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可以治什么病?

中药材当中学名“地龙”功效如下:性寒,味咸。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用于高热神昏惊痫抽搐,关节麻痹,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肺热喘咳,尿少水肿,高血压症。

药理作用

1。溶栓和抗凝作用

参环毛蚓体腔液干粗粉直接注入大鼠十二指肠30mg/kg,以动静脉插管串线粘附纤维蛋白方法测纤维蛋白生成,具有明显的溶纤维蛋白活性,煮沸或烘干后活性即丧失。以纤维蛋白平板测定法证明,冻干粗粉5μg与尿激酶1u的溶纤维蛋白活性相当。但纤维蛋白平板经85℃水浴加热30min后,尿激酶的活性丧失而冻干粗粉的活性仍部分保留。说明冻干粗粉溶纤维蛋白机制与尿激酶不完全一样。尿激酶的作用是激活纤维蛋白溶酶原使之成为有活性的纤溶液,催化纤维蛋白溶解,蚯蚓冻干粗粉除了有尿激酶样纤溶作用外,尚有直接催化纤维蛋白水解的作用。赤子爱胜蚓提取液在体外对兔静脉血栓有溶解作用,对已凝固的纤维蛋白胶板也有一定纤溶活性。其纤溶作用有直接纤维蛋白溶解和激活纤溶酶原的间接作用,但以直接纤溶为主。家兔静注蚯蚓水浸液0。lg/kg或0。2g/kg,对颈总动脉一颈外静脉血流套路法实验性血栓形成有明显抑制作用,灌服1g/kg亦有明显抑制,但软弱,静注0。02g/kg有溶栓作用。家兔静注广地龙()醇提取注射液(每1ml含生药2g)2ml/kg,可明显延长血小板血栓和纤维蛋白血栓形成时间,使血栓长度和干重减少,并降低血液粘度。家兔静注人工养殖的正蚓科双胸蚓属(os)粗提取液,可显著降低血中纤维蛋白原含量,并使代球蛋白溶解时间显著缩短。粗提取液经进一步萃取,制备出含多种纤溶酶和纤溶酶原激活物的制剂,具有良好的溶解血栓作用,可使兔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力增加,血小板聚集性显著降低,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降低,红细胞刚性指数降低,提示其通过促进纤溶、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红细胞膜稳定性等发挥作用。蚯蚓干粉水浸液在体外对家兔纤维蛋白和凝血块均有溶解作用。家兔静注水煎醇沉注射液对耳缘静脉血栓有明显溶解作用。正常志愿者口服蚯蚓提取物亦有明显的抗凝和纤溶作用,且与剂量相关。凝血活酶时间明显延长,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增强,代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含量增加。从蚯蚓提取的纤溶酶(冻干粉)给家兔灌胃,0。05g/(kg·d)或0。1g/(kg·d),连续3d,从心脏取血,在体外形成的血栓长度、湿重、干重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地龙煎剂在体外对牛凝血酶促进人血纤维蛋白原凝聚有明显抗凝血酶作用。赤子爱胜蚓提取物对凝血酶时间(TT)有明显延长作用,在缺乏抗凝血酶-III()的血浆中加入该提取物也可使TT明显延长,但延长程度较小,说明这种作用有依赖和不依赖的两个部分。家兔静注地龙提取物(EE)可明显延长TT其半衰期0。32h在体外EE亦可明显延长TT和白陶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广地龙水浸液加碱水解后再用乙醇分级分离,所获提取物亦可明显延长KPTT和TT,其抗凝血酶活性不能被抗体及鱼精蛋白中和,表明其活性不依赖于该活性成分不属多糖或蛋白质,可能是一种耐碱耐热的小肽或含双键化合,与水蛙素、肝素等抗凝物质不同。高血粘度综合征和缺血性中风患者每口口服赤子爱胜蚓提取液,连续14d为三疗程,服1~2疗程,患者的血细胞比、血沉、血浆粘度、血纤维蛋白原等均有降低。家兔静注地龙提取液,可使血小板聚集性显著降低,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降低,红细胞刚性指数降低。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抗心律失常作用给动物静注地龙注射液对氯仿一肾上腺素或乌头碱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氯化钡或毒毛花着G诱发的家兔心律失常均有明显的对抗作用;对心脏传导亦有抑制作用。(2)降血压作用麻醉犬静注广地龙热水浸剂或乙醇浸出液0。1g/kg,30~45min出现血压下降,可维持2一3h;正常大鼠三次灌胃大剂量(10g/kg)或肾型高血压大鼠每日准胃小剂量(50mg/kg),连续2星期,均有明显的降压作用。肾型高血压大鼠血压下降出现于给药后3~7d并于停药后第2星期回升到用药前水平。广地龙的降压机制可能是由于它直接作用于脊髓以上的中枢神经系统或通过某些内感受器反射地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引起部分内脏血管的扩张而使血压下降。大鼠静往广地龙煎剂0。25g/kg,立即引起血压下降,其降压过程与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相似,如预先静注PAF受体阻滞剂显著抑制广地龙的降压作用,提示类PAF物质是广地龙的重要降压成分。对易卒中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SP)喂食含地龙饲料,可在不影响SHPSP体重的情况下降低SHRSP血压,改善血管弹性即增加主动脉负荷湿重比(拉力g/主动脉湿重mg)和断裂时主动脉最大负荷(拉力g/主动脉湿重mg),降低心体重比(心肌mg/体重g×10-3),增加肾体重比,且还具有利钠、利尿和降低三酸甘油作用,提示地龙可能有一定的预防SHRSP卒中发生的作用。

