蜥蜴蜕皮期间应该怎么饲养?

饲养蜥蜴,需要充足的光照,促进蜥蜴体内钙质的吸收,防止蜥蜴产生佝偻病,它的生活温度在10-30度是最合适的。

饲养蜥蜴,一定要保持稳定的温度状态,平时的温度差异不可以变化的太大,否则容易造成蜥蜴生病,严重的更会导致蜥蜴死亡。

食物主要是小昆虫一般最好喂刚蜕皮的面包虫,针头蟋蟀,小蟑螂等,如果发现蜥蜴出现营养不良,喂食时候可以适当的添加些营养元素,例如维生素片或者钙粉等。

大多数蜥蜴体型都较为庞大,而且有其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和性格特点。对于想要饲养蜥蜴小宠的朋友来说,首先应该了解蜥蜴习性的一些特征有哪些,这对饲养、照顾好蜥蜴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整体来说,蜥蜴的饮食大多以昆虫为主,当然也能使用其它的肉类植物,例如,石龙子、小鸡、小鸭等等。同时蜥蜴也爱吃蔬菜、南瓜和水果等植物饲料。

因此在饲养蜥蜴的时候,要为它准备多品种,高营养的食物,以满足蜥蜴身体成长对食物营养的需求。在饲养蜥蜴的过程中,饲养者一定要保持饲养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以满足蜥蜴天生对生活环境的要求。

1、决定蜥蜴蜕皮的重要因素是湿度,湿度太低不容易蜕皮,所以建议大家饲养箱的湿度不要低于30,最好买个加湿器。

2、注意保持环境的卫生干净,以防蜕皮期间出现感染现象。

3、受到压制,蜥蜴有阶级性,大的鬃狮蜥在,小的蜥蜴会比较胆怯,建议蜕皮期间将蜥蜴分开,以防蜥蜴间斗争受伤。

因为爬行动物的表皮是皮肤的角质化产物,没有活的细胞,不能随动物个体生长而生长,当动物个体长到一定的时候,没有生命的表皮鳞被就限制了个体的发育生长,这时只有退掉原来的表皮鳞被,而长出新的表皮鳞被以适应其不断长大的躯体。

蜥蜴养殖注意事项:

1、注意通风

容器至少有一边的长度是蜥蜴体长的2.5倍。如果要用密封的玻璃箱子或者缸的话,就要在旁边设置通风孔。

2、注意加热和照明

通常把白炽灯设置在箱的一角,可以在箱里产生一种有温度梯度变化的环境。箱中温度通常保持在30摄氏度以上。因为蜥蜴喜热不喜寒,高温能够保证它可以进行正常的消化功能。

3、让蜥蜴充分接触紫外线

蜥蜴需要通过照射紫外线在皮肤里合成维生素D3,它有助于促进钙的吸收,减少患“枯柴病”或者俗称“软骨病”的佝偻症而死亡的机会。所以让它们多晒太阳很有帮助。

4、针对不同品种进行适当的喂食

像石龙子、美洲鬣蜥、水龙等兼食植物的品种,可喂食蔬菜、水果等;小型的蜥蜴可以喂食蟋蟀。如果能吞食,刚出生的小老鼠营养价值最高。另外还可喂肉类、肝脏、猫粮、昆虫、蚯蚓等。

蜥蜴的体型都较为的庞大,因此在家饲养蜥蜴。首先要为他搭建一个足够大,通风设施良好的居住环境。

饲养蜥蜴的笼子要非常的坚固,笼子的长度要是蜥蜴体长的2.5倍,笼内的环境应该通风透气不会过度的闷热。因此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单独准备一个独立宽敞的房间,来饲养蜥蜴。

大自然的蜥蜴多数都生活在热带地区,每天至少10个小时的环境温度在38摄氏度以上。因此家庭饲养的蜥蜴环境要进行增温,尽量保证整个饲养的环境温度在35摄氏度以上是非常有必要的。

