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苓价格行情

猪苓为我国传统中药材,可用于治疗两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等症。猪苓多糖还有一定的抗肿瘤、防治肝炎等作用。

据调查显示,药材市场对猪苓的需求量呈逐年上升之势,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全国猪苓需求量仅为400吨,90年代末期需求量增至1000吨左右,2000~2005年全国需求量已猛增至2000吨左右。2009~2011年再增至3000吨左右。

我国供给国内外市场的猪苓主要来自与野生,占总量的98%以上,家种品仅占2%。进入21世纪后野生猪苓资源日趋枯竭,产量逐年减少,据有关媒 体报道,野生产量2010~2011年将降至1000吨左右。虽然人工栽培早已成功,但技术要求高,生长周期较长,需3~4年采收,产量低,很少有人栽 培[52石斛网www.52shihu.com],导致货源日渐枯竭,优质品更是难寻。

市场调查显示,目前猪苓价格已上涨至200~220元/公斤。因此,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猪苓人工栽培,增加猪苓产量,不失为农户发家致富的一个好品种。

猪苓为我国传统中药材,药用历史已有2000年。我国是猪苓生产大国,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猪苓野生蕴藏量约在10000吨以上。但进入21世纪后,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资源枯竭,产量下降,年年缺口,今年产量(估算)将降至800-900吨左右。

野生猪苓面临濒危,因此,国家已将其列为三级保护野生植物和药材。


猪苓它生长在什么地方?

病情分析:野生猪苓生于茂密的森林地下,除了产生子实体的短暂时间之外,多数情况下没有地上部分作为标志,因而给野外采挖带来了一定困难。猪苓多在夏秋多雨季节产生子实体,产生率大约是10%-15%,这是发现猪苓的最佳时机。意见建议:应选择阔叶林或混交林,在纯松林中没有猪苓分布,树种以椴树、桦树、枫树、栎树类、柞树、榛树类等为好。子实体即为猪苓蘑菇,特点是有较大的主干生成,而后反复分枝,上面长满了小蘑菇,表面雪白,高于地,3-5天后开始变色腐烂,逐渐由白色变为淡褐色至褐色,最后可干缩成为乌黑色。由于猪苓的子实体具有大而多分枝的特点,与其他菌种的蘑菇有明显的不同,即使干缩成乌黑色,有经验的药农也不难将之辨别出来。野生猪苓一般埋藏较浅者才生长出子实体,在子实体的下方只要除掉盖于表面的腐烂枝叶和浮土通常就可以看到猪苓。

查看详细

猪苓怎么种植?

猪苓种植技术

(一)选地整地

选地:选择阴坡林下,肥沃湿润,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

整地:可在选好的树种下,于近根处挖长60厘米、宽50厘米、深45厘米的土坑,或将土地耕翻耙平,开穴待种。

(二)种植方法

培养菌材:选择红青冈、水青冈、椴树、臭椿等树种作菌材,于生新叶前采集直径10厘米左右的树枝或木段,每隔3-5厘米砍成鱼鳞口。密环菌种广泛分布于天然次生林人工栽培的猪苓

中,于林下采集着生棕红色的菌索作菌种,再将备好的木段与采集的菌材于3、4月间按3∶1的比例相间摆放整齐。然后将切成碎块的幼嫩的密环菌索撒在上面,用腐殖土填空隙覆盖,以不露木段为度,上面再盖一层树叶。按此要求堆积高1米左右,并在四周盖土10厘米左右,上边再盖上树枝、蒿草或树叶即可。天气干旱时应适当洒水保持一定湿度。当年菌材即可培育好,备作翌年使用。

培植种苓选择:采挖野生猪苓作种苓。选单体重15克以上,颜色较浅,呈灰褐色的嫩菌核掰成小块。

培植时间:春秋两季均可。春季于4-5月,秋季于9-10。

培植方法:先将两季整好的坑底部挖松,铺一层树叶,将培养好的菌材按间隔6厘米左右摆于底层,于菌棒间放种苓5-8块,使其靠近密环菌生长较多的鱼鳞口上,再用树叶填充空隙,按此要求每坑栽植2-3层,再覆盖腐殖土,轻度镇压即可。也有的采取在培养菌材的同时栽植猪苓,此法将新材与菌种材相间摆放于坑内,再按上述要求栽植,这样可缩短生产周期。菌材数量视其菌材粗细而定。