3。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①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中风):预先腹腔注射地龙注射液10g/kg,对蒙古沙土鼠一测预总动脉结扎造成的缺血性脑卒中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可减轻缺血性脑卒中的症状,如立毛、转圈行为和打滚发作等的发生率下降,并明显降低动物的死亡率,使缺血性脑卒中动物脑组织中降低了的单胺类递质5一羟色胺和多巴胺趋于恢复,而对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则无明显影响。②抗惊厥和镇静作用:小鼠腹腔注射地龙醋酸铅处理的提取液,可明显对抗戊四氮和咖啡因引起的惊厥,但不能对抗土的宁引起的惊厥,提示其抗惊厥作用部位是在脊髓以上的中枢神经部位。小鼠腹腔注射地龙乙醇浸出液20g/kg,对电惊厥也有对抗作用,ED为22。18g/kg。地龙醇浸液对小鼠、家兔有镇静作用。③解热作用:蚯蚓水浸剂对大肠杆菌内毒素及温热刺激引起的发热家兔均有良好的解热作用,但较氨基比林的作用弱。口服广地龙散12g,对健康人体温无降低作用,对感染性发热患者降温作用优于阿司匹林(口服0。3g)对非感染性发热亦有效,但作用出现较晚,一般于服约后0。5-3h显效,2-5h体温降至正常。

4.抗癌作用

小鼠每日灌服地龙提取物l1mg/只,连续58d,对移植的肉瘤S180。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不仅瘤体明显减少,且可延长小鼠的生存期。小鼠每日灌服地龙提取物1mg/只,连续6d,对移植性实体瘤H22。也有明显抑制作用。班蚓提取物经透析后的透析外液对接种肉瘤S180或实体瘤EMT6。的小鼠均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该成分经100℃加热20min,抑癌作用即消失。地龙可透析组分在体外对胃癌细胞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背(H3-TdR)的渗入有明显抑制作用,该组分经56℃加热0。5h抑瘤作用仍然存在,表明该有效组分分子较小而且耐热。应用凝胶过滤技术对地龙提取物进行分离获4个组分。组分I在体外对胃癌细胞的3H-TdR渗入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该组分经56℃加热0。5h抑瘤作用仍存在,但较未加热组明显减弱,提示该组分加热后抑瘤作用部分保留,具有一定耐热性。组分IV在体外对胃癌细胞的3H-TdR渗入也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但该组分经56℃加温0。5h后抑瘤作用即消失,提示该组分不耐热,组分II和组分III则均无抑瘤作用。地龙提取物在体外对培养的喉癌细胞Hep-2有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小鼠灌服地龙提取物与5一氟尿呼惯(5-FU)联合应用对乳腺癌MA的治疗有明显协同作用,肿瘤生长比单用5-FU延迟3d,癌细胞变性坏死较单用严重,小鼠存活时间也较单用延长阳门。地龙提取物与白介素2(IL-2)联合应用对小鼠肉瘤S180。亦可抑制肿瘤生长,表现协同作用。移植肉瘤S180。的小鼠灌服地龙提取物,与5-FU联合应用时,对肿瘤的抑制有协同作用,如与辐射增效剂AK123联合应用则产生更强的辐射增效作用,三者合用则抑瘤效果最好。在体外,地龙提取物与AK123合用对人喉癌细胞Hep-2也表现协同作用。地龙提取物与热疗联合应用对小鼠实体瘤EMT6的抑制也有明显协同作用。灌服地龙提取物对正常及荷瘤(S180)小鼠均有促进脾淋巴细胞转化作用,对给予直线电子加速器照射和未照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也有促进作用;但体外实验则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和人血淋巴细胞转化均有抑制作用。提示地龙提取物可能通过提高机体免疫能力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小鼠腹腔注射地龙提取物100mg/kg,连续6d,可使胸腺及脾脏有核细胞数明显增加,脾细胞对刀豆球蛋白A(ConA)、脂多糖(LPS)的反应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脾脏自然杀伤细胞(NK)及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细胞毒(ADCC)活性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对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亦有相似作用,但脾脏NK及AfXIC活性则显著低于对照组。荷瘤小鼠经深部X线治疗机局部照射后,脾重、脾有核细胞数、NK细胞活性、ADCC活性及牌细胞IL-2活性均受到一定抑制[52石斛网www.52shihu.com],但如加用地龙提取液治疗,则未见任何免疫抑制作用,甚至有所提高,提示对机体免疫功能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小鼠每日灌服地龙提取物,可使尾血中吞噬细胞化学发光增强,提示可增强吞噬功能;荷瘤(S180)小鼠NK细胞活性下降,如灌服地龙提取物8d,则NK活性基本恢复。肿瘤患者服用地龙提取物2个月,采用系列抗入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单克隆抗体(McAb),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T3,T4,T8,T4/T8,Tb,Tac,B细胞亚群的值,服地龙提取物者可提高T3,T4及T4/T8及,提示其为一种免疫增强剂。接受放射治疗的食管癌患者眼地龙提取物150mg,每日2次,能控制患者白细胞下降,效果优于免疫增强刑多抗甲素()。荷瘤(S180)小鼠每日灌服地龙提取物100mg/kg,连续7d,能使因荷瘤而增加荧光产物(直接反映体内脂质过氧化速率)含量降低,血中谷优甘肽还原酶(GR)、过氧化氢酶(CAT)、谷优甘肽过氧化物酶()动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则增加,提示地龙提取物有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但体外试验却证明,地龙提取物与激光、血叶淋衍生物对S180癌细胞具有协同杀伤作用,化学发光强度也明显增高,如将自由基清除剂CAT和SOD加入培养基内,则使增强的发光强度明显减小,提示地龙提取物的协同作用至少部分是通过增加活性氧而实现的。

