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双孢菇那个品种好管里?

(一)播种1、消毒(1)菇房消毒利用旧厂房改造的菇房,培养料进房前3、4天,必须用甲醛和敌敌畏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特别是连续栽培几年的菇房,更应该加强消毒。培养料进房后,还需用甲醛和敌敌畏再进行一次消毒。消毒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菇房、床架及培养料中的病虫害。消毒之前,要用砖石、草把、泥浆、报纸等材料把门窗、房顶等裂缝透气处堵严,以增强熏蒸消毒效果。(2)大棚消毒大棚式菇房应在未覆盖薄膜前把土面暴晒,然后在地面洒石灰水、多菌灵,进料后再进行一次消毒。2、检查栽培种(1)看A瓶外部干净,瓶塞完好;B瓶内壁菌丝呈放射状,丝体健壮,生命力强;C洁白无杂色,无萎缩,无黄水。(2)扒扒菌丝时,感到结合紧密,不松散,不稀粘。(3)闻无异味,有蘑菇香味。3、上畦床菇房消毒完毕,将培养料扒开趁热放在菇床上,用0.5%的敌敌畏加甲醛喷洒料面,进行24小时杀虫。二次发酵的,料厚15—20厘米。4、播种具体播种时间,最佳期为阳历9月上旬,具体日期可根据当时的气候情况而定。要尽量避开高温天气,选择凉爽的下午或者傍晚进行播种,阴雨天更好。如遇立秋后高温,又称“秋老虎”,可利用降温的方式播种。播种时,先将菌种瓶外部、挖菌种的铁勺、镊子、用来盛菌种的盆以及播种人的手,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擦洗消毒,然后去掉菌种瓶的棉塞,用镊子夹去瓶口的原种块及少量衰退的菌种块不用,再用浸有高锰酸钾溶液的棉球擦净瓶口,挖出菌种。瓶口细的,可直接打碎瓶子。轻轻把菌种掰碎,切不可搓揉,以免伤害菌丝。将菌种掰碎成颗粒,以菌种量的一半撒于培养料上,扒松料层,使菌种拌入料中,整平料床后,用余下的一半菌种均匀撒于料面,再用清洁的木板轻轻拍压,使菌种和培养料紧密结合。对保湿性能差的菇房,播种后最好再加一层0.5—1厘米的培养料,或覆盖1厘米厚的软土用于保湿。(二)栽培管理1、覆土前管理A仪器准备:播种后,每个棚至少要放两支温度计,一支悬挂空间,一支放在料内。还要放一支干湿计,以便观察室内干湿度。B控温保湿:播种后3天内要关闭门窗,控制棚内温度在22—25度,最高温度不超过28度。相对湿度保持在75%左右,为促进菌丝萌发,必要时可覆盖1厘米厚的湿润土。C撬料通气:当菌丝吃料一半时,为增加料内通风,可用三齿钩斜插料内四分之三处,轻轻撬动几次,把已经开始变硬结块的培养料撬松,然后整平料面,加强通风,促进菌丝向料底继续生长。D检查发菌:播种3—7天,发现菌种仍不萌发,不吃料或者菌丝生长慢、丝体萎缩现象,要及时查明原因,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出现高温烧菌:在8月底,我地气温较高,若是培养料过厚,料内温度高于30度,造成菌丝萎缩,一要加强遮荫,二要喷雾降温,三要加强夜间通风。对部分萎缩严重的地方,调节好料温后重新播种。料内有氨气:建堆时尿素加入过多,或加入过晚,菌种播种后培养料中的氨气没有挥发完,造成菌丝萎缩。此时可打开门窗,喷2%甲醛溶液并翻料,待氨气消失后适当补种。培养料过干:播种时培养料干燥,气候又干燥,菌丝萌发后生长缓慢,丝体萎缩生长无力。遇到此情况,可在培养料表面覆盖一层用0.5%石灰水浸湿的稻草,或向培养料喷雾状0.5%石灰水,通过调节湿度,使菌丝重新萌发吃料。培养料过湿:培养料水分过大,高温时又喷重水,加之没有及时通风,使菌丝缺氧活力下降,造成萎缩。此时要注意加强通风,待培养料湿度适宜后,菌丝可恢复生长。2、覆土管理(1)覆土材料双孢菇覆土就是在菌种播种后20天左右,在培养料上面覆盖一层4厘米厚度的土层,以利于双孢菇子实体生长。在双孢菇栽培管理中,覆土也是一项关键的技术。