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蓟和小蓟的饮片区别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大蓟和小蓟,可能见过只是不知道它的学名,市场上售大蓟与小蓟的不但复杂而且较混乱,异物同名的品种非常的多,因为有的地区将大蓟、小蓟颠倒相称,而有的地区则大小蓟不分,把它们当成同一种植物,其实它们之间的区别还是挺多的;下面就让我们认识一下大蓟和小蓟的饮片区别。

大蓟和小蓟的饮片区别

大蓟又名虎蓟、马蓟,华南称老虎俐、山萝卜,华东称千针草、野红花,福建称猪母刺、鸡姆刺,四川称土红花等。大蓟为菊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根簇生,为长纺锤形;茎高50-100厘米,有纵条纹,密披白软毛;叶互生,根生叶倒卵状长椭圆形,长15-30厘米,羽状深裂,裂片5-6对,先端尖,边缘具不等长浅裂和针刺,基部渐狭,形成两侧有翼的扁叶柄,茎生叶较小,基部抱茎,下表面密被白绵毛;花两性,头状花序单生于枝端,全为筒状花冠,紫红色。

小蓟又名猫蓟、刺蓟菜、刺儿菜、刺蓟、刺角菜等。小蓟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无纺锤状块根,根细长;茎直立,高25-60厘米[52石斛网www.52shihu.com],绿而带紫,被白色绵柔毛;叶互生,长椭圆状披针形,长7-11厘米,宽1-3厘米,先端短尖,叶全缘或疏齿裂,其裂程度远比大蓟为浅,每齿具金黄色小针刺,亦不及大蓟的刺长,其叶两面均有白色绵柔毛;头状花序顶生,花单性,雌雄异株,与大蓟有别。

中医临床认为大蓟与小蓟均有凉血止血之功,可治疗血热妄行所致的出血病证,两者又都具消散痈肿作用,可治疗热毒疮痈。然而大蓟散瘀消肿力佳,小蓟则擅治血淋、尿血诸证。正如《本草便读》所载:“大蓟则散力较优,消痈则功能较胜;小蓟功专破血通淋。”《新修本草》曰:“大小蓟叶虽相似,功力有殊。大蓟生山谷,根疗痈肿,小蓟生平泽,不能削肿,而俱能破血。”大小蓟中药饮片的区别要点是:大蓟草茎粗,髓部疏松,叶缘具刺硬而长,冠毛玉白色,有光泽;而小蓟草茎细髓部小,叶缘刺短而软,冠毛白色无光泽。

小蓟是什么?

小蓟别名:野红花、小刺盖、刺菜。猫蓟、青刺蓟、千针草等。性味与归经:甘、苦,凉。归心、肝经。
功能与主治 凉血止血,祛瘀消肿。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用法与用量 4。5~9g。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鲜小蓟小是指没有晒干就是鲜用的小蓟。不过剂量要加大一倍。查看详细

大蓟和小蓟有什么区别?

大蓟和小蓟的区别:外形不同,分布地区不同,功效不同。

1、外形不同

大蓟:茎呈圆柱形,基部直径可达1。2cm;表面绿褐色或棕褐色,有数条纵棱,被丝状毛;断面灰白色,髓部疏松或中空。

叶皱缩,多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倒披针形或倒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边缘具不等长的针刺;上表面灰绿色或黄棕色,下表面色较浅,两面均具灰白色丝状毛。头状花序顶生,球形或椭圆形,总苞黄褐色,羽状冠毛灰白色。气微,味淡。

大蓟:

小蓟:

小蓟: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30~80(100~120)厘米,基部直径3~5毫米,有时可达1厘米,上部有分枝,花序分枝无毛或有薄绒毛。

基生叶和中部茎叶椭圆形、长椭圆形或椭圆状倒披针形,顶端钝或圆形,基部楔形,有时有极短的叶柄,通常无叶柄,长7~15厘米,宽1。5~10厘米,上部茎叶渐小,椭圆形或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或全部茎叶不分裂,叶缘有细密的针刺,针刺紧贴叶缘。

2、分布地区不同

大蓟: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主产于江苏、浙江、四川等地。

小蓟分布于除广东、广西、云南、西藏外的全国各地。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旱。适应性较强,对土壤要求不严。

3、功效不同

大蓟: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小蓟:凉血止血,祛瘀消肿。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蓟

查看详细

小蓟可以天天吃吗?