5.平喘作用

豚鼠腹腔注射地龙液(每1ml含鲜地龙约0。75g/ml)2ml,对卵蛋白引起的过敏性哮喘潜伏期明显延长,吸入组胺引起的哮喘潜伏期也明显延长,但对吸入乙酸胆碱引起的哮喘则无影响。大鼠腹腔注射地龙液2ml,连续3d对卵蛋白引起的被动皮肤过敏反应有抑制作用。在体外,地龙液8×10-7g/ml浓度对豚鼠离体气管由组胺引起的收缩有明显抑制作用。从蚯蚓提出的含氮成分对大鼠、家兔肺灌注法有显著扩张支气管作用,并能对抗组胺和毛果美香碱引起的支气管收缩。静注于豚鼠,50%动物可耐受致死量组胺。认为地龙的某种组分可阻滞组胺受体,对抗组胺使气管痉挛及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作用,此为平喘的主要机制。

6.对平滑肌的作用

从广地龙提取出的淡黄色结晶,能使已孕和未孕大鼠或豚鼠离体子宫紧张度明显升高,浓度增加可使之呈痉挛收缩状态;静注1mg/kg,可使家兔在位子宫紧张度升高,静注3~6mg/kg或灌服10~20mgl/kg,可使慢性子宫瘘管家兔子宫收缩明显增强。此外,该结晶0。5~1mg/kg静注,对家免在位肠管亦有明显兴奋作用,对大鼠后肢血管灌流亦表现明显兴奋,但对在体豚鼠支气管作用较弱。

7.其他作用

蚯蚓3%醋酸提取物、2。5%硫酸提取物。84%乙醇及石油醚提取物在体外对人型结核杆菌有较强抑制作用,由3%醋酸提取的两种物质抑制人型结核杆菌的最稀释位数分别为100信及70倍,2。5%硫酸提取物的最高稀释倍数为100倍,此三种提取物均耐热;84%乙醇及五油醚提取物的最高稀释倍数均为3200倍,但不耐热。地龙提取物在体外对小鼠和人的精子均有快速杀灭作用,其中的蜕拍酸、透明质酸能迅速使精子制动、凝集,并使其结构受到破坏。地龙提取液外用对局限性硬皮病有效,经生化分析提取物具有特异性降解胶原纤维的胶原酶,其疗效很可能是局部变性胶原纤维降解所致。

体内代谢过程

家兔静注参杯毛蚓注射液,以凝血酶时间测定为药效指标,按药效一对数剂量关系估算药动学参数,表明其抗凝血酶有效成分在体内属一级动力学消除,符合二室模型,t1/2a。为4。1limn,t1/2β为,量效曲线下面积(AUC)为169。1mg/(kg·h),清除率(CL)为0。964h-1。提示抗凝血酶成分由血液向外周组织分布速率很快,而清除较慢,可能是一种小分子物质,在体内分布广泛。

毒性

广地龙热浸剂给小鼠静注LD50。为3。85g/kg,腹腔注射LD50。为/kg,给大鼠灌胃0。lgl/(kg·d),连续45d未发现毒性反应。小鼠腹腔注射广地龙注射液,LD50为40。7g/kg。从广地龙1000g提得淡黄色结晶2g,给小鼠为注LD50。为38。7mg/kg。按动物急性死亡率法估测参坏毛蚓毒性组分的药动学参数,其在体内属一级动力学消除,呈一室模型,t1/2。为31。2min,仅为抗凝血酶成分消除半衰期的22。3%,因毒性组分半衰期短,所以地龙多次连续给药不易造成蓄积中毒。比较安全。

中药制品的成分

参环毛蚓和背暗异唇蚓含溶血成分:蚯蚓素(),解热成分:蚯蚓解热碱(),有毒成分:蚯蚓毒素(lysin)等。还含6-羟基嘌呤(),黄嘌呤(),腺嘌呤(),鸟嘌呤(),胍(),胆碱(),以及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赖氨酸()等氨基酸。我国市面出售的赤子爱胜蚓和美国红蚓即红色爱胜蚓的杂交种,称为“大平二号蚓”,其中含有天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脯氨酸()和锌、铜、铁、铬、硒、钼、佤、镁等元素。近年从赤子爱性蚓体内找出血小板活化因子(),其前体物质1-O-烷基-2-酰基-sn-甘油-3-磷酸胆碱()占磷脂酰胆碱(ine)的比例高达61。4%。据日本人研究含有溶血作用物质蚯蚓素(,P3(CaCl2)19·3H2O,解热作用物质蚯蚓解热碱(,)可能为酪氨酸()的衍生物,并有一种有毒成分蚯蚓毒素(lysin)。此外,并含有脂肪酸、类脂化合物、胆固醇、胆碱、维生素B、黄尿圜()、胍()及磷等。

药品动物原料

地龙,本品为次常用中药,原名"白颈蚯蚓","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地龙之名始见于"图经本草"。市售品分广地龙及土地龙两种。广地龙的原动物为参环毛蚓,一般认为品质较好;土地龙品种很多,各地不一,但以缟蚯蚓为最多见。

蚯蚓的药用价值是什么?