蜥蜴的食物主要以小型动物为主,但是它们也食用蔬菜。

如果家养的是小型蜥蜴可以喂食蟋蟀、小老鼠、昆虫、蚯蚓等食物;中型到大型的蜥蜴就要喂食肉类、肝脏、白鼠、鸡鸭等同时搭配新鲜的蔬菜、水果进行喂食,以保证蜥蜴食物有全面、高质量的营养。

如果家庭饲养无法让蜥蜴进行充足的光照,也需要在蜥蜴生活的环境中安装紫外线灯光,满足蜥蜴对紫外线的需求。

蜥蜴都会脱皮如果营养不良造成的蜕皮困难主要是因为个体缺乏维生素B族类的营养,造成新陈代谢活力不够。这种情况如果出现,则表明个体的营养和身体状况均未处在最佳水平,除了需要人工帮助去除旧皮治标之外,还一定要给蜥蜴补充营养。

生活习性:

多数蜥蜴以昆虫及部分啮齿类为食,偶食家禽[52石斛网www.52shihu.com],其牙尖锐,具3个牙尖。草食性者(如鬣蜥)的牙冠宽,呈叶状,具锯齿状切缘。以软体动物、甲壳动物为食者(如凯门蜥属〔〕)于腭後部有钝圆的牙用以碾碎。美国西南部的希拉毒蜥()及其墨西哥近缘种(属)有毒,于激怒时方咬人,但罕致命,其下腭各牙内侧有纵沟或褶用以引出毒液。多数蜥蜴的牙生于上腭骨、前腭骨及牙骨的边缘,少数种生于腭上。胚胎期前腭骨上有「卵牙」,从吻部向前突出,用于钻破卵壳,孵出後即退化。牙著生的方式多为侧生式,部分种为顶生式,避役的两眼可独立运动。许多蜥蜴有盐腺用以排出矿物质盐。肩带存在。蜥蜴生境各异,生活于地下、地表或高大的植被中,沙漠及海岛中均可见。仅存的海生种为加拉帕戈斯群岛()的海鬣蜥,食海藻。有几种蜥蜴部分水栖,食淡水生物。对蜥蜴最为重要的环境因素为温度[1],许多种有其「最适温度」,会晒太阳以升高体温,使之高于气温。生活于寒冷地区的种冬眠。昼长对蜥蜴亦有影响。大部分蜥蜴为卵生,卵产于所挖穴中,树木、岩石的裂缝中,或落叶层下。有些蜥蜴(尤其是生活于高海拔、高纬度地区者)为卵胎生或胎生。多无护卵习性,但五线圆筒蜥()在孵化期间守在卵边。少数种(如属及属)有孤雌生殖。泄殖肛孔位于尾基部腹面,是尾与躯干部的分界。後者的孤雌生殖型为两个两性种的杂种。许多壁虎将卵产于同一地点。豢养条件下希拉毒蜥寿命可达25年,壁虎达20年。多数蜥蜴昼间活动,壁虎多在薄暮至破晓之间活动,并能发出大声(而大部分蜥蜴不能发声)。蜥蜴的捕食方式为静候或搜寻。许多蜥蜴能将尾部自割,断下的尾能迅速扭动以分散捕食者的注意,蜥蜴得以逃脱。许多蜥蜴有领域行为(包括领域表演)或求偶表演。许多种有股孔,可能用来分泌化学物质以吸引异性。蜥蜴对于人的经济意义不大。某些鬣蜥可食,有些可制革。壁虎栖于居室,可捕害虫,但可能传播沙门氏菌。蜥蜴是生物学的重要研究材料,又常饲为玩赏动物。

所有的蜥蜴都会蜕皮,因为爬虫类的外皮不会随着个体的成长而生长,因此每隔一段时间需要将已经不适合体型大小的旧表皮退掉,换上更大一些的新外皮,顺便也去掉以前附着在旧皮上面的寄生虫,一些品种还会将蜕下的旧皮吃掉以获得额外的蛋白质来源,真是一举多得,因此蜕皮是蜥蜴的生命周期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生理行为。但是在一些情况下,我们饲养的蜥蜴可能会发生蜕皮困难,蜕不掉的外皮影响观赏事小,甚至还可能勒在个体身上造成局部供血不足,严重时甚至会造成肢体伤残,这就非常严重了。因此对于蜕皮困难的预防和处理是一门对蜥蜴爱好者来说非常重要的技能。

