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起源于哪个国家?

墨西哥是玉米的故乡,现代考古证实,玉米起源于一种生长在墨西哥的野生黍类,经过逐渐的培育,大约在年前,中美洲的古印第安人已经开始种植玉米了。

现在的墨西哥人对玉米的种植和加工技术可以说是已经发展到了极致。

墨西哥人最先培育并推广了彩色玉米,像深蓝色、墨绿色、紫红色,还有红、黄、蓝、白、绿各色间杂的五彩玉米。超市的货架上,种类繁多的玉米食品足以让人为之瞠目。

玉米的传入和推广玉米原来叫玉蜀黍,各地俗名很多,有番麦、玉麦、玉黍、包谷、包芦、捧子、珍珠米等名称;还有叫做六谷(也写作稑谷或鹿谷)的,意思是说五谷之外的又一种谷。玉米原产美洲。有人根据元贾铭的《饮食须知》(1367年前后)中谈到玉蜀黍,而且元代尚食局(元朝宫廷里一个管理皇帝膳食的专门机构)有御麦面,以为我国元代已有玉米。这种说法未必正确。所谓御麦面,不过是专制皇帝御用的上好麦面。《饮食须知》中谈到玉蜀黍的部分很可能是后人加入的,恐不可靠。玉米很早就是美洲本地人的主要粮食作物,有很多关于玉米的故事,还在地下发掘出远古玉米的籽粒,以及用大量黄金、陶土和玉米穗做成的玉米神像。而在其他各国的历史上,直到十五世纪,没有一个国家有有关玉米的记载或任何迹象。所以可以这样说。玉米是在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后[52石斛网www.52shihu.com],才传到旧大陆各国的。玉米怎样传入中国,西方的学者有不同的推测。有人以为玉米是由阿剌伯人从西班牙带到麦加,由麦加传到中亚细亚而入中国西北部,或者从麦加传到回教印度而入中国西南部,然后从西北部或西南部向东传播到各省。这种推测还要作进一步的研究。他们引用的较早的中国文献,一般限于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578年),有的也只是引用到田艺蘅的《留青日扎》(1573年)。实际上我国各省府县志中保存着丰富的有关玉米的记载。根据各省通志和府县志的记载,玉米最早传到我国的是广西,时间是1531年,距离哥伦布发现美洲不到四十年。到明代末年(1643年为止),它已经传播到河北、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江苏、安徽、广东、广西、云南等十省。还有浙江、福建两省,虽则明代方志中没有记载,但有其他文献证明在明代已经栽培玉米。清初五十多年间,到十七世纪末(即康熙三十九年)为止,方志中记载玉米的比明代多了辽宁、山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六省。1701年以后,记载玉米的方志更多,到1718年为止,又增加了台湾、贵州两省。单就有记载的来说,从1531到1718年的不到二百年的时期内,玉米在我国已经传遍二十省。

玉米须对人体的好处有哪些?

玉米须也用于小便不畅而疼痛的热淋,有清热通淋的功效。现代用于肾孟肾炎、膀胱炎、尿道炎也有辅助治疗的效果。一般用鲜玉米须60克煎汤,频频饮服;如能与鲜茅根、车前草各30克同煎服用、效力更强。

查看详细

玉米须功效主治是什么怎样鉴别?

玉米须

又名:玉麦须、玉蜀黍蕊

性味归经:味甘、淡,性平:归肝、肾、膀胱经。

消肿良药玉米须具有利水消肿、清肝利胆的功效,是消肿的良药。《岭南采药录》中记载,玉米须“和猪肉煎汤治糖尿病,又治小便淋沥砂石,苦痛不可忍,煎汤频服。”目前临床上已将玉米须广泛应用于高血压、鼻炎、肝炎、糖尿病、哮喘及胆道结石等多种疾病的治疗。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玉米须确有降血压、降血糖、利尿的作用,还兼有一定的抑菌、抗癌作用。

【玉米须小档案】

玉米须是玉蜀黍的花柱和花头。玉米须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属乔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药用部位为玉米须的花柱,一般在夏季收获玉米时采收,晒干或烘干,生用。现代研究发现,玉米须中主要含有挥发性生物碱、黄酮、甾醇、肌醇、尿囊素、多糖等。

【功效主治】

功效利尿消肿,清肝利胆。

主治1.用于水肿、小便不利、或小便短赤等。2.用于肝胆湿热引起的肝炎黄疸、胆囊炎、胆结石等。3.用于高血压病、糖尿病等。

【注意事项】

玉米须入煎剂常用量为15~30克。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8-17 热度:1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