蚯蚓对于溶解血栓,降低血粘,改善血液循环有着极大地帮助。

蚯蚓作为一种药材还有另一个别名叫地龙。蚯蚓除了可以制作鱼饲料外,还有极其珍贵的药用价值。

在生物界蚯蚓具有一种特殊的生命现象——断后重生。一条蚯蚓断成两截并不会让它失去生命,一段时间之后,它就会从一条变成两条。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科学家们解开了这个谜。蚯蚓体内有一种特殊的活性蛋白成分,在医学上被称作活性地龙蛋白。活性地龙蛋白在蚯蚓被切断后会马上刺激各细胞快速有丝分裂,重新建立一条新的运动、触觉、嗅觉的生命系统。

地龙不仅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还含有多种药理活性成分,其药理作用几乎涉及人体各个系统。地龙价值高、用途广,不论作为药品、还是营养保健品开发利用在经济、社会和生态方面都有巨大的效益潜力。

经过长期研究发现,地龙蛋白对溶解血栓、软化血管、降低血粘、双向调节血压、降低血糖改善微循环有着很好的临床作用。

扩展资料

蚯蚓的应用

蚯蚓是腐食性土壤动物,主要以腐烂的有机物为食。所以蚯蚓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是属于分解者。在这一环中蚯蚓的作用仅次于土壤微生物,超过其他土壤动物。蚯蚓在自然界物质循环和生态平衡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蚯蚓能够对许多决定土壤肥力的过程产生重要影响,被称为“生态系统工程师”。它通过取食、消化、排泄和掘穴等活动在其体内外形成众多的反应圈,从而对生态系统的生物、化学和物理过程产生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蚯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龙

查看详细

蚯蚓吃什么?

蚓为习见的一种陆生环节动物,生活在土壤中,昼伏夜出,以腐败有机物为食,连同泥土一同吞入。也摄食植物的茎叶等碎片。蚯蚓可使土壤疏松、改良土壤、提高肥力,促进农业增产。世界的蚯蚓约有2500多种,我国已记录229种。环毛属(),广种类多,我国有2000多种。

与人类的关系

蚯蚓以土壤中的动植物碎屑为食,经常在地下钻洞,把土壤翻得疏松,使水分和肥料易于进入而提高土壤的肥力,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蚯蚓可以作为家禽的饲料,是鸡、鸭喜好的“肉类”食物;蚯蚓还是淡水钓鱼适应面广,各种水域、鱼类、气候都较适宜的钓饵。但蚯蚓也有为害的一面。有一种寄生在猪体内的寄生虫——猪肺丝虫,在它的幼虫生长发育中,有一段时间是寄生在蚯蚓体内的。因此,在猪肺丝虫流行的地区,蚯蚓为这种寄生虫的繁殖提供了方便的条件。

外剖形态

蚯蚓体呈圆柱状,细长,各体节相似,节与节之间为节间沟(rrow)。

头部不明显,由围口节()及其前的口前叶()组成。口前叶膨胀时,可伸缩蠕动,有掘土、撮食、触觉等功能。

围口节为第1体节,口位其腹侧,口前叶下方。肛门在体无端,呈直裂缝状。自第2体节始具刚毛,环绕体节排列,称环生()。

刚毛简单,略呈S形,大部分位于体壁内的刚毛囊中。

性成熟个体,第14-16体节色暗肿胀,无节间沟,无刚毛(sis腹面有刚毛),如戒指状,称为生殖带或环带()。生殖带的形态和位置,因属不同而异。生殖带的上皮为腺质上皮,其分泌物在生殖时期可形成卵茧()。生殖带的第一节即第14体节腹面中央,有一雌性生殖孔;第18体节腹侧两侧为一对雄性生殖孔。纳精囊孔()2一4对,随种类不同而异,

自11-12节间沟开始,于背线处有背孔(),可排出体腔液,湿润体表,有利于蚯蚓的呼吸作用进行和在土壤中穿行。

体壁和次生体腔

蚯蚓的体壁由角质膜、上皮、环肌层、纵肌层和体腔上皮等构成。最外层为单层柱状上皮细胞,这些细胞的分泌物形成角质膜()。此膜极薄,由胶原纤维和非纤维层构成,上有小孔。柱状上皮细胞间杂以腺细胞,分为粘液细胞和蛋白细胞,能分泌粘液可使体表湿润。蚯蚓遇到剧烈刺激,粘液细胞大量分泌包裹身体成粘液膜,有保护作用。上皮细胞基部有短的底细胞,有人认为可以发育成住状上皮细胞。感觉细胞聚集形成感觉器,分散在上皮细胞之间,基部与上皮下的一薄层神经组织的神经纤维相连。此外尚有感光细胞,位上皮的基部,也与其下的神经纤维相连。

上皮下面神经组织的内侧为狭的环肌层与发达的纵肌层。环肌层为环绕身体排列的肌细胞构成,肌细胞埋在结统组织中,排列不规则。纵肌层厚,成束排列,各束之间为内含微血管的结缔组织膜所隔开。肌细胞一端附在肌束间的结缔组织膜上,一端游离。纵肌层内为单层扁平细胞组成的体腔上皮。