(三)田间管理

猪苓生长白山野生猪苓

长对土壤水分要求比较严格。春季天气干燥时,要适当浇水。秋季雨水大时,要及时排水,防止积水。夏季气温过高时,要覆盖树枝、蒿草,以降低坑内温度。(常用中药材)

采收及加工

采挖分春、秋两季进行,最好于休眠期采挖,一般10月底至翌年4月初。收获时轻挖轻放,取出色黑质硬的菌核作商品。将色泽淡、体质松软的作种苓继续培养,连续使用3代后,其生长力减退应更换新的野生幼苓种。收获后,除去砂土等杂物,晒干即可。

查看详细

如何用塑料框子种植猪苓?

1、菌种:猪苓的菌核依其生长年限及成熟度,分为老苓、黑苓、灰苓、白苓四种。老苓、黑苓、灰苓均为商品苓,一般作中药材进行加工利用,或直接作为中药入药,或进行提取生产成药;黑苓也可直接入药或制成药;一般无性栽培时,多用灰苓作种,有时也可用黑苓,白苓系新生的嫩苓,生活能力极差,一般不宜作种用。有性栽培即使用猪苓菌种进行栽培,详见后述。

栽培猪苓的另一必不可少的菌种就是蜜环菌,一般可使用蜜环菌种直接伴栽,也可先培育菌材,然后播种猪苓,两种方法均可。蜜环菌种及菌材的培育技术可参考天麻栽培技术。

2、猪苓无性栽培:系指苓种不经过有性育种(繁种)阶段,而使用猪苓菌核即其苓块组织直接播种的栽培方式,生产上一般使用灰苓作苓种用于栽培,基本程序及操作规程如下:

(1)栽培季节:除土壤冰冻无法下种外,其余季节均可实施栽培,尤以每年11月至来年5月为最佳。

(2)栽培场所:半阴半阳的山坡上、树林下、苗圃林荫下、葡萄架下、果树下、普通闲置平房、防空洞、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废弃山洞、闲置养鸡棚、废旧砖瓦窑等场所均可,但要求栽培场所内在汛期不得长期积水。

(3)土质要求:室外栽培时,最好选腐殖土层较厚或偏沙性土质,但底部为偏粘性的土质,该类土质养分充足、通透性好、利于排水,或者其底部粘性土质又利于保水保肥,防止流失。室内栽培时应予调配沙土,腐殖土可直接使用,也可按土沙7:3比例混匀后使用;腐殖土资源缺乏地区,可使用菜园土或蔬菜大棚土与河沙按6:4比例混合使用。注意覆土材料应使用药物处理后再予使用。

(4)苓种选择:使用灰苓或黑苓均可,一般可选100克以下的猪苓菌核,但生产中往往难以满足要求,故可将大块菌核从其离层处掰开,或者从其延伸生长的细部掰开,使用均匀的50~80克苓种,应注意菌核自身无病、无虫、色泽正常、无碰痕伤斑等,每平方米栽培面积准备1千克左右。

(5)蜜环菌选择:使用蜜环菌种加段木栽培时,选用优质、健壮的蜜环菌种2瓶、鲜(湿)段木40~50千克;或者菌种1~2瓶、菌枝3~5千克、段木40~50千克;使用菌材直接栽培时,每平方可准备菌材45~50千克。

(6)树叶准备:凡是阔叶树种如杨、粟、柳、桐、果树等树叶均可,用量按栽培面覆盖10厘米厚的数量准备,一般可用干树叶堆集后喷水,使之充分湿润、软化为宜。

(7)栽培沟(窝、畦)修建:

室内栽培:可使用空心砖或红砖之类“干打垒”形式砌高约40~50厘米,宽100厘米左右,长度不限。底层垫沙土(见土质要求)30厘米厚,对畦内喷洒800倍多菌灵(粉剂),进行杀除杂菌,2~3天后即可用于栽培。

室外栽培:在山坡上可选20~50度的土山坡,挖深30~50厘米、长宽约1米左右的栽培坑,并将坑底挖松约20厘米左右。注意要点:一是要有适当遮阴度,最好在6~8月份时遮阴度在60~80%,以免土层直晒后水分大量流失,使热量传导至坑内,影响猪苓及蜜环菌的生长或生存。二是坑深以斜坡下部的深度为准。

