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蚯蚓养殖、作一个农业循环、怎么样才最合理?

最近,市农科院研究员吕卫光经常接到求购,都是一些药材公司的朋友,他们一再询问养殖成功的药用蚯蚓到底卖不卖?原来,吕卫光去年在崇明三星镇开辟了20亩种植基地,探索药用蚯蚓的大田养殖模式获得成功,每亩可产1吨蚯蚓。

据介绍,药用蚯蚓制成干货,是用来治疗心脑血管等疾病的重要药材,目前沪上药材公司一年所需的蚯蚓干货量为657吨。但是,药材公司却一直找不到可以提供货源的规模化生产基地。从经济价值来讲,每公斤蚯蚓干货至少可卖150元,一亩地产值就超过2.2万元,因此不少农民也想开展规模养殖,但苦于没有可操作的成套技术。

虽然,20亩中试基地获得丰收,蚯蚓也可卖得好价钱。但吕卫光暂时并不打算销售这些蚯蚓,而是痴心于建立起“与蚯蚓相关的循环农业产业链”。在三星镇,他和其他科研人员已经探索了“玉米蚯蚓黄鳝”相结合的循环式立体农业模式,三项产业都获得了喜人成绩。

在田里养殖蚯蚓,是科研人员已经比较拿手的项目。蚯蚓养得多,关键要给它们足够的食物,而蚯蚓最爱吃的就是有机质,常见的就是畜禽粪便。1吨蚯蚓到底需要多少畜禽粪便?经过试验,他们找到了一个数据,那就是每亩必须投放2吨畜禽粪便,才能将1吨蚯蚓养得肥肥壮壮。现在,您到基地去,只要扒开上面一层土,就能看到下面密密麻麻的小蚯蚓。这些蚯蚓不仅长势好,还成功繁衍了后代。

蚯蚓的粪便,则能改善农田的板结现象,大幅提高土壤肥力。去年,科研人员在养殖蚯蚓的田里还种了玉米,结果到了收获季节[52石斛网www.52shihu.com],前来帮忙采收玉米的农民感到十分惊奇:“为什么您们种的玉米,怎么明显比周边玉米产量高?”最后,吕卫光等对玉米产量进行了认真统计:每亩产量为600多公斤,足足比一般玉米地产量增加30%。

他们还在蚯蚓田的周围挖起了水沟,在沟里放上一定量的水,在其中养起了黄鳝。黄鳝是底栖生物,不仅生活在水里,还会钻到土里觅食,田里蚯蚓就是很好的食物。因此,去年,他们每亩田收获了100多公斤黄鳝,都养得非常好。且不说这样的黄鳝如何生态,应该卖出更高的价格,即使按照每公斤50元的市场价,也能带来5000元的亩产值。而且,这些黄鳝是一次性投入,它们会自行繁衍,每年都能获得不错的收成。今年,科研人员还打算在沟里养殖泥鳅。

吕卫光告诉记者,崇明有着几十万亩的林地,如何利用这些林下资源一直是农科人员在探索的问题,他打算在林地中扩充1000亩到2000亩面积养殖蚯蚓,之后再将养殖技术教给当地农民,进一步扩充面积,养出的药用蚯蚓由他们来进行收购。这就不仅利用了闲置林地,还为农民开辟了很好的增收项目。

蚯蚓太多会不会破坏林地,进而“蚯蚓成灾”?吕卫光表示,他们已经提前进行了试验,发现蚯蚓没有水、没有有机质,就很难生长、繁衍,而如果水太多就会被淹死,也就是说,蚯蚓养殖是个可以人为掌控的事情。

养蚯蚓怎样养殖池?

