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山遍野的紫花地丁是什么呢?

在乡村生长的孩子一定都见过紫花地丁,在春天的时候,山坡上回开出一小朵一小朵的紫色的花朵,它们一簇一簇的点缀在山坡上,在远处看美丽极了,不知道的只以为它仅仅是野花,殊不知,这竟是一味良药,那么,什么是紫花地丁呢?让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它吧。

紫花地丁(学名:Viola philippica),别名野堇菜、光瓣堇菜等。多年生草本,属侧膜胎座目,堇菜科多年生草本,无地上茎,高4~14cm,叶片下部呈三角状卵形或狭卵形,上部者较长,呈长圆形、狭卵状披针形或长圆状卵形,花中等大,紫堇色或淡紫色,稀呈白色,喉部色较淡并带有紫色条纹;蒴果长圆形,长5~12mm,种子卵球形,长1.8mm,淡黄色。花果期4月中下旬至9月。

什么是紫花地丁

味苦、辛、寒。归心、肺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清热利湿的作用,主治疔疮,痈肿,瘰疬,黄疸,痢疾,腹泻,目赤,喉痹,毒蛇咬伤。

多年生草本,无地上茎,高4-14厘米,果期高可达20余厘米。根状茎短,垂直,淡褐 色,长4-13毫米,粗2-7毫米,节密生,有数条淡褐色或近白色的细根。叶多数,基生,莲座状;叶片下部者通常较小,呈三角状卵形或狭卵形,上部者较长,呈长圆形、狭卵状披针形或长圆状卵形,长1.5-4厘米,宽0.5-1厘米,先端圆钝[52石斛网www.52shihu.com],基部截形或楔形,稀微心形,边缘具较平的圆齿,两面无毛或被细短毛,有时仅下面沿叶脉被短毛,果期叶片增大,长可达10余厘米,宽可达4厘米;叶柄在花期通常长于叶片1-2倍,上部具极狭的翅,果期长可达10余厘米,上部具较宽之翅,无毛或被细短毛;托叶膜质,苍白色或淡绿色,长1.5-2.5厘米,2/3-4/5与叶柄合生,离生部分线状披针形,边缘疏生具腺体的流苏状细齿或近全缘。

花中等大,紫堇色或淡紫色,稀呈白色,喉部色较淡并带有紫色条纹;花梗通常多数细弱,与叶片等长或高出于叶片,无毛或有短毛,中部附近有2枚线形小苞片;萼片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5-7毫米,先端渐尖,基部附属物短,长1-1.5毫米,末端圆或截形,边缘具膜质白边,无毛或有短毛;花瓣倒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侧方花瓣长,1-1.2厘米,里面无毛或有须毛,下方花瓣连距长1.3-2厘米,里面有紫色脉纹;距细管状,长4-8毫米,末端圆;花药长约2毫米,药隔顶部的附属物长约1.5毫米,下方2枚雄蕊背部的距细管状,长4-6毫米,末端稍细;子房卵形,无毛,花柱棍棒状,比子房稍长,基部稍膝曲,柱头三角形,两侧及后方稍增厚成微隆起的缘边,顶部略平,前方具短喙。

蒴果长圆形,长5-12毫米,无毛;种子卵球形,长1.8毫米,淡黄色。花果期4月中下旬至9月。

紫花地丁,苦地丁,甜地丁分别是什么东西?

1、紫花地丁别名野堇菜、光瓣堇菜等。多年生草本,属侧膜胎座目,堇菜科多年生草本,无地上茎,高4~14cm,果期高可达20余厘米,叶片下部呈三角状卵形或狭卵形,上部者较长,呈长圆形、狭卵状披针形或长圆状卵形,花中等大,紫堇色或淡紫色,稀呈白色,喉部色较淡并带有紫色条纹;蒴果长圆形,长5~12mm,种子卵球形,长1。8mm,淡黄色。花果期4月中下旬至9月,全草供药用,能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嫩叶可作野菜。可作早春观赏花卉。功效:味苦、辛、寒。归心、肝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清热利湿的作用,主治疔疮,痈肿,瘰疬,黄疸,痢疾,腹泻,目赤,喉痹,毒蛇咬伤。2、苦地丁苦地丁为罂粟科植物地丁紫堇的全草。夏查看详细

紫花地丁怎样美容?

【拼音名】ZǐHuāDìDīnɡ

【别名】堇堇菜、箭头草,地丁、角子,独行虎,地丁草,宝剑草,犁头草,紫地丁、免耳草,金前刀,小角子花。

【来源】

药材基源: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V..;V..]

采收和储藏:5-6月间果实成熟时采收全草,先净,晒干。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切碎,干燥。

【性味】苦、辛;寒

【归经】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主用于疔疮肿毒;痈疽发背;丹毒;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摘录】《中华本草》

查看详细

紫花地丁和蒲公英治喉咙痛吗?

您可以泡点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等代茶饮,另外不要吃辛辣刺激食物,不要饮酒,调整心恋,放松心情,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但不要让自己过于疲劳。避免食用生冷和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查看详细

紫花地丁种植技术怎么样呢

紫花地丁是我们经常见到的一种园林式的摆花,特别是一些绿化带经常看见它的身影,紫花地丁,别名野堇菜、光瓣堇菜等,多年生草本,属侧膜胎座目,堇菜科多年生草本,无地上茎,叶片下部呈三角状卵形或狭卵形,上部者较长,呈长圆形、狭卵状披针形或长圆状卵形,花中等大,紫堇色或淡紫色,稀呈白色,喉部色较淡并带有紫色条纹,蒴果长圆形,种子卵球形,淡黄色,那么,紫花地丁种植技术怎么样呢?

紫花地丁种植

生长习性:喜温暖湿润环境,宜在水源充足、 肥沃的砂质壤土中种植,怕干旱,忌连作,宜与高秆作物套种。 栽培技术,种植方法:用种子繁殖,每亩约需种子3-4公斤。通常与禾本科植物套种。小暑与大暑节待玉米等禾本科植物封垄后,在行间浅锄地面,将种子均匀撒入行间,用大锄推一遍,将种子埋严,浇水,要保持畦面湿润,30天左右出苗。

田间管理:因地丁为喜阴植物,故出苗后要勤浇水,加强管理。大秋作物成熟收获时,注意不要埋住地丁苗。上冻前要浇冻水,覆圈肥。翌春化冻后,将粪块砸碎,整平。清明至谷雨节新生叶尚未布满地面时,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追后要浇水。立夏后停止浇水,以防茎、叶腐烂,降低产量。

主要病虫害:惊蛰节前后,幼苗返青时,常有一种鳞翅目的黑色幼虫,咬食嫩芽,为害甚大,可用青虫菌(腊螟杆菌三号)500-1000倍液喷杀,或每亩用2500克菌粉加15-25公斤细土配成毒土,撒施田内毒杀。

收获加工:全草入药。于小满节前后,当地丁半籽半花时,选晴天割取地上全草,晒干。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1-10-10 热度: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