双孢菇子实体必须在覆土后才能扭结形成,而且是在覆土层中扭结长大的。因此,覆土的土质、土粒大小、土层薄厚等,都会直接影响双孢菇的质量和产量。合作社采用河泥与稻糠(也可用麦糠)的合成土,是目前使用效果较好的一种覆土。制作方法是:取河泥800公斤,摊放地面过夜,加石灰粉8公斤,碳酸钙80公斤,充分拌匀后,再和用石灰水浸泡一夜的稻壳40公斤,充分混匀,使每粒稻壳表面上均沾有河泥,即可使用。覆土时间掌握在菌丝吃料三分之一时进行,为防止河泥含水量偏高,覆土前菇房要进行一次通风,将料面吹干,再将此土覆盖2厘米厚度即可。因为河泥透气性较差,覆盖此土厚度不要超过3厘米,以免造成减产。也不要低于2厘米,过薄出菇早菇质差,也影响产量。(2)覆土处理在覆土前3天,按每立方土加5%甲醛10公斤,边喷撒边搅拌,最后覆盖薄膜,闷堆24小时,再用石灰水润湿,四周喷洒敌敌畏,堆放待用。使用前最好过筛,粗土细土分开,粗土直径1.5厘米,占总量三分之二,要求手捏扁而不碎,不沾手无白心为合适,有白心易碎为过干,沾手为过湿;细土直径0.5厘米,占总量三分之一,要求疏松微潮,不结团。(3)覆土方法粗土和细土分两次进行。粗土不宜过厚,以菌丝不裸露为度。覆粗土后要及时调整水分,喷水时要少量多次,每天4—6次,3天内把粗土调整到适宜湿度。覆粗土5—6天后,当菌丝爬到粗土层三分之二时,开始覆细土,细土不用调湿,直接覆盖在粗土上,让后再调整水分,细土含水量要比粗土含水量稍小,以利于菌丝在土层横向生长。整个覆土厚度不能超过4厘米,过厚容易出现畸形菇和地雷菇,还容易开伞。覆土质量直接影响出菇快慢和产量高低,不同的覆土材料覆土方法不尽相同。覆土时床面要平,覆土初期仍属发菌阶段,床温尽可能保持在22度左右。3、覆土后的管理覆土后重点是水分管理,称为调水,调水采取促控结合的办法,目的是使棚内的生态环境能满足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成。(1)粗土调水:粗土调水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技术,既要促使双孢菇菌丝从料面向粗土生长,又要控制菌丝不要生长过快,防止土面菌丝过旺,造成板结。应掌握先干后湿这一原则,工艺为:粗土调水(2—3天)——通风壮菌(1天)——保湿发菌(2—3天)——换气促菌(1—2天)——覆细土。(2)细土调水:原则也是先干后湿,促控结合。目的是使粗土中菌丝生长粗壮,增加双孢菇营养积累,提高出菇潜力。方法是:第一次覆细土时即行调水,1—2天内使细土含水量达到18—20%。喷水时通大风,停水时通小风,其后关闭门窗2—3天。当菌丝普遍窜到第一层细土时,再覆盖第二层干细土或半干湿细土,不喷水,不通风,使土层呈上部干、下部湿的状态,迫使菌丝在偏潮处横向生长。(三)出菇管理覆土后15—18天,适当调水,双孢菇原基开始形成并很快成熟。1、秋菇管理:双孢菇从播种、覆土到采收,大约需要40天左右。秋菇期间,由于营养料营养丰富,气温适宜,菌丝生长速度快,出菇密度大,潮次周期短,产量集中,对水分、空气的需求量也大。因此秋季要想夺取高产,必须处理好湿度、温度、通风三者之间的关系,既要多出菇、出好菇,又要保护好菌丝,为明年春菇生产打好基础。(1)湿度水分调节是整个秋菇管理中的最重要环节,水分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双孢菇的产量和质量,必须认真对待。出菇后,子实体生长阶段所吸收的水分,来源于覆土层和空气中的水分。A、秋菇前期土层喷水的基本原则是:第一潮菇喷两次出菇重水,当每潮菇长到黄豆大小时,喷一次重水,以供应下一潮菇所需要的水分。每潮菇喷好重水后,粗土重新获得充足的水分,含水量保持在20%左右。采菇前后不要立即喷水,以免影响菇体质量和下一潮菇的形成。喷水应在温度适中(18度)时进行,一般在夜间或早、晚喷水。