人工养殖蚯蚓工作是一项新兴的事业,它能作为畜、禽、鱼类等养殖的蛋白质饲料,可以利用蚯蚓改良土壤,培育地力,还能处理城市有机垃圾,化废为肥,消除有机废物对环境的污染。蚯蚓的用途很广,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木片主要以红蚯蚓为例,介绍其养殖方法。红蚯蚓为正蚓科,爱胜蚓属,属于粪蚯蚓,其个体较小,一般体长90-150毫米,宽3—5毫米,性成熟时,平均每条鲜体重0.50克。体色为紫红色,尾部浅黄色。喜吞食各种牲畜粪,倾肥性强,适合于人工养殖。

饲料的调制和发酵工作,是蚯蚓养殖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技术关键。蚯蚓的饲料来源很广,凡是无毒的有机物质,如畜禽的粪便、各种植物器官、果皮、蔗渣、烂水果等,经过发酵腐熟后,均可作为蚯蚓的饲料。蚯蚓的生长繁殖,需要多种营养物质,主要的营养指标是碳氮比例。氮素饲料和碳素饲料不宜单独使用,必须适量搭配,使其比例调整在20—30之间。蚯蚓是杂食性动物,要求营养丰富的有机物质

蚯蚓的饲料是经过充分发酵后的有机废物,如各种牲畜粪便和秸杆等。在发酵前,所用的畜禽粪便都要经过洒水、捣碎。如用农作物秸杆、稻草,最好用锄刀切成6-9厘米长,再浇水,拌均匀,使其充分湿润,然后在地面堆制。堆料时,要求堆料松散,不要压实,以利高温细菌的繁殖,堆制时要充分洒水,所含水份在50-60%之间,堆积高1米左右。

饲料堆积好以后,上面可用塑料布覆盖,以达到保温保湿的目的。蚯蚓是杂食性环节动物。这些有机废物必须经过堆制发酵后,才能吞食利用,否则会使蚯蚓大量死亡。堆积的有机废物经过3-4天后,里面的温度可上升至50-60℃之间,半个月左右可翻堆1次,并添加水分,经过三、四次翻堆腐熟后,即可使用。

养殖蚯蚓有多种方法,平地堆肥养殖是最常用的一种,在室内或室外均可以进行。

取充分腐熟后的饲料投入到蚯蚓床上,此时腐熟好的饲料,黑褐色,无臭味,质地松软,不粘滞。腐熟堆肥的宽度为80-100厘米,长2-3米。浇水使饲料水分在60-70%之间。

为了慎重起见,在正式养殖之前,应做饲料的鉴定投试,在料床上投放少量的蚯蚓,如果蚯蚓不愿进入料中,说明饲料腐熟不完全,需要继续发酵。

经过生产实践证明,平地堆肥养殖的方法,可以大量的繁殖蚯蚓。每个料床上可以接种蚯蚓1000-2000条,3个月左右,当蚯蚓大量繁殖后,及时进行分池养殖。一般1个月加料1次,保证蚯蚓有足够的饲料,其才能迅速地繁殖生长。

在蚯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温度对其有较重要影响,温度低于5℃或高于30℃,均不利于蚯蚓繁殖生长,在温度下降至7℃时,就出现蚯蚓大量逃逸现象,如果在0℃以下就可能冻死。

蚯蚓的生长温度在5-30℃之间,最适合温度为20℃。

蚯蚓是好气性运动,靠皮肤呼吸,因此要求养殖床的饲料氧气充足,必须通风换气,疏松饲料,保证有充足的氧气,蚯蚓才能生长良好,否则就会生长发育受阻,体色发暗不鲜,行动迟缓。

蚯蚓的生长繁殖与饲料的PH值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适应范围在PH6.0—8.0之间,最适宜为PH7.0,超过此范围,蚯蚓会出现脱水、变干、萎缩,体色变黑紫,感觉迟纯,往外逃逸等现象。

有生产实践证明,在投饲料前,用水冲洗饲料,可以调节PH值。用水冲洗饲料,虽然会损失一些水溶性养分,但能排除有害气体,洗涤盐分和有害物质,但发酵较好的饲料,不用调整PH值。

蚯蚓喜欢吃甜饲料、蛋白质、糖分丰富的饲料,尤其是喜欢腐烂的瓜果、菜叶,亦爱吃酸甜饲料。

蚯蚓的饲料必须经常浇水保持湿润,饲料太干或者太湿都会影响蚯蚓的生长发育。

水分是蚯蚓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和调节体温的重要因素。蚯蚓可以从饲料中获得水分和营养物质。