一般来说,造成蜥蜴蜕皮困难的原因主要有2个:环境湿度不够和自身营养不良。

环境湿度问题很容易理解,湿润的空气有助于即将脱落的角质皮层变得更加柔软和有弹性,有助于从身体上剥离。一般如果因环境湿度不够而发生的蜕皮不顺利,很多玩家会给蜥蜴泡一个温水浴的方法解决,我个人也支持这种做法。但是温水浴需要您一直在旁边看护,防止逃跑和溺水等危险出现。我个人的经验中更好的方法是用一个可以关闭的塑料盒,里面铺上湿润的纸巾,将个体放进去盖上盖子放置约20分钟左右,这时蜥蜴身上的死皮会变得非常柔软,可以用镊子或者棉签小心的帮助他们将死皮慢慢剥除。这个方法适用于一些中小型体型的蜥蜴。

营养不良造成的蜕皮困难主要是因为个体缺乏维生素B族类的营养,造成新陈代谢活力不够。这种情况如果出现,则表明个体的营养和身体状况均未处在最佳水平,除了需要人工帮助去除旧皮治标之外,还一定要给蜥蜴补充营养。

另外,一些品种的蜥蜴喜欢在粗糙的物体表面摩擦身体来将旧皮蹭掉,如果在蜥蜴蜕皮的时候在饲养环境中放一些诸如石头或树枝等能够帮助他们摩擦身体的物品会使蜥蜴的蜕皮过程更加顺利。

广东有几种蜥蜴?

我想真实的没有人知道!知道的只有大概的!

爬行纲

有鳞目

蜥蜴亚目ia或

蛇亚目或

与是两个拉丁字,与是两个希腊字。使用时,应该两个拉丁字并用,或两个希腊字并用,不可各用其一。

蜥蜴亚目在全世界约有6000种,分隶20科,已知我国有蜥蜴约150种,分隶以下8科。

1.壁虎科包括各种壁虎、蜥虎、沙虎、睑虎等。已知我国有10属约30种,壁虎科中多种是与人类伴居生活的蜥蜴,它们体扁而轻,指、趾扩张,其下表面形成许多皮肤褶襞、由无数亚显微结构的细毛构成,有粘附能力,善于在光滑的墙壁或天花板上爬行,于夜晚在灯光下活动捕吃昆虫。

2.鬣蜥科包括各种鬣蜥、树蜥、龙蜥、沙蜥等。已知我国有9属约50种。这类蜥蜴多数的颈、背有较长鳞片构成颈鬣及背鬣。适应不同的生活方式,差别很大。例如树蜥与龙蜥善于攀援,体轻,体表粗糙(鳞片尖出或起棱),四肢及指、趾均较细长,爪发达,尾具缠绕性.又如飞蜥的前后肢间有发达的皮膜,由几对伸长的肋骨支持,形成“翅”,可以由高处滑翔到地面,或从这株树上滑行到另一株树上。它们并不能作真正的飞行。再如,沙蜥生活于沙漠地区,常将身体迅速埋入沙中,一方面借以在无隐蔽的旷野中逃避敌害的追击,另一方面也可躲避沙漠中炽热阳光的灼伤。它们的身体宽扁,有利于左右摆动掘沙入穴。眼睑边缘的鳞片发达,可防止砂粒侵入眼中。指、趾一侧的鳞片特别发达,形成所谓“缨缘”,仅以缨缘及爪接触沙面,以减少承受沙温的面积。

3.蛇蜥科如各种蛇蜥。我国有1属3种,是适应地下穴居生活的。体形细长,四肢完全退化,耳孔亦缩小,外形象蛇。

4.屏蜥科本科共有2属4科,分隶2亚科。是一类较多原始特征的蜥蜴。其中鳄蜥亚科1属1种,仅分布于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