B、秋菇后期[52石斛网www.52shihu.com],气温逐渐下降,出菇量逐渐减少,菇密度低,潮次也不明显,因而喷水量应该减少,要采取轻喷勤喷的方法。一般控制每平方每次喷水0.5公斤左右,使细土湿度较前期略小点,既要保持细土潮湿,又要保持细土松软。喷水时要力求均匀,最好呈雾状,喷头朝上或稍向上倾斜,防止直接喷到幼菇上。喷水技术是一项细致灵活的工作,除看菇、看土喷水外,还必须结合当时的气候条件、菇棚的保湿性能、菌株的特性、菌丝生长情况、覆土物理性状和土层厚度等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灵活掌握。如气温适中,晴天干燥,就要多喷水;气温偏高闷热、气压低,阴雨潮湿,就要少喷或停喷。菌丝强壮可多喷水,菌丝软弱要少喷水;通风条件好易干燥的地方多喷水,通风条件差的阴暗潮湿的地方要少喷水;土层较厚的,可喷重水,土层薄的要少量喷多次喷。(2)温度温度是双孢菇生长过程中一个重要因素,创造菇棚内适宜的出菇温度,是秋菇夺取高产的关键。A、秋菇前期气温高,当菇棚内气温高于18度时,可采取夜间通风、向棚四周喷水、向棚内排水沟灌井水、加厚遮荫层等措施降低棚内温度。B、秋菇后期气温偏低,当棚内温度在12度以下时,可采取中午通风、夜间加厚草苫、用黑膜白膜双层膜等措施提高棚内温度。(3)通风A、双孢菇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呼吸作用比菌丝体生长阶段更为旺盛,排出的二氧化碳多,耗氧量大,因此出菇后菇房内必须经常保持空气新鲜,随时做好菇房的通风换气工作。尤其在秋季气温偏高的前期,菇房内通风不好就会导致子实体发育不良,甚至出现幼菇萎缩死亡现象。此时菇房通风原则应考虑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通风可同时提高棚内的温度;二是通风可同时降低棚内的湿度。综合考虑,菇房通风应在夜间或雨天进行。无风的天气,南北窗可同时打开,有风的天气,只开北风窗。为解决通风与保湿的矛盾,门窗要挂草帘,并在草帘上喷水,这样在进行通风的同时,也能保持棚内的湿度,还可以避免热风直接吹到菇床上。B、秋菇后期,气温下降,菇体减少,此时棚内二氧化碳和热量也相应降低,可适当减少通风次数。菇棚内空气是否新鲜,主要以二氧化碳含量为指标,也可从菇生长情况和形态变化确定氧气是否充足。在通风较差的菇棚,出现柄长盖小的畸形菇,说明棚内二氧化碳超标,须及时进行通风加以改善。(4)挑根补土秋菇采收期间,每次采后,应及时将遗留在床面的干瘪发黄的老根和死菇剔掉。若将老根和死菇继续留在土层,就会霉变引发病虫害。每次挑根后,应及时用湿润的细土将带走的泥土补上,以免喷水时严重内渗影响菌丝生长。(四)采收我社为保证双孢菇质量,要求菇农一定要加强出菇管理,以保证达到较高的商品率。特别是第一、二潮菇,生长旺盛,菇体密集,菇盖长到2—4厘米时,就要及时采收,否则,长得过大,质量上不去,价格也上不去,还会影响下一潮菇的生长,得不偿失,出菇盛期,最好每天早晚各采收一次。合格菇的基本标准是:菇盖直径2—4厘米,菇形圆整,颜色纯白,菇柄削平长度不超过0.5厘米,无泥根、无机械伤、无虫眼、无色斑点、不开伞、不掉柄、菌柄与菌盖间不薄皮(小于3毫米微薄皮)。采收时不要喷水,用拇指、中指捏住菇盖向下一按,轻轻旋转,提起,放入筐中集中削柄,运输时要用收购单位提供的盛放双孢菇的专用容器,防止菇体碰伤。双孢菇标准化栽培技术种植的产量较国内水平有明显的提升,平均每平米产量可达到35斤,我社共有种植场近130个,种植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产量为350万斤,以4元的收购价计算,年产值近1500万元,净利润近千万。(五)影响菇体质量的几种因素食用菌类生长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极为严格,环境因素的轻微变化,很容易使其生理功能受到影响,导致品质和产量下降。