别名:刺儿菜、刺菜、曲曲菜、青青菜、荠荠菜、刺角菜、白鸡角刺、小鸡角刺、小牛扎口、野红、花猫蓟、青刺蓟使用提示:内服:煎汤,6至10克(鲜者30至60克);或捣汁饮。外用:捣敷。小蓟知识介绍:小蓟为菊科植物刺儿菜的全草或根茎。多年生草本,生于山坡、荒地、路旁或田间,分布于除广东、广西、云南、西藏以外的全国各地区。夏、秋季花开放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或鲜用。小蓟根茎白色,肉质。茎圆柱形,长30至45厘米,直径2至5毫米,有的上部分枝,表面灰绿色或微带紫色,有纵棱和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叶互生,多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于12厘米,宽0。5至3厘米;全缘或微查看详细

中药小蓟图片的生理特性及配方

第一次看到小蓟这个词的时候,想到的并不是中药材,而是一部日本动漫的卡通人物——小蓟,唯一的水管皇后,而中药的小蓟也像动漫里的这么厉害吗;小蓟,又称青青菜、荠荠菜、刺角菜,为菊科植物刺儿菜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花开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小蓟功效有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常用于治疗衄血,吐血,尿血,血淋,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痈肿疮毒,那么中药小蓟图片的生理特性及配方又是什么呢?

中药小蓟图片

小蓟茎呈圆柱形,有的上部分枝,长5~30cm,直径0.2~0.5cm;表面灰绿色或带紫色,具纵棱及白色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叶互生,无柄或有短柄;叶片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12cm,宽0.5~3cm;全缘或微齿裂至羽状深裂,齿尖具针刺;土表面绿褐色,下表面灰绿色,两面均具白色柔毛。头状花序单个或数个顶生;总苞钟状,苞片5~8层,黄绿色;花紫红色。气微,味微苦。

小蓟的配方:1、妇人阴痒:小蓟煮汤,日洗三次。2、鼻塞不通:小蓟一把,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服。3、金疮出血不止:小蓟苗捣烂涂之。4、堕胎下血:小蓟根叶、益母草五两。水二大碗,煮汁一碗,再煎至一盏,分二服,一日服尽。5、小蓟茎叶洗切,研汁一盏,入生地黄汁一盏,白术半两,煎减半,温服。书中有资料记载:1、《别录》:养精保血。2、《本草纲目》:破宿血,生新血,暴下血血崩,金疮出血,呕血等,绞取汁温服。作煎和糖,合金疮,及蜘蛛蛇蝎毒,服之亦佳(藏器)。治热毒风,并胸膈烦闷,苗:去烦热,生研汁服(并大明)。

查看详细

大蓟和小蓟的功效区别

中草药种类有很多,很多药材只有一字之差,但是药效却可能是大大不同的,甚至功效相反,如大蓟和小蓟是常见的中药,很多人对于这两类药材不能清楚的区分,下面中医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大蓟与小蓟的区别。

大蓟又名虎蓟、马蓟,华南称老虎俐、山萝卜,华东称千针草、野红花,福建称猪母刺、鸡姆刺,四川称土红花等。大蓟为菊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根簇生,为长纺锤形;茎高50-100厘米,有纵条纹,密披白软毛;叶互生,根生叶倒卵状长椭圆形,长15-30厘米,羽状深裂,裂片5-6对,先端尖,边缘具不等长浅裂和针刺,基部渐狭,形成两侧有翼的扁叶柄,茎生叶较小,基部抱茎,下表面密被白绵毛;花两性,头状花序单生于枝端,全为筒状花冠,紫红色。

小蓟又名猫蓟、刺蓟菜、刺儿菜、刺蓟、刺角菜等。小蓟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无纺锤状块根,根细长;茎直立,高25-60厘米,绿而带紫,被白色绵柔毛;叶互生,长椭圆状披针形,长7-11厘米,宽1-3厘米,先端短尖,叶全缘或疏齿裂,其裂程度远比大蓟为浅,每齿具金黄色小针刺,亦不及大蓟的刺长,其叶两面均有白色绵柔毛;头状花序顶生,花单性,雌雄异株,与大蓟有别。

大蓟与小蓟均有凉血止血之功,可治疗血热妄行所致的出血病证,两者又都具消散痈肿作用,可治疗热毒疮痈。然而大蓟散瘀消肿力佳,小蓟则擅治血淋、尿血诸证。正如《本草便读》所载:“大蓟则散力较优,消痈则功能较胜;小蓟功专破血通淋。”《新修本草》曰:“大小蓟叶虽相似,功力有殊。大蓟生山谷,根疗痈肿,小蓟生平泽,不能削肿,而俱能破血。”

鉴于大蓟与小蓟在疗效方面有所不同,因此,两者宜相区别,不应混用。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1-10-02 热度: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