蚯蚓的体内含水量为85%左右,在生活中必须有一定量水分才能生长发育。

饲料被蚯蚓吞食1个月左右,要及时补充营养丰富的新饲料,补料一般在清粪后进行,蚯蚓由上而下取食,粪粒排泄在面上长期堆积,对蚯蚓生长繁殖不利,应及时消除。刮取蚯蚓粪同时,在养殖床上补充新饲料。

当床内大部分蚯蚓体重已达到400-500毫克时,并且每平方米密度达1.5-2万条时,即可收取—部分成蚯蚓。蚯蚓的收获有多种方法

在养殖床表面,用多齿耙疏松表面的床料,等蚯蚓往下钻后,刮取表面蚓粪,反复进行疏松床料和刮取蚓粪,最后蚯蚓集中在底层,达到收捕成蚓的目的。

将蚯蚓的粪便用于农作物,在改良土壤,改善农产品品质的同时,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

人们可不能轻视小小蚯蚓的作用,它被称为“环保卫士”,处理城乡垃圾;它排出的粪便星星点点,不仅是优质的有机肥料,而且还是喂养畜禽鱼虾的高蛋白质饲料。它在食品、医药等方面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青睐。人工养殖蚯蚓,提高循环利用,不仅可以降低畜禽饲料的成本,而且还可以快速脱贫致富,它将对发展农业生产起着重要的作用。

查看详细

如何养殖红蚯蚓?

1.食性

红蚯蚓是腐食性动物,喜欢生活在含有大量有机质的土壤里,难以在一般耕地中见到。所以利用动植物的有机废弃物可以大量人工养殖。它食性广,畜禽的粪便以及稻草、各种鲜、干青草,树叶、瓜果、菜皮、甚至泔脚等经发酵后都能食用。蚯蚓一天的摄食量与自己的体重大致相等,其中一半作为蚓粪排出。生产一吨鲜蚯蚓,约要摄食70~80吨有机垃圾。

2.温度

蚯蚓是喜温动物,野生蚓在久旱、严冬及高温季节会钻入生土层潜伏休眠。人工养蚓,要调节好温度,使蚯蚓全年都能生长繁殖。红蚯蚓的最适生长温度在25℃左右。蚯蚓是雌雄同体的动物,但必须异体交配。性成熟的蚯蚓(即出现生育环)在交配1周后各自产卵。但产卵频率与温度有很大关系。温度低于10℃时,要35天左右才产卵一粒;温度在18~25℃,湿度30%~50%,通风换气好时,一般1.5~4.5天就产卵一粒;当温度高达35℃时,产卵数量下降。卵茧孵化与温度也有很大关系。当温度低于8℃,卵茧停止孵化;15℃时,卵茧约33天孵化出幼蚓,孵化率97%,平均每个卵茧孵出幼蚓6.8条;当平均温度在20℃时,19天孵化幼蚓;32℃时,10天便可孵出,但孵化率仅33%,平均每个卵茧孵出幼蚓2~3条。孵化过程中,当卵茧积温达到220~260℃时,幼蚓便可孵出(卵茧积温指每日扣除卵茧在8℃以下停止孵化的无效温度后逐日积累的能使卵胚胎发育的有效温度总和)。所以把温度控制在18~25℃最利于蚓产卵孵化。幼蚓生长38天左右达到性成熟,全生育期60天左右。一条蚯蚓一个月内产的卵茧,逐渐能孵出50~80条小蚯蚓。

3.湿度

湿度与蚯蚓的生长,产卵及卵茧孵化的关系很密切。蚯蚓体内含有约80%左右水份。如久不浇水,会造成蚓体萎缩,影响产卵,甚至自溶死亡。在蚓床含水份30%左右时,蚯蚓吃食多,生长快,产卵多,孵化率高。

4.空气

据上海市金山区钱锦康的试验,用空气流通和不流通的二种不同条件饲养蚯蚓30天,它的产卵数分别是7.8粒和1.4粒,差距较大。空气中一般含氧20%,含二氧化碳0.03%~0.06%。若二氧化碳含量超过1%,就会影响蚯蚓的产卵。

