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滞秘有哪些食疗药膳?

(1)人参麦冬粥来

[原料]人参6克(或党参源15克或西洋参10克)、麦冬15克、粳米50克。

[操作]先煎人参、麦冬30-40分钟,去渣取汁,再用药汁煮米成粥。晨起早餐食用适量。

[功效]补中益气,滋阴养胃而使润燥通便。

(2)黄芪松子仁粥

[原料]黄芪30克、松子仁15克、粳米50克。

[操作]将黄芪和粳米减30-40分钟,去渣取汁,再用药汁煎米和松子仁成粥。晨起早餐食用适量。

[功效]补中益气、润肠通便。

(3)郁李仁粥

[原料]郁李仁6克,薏米30克。

[操作]将薏米淘净备用[52石斛网www.52shihu.com],郁李仁研碎,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用文火煮至米烂成粥即可。每日一次,早餐食用。

[功效]有润燥滑肠的作用。适用于胃肠气滞,大便燥涩不通。

为什么气滞者忌用小米粥?

小米(粟米):不可与杏同食,同食易使人呕吐、泄泻;气滞者忌用。

气滞血瘀体质的饮食调养

气滞血瘀体质宜选用有行气、活血功能的饮食,例如:

白萝卜、柑橘、大蒜、生姜、茴香、桂皮、丁香、山楂、桃仁、韭菜、黄酒、红葡萄酒、洋葱、银杏、柠檬、柚子、金橘、玫瑰花茶、茉莉花茶等

桃仁、油菜、黑大豆具有活血祛瘀作用;据报导,黑木耳能清除血管壁上的淤积;适量的红葡萄酒能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山楂或米醋,能降低血脂、血黏度。

气滞血瘀体质宜少吃盐和味精,避免血黏度增高,加重血瘀的程度。

不宜吃甘薯、芋艿、蚕豆、栗子等容易胀气的食物;不宜多吃肥肉、奶油、鳗鱼、蟹黄、蛋黄、鱼籽、巧克力、油炸食品、甜食,防止血脂增高,阻塞血管,影响气血运行;不宜吃冷饮,避免影响气血运行

查看详细

气滞血淤怎样调理?

气滞血瘀的患者可以用行气活血的中药调理,常用的药物有木香、沉香、赤芍、桃仁等,要在医生指导下辩证治疗。患者平时要适度锻炼,不要吃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

查看详细

气滞如何调养?

韩剧您提供信息,实际上肥胖的人群需要更加多的氧气以维持身体血氧水平,因此对于心肺负担很大。每当运动时,心肺承受负担更大,从而出现气虚症状。建议您可以选择吃补气补血食物,比如当归、红参,同时宜调节运动强度,不适宜运动强度过高。

查看详细

在中医、气滞是不是就要吃补气药?

病情分析:气滞血瘀体质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与情绪、饮食、年龄、环境、疾病等诸多因素有关。例如:(1)情绪抑郁、紧张,性格内向,有不顺心的事都埋在心里,郁结日久,影响气血运行;(2)嗜食油腻、甜食,血脂过高,或饮食过咸,或饮水不足,均能使血液过分黏稠,导致气血运行不畅;(3)气虚、阳虚体质,推动功能减退,导致气血运行迟缓或瘀积;(4)生活环境寒冷,血管长期痉挛,血行迟缓或凝滞于微血管;(5)缺少运动锻炼,心肌收缩力减弱,气血运行迟缓;(6)近代研究发现,各种慢性炎症引起局部组织郁血、水肿、粘连,或病理产物停积于局部,影响气血运行。

意见建议:

气滞瘀血体质宜用行气、活血药疏通气血,达到“以通为补”的目的。如柴胡、香附、郁金、当归、川芎、红花、薤白、枳壳、桃仁、参三七、银杏叶等行气、活血药,有助于改善气滞血瘀体质。

不应补气。人参一般用来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主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症。就是说不宜服用人参。

查看详细

脾虚气滞怎么治疗?

治疗方法以,疏肝健脾,行气止疼,适当温中治疗,可以是寒热错杂,可以用半夏泻心汤,寒热平调,中成药可以适当选择用香砂养胃丸等,还是建议在当地中医中药治疗,效果会明显一些

查看详细

气滞血瘀怎么回事?

气滞血瘀是由于体内血液的运行需要气的推动,才能保证血液运行周流不息。如果因情志抑郁、饮食积滞等邪气闭阻,影响气的升降出入则形成气滞,又会影响血液运行,最终导致气滞血瘀的证候。总而来讲是由于气机郁滞导致血行瘀阻的复合症候,多表现为急躁易怒、胁肋胀痛窜痛、继而出现刺痛,以及乳胀胸闷、痛经闭经等症状。

查看详细

气滞可以吃什么食物好?

1.肝郁气滞证是指由于肝的疏泄功能异常,疏泄不及而致气机郁滞所表现的证候。又称肝气郁结证,简称肝郁证。多因情志不遂,或突然受到精神刺激,或因病邪侵扰,阻遏肝脉,致使肝气失于疏泄、条达所致。本证以情志抑郁,胸胁或少腹胀痛、窜痛,或妇女月经失调等表现为审证要点。

2.气属于阳,血属于阴,气和血在功能上存在着差别,但气和血之间又存在气能生血、行血、摄血和血为气母四个方面的关系。如果这四个方面的关系失调,出现临床症状,就叫气血不和或气血不调。

3.肝藏血、肾藏精,肝肾不足在临床会出现一系列精血不足的阴虚症象。

4.“湿热”是中医的专业术语,包括病因学和证候学二方面概念(一言难尽)。因此,它的症状也就是中医所谓的“湿邪”和“热邪”相兼引起,临床既有头身困重,脘痞呕恶,纳呆便溏,尿浊带多,黄腻、脉滑等“湿”象,又有身热烦躁、口渴面赤、便结尿黄、舌红、苔黄、脉数等“热”象。两“象”互见而复杂多样晌陵,而治疗也就相应地要用清热化脊谨侍湿的中药组方服用,饮食宜“清、淡”。

5.脾肾阳虚证,外邪入里、劳倦内伤樱吵,久病虚损均可导致脾肾两脏阳气虚衰。久泻久利、水邪久踞,致脾肾两脏阳衰,或他脏虚损渐及于脾肾,均可造成两脏同时虚衰而为脾肾阳虚证。脾肾阳虚提示脾肾两脏机能减退、运化失职,水湿停滞、阴寒内盛、全身脏腑功能失调。脾肾阳虚是以虚为主夹有实证之证候。主症:下利清谷、腰膝酸软、肢体浮肿、形寒肢冷。临床表现:下利清谷或久泻滑脱或五更泄泻,少腹冷痛,腰膝酸软,小便不利、面目肢体浮肿,甚则腹胀如鼓,形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

查看详细

胃肠气滞的症状有哪些?

胃肠气滞是因为胃肠道气机阻滞所引起的,主要症状是腹部胀痛或窜痛,腹胀,肠鸣矢气,是由于感受寒邪,过食寒凉,或心情抑郁,情绪激动而导致的胃肠气机阻滞。这种情况首先需要保持心情愉快,注意腹部保暖,避免着凉,可以局部热敷。注意饮食,少食生冷寒凉的食物,吃易消化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可以给予理气散结的中药治疗。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12-27 热度: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