5.巨蜥科本科仅1属约30种,多是一些体形巨大的蜥蜴,其中科摩多巨蜥全长可达4米,是现今最大的蜥蜴。我国只有1种圆鼻巨蜥,全长也有2米多,喜栖水中,尾长而扁,是有力的滑水工具。

6.双足蜥科本科仅有1属4至5种。我国只有1种白尾双足蜥。它们是营地下穴居生活的蠕虫状蜥蜴,四肢退化,仅雄性残留一对扁平鳍状的后肢。眼退化隐于鳞片之下,耳孔亦退化。

7.蜥蜴科包括各种麻蜥、草蜥、地蜥等。已知我国有4属25种。麻蜥主要分布于北方干燥环境,草蜥多分布于南方,经常在草丛灌木上活动,体轻尾长,善于攀援。

8.石龙子科包括各种石龙子、滑蜥、蝘蜓、岛蜥、南蜥等。我国已知8属30种。本科蜥蜴多营地面生活,一般体躯正常,四肢发达,善于在地面奔跑。滑蜥属多在枯枝落叶间穿行,体形细长,体表光滑,四肢较弱,下眼睑上有一透明“睑窗”,眼睑闭合时也可透过险窗感知光线强弱。

蜥蜴多在海拔1,000米左右或以下的地区生活。少数种类可生活于海拔2,000米左右的高山,如秦岭滑蜥、山滑蜥、康定滑蜥等。西藏沙蜥与喜山鬣蜥是垂直分市最高的少数蜥蜴,它们的生活地区常在海拔4,000米左右。

查看详细

蜥蜴都喜欢吃什么?

蜥蜴大部分的种类为肉食性,以昆虫、蚯蚓、蜗牛甚至老鼠等为食,但也有以仙人掌或海藻为主食或是杂食性的。

壁虎类蜥蜴夜晚活动,以鳞翅目等昆虫为食物。体型较大的蜥蜴如大壁虎也可以吃小鸟及其他蜥蜴。巨蜥则可吃鱼、蛙甚至捕食小型哺乳动物。也有一部分蜥蜴如鬣蜥以植物性食物为主。

蜥蜴的常见种类

1、绿鬣蜥:绿鬣蜥是美国比较受欢迎的爬虫宠物之一,每年都从中、南美洲的鬣蜥养殖场进口大量的绿鬣蜥,在美国的每个宠物店里几乎都能找到绿鬣蜥。绿鬣蜥原产自中南美洲及其周围岛屿,为树栖性蜥蜴,一生中几乎所有的时间都会在树枝上度过。

2、安乐蜥:安乐蜥是一种大型树蜥,样子跟常见的壁虎差不多,也有着尖锐的爪子,宽大的趾,雄性安乐蜥的脖子处长着一个红色或黄色的大皱褶。安乐蜥的身体像变色龙一样可以改变颜色,但没有变色龙变得那么棒,因此被人们叫作“假变色龙”。

3、岩针蜥:岩针蜥别称黑领强棱蜥,分布于美国南部,栖息于干燥岩石区,日行性,地栖。体鳞较大,并呈针刺状。头部具有十分显眼的白边黑色颈纹。此外,尾部的黑色环纹会环绕腹面一周。不过,雌蜥腹部并无任何不规则状花纹。以昆虫,花果为食。

4、蛙眼守宫:蛙眼守宫是常见的三种家养蜥蜴之一,夜行性,栖息于沙漠或半沙漠地带,因养殖方式简单,形态可爱而深受人们喜爱。养殖的箱子里最好有一个“小屋”,可供蛙眼们栖身藏匿。箱底最好有“爬虫砂”或者几张纸,食物有面包虫、蚂蚱、蛐蛐等。

5、鬃狮蜥:鬃狮蜥是飞蜥科的一个日行物种,体形粗大,位于体侧的棘状鳞,生长方位均不尽相同。背部及颈背上覆满有棘状鳞。当遭受威胁时会以张开嘴及将带刺的咽喉膨大作展示动作,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东半部,半树栖型,食物以昆虫和植物为主。

查看详细

蜥蜴是什么?