在林荫下、果园内、平地上的栽培:可挖深30~50厘米、宽60~100厘米、长度不限的栽培沟。

在裸地上或遮阴度严重不足的平地上栽培:栽培沟可参照林阴下挖建,可以采取种植南瓜、丝瓜等长蔓植物遮阴的方式,也可在栽培沟表面覆以秸秆、杂草予以遮阴。总之,以尽量减少地表水分蒸发为目的。

平地上的栽培,关键的要素是选择的地块应尽可能达到既保水、又不积水的要求,这就要求该地块的土壤质地应疏松、但又不是漏水漏肥的纯沙质土,并且在汛期土壤渗水性较好、地表不形成积水,具体可根据情况考虑选择。

在防空洞、山洞、地下室等场所的栽培:可参考室内栽培方式进行。

(8)苓种选择;一般应使用100克以下的灰苓作为苓种,最小为30克,大者亦不超过100克;没有灰苓时,可使用黑苓,但需进行掰块,一般每块可控制在70~120克左右。注意要点:仔细检查,用作苓种的灰苓或黑苓,块不得自身携带病菌及害虫类。

(9)栽培操作:使用蜜环菌菌材栽培:在栽培畦(窖、沟)底排放一层间隔7~15厘米的菌材,有条件者可先铺一层2~5厘米厚的树叶,然后即排放菌材,填充沙土,与菌材持平,采取大约平均分布的办法,在蜜环菌菌索较多处排播苓种,一般每平方面积上可排播10个左右,并注意苓种之间的距离应基本差不多。播上苓种后在上面撒铺一层已经预湿的树叶,约2~5厘米厚度即可;然后再排放一层菌材,填沙土至与菌材持平后,再播入10个左右苓种,要求同上。撒铺一层树叶后,填沙土约15~20厘米厚度稍拍实。山坡上栽培时,应使栽培窖表面稍有凹陷,以便尽量接收雨水,并同时使周边植被茂盛,既保持水土,又使之遮阴。在林地、果园等平地,则应根据土质、地形以及季节等合理确定其凹凸,比如土质偏砂性时,适当使之凹陷,土质偏粘时,则应适当凸起,以免积水,并且,汛期一般应使之稍有凸起,也是为了避免积水。在室内栽培时,则不必有此顾虑,直接覆平、正常管理即可。

使用蜜环菌种栽培:或因来不及培育菌材、或因运输不方便等,可使用蜜环菌种加段木直接进行栽培,生产效果不错。基本操作程序同菌材栽培法,只是用段木替代菌材,并在段木上适当“砍花”或打孔,以使蜜环菌能尽早地对段木形成侵染,早日长出菌索并与苓种结合。注意要点:一是蜜环菌种繁殖(继代培养)代数要少、菌龄应适当,老化、退化的菌种一律淘汰;二是菌种播入时应塞进段木的砍口或钻孔内,尽量结合紧密;三是段木砍口只破坏其皮层即可,不必深入木质部,砍口应斜向进行,使皮层外翘,以便塞入菌种。

3、有性栽培:所谓有性栽培,就是采用生物技术如孢子分离、组织分离等手段,分离出猪苓的非组织块茎菌种,该菌种保持其菌丝体形态和特征,将其与蜜环菌结合后生长出猪苓菌核即其块茎组织。其菌种的分离有两种基本方法,即组织分离和孢子分离,分别简介如下:

(1)菌种制作:组织分离:即业内所说的菌核分离或块茎分离。基本方法为:首先,制作接种用培养基,配方为PDA培养基中加入麦芽糖15克、蛋白胨5克、磷酸二氢钾3克、硫酸镁2克、食母生4片、维生素B11片,常规操作,制成斜面或平皿,熏蒸待用。其次,选取刚刚挖出1~2天、无病虫害附着、健壮、饱满、新鲜的灰苓,使用清水冲洗后,于无菌水中浸洗5分钟,使用0.3%新洁尔灵冲洗表面后,进入无菌操作阶段,即可带入超净工作台,然后使用0.2%升汞溶液擦洗表面,待用。第三步,手术刀经灼烧灭菌后,将猪苓菌核表皮组织削去一层,每削一次更换一只刀片,再将内核组织切成3~5毫米厚的片,纵向切至2毫米宽、长度为3~5毫米。预先配制0.2%金霉素溶液,将猪苓种片从中蘸一下即可取出,随即用接种针、铲接入培养基试管或平皿中;注意整个操作过程应符合无菌要求。接入试管的菌核组织块,在25℃条件下经约3~5天,即可萌发出新生菌丝,再过约3~5天,其气生菌丝即可深入基质内,培养基外的气生菌丝约15天左右即可变为褐色,开始老化,正常生产应在气生菌丝为白色、并有部分基内菌丝时,开始转接二级种,或者在气生菌丝占据斜面2/3左右时进行低温保存,待转接。