1、薄皮菇:表现为菌柄与菌盖间距较大,只有一层菌膜相连,不久即开伞,加工煮好后容易破裂,影响罐头质量。发生原因:(1)覆盖土过薄;(2)培养料过薄且发酵不足;(3)通风不良且气温高湿度大;(4)低温空气干燥、料内水分不足;(5)喷出菇水时水量过少;(6)采摘不及时,每潮菇人为控制时间长。2、开伞表现为未成熟的子实体提前开伞。原因:气温骤冷骤热,变化过大。在子实体正常发育中,有时气温突然下降到11度以下,子实体发育缓慢,当气温突然回升时,暴露在空间的子实体继续发育,而所需的水分、养分难以及时供应,这样就造成了提前开伞。3、畸形菇发生畸形菇的原因比较复杂,总的看来,有以下几种原因:(1)品种因素,头潮菇出菇密,丛生相互积压;(2)覆土过深、过薄,土块过大,土壤质地粒重,通风不良;(3)播种不当,杂菌感染,病害等因素造成料内留存毒素,使菇体发育不均匀。(4)培养料中添加了不当的杀虫剂、杀菌剂;(5)喷水不当,损伤菇体。4、死菇表现为菇蕾萎缩,变黄后死亡。主要原因是气温突然升高,水分蒸发量大,子实体发育过快,水分和营养供应不上,造成子实体原基死亡。应及时采取通风降温措施。(六)常见病虫害防治双孢菇病虫害防治,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1、常见病害(1)白色石膏霉培养料覆土前后,料面或者土层表面产生一种有光泽的白色斑块状菌丝,白色或绒毛状边缘,中间逐渐变成粉末,形状像石膏粉,以后逐渐转为黄褐色,闻有腥臭味,发生后周围不会出菇,这是培养料碱性问题指示菌。通常认为是发酵不良和PH值太高造成的。防治办法:提高堆料发酵质量,碱性高,可用15%过磷酸钙溶液喷洒以降低PH值。清除斑块,喷多菌灵消毒感染部位。(2)细菌性斑点病发生在出菇阶段。病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通过空气、土壤、喷水、堆肥等途径传播。特别是使用不清洁的水喷雾,不通风或者通风过少,都容易发病。发病症状:菇体上出现针眼状病斑,后迅速扩大,变成褐色块状并腐烂。防治办法:喷水要使用清洁水,平时加大通风量,避免棚内湿度超过90%。2、主要虫害(1)菇蝇类菇蚊:幼虫白色,头部黑色发亮;成虫黑色,长约2毫米,爬行很快。完成一个周期大约35天。幼虫咬食菌丝,危害菇体,并传播螨虫和霉菌。防治办法:敌敌畏熏蒸。菇蝇:幼虫是一种白色的蛆,头部尖、尾部钝;成虫淡褐色或黑色,触角很短,常在料表面快速爬动。危害同上。防治办法:敌敌畏熏蒸。(2)红蜘螨螨对食用菌生长危害很大,螨类个体小,繁殖力极强,常潜入料内咬食菌丝体,严重时能把菌丝体吃光,而且还传染各种霉菌,一旦肉眼看到时,就已经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红蜘螨个体最大,经常活动在麦草堆里和培养料内,形体扁平状,呈肉色,肉眼能看到,多发生在气温较高的秋菇前期,大量发生时,虫体呈红褐色。防治办法:培养料进棚前后或发生虫害时,用500—1000倍三氯杀螨醇喷洒处理,也可用800倍的8%的乐果喷杀,2%的敌敌畏熏蒸。3、主要杂菌(1)鬼伞:鬼伞系草腐性真菌,它的危害主要是消耗料内养分,与蘑菇争夺生存空间。一般发生在播种后4—6天,料面上有稀稀拉拉的黑色伞状子实体出现比较正常,但如果过于稠密,说明培养料没有处理好,堆料PH值过低,采用了霉变麦草,料内温度过高,堆料中游离氨含量高。防治办法::采用新鲜原料,提高发酵质量,尽量使用石灰粉,加强温湿度管理,发现后及时拔除。(2)青霉菌:是刚刚播种后经常出现的污染杂菌。在高温、高湿条件下,通常首先感染菌种造成播种失败。发生时,首先由青霉分生孢子,在1—2天内,迅速萌发成菌丝体,繁殖迅速,很快就长出绿色孢子。防治办法:播种时,菌种不要埋藏太深,要注意通风、降温、保湿。(3)黄霉菌:黄霉菌种类较多,菌丝体初期呈白色,后边为淡黄色,危害是溶解蘑菇菌丝体。主要由于培养料过厚,含水量高。黄霉菌容易发生蔓延,也同样感染菌种。防治办法:同青霉菌。