蚯蚓的肌肉属斜纹肌,一般占全身体积的40%左右,肌肉发达运动灵活。蚯蚓一些体节的纵肌层收缩,环肌层舒张,则此段体节变粗变短,着生于体壁上斜问后伸的刚毛伸出插入周围土壤;此时其前一段体节的环肌层收缩,纵肌层舒张,此段体节变细变长,刚毛缩回,与周围土摆脱离接触,如此由后一段体节的刚毛支撑即推动身体向前运动。这样肌肉的收缩波沿身体纵轴由前向后逐渐传递。引起蚯蚓运动。

蚯蚓为次生体腔,很宽广,内脏器官位于其中。体腔内充满体腔液。含有淋巴细胞、变形细胞、粘液细胞等体腔细胞。当肌肉收缩时,体腔液即受到压力,使蚯蚓体表的压力增强,身体变得很饱满,有足够的硬度和抗压能力。且体表富粘液,湿润光滑,可顺利地在土壤中穿行运动。

体腔被隔膜依体节分隔成多数体腔室(ent),各室有小孔相通。每一体腔室由左右二体腔囊发育形成。体腔囊外侧形成壁体腔膜,内侧除中间大部分形成脏体腔膜外,背侧与腹侧则形成背肠系膜和腹肠系膜。蚯蚓的腹肠系膜退化,只有肠和腹血管之间的部分存在;背肠系膜则已消失。前后体腔囊间的部分,紧贴在一起,形成了隔膜()。有些种类在食道区无隔膜存在。

体壁内的壁体腔膜(um)明显。而肠壁的脏体腔膜(um)退化。中肠的脏体腔膜特化成黄色细胞()。可能有排泄作用。

消化系统

消化管纵行于体腔中央,穿过隔膜,管壁肌层发达,可增进蠕动和消化机能。消化管分化为口、口腔、咽、食管、砂囊、胃、肠、肛门等部分。口腔可从口翻出,摄取食物。咽部肌肉发达,肌肉收缩,咽腔扩大可输助摄食。咽外有单细胞咽腺,可分泌粘液和蛋白酶,有湿润食物和初步消化作用。咽后连短而细的食道,其壁有食道腺,能分泌钙质,可中和酸性物质。食道后为肌肉发达的砂囊(),内衬一层较厚的角质膜,能磨碎食物。自口至砂囊为外胚层形成,属前肠。砂囊后一段消化管富微血管,多腺体,称胃。胃前有一圈胃腺,功能似咽腺。胃后约自第15体节开始,消化管扩大形成肠,其背侧中央凹入成一盲道(),使消化及吸收面积增大。消化作用及吸收功能主要在肠内进行。肠壁最外层的脏体腔膜特化成了黄色细胞。自第26体节开始,肠两侧向前伸出一对锥状盲肠(caeca),能分泌多种酶,为重要的消化腺。胃和肠来源于内胚层,属中肠。后肠较短,约占消化管后端20多体节,无盲道,无消化机能。以肛门开口于体外。

循环系统

由纵血管、环血管和微血管组成,属闭管式循环。血管的内腔为原体腔被次生体腔不断扩大排挤,残留的间隙形成。

纵血管有位于消化管背面中央的背血管()和腹侧中央的腹血管()。背血管较粗,可搏动,其中的血液自后向前流动;腹血管较细,血液自前向后流动。紧靠腹神经索下面为一条更细的神经下血管()。食管两侧各有一条较短的食管侧血管(。l)。环血管主要有心脏4~5对(P。为4对,P。为5对),在体前部,位置因种类不同而异。心脏连接背腹血管。可搏动,内有瓣膜,血液自背侧向腹侧流动。壁血管()连于背血管和神经下血管,除体前端部分外,一般每体节一对。收集体壁上的血液人背血管

蚯蚓的血管未分化出动脉和静脉,血液中含有血细胞,血浆中有血红蛋白,故显红色。

血循环途径主要是背血管自第14体节后收集每体节一对背肠血管含养分的血液和一对壁血管含氧的血液,自后向前流动。大部分血液经心脏入腹血管,一部分经背血管在体前端至咽。食管等处的分支入食管侧血管。腹血管的血液由前向后流动,每体节都有分支至体壁、肠、肾管等处,在体壁进行气体交换,含氧多的血液于体前端(第14体节前)回到食管侧血管,而大部分血液(第14体节后)则回到神经下血管,再经各体节的壁血管人背血管。腹血管于第14体节以后,在各体节于肠下分支为腹肠血管入肠,再经肠上方的背肠血管入背血管。

呼吸与排泄

蚯蚓以体表进行气体交换。氧溶在体表湿润薄膜中,再渗入角质膜及上皮,到达微血管丛,由血浆中血红蛋白与氧结合,输送到体内名部分。蚯蚓的上皮分泌粘液,背孔排出体腔液,经常保持体表湿润,有利于呼吸作用。有人认为蚯蚓也能在水中进行呼吸或行泛氧呼吸。