孢子分离;即利用猪苓子实体所产生的孢子作为种源,既可先培养纯菌丝,亦可直接将孢子进行播种。基本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是习惯做法,将猪苓所产生的子实体(猪苓花)成熟后晾干,打碎成粉,该菇粉中即有大量猪苓孢子存在,栽培时将其作为种源播入即可。第二种是将猪苓子实体鲜品直接打碎后播入。第三种是采用孢子分离技术获得猪苓纯菌丝,按一、二、三级的菌种制作程序进行常规生产,最后使用其二级或三级种作种源,与蜜环菌进行同播即可。

(2)栽培方式:程序及操作基本同无性栽培,只是猪苓种源有所不同。一般可按每平方栽培面积2瓶的用量使用。

(3)注意要点:首先,取得猪苓子实体后,应使用无菌水进行冲洗,以防表面带有杂菌或活虫及虫卵等;其次,在进行打碎之前使用升汞溶液冲洗一次,晾干后再打碎处理。第三,获取孢子进行纯菌丝培养时,应密切观察,25℃条件时每天至少检查一次,以防某些病菌被其菌丝掩盖;第四,提前作好计划,周密安排时间,以防菌种老化。第五,有性栽培时,要求将段木钻孔后,将猪苓菌种塞入孔中,以最大程度地保持其活力。

4、管理措施

(1)温度管理:猪苓作为一种真菌,其与蜜环菌形成的寄生与反寄生关系或称共生关系,基本上确定了它们的习性相仿的特点,一般情况下,当温度达到12℃以上时,二者开始萌发,达到14℃时猪苓即开始膨胀长大,蜜环菌才能够进入正常生长代谢阶段;此后随着温度的提高,如达到26℃以上,二者的生长均受到抑制,达到30℃时,即进入高温休眠。根据该特性,可以进行合理地调控,比如适量浇水降温、遮阴降温等。实践表明,遮阴降温是对猪苓生长有着极好的促进作用的,所以,野外选择栽培地点时必须要在树荫下,但是,即使在荒山上或裸地上,也可采取搭建阴棚、种植长蔓型植物等方式予以遮阴。总之方法很多,只要根据具体条件合理设计与操作,将猪苓生长的土层中温度控制在28℃以下,即可满足其生长需要,这是夏季管理。冬春季节则应采取适当覆盖草苫、柴草、秸秆类,或在栽培沟上搭盖塑膜等进行增温,各种方法均可,目的是增温、保温,只要使土层内保持12℃以上,猪苓即可缓慢生长。注意尽量不要使温度降至8℃以下(零下20度不死亡),以最大程度地延长猪苓的生长时间。

(2)水分管理:苓种或菌种等在运输操作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某些外力的撞击、揉搓等,导致其带伤播种,正常条件下,伤口愈合需要约5天左右,因此,播种后不要即时用水,约一周后方可浇透水;此后,根据土质状况及气候状况,约每7~10天浇一次水,使沙土湿润;沙土含水率一般在30%~40%之间。注意春夏之交季节如有干热风、大旱天气等,则应加大浇水频率,并需每月应至少灌透水一次,否则将因过度干燥使蜜环菌菌索生长缓慢、活力降低或死亡。

(3)保护管理:第一,遮阴管理。遮阴的主要作用一是降温,二是防止水分过量蒸发流失,如在室内栽培,不存在遮阴问题。但在山坡、果园及平地的栽培时,则必需采取遮阴措施,主要方法:依靠原有树木的遮阴、种植长蔓型植物搭架遮阴、搭架后利用秸秆、杂草类遮阴、植草皮、直接在栽培沟上覆盖秸秆、柴草等。第二,蓄水、排水。野外尤其山坡栽培猪苓时,春季干旱时,应将栽培坑(沟)下游方向稍加围高,以利保存和利用水分,但当汛期雨水频繁且雨量较大时,则应将栽培坑稍加屯高,以免存水。第三,猪苓生长过程是其菌核的膨大过程,需要相应的土壤通气性,因此,应防止人畜践踏,尤其大牲畜的践踏,将使栽培坑被踏之下陷,既破坏了猪苓的生长微环境,又使之下凹积水。