5.pH值

蚓床的酸碱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危害蚯蚓生长,以pH值6~8为宜。

二、太湖红蚯蚓高效养殖技术

1.场地与放养

蚯蚓在室内外均能养殖。南方夏秋季节气温高,室内养殖较好。但室外可进行大面积养殖,低温时可利用太阳能增温。但场地一定要选在靠近水源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农村可利用村旁或林间空隙处。养殖面积大时要装水管或自动喷水器。

蚓床一般5米宽,中间走道70~80厘米,但如用车送料,则宽度均应增加。走道填高30厘米以上,两边两条蚓床各宽2米,在两条蚓床的外侧开沟以利排水。

蚓床做好后,把发酵好的饲料横放在蚓床上,成20~30厘米宽的条形,间隔10~15厘米。放蚓种前先浇湿蚓床,然后把蚓种放入无饲料处,放养密度0.5千克/平方米(约1000条),然后补浇一些水,利于蚯蚓活动。忌在蚓床上堆满畜粪后放蚓种,以免造成蚓种损失。

2.适时添料

太湖红蚯蚓的食性广,几乎什么都吃,但关键是饲料一定要完全腐熟。堆肥需经30天,或挖成塘,把水草、青草、瓜果、菜皮及泔脚等放在禽畜粪水中发酵更好。因蚯蚓一天吃的食物与自己的体重大致相等,所以要"适时"添料。"适时"指蚓床还有二成饲料时采集蚯蚓后添料。添料必须成梅花形,料堆之间留5~8厘米空隙。畜禽粪过薄要浇成条状。留1/3~1/4的空隙面积,并在添料前先浇水。雷雨易将刚添一二天的牛粪冲平,形成板结,不透气,蚯蚓受闷加上地温高,蚓床边上的蚯蚓会爬入沟里,有的窜到蚓床表面,如尚有未发酵好的畜粪正在产生沼气,蚯蚓碰上立即死亡。因此在雷雨前后要勤观察,添料后未盖草的,在雷雨前后把蚓床上刚添的畜粪扒开20厘米宽。冬季蚓床上全部盖一层薄料,也会造成蚯蚓死亡。久不添料又不浇水,会造成蚓体缩小,蚯蚓无法生存时自溶死亡,但它会留下一批卵茧。

有条件的话可利用EM生物技术,这是江苏省1991年从日本引进的一项高新技术,是有效微生物群,如固氮菌、乳酸菌等10个菌属,80余个菌种,该菌群具有加速各种有机肥料熟化、提高土壤肥力、减轻病虫害、净化环境等功能,并能促使农作物和畜、禽、鱼类处于较好的生态环境和生长状态,少施或免施农药化肥。用稀释后的EM液喷洒在畜粪上、蚓床饵料上,可除恶臭,抑制有害细菌繁殖,减少虱、蝇的侵害。蚯蚓吞食EM发酵过的畜粪等有机垃圾,有益菌落在其体内繁殖而被吸收成养分,增强抗病能力,蚯蚓生长快,繁殖率高。本人1995年用EM在室内试养蚯蚓85天,增殖65.9倍,比对照组(喷清水)增殖51.6倍,多增值14.3倍,而且喷洒EM的蚓体略粗些,色泽略红而有力。

先写这些

3.保湿通气

蚯蚓床是养育蚯蚓的场所,要十分重视温度,湿度和通风换气。要经常浇水保持湿润。夏季每天浇水1次,低温期5~10天浇水1次,凉爽期3~5天浇水1次,使湿度保持在30%在右。并要认真做到常年盖层草,保湿通气。这样能促进蚯蚓多吃食,生长快,产卵多,卵茧孵化率高及幼蚓成活率高。我们于1994年作了盖草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盖草帘的蚓床蚯蚓产量提高了80%。另外,盖草后如遇到较大雷雨,可避免蚓床表层板结,并避免蚯蚓碰上沼气造成死亡等情况。低温期少数养殖户管理不善,造成蚓体萎缩,产卵少等,原因有多种,如久不浇水,添加饲料不及时等,最主要的是未做好通风换气工作。蚯蚓在缺氧条件下体色暗褐无光,体弱,活动迟缓,后代死亡多。尤其是尚未发酵透的畜粪,在薄膜内继续发酵,产生沼气危害蚯蚓。缺氧,鱼群浮头,易于发现,盖在薄膜内的蚯蚓床缺氧则不易发现。只有做好通风换气,增加氧气,排出有害气体才行。办法有两种:

茧)铲出放在旁边蚓床上或藻膜上,深度以铁铲下面基本无蚯

查看详细

如何养殖蚯蚓?