双孢菇菌种怎么培育?

1.原料处理:牛粪破碎处理后过筛,按1∶1.2加水拌匀,堆积发酵,每天翻堆一次,约20天左右

牛粪粉变为褐色、具有正常发酵草料的清香气味,晒干备用。无受潮的小麦,充分泡透后捞出,适当遮荫、通风,发现表皮发干时,轻喷细雾湿润,24小时即可发芽,待麦芽长至1~2厘米时,即可使用。

如果有虫蛀麦粒,也可使用,但虫蛀后的麦粒有孔洞,淀粉易流出,所以,必须多清洗几遍;然后倒入PH值8~9的石灰水中,浸泡6小时后煮20分钟左右,至麦粒无白心时,捞出麦粒,冷水冲洗后即可。

2.基本配方:麦粒(以干品计)100公斤,牛粪粉30公斤,石膏粉1公斤,碳酸钙1.5公斤。

3.基质混合:将麦粒与牛粪粉按1∶0.2比例混合,并同时拌入其它辅料,注意使牛粪全部粘附到麦粒上,水分不足时适量喷水。剩余牛粪粉待用。

4.装瓶操作:一般小批量生产多不采用标准瓶,而利用酒瓶、葡萄糖玻璃瓶等,装瓶灭菌。为降低生产成本,可用500毫升输液瓶。先装一把牛粪粉在瓶底,约1~1.5厘米厚,再装麦粒,装瓶时稍墩瓶,使麦粒至瓶肩以下1厘米处,然后,再装入1~2把牛粪粉,并用“L”形工具将之摊平、压死,之后塞入棉塞。

5.灭菌冷却:采用高压灭菌方法,压力维持在0.15MPa,保持2~2.5小时。灭菌结束后,压力下降至零后,可取出料瓶,移入冷却室或接种室,室内提前3天清理干净,并喷洒百病傻溶液;至料瓶降温至30℃时即可接种。

6.接种操作:室内喷洒一遍赛百09溶液后,将原种用75%酒精擦洗一次,打开接种净化机,10分钟后即可开始接种操作。每瓶(500毫升)原种可接40瓶以上。

7.发菌培养:培养室(棚)提前清理卫生,地面灌水,地毯式喷洒百病傻溶液,密闭2天后,地面撒施石灰粉,即可将接种后的菌种移入。发菌期间,尽量控制温度在25℃左右,不超过28℃。

每3天左右喷洒一次药物以作预防,可采用百病傻与赛百09交替;发现有菇蚊类成虫时,随即喷施高效氯氰菊酯杀灭。

8.剔杂处理:接种后第三天,即开始检查剔杂,发现任何非双孢菇菌丝的菌瓶,随即移出室外,经35~45天,菌种完成发菌。

查看详细

双孢菇怎么判断好坏?

我个人认为:

A1实菇、无斑点;无薄皮;菇体直径在3.5-5.5cm之间。

A2菇面直径在2.5以上;半薄菇;有斑点但斑点小于菇面的三分之一。

B菇菇面直径小于2.5cm的开伞菇;斑点大于菇面三分之一的菇。

查看详细

双孢菇怎么吃?