(4)通风管理:该项管理主要针对地下室、防空洞之类场所,该类场所的最大不足之处是通气性差、湿度高且稳定,因此,应予定期通风,尤其夏季高温高湿季节,通风换气不仅排除其中二氧化碳等废气,而且还可顺便降低其湿度,从而为猪苓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

采收与加工

1、采收时间:利用蜜环菌菌种或菌种进行人工栽培时,一般2~3年即可收获,而野生猪苓。采收的感官标准是:开穴检查,黑苓上不再分生小(白)苓或分生量很少,甚至猪苓已散架时,可及时予以采挖。如果蜜环菌菌材的林质较硬,或使用的段木较粗,可以只收获老苓、黑苓及灰苓,留下的白苓继续生长,如因段木已被充分腐解、不能继续为蜜环菌提供营养,则必须全部起出,重新进行栽培。

2、采收季节:一年四季均可采收,如果是规模化栽培,可分批采挖,也可随用随挖。但是,北方地区在12月至来年2月期间采收时,应选择晴好天气,并采取适当的保温措施方可,否则,尽量不在该季节采收,以防冻伤。2~11月份,除雨天外均可安排采收。

3、采后处理:收获后的猪苓,首先必须进行分级,灰苓可直接用于无性栽培播种。老苓、黑苓则按其个体大小分级,利于统一安排加工;其次,将黑苓用清水冲洗,将不慎采挖破损的黑苓用作分离菌种,或切块后作为无性苓种,个体完整无损的,则用于晒制加工,根据温候状况一般晒5~10天即可晒干,使含水率达10%~12%时,即可作为商品出售或保存。猪苓也可采用烘干的加工方法,时下最先进的当属远红外烘干机,但该设备一次投资约需10多万元,适合种植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生产者

没关系

查看详细

猪苓木通汤中成分的功效作用

将不一样的药物加在一起往往会有事倍功半的效果,就像是猪苓木通汤,只要将猪苓、白茯苓、泽泻、木通加在一起,再用水煎服,就可以治愈阳明热结,但是不管它们混在一起的效果是怎么样的,这些效果都是本身中药中含有的药性,只是单一味的药材不能全面的调节身体,所以要和其他的药材混在一起,由此如果我们要想知道药剂的功效作用,不如先了解药剂中成分的功效作用,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猪苓木通汤中成分的功效作用吧。

猪苓木通汤

猪苓的功效:利水渗湿。治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带下。性味:味甘、淡,平。1、《本经》:味甘,平。2、《药性论》:微热。3、李杲:淡甘,平。归经:归心、脾、胃、肺、肾经。1、《汤液本草》:入足太阳、少阴经。2、《药品化》:入脾、膀胱二经。3、《本草经解》:入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木通的作用:1、《别录》:疗脾疸常欲眠,心烦哕,出音声,疗耳聋,散痈肿诸结不消,及金疮、恶疮、鼠痿、踒折、齆鼻息肉,堕胎,去三虫。2、《药性论》:主治五淋,利小便,开关格,治人多睡,主水肿浮大,除烦热。3、《食疗本草》:煮饮之,通妇人血气,又除寒热不通之气,消鼠痿、金疮、踒折,煮汁酿酒妙。

猪苓的作用:1、治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猪苓(去皮)、茯苓、泽泻、阿胶、滑石(碎)各50克。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纳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2、治妊娠从脚上至腹肿,小便不利,微渴引饮:猪苓250克,末,以熟水服方寸匕,日三服。木通的作用:1、《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与车前子、滑石等配伍,如八正散治疗膀胱湿热,小便短赤,淋沥涩痛。2、《小儿药证直诀》:与生地黄、甘草、竹叶等配伍,如导赤散用治疗心火上炎,口舌生疮,或心火下移于小肠而致的心烦尿赤。3、《杨氏家藏方》:桃胶(炒)、木通、石膏各一钱,水一盏,煎七分,食后服。用于血淋作痛。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1-11-02 热度: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