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瓜瓠瓜北瓜有什么区别?

当然有不同了,蒲瓜虽然张的想葫芦但是可以吃,营养价值也好,瓠瓜在我家乡是用来做水瓢的多,也可以吃[52石斛网www.52shihu.com],北瓜就大不同了,跟前面两个都不一样,我家的北瓜大部分是蒸着吃的拉!

瓠瓜里面的子可以吃吗?

瓠瓜里面的子,制作菜肴的时候与瓜肉一块烧热。

【制作方法】

材料:瓠瓜、花蛤、盐、味精、食用油适量  

1、花蛤清洗干净备用。

2、瓠瓜清洗干净,去皮切片。

3、炒锅中加入适量食用油,把瓠瓜片倒进去翻炒两分钟。

4、倒入花蛤,翻炒一分钟。

5、盖上盖子闷2分钟。

6、至花蛤全部开口,加盐巴味精调味,关火。

7、出锅装盘,直接食用即可。

查看详细

瓠瓜的雌性花有何营养?

对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维持机体的生理功能均有一定的作用,但与其他蔬菜相比,其营养价值较低。不过它们都含有一种干拢素的诱生剂,可刺激机体产生干拢素,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发挥抗病毒和肿瘤和作用。因此,瓠瓜和葫芦瓜一样,宜于一般人食用。

具有清热利水、止渴、解毒功效,适应于治水肿腹胀、烦热口渴、疮毒、肺炎、肠炎、糖尿病等症。其治病之剂,如:治湿热型急性肠炎,用瓠瓜150g、马齿苋70g、薏苡仁50g、粳米100g、煮粥食。治肺炎:用瓠瓜80g、玄参12g、鱼腥草30g、白茅根20g、甘草8g,水煎服,每日2次。

查看详细

瓠瓜的形态特征是怎样的?

(一)根

瓠瓜根系较浅,再生能力弱,侧根发达,横向伸展能力较强,一般可达3m左右,部分品种在肥力水平高,通透性好的沙壤土中可伸至4m以外。瓠瓜的下胚轴(子叶以下部分根茎)于土壤中能分生不定根,特别是在老根受损时能产生多条侧根,并起到较好的替代作用。不同品种根的垂直伸展能力也有不同,一般长瓠子根系较浅,主要根群垂直分布在20cm左右,再生能力弱,伤根后不易恢复生长。而圆葫芦根系较深,达25cm以上,抗旱能力较强。但它们的耐涝性都差。

(二)茎

瓠瓜茎蔓生、分枝能力强,特别是当主茎受损后会很快产生多条侧蔓,当侧蔓顶部受损后,在肥水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又可在侧蔓上分生孙蔓……。茎蔓横断面呈五棱形,表皮上分生细刺毛。瓠瓜子叶以上的1~5叶节节间特别短,是主茎由直立性转向匍匐之前的节位,其中尤以第三至第五节间出现的侧蔓生长优势最强。

瓠瓜茎蔓的节间长度因品种和栽培条件不同而异,但每个节上都有一个花原基,根原基,侧枝原基和苞叶原基;如进行爬地栽培,其接触地面或接近地面的茎节能产生1~3条不定根,有很强的吸肥、吸水能力。

(三)叶

瓠瓜叶面大而薄,单叶互生,心脏形或肾形,不分裂或稍浅裂,叶缘有小齿,叶柄长,顶端具两个腺体,叶面有茸毛。基部几片叶较小,多数品种叶全缘,俗称板叶。以后随蔓的伸展叶面积增大,出现本品种的固有形态,其叶片的大小、叶柄的长度因品种不同而异。

瓠瓜为喜光作物,在弱光照条件下节间和叶柄将迅速伸长。瓠瓜叶片的蒸腾量大,对肥水要求高,如肥水不能满足,会导致畸形瓜增多。

(四)花

瓠瓜花白色、单生,花梗长;雄花花托漏斗状,长约2cm,花萼裂片披针形,长3mm左右,花冠裂片皱波形,披柔毛或黏毛,长3~4cm,宽2~3cm,雄蕊3枚,药室不规则折曲;雌花花萼和花冠似雄花。雌雄异花同株,虫媒花,异花授粉。雄花、雌花均在傍晚开始逐渐开放,第二天8、9时花冠凋萎,雌蕊、花粉也失去生活力,“夜开花”之称由此而来。其绝大多数品种侧蔓着生雌花早于主蔓,侧蔓除着生雌花外也可着生雄花。不同品种雌花出现的时间、节位、数目、雌雄花比例差异显著。一般雄花的发生早于雌花,其花芽的分化和发育随着瓜蔓的伸展由低节位向高节位顺序推进,有时雌花也可能早于雄花2~3d出现,但第一朵雌花由于植株营养面积过小而大多为无效花,没有保留的价值。当瓠瓜开花进入盛花期后,在不整枝情况下会出现2~3朵雌花同时开放的现象。

五)果实

瓠瓜雌花在受精后第二天子房(幼果)开始伸长增粗,但以伸长为主,果柄也相应伸长。雌花在受精后并不是都能发育或发育成理想的商品瓜,这与雌花的质量,受精时植株叶片数、叶面积大小、肥力供应情况、根系的吸收能力以及当时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同时还与开始发育的幼瓜数密切相关,一般能同时正常膨大的幼果数为2个,其余的幼瓜都会在受精后1~2d内停止发育。