1容器最好是木箱。我现在感觉还是木箱养殖效果好。其它器皿如花盆,塑料箱子等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也可以,但是底部一定要有往外流水的小洞。

2营养土我目前采用的是腐烂熟透的牛粪,粗制的纸箱板。农村地区最好用腐烂的变成黑土的庄稼秸杆、杂草、骡马粪等。城市里若不好找到,只能自己收集些植物叶子,漫漫发酵使之腐烂,注意的是营养土一定要松软。

3蚯蚓的食物真可谓五花八门,我目前采用的是粗制的纸箱板,在其上面涂抹废弃的食用油,甚至厨房油烟机储油盒内的废弃油以及苹果皮、胡萝卜皮等。另外我惊喜发现厨房洗锅水的沉渣很是不错,通过观察以洗炒菜锅水的沉渣更好些了。当然,其他钓友在养殖蚯蚓使用的食材方面各有妙招,在此就不一一例举了。

4开始操作时,首先在木箱底部和侧面铺垫一些粗制的纸箱板。然后把食材、培养土放入。第一次用水浇透。在器皿的下面要在放置一个盆子,防止过多的水满地流.

5种蚓的选择很重要,不要养自己在野地里挖的蚯蚓,良种蚯蚓的繁殖率大约为普通蚯蚓的十倍,平均每条蚯蚓可以每天繁殖一条,并且比普通蚯蚓的生命力强多了。我选择了渔具店卖的大平二号,把蚯蚓放入营养土上面,上面盖上硬纸板,就OK了,它会自己钻入营养土内的。

6日常喂养,蚯蚓的喂养我通常3——5天打开箱盖看看,其实主要是观察观察一般情况,营养土湿度问题,食物的有无,蚯蚓的发育情况等等。看到不合适的方面注意及时调整。一方面培养了个人兴趣,另一方面主要是为了总结管理经验。

7、切记蚯蚓是有生命的动物,它的发育繁殖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环境条件达到了用不了几个月您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野钓上品饵了。一般一月大量喂一次,如小量投食也可一周或两周一次。三五天观察一次,保持水分,如发现蚯蚓外逃要么是缺食需喂、要么就是水太多湿度太大。

8、将养殖箱最好放在卫生间或阳台背阴避光处,外观清理干净,不要让家人不满意。加水可自己掌握好,宁多勿少,多了流走了,少了可就干死啦!

查看详细

如何自制蚯蚓箱、蚯蚓怎么养殖?

方法如下:

将草埋到泥土里数天,使草变烂腐败,这时的泥富含蚯蚓需要的养分。

将做好的泥土放到封闭的箱子中,注意箱子要放到阴凉潮湿的地方,可以在箱子上面盖上板子,防止被耗子吃了。

把野外挖到的蚯蚓放入箱子内并且将瓜果皮一并倒入,用淘米水润湿泥土,保持泥土的湿润。盖上盖子,定期查看并喂食。

注意:

泥土不要太湿,不要使泥土过酸或过碱或有汽油等,会使蚯蚓逃跑或死亡情况出现。

将瓜果埋入土中,蚯蚓取食方便而且避免了食物腐败后气味的飘出。

做好自己做一个小耙子,方便喂食蚯蚓。

查看详细

蚯蚓养殖用什么养殖最好?