蚯蚓的排泄器官为后肾管,一般种类每体节具一对典型的后肾管,称为大肾管。环毛属蚯蚓无大肾管,而具有三类小目管:体壁小肾管()位体壁内面,极小,每体节约有200一250条,内端无肾口,肾孔开口于体表。隔膜小肾管()位第14体节以后各隔膜的前后侧,一般每侧有40一50条,有肾口呈漏斗形,具纤毛,下连内脏有纤毛的细肾管,经内腔无纤毛的排泄管,开口于肠中。咽头小肾管()位咽部及食管两侧,无肾口,开口于咽。后二类肾管又称消化肾管。各类小肾管富微血管,有的肾口开口于体腔,故可排除血液中和体腔内的代谢产物。肠外的黄色细胞可吸收代谢产物,后脱落体腔液中,再入肾口,由肾管排出。

神经系统

蚯蚓为典型的索式神经。中枢神经系统有位于第3体节背侧的一对咽上神经书(脑)及位于第3和第4体节间腹侧的咽下神经节,二者以围咽神经相连。自咽下神经节伸向体后的一条腹神经索,于每节内有一神经节)。外围神经系统有由咽上神经节前侧发出的8一10对神经,分布到口前叶、口腔等处;咽下神经节分出神经至体前端几个体节的体壁上。腹神经索的每个神经节均发出3对神经分布在体壁和各器官、由咽上神经节伸出神经至消化管称为交感神经系统()。

外周神经系统的每条神经都含有感觉纤维和运动纤维,有传导和反应机能。感觉神经细胞,能将上皮接受的刺激传递到腹神经素的调节神经元(),再将冲动传导至运动神经细胞,经神经纤维连于肌肉等反应器,引起反应,这是简单的反射弧。腹神经索中的3条巨纤维(),贯穿全索,传递冲动的速度极快,故蚯蚓受到刺激反应迅速。

感觉器官不发达,作壁上的小突起为体表感觉乳突,有触觉功能;口腔感觉器分布在口腔内,有味觉和嗅觉功能;光感受器广布于体表,口前叶及体前几节较多,腹面无,可辨别光的强弱,有避强光趋弱光反应。

生殖系统

雌雄同体,生殖器官仅限于体前部少数体节内,结构复杂。

雌性生殖器官:有卵巢1对,很小,由许多极细的卵巢管组成,位第13体节前隔膜后侧,卵漏斗()一对,位第13体节后隔膜前侧,后接短的输卵管()。两输卵管在第14体节腹侧腹神经索下会合,开口于此腹中线,称雌生殖孔。另有纳精翼(e)3对(P。为4对,P。和P。为2对),位第7、8、9体节内。纳精囊由坛()、坛管和一盲管()构成。为储存精子之处。纳精囊孔开口子6/7、7/8、8/9体节之间腹面两侧。

雄性生殖器官:精巢2对,很小,位第10及11体节内的精巢囊()内,精漏斗2对,紧靠精巢下方,前端膨大,口具纤毛,后接细的输精管。2管于第13体节内合为一条,向后伸,开口于第18体节两侧,为雄性生殖孔。前列腺()一对,位雄生殖孔一侧,前列腺管开口于输精管末端,分泌粘波与精子的活动和营养有关、精巢囊与其后第11及12体节内的贮精囊()相通,贮精囊内充满营养液。精巢产生精细胞后,先入贮精囊内发育,待形成精子,再回到精巢囊,经精漏斗由输精管输出。

蚯蚓的精子与卵不同时成熟,故生殖时为异体受精,有交配现象。交配时两个个体的前端腹面相对,头端互朝相反方向,借生殖带分泌的粘液紧贴在一起。各自的雄生殖孔靠近对方的纳精囊孔,以生殖孔突起将精液送入对方的纳精囊内。交换精液后,二蚯蚓即分开。待卵成熟后,生殖带分泌粘稠物质,于生殖带外形成粘液管,排卵子其中。当蚯蚓后退移动时,纳精囊孔移到粘液管时,即向管中排放精子。精卵在粘液管内受精,最后蚯蚓退出粘液管,管留在土壤中,两端封闭,形成卵茧、卵在卵茧内发育。卵茧较小,如绿豆大小,色淡褐,内含1~3个受精卵。

蚯蚓为直接发育,无幼虫期。受精卵经完全不均等卵裂,发育成有腔囊胚,以内陷法形成原肠胚。经2一3周即孵化出小蚯蚓,破茧而出。

有人报道环毛蚓有孤雌生殖。

温度对其生命活动的影响

蚯蚓是变温动物,体温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蚯蚓对环境的依赖一般比恒温动物更为显著,环境温度不仅影响蚯蚓的体温和活动,还影响蚯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及繁殖等,而且温度也对其他生活条件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间接影响蚯蚓。因此,温度是蚯蚓最重要的生活条件之一。

一般来说,蚯蚓的活动温度在5—30℃范围内,0—5℃进入休眠状态,0℃以下死亡,最适宜的温度为20—27℃左右,此时能较好地生长发育和繁殖。28—30℃时,能维持一定的生长;32℃以上时生长停止;10℃以下时活动迟钝;40℃以上时死亡,蚓茧孵化最适18—27℃。可见蚯蚓的最高致死温度低于其他无脊椎动物。养殖场最好在室内,在南方地区,夏天通风保湿,冬天只要关窗保温就能全年正常生产(这里的温度指基料的温度,因为空气的温度与基料的温度是不一样的,比如:当空气温度0℃时,基料温度有12℃左右;当空气温度为38℃时,基料温度却只有28℃左右,这是因为粪料含有极高的水分)。