和蘑菇一样的基本也是和蘑菇一样的烧法

1.对蘑菇干制品可先用温水浸泡半天左右,然后让其在水盆中旋转,以去除沙粒;鲜品可以直接清洗。

2.去掉菇根后,可炒、熘、烩、炸、拌、做汤,也可酿、蒸、烧,还可作各种荤素菜肴的配料,是筵席上的高级食用菌菜之一。具体来说,蘑菇可做成红烧蘑菇、肉片鲜菇、口蘑锅巴、口蘑芙蓉蛋汤、口蘑鸭子、蘑菇烧菱角、蘑菇炒腐竹和蘑菇炖豆腐等菜肴。

3.蘑菇是不易保存的食物,日子一久便为变黄,而荤伞背后也会变成褐色,如果经过加热,即使略带有褐色,也不必在意,但如果是生吃时,则应选购新鲜的蘑菇,切开之后淋上柠檬或醋,可防止其变色

查看详细

双孢菇出菇管理中调水的关键技术是什么?

调水,即水分管理,是双孢菇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具有“一斤水,一斤菇”的说法。调水要注重“九看”和“八忌”。

(1)调水的“九看”

①看菌株贴生型菌株耐湿性强,出菇密,需水量大,同等条件下,调水量比气生型菌株多。

②看气候气温适宜时应当多调水;偏高或偏低时,要少调水、不调水或择时调水。如棚温达22℃以上,应在夜间或早晚凉爽时调水;棚温在10℃以下,宜在中午或午后气温较高时调水;晴天要多喷水,阴天少喷。

③看菇房菇房或菇棚透风严重,保湿性差,要多调水,少通风。

④看覆土覆土材料偏干,黏性小,沙性重,持水性差,调水次数和调水量要多些。

⑤看土层厚度覆土层较厚,可用间歇重调的方法;土层较薄,应分次轻调。

⑥看菌丝强弱若覆土层和培养料中的菌丝生长旺盛,可多调水。其中结菇水、出菇水或转潮水要重调;反之,菌丝生长细弱无力,要少调、轻调或调维持水。

⑦看蘑菇的生长情况菇多、菇大的地方要多调水,菇少、菇小的地方要少调。

⑧看菇床位置靠近门、窗处的菇床,通风强,水分散失快,应多调水;四角及靠墙的菌床,少调水。

⑨看不同的生长期结菇水要狠,出菇水要稳,养菌期要轻,转潮水要重。

(2)调水的“八忌”

①忌调关门水调水时和调水后,不可马上关闭门窗,避免菌床菌丝缺氧窒息衰退;防止菇体表面水滞留时间过长,产生斑点。

②忌高温时调水发菌期棚温在25℃以上、出菇期在20℃以上时,不宜过多调水。高温高湿,易造成菌丝萎缩、菇蕾死亡、死菇增多、诱发病害等。

③忌采菇前调水要进行2小时以上的通风后,方能进行釆菇。否则,易使菇体变红或产生色斑。

④忌寒流来时调重水避免菌床降温过快、温差过大,导致死菇或硬开伞。气温下降后,菇的生长速度与需水量随之下降,水分蒸发也减少,多余水分易产生“漏料”和退菌。

⑤忌阴雨天调重水避免菇房因高湿状态而导致病害发生或菇体发育不良。

⑥忌施过浓的肥水、药水和石灰水,防止产生肥害、药害,避免渗透作用使菌丝细胞出现生理脱水而萎缩,造成菇体死亡或发红变色。

⑦忌菌丝衰弱时调重水,防止损害菌丝,菌床产生退菌。

⑧忌不按季节与气温变化调水秋菇要随气温的下降和菇的生长量灵活调水;冬菇要控水;春菇要随气温的升高而逐渐加大调水量。

查看详细

双孢菇那些部分可以吃?

双孢菇(俗称圆蘑菇,洋蘑菇),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科,属草腐菌,中低温性菇类,我国稻草、麦草丰富,气候比较适合双孢菇的生长,具有很大发展潜力。

我国现在栽培的品种有,,浙农1号,等.