习性:六喜:

喜阴暗:蚯蚓属夜行性动物,白昼蛰居泥土洞穴中,夜间外出活动,一般夏秋季晚上8点到次日凌晨4点左右出外活动,它采食和交配都是在暗色情况下进行的。

喜潮湿:自然陆生蚯蚓一般喜居在潮湿、疏松而富于有机物的泥土中,特别是肥沃的庭园、菜园、耕地、沟、河、塘?渠道旁以及食堂附近的下水道边、垃圾堆、水缸下等处。

喜安静:蚯蚓喜欢安静的周围环境。生活工矿周围的蚯蚓多生长不好或逃逸。

喜温:蚯蚓尽管世界性分布,但它喜欢比较高的温度。低于8℃即停止生长发育。繁殖最适温度为22-26℃。

喜带甜、酸味:蚯蚓是杂食性动物,它除了玻璃、塑胶、金属和橡胶不吃,其余如腐植质、动物粪便、土壤细菌等以及这些物质的分解产物都吃。蚯蚓味觉灵敏,喜甜食和酸味。厌苦味。喜欢热化细软的饲料,对动物性食物尤为贪食每月吃食量相当于自身重量。食物通过消化道,约有一半作为粪便排出。

喜同代同居:蚯蚓具有母子两代不愿同居的习性。尤其高密度情况下,小的繁殖多了,老的就要跑调、搬家。

六怕:

怕光:蚯蚓为负趋光性,尤其是逃避强烈的阳光、蓝光和紫外线的照射,但不怕红光,趋向弱光。如阴湿的早晨有蚯蚓出穴活动就是这个道理。阳光对蚯蚓的毒害作用,主要是阳光中含有紫外线。具阳光照射试验,红色爱胜蚓阳光照射15分钟66%死亡,20分钟则100%死亡。

怕震动:蚯蚓喜欢安静环境不仅要求噪音低,而且不能震动。靠近桥梁、公路、飞机场附近不宜建蚯蚓养殖场。受震动后,蚯蚓表现不安,逃逸。

怕水浸泡:蚯蚓尽管喜欢潮湿环境,甚至不少陆生蚯蚓能在完全被水浸没的环境中较长久地生存。但它们从不选择和栖息于被水淹没的土壤中。养殖床若被水淹没后,多数蚯蚓马上逃走,逃不走的,表现身体水肿状,生活力下降。

怕闷气:蚯蚓生活时需良好的通气,以便补充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对氨、烟气等特别敏感。当氨超过百万分之十七时,就会引起蚯蚓粘液分泌增多,集群死亡。烟气中主要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甲烷等有害气体。人工养殖蚯蚓时,为了保温,舍内生炉,其管道一定不能漏烟气。

怕农药:据调查,使用农药尤其是剧毒农药的农田或果园蚯蚓数量少。一般有机磷农药中的谷硫磷、二嗪农、杀螟松、马拉松、敌百虫等,在正常用量条件下,对蚯蚓没明显的毒害作用,但有一些如氯丹、七氯、敌敌畏、甲基溴、氯化苦、西玛津、西维因、呋喃丹、涕灭威、硫酸铜、三九一一等对蚯蚓毒性很大。大田养殖蚯蚓最好不用这些农药。有些化肥如硫酸铵、碳酸氢铵、硝酸钾、氨水等在一定浓度下,对蚯蚓也有很大的杀伤。如氨水按农业常用方法兑水25倍施用,蚯蚓一旦接触这种4%氨水溶液水则几十秒,多则几分钟即死亡。所以,养殖蚯蚓的农田,应尽量多施有机肥或尿素。尿素浓度在1%以下,不仅不毒害蚯蚓,而且可以作为促进蚯蚓生长发育的氮源。

怕酸碱:蚯蚓对酸性物质很敏感。当然,不同种类对环境酸碱度忍耐限度不同。八毛枝蚓、爱胜双胸蚓为耐酸种。可在PH3.7-4.7之间生活。背暗异唇蚓、绿色异唇蚓、红色爱胜蚓则不耐酸,最适PH为5.0-7.0。碱性大也不适宜蚯蚓生活,据对环毛蚓在溶液中忍耐能力测定表明,在气温20-24℃,水温18-21℃情况下,PH1-3和12时蚯蚓几分钟至十几分钟内便死亡。随着溶液酸碱度偏于中性,蚯蚓死亡时间逐渐延长。目前人工养殖赤子爱胜蚓和红正蚓,最好把饲料调至偏弱酸性,这样有利于蛋白质等物质的消化。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8-26 热度: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