蜥蜴()蜥蜴属于冷血爬虫类,和它出现在三叠纪时期的早期爬虫类祖先很相似。大部分是靠产卵繁衍,但有些种类已进化成可直接生出幼小的蜥蜴。蜥蜴俗称“四足蛇”,有人叫它“蛇舅母”,是一种常见的爬行动物。蜥蜴与蛇有密切的亲缘关系,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周身覆盖以表皮衍生的角质鳞片,泄殖肛孔都是一横裂,雄性都有一对交接器,都是卵生(或有部分卵胎生种类),方骨可以活动,等等。

主要特征

蜥蜴是爬虫类中种类最多的族群,目前全世界已知超过4,000种,主要分布于热带。体型差异很大,从数厘米大的加勒比壁虎,到近3米长的科莫多龙都有。

有些被称为蛇蜥的种类脚已经退化,只留下一些脚的痕迹构造。它们因为有眼睑和耳朵,所以能与蛇区分。

许多蜥蜴能变换它们的颜色以因应环境的变化或压力,例如变色龙。

大部份的种类为肉食性,以昆虫、蚯蚓、蜗牛,甚至老鼠等为食。但也有以仙人掌或海藻为主食,或是杂食性的。

蜥蜴亚目()爬虫类的统称。与其近缘的蛇亚目()合计占整个现存爬虫类的95%。共分18科,3,000多个种。热带地区种类和数量最多。从北极到非洲南部、南美洲和澳大利亚皆有分布。蜥蜴的身体外形及大小在爬虫类中差异最大。体长从3公分(1吋,壁虎)至3公尺(10呎,巨蜥)。体重最轻者不足1克,最重者多于150公斤。身体多细长,具长尾,多具4肢,除鼻孔、口、眼及泄殖腔开口外,体表覆以鳞片,一对眼睛和一对耳孔。如无外耳孔,则鼓膜位于表面,有些种于头和体鳞下真皮内有骨鳞。鳞的表面覆以一层角蛋白。

某些蜥蜴具鳞器官,鳞片锯齿状边缘突出刚毛,可能用司触觉。许多蜥蜴,尤其是避役(变色龙)和安乐蜥,能改变体色,可从亮绿色变为深巧克力褐色,体上线、带斑纹亦可忽隐忽现。变色机制为黑色素细胞中色素颗粒的移动,颗粒集中时色浅,分散时色深。有些蜥蜴颈部具可伸展的皮褶,头上有角或盔,或喉部有棘或皱褶等。头颅的前部由薄的软骨和膜构成。眼睑多可动,两眼之间隔以薄层垂直的眶间隔,眶後骨与鳞骨形成的骨杆上有一个顳孔。上腭能相对于颅的其他部分而运动,有方骨,口可大张便于吞食猎物。

食物

多数蜥蜴以昆虫及部分齧齿类为食,偶食家禽,其牙尖锐,具3个牙尖。草食性者(如鬣蜥)的牙冠宽,呈叶状,具锯齿状切缘。以软体动物、甲壳动物为食者(如凯门蜥属〔〕)于腭後部有钝圆的牙用以碾碎。美国西南部的希拉毒蜥()及其墨西哥近缘种(属)有毒,于激怒时方咬人,但罕致命,其下腭各牙内侧有纵沟或褶用以引出毒液。多数蜥蜴的牙生于上腭骨、前腭骨及牙骨的边缘,少数种生于腭上。胚胎期前腭骨上有「卵牙」,从吻部向前突出,用于钻破卵壳,孵出後即退化。牙著生的方式多为侧生式,部分种为顶生式,避役的两眼可独立运动。许多蜥蜴有盐腺用以排出矿物质盐。肩带存在。