瓠瓜幼瓜发育较快,多数品种开花后10~15d即可食用。成熟瓜的瓜形大体可根据雌花子房形态来确定,因此在生产上可充分利用其雌花多的特性,及早去除不符合要求或子房畸形的雌花。

瓠瓜瓜形因品种不同而异,有长圆柱、短圆柱,筒状、棒槌状,直或稍弯曲(瓠子),有圆形、长颈形(葫芦),还有中间缢细、下部和上部膨大(细腰葫芦)或中间缢细、下部大于上部的葫芦形(观赏葫芦)等。瓠瓜嫩瓜瓜面具有白色茸毛,茸毛的疏密与品种有关。果皮有白色、浅绿色、绿色等,且与栽培时的受光量有关,一般背光面颜色较浅,而爬地栽培的着地面多为黄白色。瓠瓜果肉均为白色,单瓜重0.2~4kg,老熟瓜不堪食用。

(六)种子

瓠瓜坐果后40d左右进入老熟期,茸毛渐退,果皮转白色或黄褐色,果实大小基本定型,果壳日趋坚硬;50d后多数留种瓜种子达到生理成熟,种瓜采摘后需经1~2周的堆放后熟,种子才能完全成熟。种子成熟的时间与品种及其果实发育期间气温有密切关系。

瓠瓜种子扁平,但形态差异较大,有卵圆形、纺锤形、尖三角形等。长瓠子类种子外壳有毛,葫芦类种子无毛或稀少且短,多数品种发芽孔上方有两对对称的突出点。种子上毛的多少、有无、种子色泽与种瓜后熟的堆放时间也有关;未充分堆放后熟的长瓠子种子也可能无毛,色浅;堆放时间过长的葫芦类种子也会出现较多的毛。正常种子的种仁(子叶)应为白色。瓠瓜的种子大小因品种等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一般千粒重约125g左右(《浙江效益农业百科全书——瓠瓜》,1999)。

查看详细

瓠瓜的藤和叶可以吃吗?

瓠瓜就是我们常说的葫芦,大家也都是见过的,它的营养价值是很高的,而且做法也是十分丰富。我们可以做汤食,翻炒,腌制,晒干等等的吃法。味道是非常鲜美的,瓠瓜不仅果实可以食用,它的嫩叶也是可以食用的,不过一定要是嫩叶,老叶就不要吃了。而且瓠瓜老了之后,就不要吃了,直接制作成工艺品也是可以的。

瓠瓜不仅有食用价值,而且还有药用价值。瓠子是属于平性的,它的藤蔓、叶子、花、种子、外壳都是可以入药的。瓠瓜的花有解毒的功效,治疗瘘疮。藤蔓和花的功效差不多,可以治疗麻疮。瓠瓜的外壳和种子是属于寒性的,而且有毒,它可以治疗牙病。当小便不通的时候也是可以食用的。瓠瓜的外壳药效是最强的,尤其是年代久远的瓠瓜,药效是最高的。

查看详细

瓠瓜的起源是哪里?

20世纪30年代,苏联著名植物地理学家瓦维洛夫(Н.И.вавилов)认为瓠瓜原产印度。此后,英国学者认为瓠瓜是从非洲传到亚洲的(《人的习惯与旧世界栽培植物的起源》,1954)。1990年出版的《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蔬菜卷》也提到:“瓠瓜原产赤道非洲南部低地”。但从后来不断问世的新资料来看,上述这些看法还可作进一步的研究。

中国考古学者罗桂环曾在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中发现过瓠瓜的残果和种子遗存。中国农业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图谱》中也提到在黄河流域河南省新郑裴李岗距今约7000~8000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曾出土过古葫芦皮。在长江流域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省河姆渡文化遗址中,也曾发现过小葫芦的种子。另外,在张光直的《考古学专题六讲》中提到在湖北省江陵阴湘城的大溪文化遗址,以及长江下游的罗家角、崧泽、水田畈等新石器时代遗址里也发现过葫芦。事实表明,当时人们很可能已利用葫芦来制作器物了。因为在一般的情况下,只有用作器物的老葫芦皮方可能长久保存,而食用的嫩果是不可能留存至今的。另外,从包括上述两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古文物来看,大量葫芦形的陶器可能就是根据葫芦的形状仿制的,这也表明当时人们已不仅仅把它当作食物,而且还用它来制作各种器物了。据上述事实中国可能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已经有瓠瓜了,但是到目前为止,葫芦的野生种是否在中国有分布还不太清楚。中国古代著作如《名医别录》(6世纪前期)记载它:“生晋地川泽”,但很难考证书中记载的就是野生葫芦。中国葫芦科的植物种类比较多,尽管对葫芦野生种的原产地还有待追寻,但从有关的考古发现以及众多历史、传说和民俗反映的情况看,它确实是最早伴随着中国文明成长的非同寻常的作物之一。已故中国著名植物学家胡先骕认为:“葫芦在中国应用得很早,壶字即由葫芦而来,不一定是由非洲传进亚洲的”(《人的习惯与旧世界栽培植物的起源》,1954)。从上述资料与有关葫芦所体现的深厚文化底蕴和西南地区有关人类起源的传说和崇拜习俗,以及《广志》(3世纪70年代前后)记有:朱崖有“苦叶瓠”等情况看,虽然目前人们仍在寻找分布在中国的葫芦野生种,但人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水热条件良好、葫芦科等藤本植物众多的西南地区或海南岛等地有可能也是葫芦的起源地之一。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8-19 热度:1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