养料:双孢菇是一种腐生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配料时,在作物秸秆(麦秸草、稻草)中加入适量的农家粪(如牛、羊、马、猪、鸡和人粪尿等),还须加入适量的氮、磷、钾、钙、硫等无机养分。合理的配方是获得高产的一个重要基本条件。

温度:双孢菇菌丝体生长温度范围4℃-32℃,最适温度22℃-25℃;子实体生长温度范围5℃-25℃,最适温度14℃-18℃。

湿度:培养料的含水量以60%左右为宜,覆土的含水量16%-20%。菌丝体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温度60%-70%,子实体生长阶段85%-95%,过干或过湿对菌丝体生长都不利。

酸碱度(PH):双孢菇宜偏碱性,偏酸对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都不利,而且容易产生杂菌。菌丝生长的PH值范围是5—8,最适7—8,进棚前培养料的PH值应调至7.5-8,土粒的PH值应在8—8.5。每采收完一期菇喷水时加少许石灰,以保持PH值,抑制杂菌孳生。

空气:双孢菇是一种好气性真菌,因此要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光照:双孢菇的菌丝体和子实体均不需要光,但在一般散射光的条件下还是可以生长的,但不能强光照射。子实体在阴暗的环境下长得洁白、肥大,若光线太强,长出的子实体表面硬化,畸形菇多,商品价值差。

双孢菇鲜食最佳,不宜久放,规模种植时,可做成罐头,出口换汇。大面积发展双孢菇,必须考虑深加工问题,否则,产品积压变质,就会造成损失。

价值和效益

双孢菇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效果。鲜菇蛋白质含量为35%—38%,营养价值是蔬菜和水果的4—12倍,享有“保健食品”和“素中之王”美称。深受国内市场,尤其是国际市场的青睐。

安徽省临泉县利用秸秆和牛粪做培养料,大面积发展双孢菇生产取得了显著的效益,农户型菇棚一般每平方米第一年投资40元左右,第二年投资15元左右,每平方生产鲜菇10—15公斤,每公斤收购价格6—8元。

牛粪的准备

种植双孢菇用的牛粪以干牛粪为好,牛舍建设的时候,后墙面都留有出粪口,堆放粪便的地方做成水泥地面,向外倾斜,外侧开沟,以便清理牛舍的时候是牛粪和牛尿初步分离,牛粪成堆,牛尿流向沼气池。牛粪堆放沥水后,及时拉到晒粪场晾晒。晒粪场没有特别的设施要求,通风向阳的空地即可。根据场地大小,将湿牛粪摊开,厚度适当,让其自然晒干,晒成牛粪饼。切记:晾晒时不要随意翻动,越翻动越不容易晒干,即使晒干最后也是粉状不易储存。

牛粪晒干后,用编织袋包装储存备用,有条件的可以室内储存,防止霉变。

牛粪的晾晒不是高深的学问,各地可以根据各地的情况,根据季节的不同,灵活运用晾晒方法,归根结底是把牛粪晒干成饼状以便储存。

一般操作过程

一、建造菇棚。

1、简易地棚式:

说明:实验性种植,平方,投资3000元左右。

第一步:利用以前种植蔬菜的简易小棚,不搭设立体棚架,直接地面栽培。

第二步:准备牛粪、秸秆,8月份备料,高温堆肥,一次性备料成功,不要二次发酵。

第三步:直接购买栽培菌种,9月初根据适宜的温度,适时播种。

2、塑料大棚式:

说明:实验性种植,500平方左右,投资2万元左右。

第一步:利用以前种植蔬菜塑料大棚,搭设立体棚架,每层高60厘米。

第二步:准备牛粪、秸秆,8月份备料,高温堆肥,使用二次发酵技术。

第三步:直接购买栽培菌种,9月初根据适宜的温度,适时播种。

3、旧房屋改造式:

说明:实验性种植,根据房屋高度搭设立体棚架,根据种植面积计算投资金额,一般每平方30元左右。

第一步:利用废旧厂房、废旧农舍、废旧地瓜大屋窖、废旧防空洞等,根据实际情况搭设棚架,每层高60厘米。

第二步:准备牛粪、秸秆,8月份备料,高温堆肥,使用二次发酵技术。

第三步:直接购买栽培菌种,9月份根据适宜的温度,适时播种。

4、标准菇棚式:

说明:建设框架式温室大棚或者房屋式菇棚,属标准化、规模型模式。

第一步:聘请技术员,设计生产方案和管理方案。

第二步:准备牛粪、秸秆,8月份备料,高温堆肥,实行二次发酵技术。

第三步:由技术员自己生产栽培种,9月份根据适宜的温度,适时播种。

5、企业化生产模式:

说明:属资金雄厚的或者国家投资的项目,可以不分季节实现全年种植。

第一步:聘请技术员,设计生产方案和管理方案。

第二步:准备牛粪、秸秆,机械化备料上料。

第三步:标准化生产菌种,采取控温方式,全年工厂化栽培。

二、培养料的配方与堆制

1、100平方米双孢菇备料配方标准

关于双孢菇培养料配方,我们所接触到的技术光盘、文字资料、网络传媒等等,往往标准不一。很多朋友询问,有没有一个较为标准的备料模式?应该说:凡是实践过的各种配方,都是可行的配方方案,总的来说,是要根据所在地的资源优势合理选择配方模式。

现在按临泉县通用的标准,以牛粪稻草为主要原料来配方,每100平方米需要准备的材料如下,供大家参考:

牛粪3000市斤;稻草5000市斤;磷肥200市斤;石膏粉150市斤;尿素10市斤;石灰150市斤;饼肥200市斤。

有的资料提到双孢菇专用肥,我们临泉县从来没有使用过、也没有推广过任何专用肥,在这里做一个声明。

2、堆制发酵。堆制时间一般掌握在8月上旬为宜。①预堆:先将稻草用清水充分浸湿,堆成一个宽2-2.5米、高1.3-1.5米、长度不限的大堆,预堆2-3天。同时将牛马粪碾碎、加水调湿后堆起。②建堆:先在料场上铺一层厚15-20厘米的稻草,宽1.8-2米,长度不限。然后撒上一层3-4厘米厚的牛马粪,再按比例撒入磷肥和尿素,依次堆高1.3—1.5米。从第二层开始加适量的水,每层稻草铺上后均要踏实。③翻堆:翻堆一般应进行4次。在建堆后6-7天进行第一次翻堆,同时加入石膏粉和石灰粉。此后间隔5-6天、4-5天、3-4天各翻堆一次。每次翻堆应注意上下、里外对调位置,堆起后要加盖草帘或塑料膜,防止料堆直接日晒、雨淋。

3、发酵标准。堆制全过程约需25天左右。应达到如下标准:培养料的水分控制在65%-70%(手紧握稻草有水滴浸出而不下落),外观呈深咖啡色,无粪臭和氨气味,草粪混合均匀,松散,细碎,无结块。

三、进棚播种

先在棚内菇床上铺一层3厘米厚的新鲜麦秸,再将发酵好的培养料均匀地铺到菇床上,料层厚15-20厘米为宜。然后按每立方米空间用高锰酸钾10克加甲醛20毫升熏蒸消毒,24小时后打开门窗难通风换气。当料温降到28°C以下时即可播种,每平方米用500毫升瓶装的菌种一瓶。将菌种均匀地撒在料面上,轻轻压实打平,使菌种沉入料内2厘米左右为宜。

四、播后覆土

播种后3天内适当关闭门窗,保持空气湿度80%左右,以促使菌种萌发。注意棚内温度不能超过30°C,否则应在夜间适当通风降温。播种后15天左右,当菌丝基本长满料层时进行覆土。覆土方法:选择吸水性好,具有团粒结构、孔隙多、湿不粘、干不散的土壤为佳,每100平方米菇床约需2.5立方米的土。先拌入1.5%-2%的石灰粉,再用5%的甲醛水溶液将土渗透,待手抓不粘、抓起成团、撒下就散时进行覆盖,覆土厚度2.5-3.5厘米。

五、覆土后的管理

覆土后调节水分,使土层含水量保持在20%左右。覆土后的空间湿度应保持在80%-90%,温度13-20°C(最佳温度15-18°C)。应视土层干湿状况适时喷水,严格控制温、湿度是双孢菇优质高产的关键。

六、适时采收

当蘑菇长到直径2-4厘米时应及时采收,若采收过晚会使品质变劣,并且抑制下批小菇的生长。采摘时,用手指捏住菇盖,轻轻转动采下,用小刀切去带泥根部,注意切口要平整。采收后在空穴处及时补上土填平,并喷施一次1%的葡萄糖、200倍的太阳花丰产王或绿风95,以促进小菇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11-28 热度: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