幼龄母树中上部采1至2年生枝,长10至15厘米,叶片保留二分之一。插条基部用的吲吲丁酸酒精溶液快速处理,插于褐色生土或黄沙土、黑色腐殖土中均可。苗床要遮荫,套塑罩保湿,6至7周生根,苗床培养至次年移植上盆。但移苗时尽量多带土坨,利于成活。待后,根据要求造型。鄢陵县常用靠接方法繁殖。以侧柏为砧木,4-5月靠接,8-9月割离。多用“腰间靠”,砧木宜用2-3年生侧柏,接穗长,靠接切口应比一般嫁接略长、略深,才能愈合良好。砧木顶端在接后当年秋季或次春剪去。

栽培管理:

刺柏一般露地栽培。移植、运输可在春、秋季,而以春季2-3月最好,移栽大苗须带土团。栽后浇透水,刺柏对肥、水要求不严,一般情况下不施肥、不浇水也能生长良好,雨季注意排水。

编辑本段培育管理

1、移植时间:一般应苗木停止生长时进行。冬季或春天苗木还没有抽新梢前进行移栽,一般在雨水至春分期间。2、移植方法:①可以在原苗床中有规律的间隔起苗(即疏一部分出去),疏出来的苗一是可以自己用于山地造林绿化,二是可以卖掉,三是把它移种到其它田里或地里再培植大苗。②苗木移栽时最好尽量带土球,所种的田里土壤最好不干不湿时进行,这样所种下的苗木根部四周的土壤容易敲的紧密,并浇适定根水。记住,种任何苗都应随起随种,即起苗时间与种下的时间越短越好,如果一时难以种下的苗木,应及时的假植,这样能提高种植的成活率。3、移植密度:根据苗木的冠幅,一般情况下苗与苗之间的冠幅距离保持在1米左右,这样有利于移植后的苗木生长。当然在实际生产中,还要看该树种生长的快慢,以及您的培育年数。比如这次苗移了之后准备3-4年不再移了,那就可以种的再稀疏一些,如果1-2年就准备再移的或在这当中准备卖一些掉的,那么就种的密一些。总之要看培育的方向和该树种生长速度统筹而定。4、培育管理:刺柏一年中有两次生长高峰,一次在夏至以前,一次在寒露至霜降,因此掌握在两次生长高峰之前巧施追肥,促进根系生长,并适当间施钾肥。5、绿化造林:刺柏主根细浅,侧根发达较耐干旱瘠薄,稍耐水湿。在深厚湿润的钙质土上生长迅速。造林宜选石灰岩、紫石页岩山地,也可在山边地角、村旁路边零星种植。刺柏要求侧方遮荫环境,在小地形配置上,以背风的山坳山脚为宜。雨水至春分,选阴天或微雨天气,随起随种。土层过浅的,应就地挖些土填入植穴内。一般来讲刺柏不需要修枝,如果出现多头现象,可以将多余的芽、侧枝剪除,只留主芽生长。

编辑本段园林用途

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树形美丽,叶片苍翠,冬夏常青,果红褐或蓝黑色,可孤植、列植形成特殊景观。在北方园林中可搭配应用。是良好的海岸庭园树种之一。刺柏盆景

同时也是制作盆景的好素材。树姿优美,小枝细弱下垂;树干苍劲,针叶细密油绿;红棕色或橙褐色的球果经久不落。制作盆景时,大多于早春或暮冬土壤封冻或解冻前后到山坡林间挖掘。挖时须带好土坨,以保证成活。用沙质壤土种于深型素瓦盆中,浇足定根水,苗盆移至凉爽疏荫下养护。平时向叶面喷雾水,待新根萌发,逐渐增加光照,经过数月养护,秋后可转入景盆中。

编辑本段药用价值

刺柏子油;分子式:CAS号药材性状:本品之果近球形或阔卵形,长6~10mm,直径6~9mm,表面皱缩,淡红褐色,被白粉,顶端有时开裂;通常有3粒种子,种子半圆形,具3~4棱脊,无翅。气微,味苦。以颗粒饱满,色淡红褐色,味苦者为佳。刺柏根及树皮功效同果实。叶和嫩枝治结核病,尿路感染。刺柏果实

性味与功用:苦,寒。清热,解毒,杀虫。用于低热不退,皮肤癣症。常用量9~15克;外用适量煎水洗。功用:清热,解毒,杀虫。用于低热不退,皮肤癣症。常用量9~15克;外用适量煎水洗。性味:苦,寒性质:由柏科植物刺柏(sL.)的干燥浆果用水蒸气蒸馏所得。为无色、微绿色或黄色液体。具刺柏的特征香气和芳香苦味。相对密度0.854~0.879。折射率1.474~1.484。旋光度-15°~0°(25℃)。主成分为α-蒎烯、桧烯、β-月桂烯、芋烯,γ-松油烯、石竹烯、α-苎草烯、反式-β-金合欢烯。产于欧、亚和北美洲。可作日用香精修饰剂,用于男性香型产品。萜精油及馏出液、酊剂常用于酒类。功能主治:主治麻疹,身热不退。以根入药。用法用量:4~5钱。

编辑本段其他用途

心材红褐色,纹理直,结构细,有香气,并耐水湿,可作船底、桥柱以及工艺品用材。

编辑本段刺柏之最

武汉最长寿的树——1200岁刺柏武汉这棵1200岁的树,要三个人才能合抱

武汉黄陂横店镇独木村松林岗湾的千年刺树高12米、冠幅12米左右,胸径1.05米,没有生虫,身体健康。2003年全市古树名木普查结束后,经省政府确认,这棵刺柏树龄1200岁,为武汉市最长寿的古树。此前,人们一直认为,江夏区金口街两棵古银杏树龄最长。实际上,这两棵银杏一棵为760岁,一棵为700岁。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11-21 热度: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