运动

多数蜥蜴具四足,後肢肌肉有力,能迅速奔跑及迅速改变跑动方向,属时速达24公里(15哩)。

有几科蜥蜴身体延长,四肢缩短,乃至无肢体。壁虎、鬣蜥属(Uta)及属的趾上多缘饰以增加其表面积并防止陷入沙中,壁虎能在垂直的玻璃板上爬行。

避役每足5趾,藉皮肤构成的蹼分为内外两组,在後肢外侧3趾、内侧2趾各成一组,前肢反之,适雄体具成对的交接器官──半阴茎。王蜥能跑过短距离的水面。

生物习性生活规律

蜥蜴生境各异,生活于地下、地表或高大的植被中,沙漠及海岛中均可见。仅存的海生种为加拉帕戈斯群岛()的海鬣蜥,食海藻。有几种蜥蜴部分水栖,食淡水生物。对蜥蜴最为重要的环境因素为温度,许多种有其「最适温度」,会晒太阳以升高体温,使之高于气温。生活于寒冷地区的种冬眠。昼长对蜥蜴亦有影响。大部分蜥蜴为卵生,卵产于所挖穴中,树木、岩石的裂缝中,或落叶层下。有些蜥蜴(尤其是生活于高海拔、高纬度地区者)为卵胎生或胎生。多无护卵习性,但五线圆筒蜥()在孵化期间守在卵边。少数种(如属及属)有孤雌生殖。泄殖肛孔位于尾基部腹面,是尾与躯干部的分界。後者的孤雌生殖型为两个两性种的杂种。许多壁虎将卵产于同一地点。豢养条件下希拉毒蜥寿命可达25年,壁虎达20年。

多数蜥蜴昼间活动,壁虎多在薄暮至破晓之间活动,并能发出大声(而大部分蜥蜴不能发声)。蜥蜴的捕食方式为静候或搜寻。许多蜥蜴能将尾部自割,断下的尾能迅速扭动以分散捕食者的注意,蜥蜴得以逃脱。许多蜥蜴有领域行为(包括领域表演)或求偶表演。许多种有股孔,可能用来分泌化学物质以吸引异性。蜥蜴对于人的经济意义不大。某些鬣蜥可食,有些可制革。壁虎栖于居室,可捕害虫,但可能传播沙门氏菌。蜥蜴是生物学的重要研究材料,又常饲为玩赏动物。

查看详细

养蜥蜴的好处和坏处?

养蜥蜴做宠物的好处:

1、不粘人,几天不理都没问题;

2、吃素,只吃南瓜和麦菜;

3、不掉毛,不会把家里弄的毛发满头飞;

4、不需要外出,省去溜宠物时间;

5、锻炼主人的勇气。

养蜥蜴的坏处:

1、有寄生虫之类的。,寄生虫()指一种生物,将其一生的大多数时间居住在另外一种动物,称为宿主或寄主(host)上。

2、对饲养条件要求比较高。所有的蜥蜴都是变温动物,一定要注意温差不要太大,温度在10至30摄氏度为佳,否则蜥蜴极易死亡或生病。蜥蜴尾易断,不要用力拽其尾。

3、在室内饲养时,不易做日光浴,可利用紫外线灯或太阳灯作为照明,以补充紫外线,需要很大的精力。

查看详细

蜥蜴有什么用?