怎样繁殖后代

蚯蚓雌雄同体,雄性生殖器官在第10、第11节的后侧,有两对精巢囊,每一个囊内有精巢和精漏斗各一个,通过隔膜上的小孔与后一对的贮精囊相连;贮精囊两对位于第11节和第12节内,精细胞在精巢中产生后,先进入贮精囊中发育,待成熟后再回到精巢囊,由精漏斗经输精管排出。两条输精管,在13节后,两两平行,当行至第18节与前列腺的支管和主管相会合,由雄生殖孔排出,雄生殖孔在第18节腹面两侧。雌性生殖器官有葡萄状的卵巢一对,附着在第12、第13节隔膜的后方,成熟的卵落入体腔,经第13节内一对卵漏斗,通过较短的输卵管,至第14节会合,而由雌性生殖孔排出,雌生殖孔只有一个。另外,在第6至第9节内,有受精囊2或3对,为接受和储存异体精子的场所,开口于6至9节间腹部节间沟两侧。

蚯蚓虽说是雌雄同体,但由于性细胞成熟时期不同,故仍需异体受精。蚯蚓的雄性生殖细胞先成熟。成熟后两条蚯蚓要进行交配,交配时,副性腺分泌粘液,使双方的腹面相互粘着,头端分向两方。雄性生殖孔与异体受精囊孔相对,精液从各自的雄生殖孔排出,通过对方的受精囊孔进入受精囊内。交换精液后两条蚯蚓各自分开。待卵成熟后环带分泌粘稠物质,在环带外凝固而成环状粘液管(蚓茧),成熟的卵由雌生殖孔排至蚓茧中。当蚯蚓作波浪式后退运动时,蚓茧相应逐渐向前移动,当移至受精囊孔处精子逸出,在茧中受精。蚯蚓继续后退,最后蚓茧离开身体,两端封闭而留在土中。每个蚓茧有1~3个胚胎,2~3周内孵化。如环境不适宜,可延至翌年春季孵化。

蚯蚓与养花

花盆中有蚯蚓的也一定要进行杀灭。花盆在室外地下摆放,蚯蚓很容易从盆的底孔钻入盆内。蚯蚓在大田里是有益的,但是在花盆里却是有害的。花盆内的泥土少,这会导致蚯蚓啃花卉的根系,还有蚯蚓会打洞,一浇水,水顺着洞就流走了,花儿喝不到水。如果花盆里有蚯蚓,可到花店里买一些“敌百虫”(农药)粉剂,洒在盆土的表面,和土搅匀后,浇水即可。敌百虫能彻底消灭蚯蚓。使用方法按包装说明即可。也有的认为蚯蚓粪便对于花是一种肥料,对花有益处。

蚯蚓的再生

蚯蚓是一种低等的环节动物,虽然它也有头、有尾、有口腔、肠胃和肛门。但它的整个身体就像由两条两头尖的“管子”套在一起组成的,外面一层是一不一环连起来的体壁,其中有由中胚层细胞组成的肌肉系统,体内便是一条消化道,从头到尾贯穿在一层层的隔膜中间。在内外两条“管子”之间,被体腔液充满着。

当蚯蚓被切成两段时,它断面上的肌肉组织立即收缩,一部分肌肉便迅速自己溶解,形成新的细胞团,同时白血球聚集在切面上,形成栓塞,使伤口迅速闭合。位于体腔中隔里的原生细胞迅速迁移到切面上来与自己溶解的肌肉细胞一起,在切面上形成结节状的再生芽。与此同时体内的消化道、神经系统、血管等组织的细胞,通过大量的有丝分裂,迅速地向再生芽里生长。就这样,随着细胞的不断增生,缺少头的一段的切面上,会长出一个新的头来;缺少尾巴那一段的切面上,会长出一条尾巴来。这样一条蚯蚓就变成了两条完整的蚯蚓。

蚯蚓的食物

蚯蚓是杂食性动物,它除了玻璃、塑胶、金属和橡胶不吃,其余如腐植质、动物粪便、土壤细菌等以及这些物质的分解产物都吃。蚯蚓味觉灵敏,喜甜食和酸味。厌苦味。喜欢热化细软的饲料,对动物性食物尤为贪食每月吃食量相当于自身重量。

查看详细

蚯蚓怎么养?

一、蚯蚓最适宜的生活温度为摄氏20度左右,低于5度即休眠,0度以下则死亡。而15度就能正常繁殖。若超过333度即会爬走或死亡。因此饲养蚯蚓必须选择适宜的温度环境。

二、蚯蚓养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分,过干则会死亡,过湿也难以生存。我们常见大雨过后由于大量雨水渗入地下,许多蚯蚓从深层泥土中扒出,直至晒干而死,即是这个原因。一般保持培养基料,用手捏成团但挤不出水即可。

三、基料的选用。可以有多种选择。最好是经过发酵的牛粪,颜色变黑后使用。如果认为不卫生,也可以选用较松软的园土。还可以选用撕碎并用水浸透的马粪纸或草扳纸与园土拌匀而成,也可以将园土掺些锯末。以上均为较好的养殖基料。

四、饲料:蚯蚓喜食较甘甜营养丰富的食物。米汤、淘米水、稀粥以及腐烂的瓜果都是较好的饲料。但是注意,食物发酵要散发热量,为此饲养的饲料应先发酵再进行投放,避免在饲养容器内发热影响蚯蚓的存活。投料时间应根据蚯蚓吃食情况加以掌握。一般,气温越高,吃食越多,喂食时间越勤。在度时大约半月喂一次。

