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竹沥有哪些功效作用?

清热化痰。用于肺热咳嗽痰多,气喘胸闷,中风舌强,痰涎壅盛,小儿痰热惊风。

竹沥性味甘寒,归心、肺、胃经,能清心肺胃之火,有豁痰润燥、定惊之效。主治痰热咳嗽,痰黄粘稠;

亦可用于痰热蒙蔽清窍;痰热中风,舌强偏瘫;小儿惊风,四肢抽搐,常配清热化痰,息风定惊药使用。

痰多的时候,将川贝枇杷露和鲜竹沥兑在一起,化痰止咳效果更好。但对于四肢冰凉、痰清色白、苔白腻或大便溏泄者,不宜服用鲜竹沥。

扩展资料

竹沥是竹子的汁液。制作方法是:取鲜竹杆,截成30~50厘米长,把两端的竹节砍去,然后劈开,架起来,用火烧烤竹竿的中间部位,此时,竹子的两端即有液汁流出[52石斛网www.52shihu.com],这个汁液,就是竹沥。

鲜竹沥是清痰热用的,不是所谓的“止咳药”,鲜竹沥只是化痰清热,它本身并没有解毒的作用,所以一般是配合解毒药使用。

不可以一见咳嗽就用,有其对于白痰、清鼻涕的孩子,是绝对不可以用的,那和寒证使用川贝一样,是寒上加寒。

百度百科-复方鲜竹沥液

百度百科-鲜竹沥水

鲜竹沥液属于中药,可以用于感冒引起的咳嗽,帮助清热化痰,治疗咽喉疼痛都有显著的效果,服药期间,若患者发热体温超过38.5℃,如出现喘促气急者,或咳嗽加重、痰量明

显增多者应去医院就诊。严格按用法用量服用,该药品不宜长期服用。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功能是清热化痰,常用于治疗肺热咳嗽痰多、气喘胸闷,小儿痰热惊风等。

【功能主治】

清热豁痰.定惊利窍.

什么是竹沥?

竹沥来源通竹茹系新鲜的淡竹和青杆竹等竹竿经火烤沥出的液汁。味甘,性寒。归心、肺、胃经。功效清热滑痰。临床用名有竹沥、竹油。

【本草汇言】

《名医别录》:气味甘,大寒无毒,主治暴中风,风痹,胸中大热,止烦闷,消渴劳复。

《开宝本草》:大寒,疗暴中风,风痹,胸中大热,止烦闷。

《本草衍义补遗》:《本草》大寒。泛观其意,以与石膏、芩、连等同类,而诸方治产后胎前诸病,及金疮口噤与血虚自汗、消渴尿多,皆阴虚之病,无不用缩手待尽。哀哉!《内经》曰:阴虚发热大寒能补,正与病对。薯蓣寒而能补,世或用之,惟竹沥因大寒置疑,是犹因盗嫂受金而弃陈平之国士也。竹沥味甘,缓,能除阴虚之有大热者。大寒者,言其功也,非以气言,幸相与可否。若曰不然,世人吃笋,自幼至老者,可无一人因笋寒而有病;沥即笋之液也,况假于火而成者,何寒如此之甚?

《本草纲目》:竹沥性寒而滑,大抵因风火燥热,而有痰者宜之。若寒湿胃虚肠滑之人服之,则反伤肠胃。丹溪谓大寒,言其功不言其气,殊悖于理。谓大寒,竹性虽寒,亦未必大寒也。

治子冒风痉,解射罔毒。又治牙疼。

《本草经疏》:竹沥,竹之津液也。经云大寒,亦言其本性耳。得火之后,寒气应减,性滑流利,走窍逐痰,故为中风家要药。凡中风之证,莫不由于阴虚火旺,煎熬津液,结而为痰,壅塞气道,不得升降,热极生风,以致猝然僵仆,或偏痹不仁。此药能遍走经络,搜剔一切痰结,兼之甘寒能益阴而除热,痰热既祛则气道通利,经脉流转,外证自除矣。其主胸中大热,止烦闷者,取其甘寒清热益阴之功耳。观古人以竹沥治中风,则知中风未有不因阴虚痰热所致,不然,如果外来风邪,安得复用此甘寒滑利之药治之哉?

简误:寒痰,湿痰,及饮食生痰,不宜用。

《本草蒙筌》:少加姜汁调服。每沥一杯,加生姜自然汁二匙。却阴虚发热,理中风噤牙。小儿天吊惊痫,入口便定;妇人胎产闷晕,下咽即苏。《衍义》云:胎前不损子,产后不得虚。止惊悸,却痰涎。痰在手足四肢,非此不达;痰在皮里膜外,有此可驱。但世俗反以大寒,置疑不用。殊不知系火煅出,又佐姜汁,有何寒乎?

《药鉴》:气寒,味苦辛平,痰家之要药也。必用姜汁佐之,方行经络。故痰在四肢者,非竹沥不能开。痰在皮里膜外者,非加姜汁不能除。痰在胸间者,当用竹沥,风痰亦用。能治热痰,又能养血清热。有痰厥不省人事几死者,得竹沥灌之立醒。

《景岳全书》:味甘,性微凉,阴也,降也。治暴中风痰,失音不语,胸中烦热,止烦闷消渴。丹溪曰:凡风痰虚痰在胸膈,使人癫狂,及痰在经络四肢、皮里膜外者,非此不达不行。