蜥蜴类动物入药在我国医学上有着悠久的历史,《本草纲目》中就记载有守宫、石龙子和蛤蚧等3项,而石龙子一项中,事实上又包括了石龙子、麻蜥、草蜥等多种蜥蜴类动物。可以作为药用的种类约占我国蜥蜴类总种数的10%以上,主要是壁虎科、鬣蜥科、蜥蜴科和石龙子科,尤其是蜥蜴科的种类更多、更重要,例如变色树蜥产于广东、广西和云南南部,因为身体的头至尾基部有一列直立而侧扁的鬣鳞,状如马鬃,所以又叫马鬃蛇,又因为传说它咬住物体后从不松口,只有遇到打雷受惊时,才能放开,所以俗称“雷公蛇”。体长约为10厘米,身体色调可随环境干湿及光线强弱而有深浅的变化。用它浸泡的酒称为“马鬃蛇酒”,有驱风湿、滋补健身的功效,可治腰痛、腿痛和骨痛等。我国所产的壁虎属动物共有6种,共同特点是趾下瓣为单行,第一趾上没有爪,除东北和西北外都有分布,因为古时常见它们在宫墙上活动,所以称为“守宫”。关于守宫的另外一种说法是,在我国古代有一种用于鉴别处女真伪的术药叫做“守宫砂”,传说是用壁虎制成的。据西晋时张华所著的《博物志》记载,将壁虎“以器养之,食以朱砂,体尽赤,所食满七斤,沿捣万杵,以点女人肢体终身不灭。唯房事则灭,故号守宫。”这种说法显然是十分荒谬的。壁虎的干制品入药称为“天龙”,有补肝肾、益精血、止咳定喘、镇痉怯风及发散消肿的功效,可治淋巴结核、神经痛、慢性关节炎、乳房肿块,以及外用治皮肤溃疡等。脆蛇蜥在长江以南的大部分省、区都有分布,体长14—19厘米,由于四肢退化,外形似蛇,所以又叫“脆蛇”,其实它的体内仍有前、后肢带,并非蛇类。入药可解众毒,止泻泄,除邪热,疗久痢。石龙子科动物产于长江以南各省,一般体长10—15厘米,头稍呈圆锥形,体背为铜绿色或铜棕色,有黑、白条纹,肉有解毒、破结、行水的的功效,可治恶疮、石淋、小便不利、皮肤骚痒、扁桃体炎和乳腺癌等。近年来,临床上还试用沙蜥治疗布氏杆菌病,以壁虎试治食道癌,丽斑麻蜥试治胃癌,都取得了一定疗效,为蜥蜴的药用方面开辟了新的途径。大壁虎的干制品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名叫蛤蚧。这个名称的由来,是因为大壁虎能依靠舌同口腔底部的接触发出粗大而低沉的鸣声,一般每次连续鸣叫5—7声,从“格,格,格”的单音节到如同“蛤蚧——蛤蚧——”的双音节,由高转低,由快变慢,最后终于因为声嘶力竭而只能发出“蛤”而难以听到“蚧”了。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大壁虎雄性和雌性常常相互召唤,鸣声此起彼伏,就象一对情侣的纵情欢歌,有时还有整个家族的“大合唱”,声闻数里,跌宕山崖。在明代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中被称为“仙蟾”,广东人则叫它为蚧蛇、合蛇等。作药的方法有好几种:民间将大壁虎的内脏除去,用竹片将体壁撑开,放在火上烘干,即可作药,两广人民常将鲜大壁虎与猪肉或其他肉类一道煮吃;也可配制成多种中成药,如蛤蚧精、蛤蚧补肾丸、蛤蚧酒、蛤蚧三七酒等;还可与蟾蜍、白果等配方制成“蛤青注射液”。一般认为蛤蚧的药效全在尾部,因而常将活大壁虎的尾剪下作药,等它再生一新尾后再剪用。至于大壁虎的药用价值,据明朝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记载,可补肺气,益精血,定喘止咳,疗肺痈消渴,助阳道。目前中医常用以治疗神经衰弱、肺结核、老人虚弱性喘咳、心脏性喘息、面浮身肿、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等。有补肾、湿肺、壮阳、益精血的功效,可治喘咳、咯血、神经衰弱、肾亏等,也可制成多种中成药,如蛤蚧精、蛤蚧补肾丸、蛤蚧酒、蛤蚧三七酒等。由于长期以来,对蜥蜴目动物的保护工作不够重视,使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尤其是大壁虎的数量已大大减少,近年来还发生了数起倒卖巨蜥的重大案件。其实,蜥蜴类动物大多可以进行人工饲养繁殖,许多种类在我国民间都有丰富的养殖经验,积极地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利用,不仅可以减轻野外资源的压力,而且也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大有前途。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8-18 热度:3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