五、饲养容器:可采取木箱、瓦盆、木桶、瓷盆均可,但需易于渗水、透气。

六、管理:除了注意防雨、防晒、保持适当温度、湿度与及时喂料外,要注意适时清理蚯蚓的排泄物。半年左右更换部分基料,另添一部分新的基料。

在饲养蚯蚓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食物是蚯蚓生长过程中最重要基本的条件,它对食物的要求并不高,常见的,米饭、馒头、蔬菜、果皮、瓜皮都可以用来作为蚯蚓的食物。使用粮食类饵料的时候,应该少喂勤加,在原来的食物被吃光以后再增添新的食物,以避免食物变质造成污染。使用果皮饲喂的时候,每平方米面积的饲喂量,最好控制在一次添加一斤左右,等到基本被吃光以后再添加新的饵料。使用西瓜皮饲喂的时候,每平方米最多添加半个瓜皮,最好不要有红色瓜瓤,瓜瓤里含有大量糖分,很容易变质腐烂,会对饲养环境造成污染,瓜瓤里还有大量的水分,流失的水分会让您很难控制饲养环境的湿度。温度的高低,决定了蚯蚓是否能够健康生长,温度过高,会造成蚯蚓食欲不佳或逃跑,温度过低会造成蚯蚓被冻伤或死亡。首先要选择一个大小合适的容器,要求它具有一定的保温性、透湿性及便携性,最合适的容器就是木质包装盒,既不用花钱又符合上述条件。陶土制作的花盆虽然基本适合上述条件,使用起来比木盒的效果就差一大截了。为了避免鼠害,包装盒的盖子是不能缺少的。许多住在楼房里的朋友,经常把饲养蚯蚓的盒子放在楼道里边,在空气温度变化很大的时候,由于楼道里大多是通风的,盒子里边的温度也会随着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放在楼道里饲养,经常发现楼梯上有蚯蚓的干涸尸体,在准备使用的时候才发现盒子里边已经没有蚯蚓了,原因就是夏季楼道里温度很高,恶劣的环境迫使蚯蚓不得不逃跑。假如您住在楼房里,假如您的爱人坚决反对您把蚯蚓放在家里,那么您应该把它放在哪里呢?在每座楼房的前面,都应该至少有一个自来水地井,打开井盖把蚯蚓盒子放在里面,这可是夏季饲养蚯蚓的绝佳地方,温度合适,湿度合适,只要您把地井盖子盖好了,估计没有人反对您在里边饲养蚯蚓。

查看详细

蚯蚓是益虫还是害虫为什么?

蚯蚓copy是益虫。

蚯蚓喜欢住在bai潮湿的土壤里,昼伏夜出,但du蚯蚓是zhi益虫,它每天吞食大量的dao泥土,将泥土中的腐叶和很小的生物吸收,然后将泥土排泄出来,使土壤变得疏松肥沃,十分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蚯蚓是杂食性动物,除了玻璃、塑胶和橡胶不吃,其余如腐植质、动物粪便、土壤细菌、真菌等以及这些物质的分解产物都吃。

扩展资料

蚯蚓的作用

蚯蚓生态系统中既是消费者、分解者,又是调节者,它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具体表现在:

1、对土壤中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循环等关键过程的影响;

2、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3、与植物、微生物及其他动物的相互作用。蚯蚓活动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受蛆酬生态类群、种群大小、植被、母岩、气候、时问尺度以及土地利用历史的综合控制。蚯蚓外来种入侵与生态系统的关系以及蚯蚓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和影响是两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土壤本身的复杂性,蚯蚓自然历史和生物地理学知识的缺乏,野外控制蚯蚓群落方法的滞后等都限制了蚯蚓生态学的发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蚯蚓

查看详细

蚯蚓会叫吗?

蚯蚓不会叫,在土里发出连续的咯咯声的,是在土里挖掘隧道的蝼蛄摩擦前翅发出的。

蚯蚓的肌肉属斜纹肌,肌肉发达运动灵活。蚯蚓一些体节的纵肌层收缩,环肌层舒张,则此段体节变粗变短,着生于体壁上斜问后伸的刚毛伸出插入周围土壤;此时其前一段体节的环肌层收缩,纵肌层舒张,此段体节变细变长,刚毛缩回,与周围土摆脱离接触,如此由后一段体节的刚毛支撑即推动身体向前运动。这样肌肉的收缩波沿身体纵轴由前向后逐渐传递。

蚯蚓是杂食性动物,它除了玻璃、塑胶和橡胶不吃,其余如腐植质、动物粪便、土壤细菌、真菌等以及这些物质的分解产物都吃。蚯蚓味觉灵敏,喜甜食和酸味。厌苦味。

扩展资料

蚯蚓为典型的索式神经。中枢神经系统有位于第3体节背侧的一对咽上神经节及位于第3和第4体节间腹侧的咽下神经节,二者以围咽神经相连。自咽下神经节伸向体后的一条腹神经索,于每节内。

外围神经系统有由咽上神经节前侧发出的8~10对神经,分布到口前叶、口腔等处;咽下神经节分出神经至体前端几个体节的体壁上。腹神经索的每个神经节均发出3对神经分布在体壁和各器官、由咽上神经节伸出神经至消化管称为交感神经系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蚯蚓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7-18 热度: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