《本草备要》:泻火,滑痰润燥。甘寒而滑。消风降火,润燥行痰,养血益阴,竹之有沥,犹人之有血也,故能补阴清火。利窍明目。治中风口噤,痰迷大热,风痉癫狂,烦闷《产乳方》:妊娠苦烦名子烦,竹沥不限多少细服,《梅师》加茯苓煎。消渴,血虚自汗。然寒胃滑肠,有寒湿者勿服。《经疏》云:中风要药。凡中风未有不因阴虚火旺,痰热壅结所致。如果外来风邪,安得复用此寒滑之药治之哉?丹溪曰:痰在经络四肢、皮里膜外者,非此不能达行。又曰:味甘性缓,能除阴虚之大热者,寒而能补,胎后不碍虚,胎前不损子。世人因《本草》大寒二字,弃而不用,然人食笋,至老未有因寒而病者。沥,即笋之液也,又假火而成,何寒如此之甚耶?《治法》云:竹沥和米煮粥,能治反胃。竹茹即刮取青皮,竹沥如取荆沥法。姜汁为使。姜能除痰,且济其寒。

《本经逢原》:竹叶兼行肌表,故能疗疮杀虫;竹茹专清胃腑,故能止呕除烦;竹沥善透经络,能治筋脉拘挛,痰在皮里膜外,筋络四肢,非竹沥不能化之。纯阴之性,虽假火逼,然须姜汁鼓动其势,方得应手取效。《千金》治风痱身无痛,四肢不收,志乱不甚,有竹沥饮子。详《本经》疗筋急,专取竹沥之润以濡之也。《千金》治四肢不收,则兼附、桂、羚羊之雄以振之也。一以舒急,一以收缓,妙用不可思议。或言竹沥性寒,仅可施之热痰,不知入于附桂剂中,未尝不开发湿痰寒饮也。惟胃虚肠滑,及气阻便秘者误投,每致呃逆不食,脱泻不止而死。不发则已,发则必暴,卒难挽回也。

《本草崇原》:朱震亨曰:竹沥滑痰,非助以姜汁不能行。

《本草求真》:〔批〕清皮里膜外燥痰。

竹沥专入经络皮里膜外。甘寒而滑,治专消风降火,润燥行痰,养血益阴。凡小儿天吊惊痫,阴虚发热口噤,胎产血晕,痰在经络四肢皮里膜外者,服之立能见效。盖沥之出于竹,由血之出于人也。极能补阴,长于清火,补阴亦由火清而致。性滑流利,走窍逐痰,故为中风要药。以中风莫不由于阴虚火旺,煎熬津液成痰,壅塞气道,不得升降,服此流利经络,使痰热去,气道通,而外症愈矣。故火燥热者宜之。时珍曰:竹沥性寒而滑,大抵因火烁热而有痰者宜之。若寒湿,胃虚肠滑之人服之,则反伤肠胃。笋〔批〕竹笋。性滑利,多食泻人,僧家谓之刮肠篦,即此义。朱氏谓大寒,言其功不言其气,殊悖于理,谓大寒为气,何害于功。若脾胃肠滑,寒痰湿痰,食积生痰,不可用也。

《得配本草》:淡竹沥,姜汁为之使。畏皂刺、油麻。

甘,寒。治狂闷,利九窍。疗破伤中风,止因触胎动,养血明目。凡痰在经络四肢胸膈及皮里膜外,非此不达不行。

和姜汁,治中风热郁之痰;合地黄,治时症阴虚之热。

肠胃寒湿者禁用。

《本草经解》:竹沥气大寒,秉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少阴肾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气味降多于升,阴也。

暴病皆属于火,火炽风生,以致僵仆,或偏痹不仁,竹沥甘寒,可以清热缓急,所以主之。

胸中者,太阴脾经经行之地,脾阴虚,则胸中大热矣,甘寒清热,所以主之。

肾者水也,心者火也,水不制火,则心中烦闷而消渴矣,其主之者,甘寒可以壮水而清火也。

劳复也,伤寒热病愈后,劳碌而复热也,其主之者,亦以甘寒能补能清耳。

《本草分经》:甘、苦,寒、滑。消痰降火,行经络四肢皮里膜外之痰,凡痰因风热燥火者宜之。姜汁为使。虚者与参同用,使人参固其经,竹沥通其络,则甘寒气味相得益彰。

【现代药理研究】

1.竹沥有镇咳、祛痰、平喘作用。

2.竹沥有促进小肠推进运动的作用。查看详细

鲜竹沥口服液作用是什么呢?

复方鲜竹沥液为祛痰剂,具有清热化痰,止咳之功效。主治痰热咳嗽,痰黄黏稠。建议参考说明书服用,或者是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期间要注意多喝水,注意保暖。

查看详细

竹沥合剂的适合人群有哪些?

竹沥合剂主要适合于有咽喉肿痛、口干舌燥、咳嗽痰多、气促胸闷以及痰黄粘稠等症状的人群。竹沥合剂的成分主要是鲜竹沥,可以起到清热化痰以及止咳平喘的作用。建议糖尿病患者、孕妇、年老体弱者以及儿童应该在正规医师的指导下口服竹沥合剂,避免擅自用药影响病情恢复,同时在用药期间的饮食应该避免刺激性的食物。

查看详细

鲜竹沥有什么用?

鲜竹沥是竹子经加工后提取的汁液。它是一种无毒无副作用,集药、食两用的天然饮品。

据《神龙本草经》、《本草纲目》、《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竹汁中含有十多种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能活化人体细胞,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祛疾养肺,促进消化,清除体内有毒物质,治疗便秘。

颜色:澄清的淡黄色或淡棕红色

药用:性味甘凉,入心、胃、大肠三经

功能:清热、豁痰、润燥、止渴

主治:热病烦躁、消渴劳复、风痰、虚痰、中风失音等症。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8-18 热度: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