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稞生长在哪里?

青稞是禾本科大麦属的一种禾谷类作物,因其内外颖壳分离,籽粒裸露,故又称裸大麦、元麦、米大麦。主要产自中国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等地,是藏族人民的主要粮食。

青稞是禾本科大麦属的一种禾谷类作物,别名叫裸大麦、元麦、米大麦,是藏族人民喜爱的粮食。青稞是世界上麦类作物中含β-葡聚糖最高的作物。青稞可酿制青稞酒。是藏族人民制作糌粑的主要原料,青稞炒后磨成面用酥油茶拌着吃,人们也将青稞与豌豆掺合制做糌粑,青稞的营养是比较丰富的,从有关资料对比来看藏族人民的主食糌粑,营养价值不低于其它谷类的营养,有的营养素还高于其它谷类食物,青稞做成的糌粑不但是藏族人民的传统食品[52石斛网www.52shihu.com],而且作为藏餐出现在拉萨的主要饭店,成为招待外宾的重要食品。

在宗教节日中藏族人民还要抛撒糌粑,以示祝福;在举行盛大煨桑时,人们不但要往火里洒点水,还要投入糌粑等。藏族民歌唱道:您点燃雪笆,我烧起糌粑……这种糌粑文化的魅力是其他民族少见的。

------------

另外,所有未成熟的庄稼,包括地里的菜草,都称作“青稞”,也就是青苗,它不是指一种植物。

青稞主要生长在高寒地带,耐寒的地方

青稞的特性有哪些?

。var。。f。

(王培朱邦长)

别名

裸大麦、元麦、米大麦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须根系,秆空心直立,光滑,高70—120cm,具3—8个节。每一茎秆有4—8片叶,叶片长15—20cm,宽8—22mm,微粗糙;叶鞘光滑,大都短于节间,或基部的长于节间;在抽穗期,叶鞘表皮分泌出蜡质而呈粉灰色。叶舌在叶片和叶鞘连接处,膜质,长1—2mm;两侧具有2个叶耳,呈新月形,环抱着基秆。穗状花序直立,长4—8cm(芒除外),宽1。8—2cm;穗轴每节着生3枚完全发育的小穗;小穗无柄,每小穗仅有1花;颖条状或条状披针形,被短柔毛,先端渐尖呈芒状,长8—16mm外稃矩圆形,长10—11mm,具5脉,芒长10—15cm。籽粒成熟后,与颖壳完全分离。籽粒一般长6—9mm,宽2—3mm,形状有纺锤形、长圆形、椭圆形等。颜色有秆黄色、黄色、绿色、紫色、红色及黑色等。千粒重因品种而异,可达30—60g(图17)。

图17青稞

。var。。f。

地理分布

我国西南高原地区种植青稞。文字记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目前青稞的栽培地区,主要分布于西藏、青海、四川西北部、甘肃西南部及云南西北部。其次分布在江苏、浙江、河北、安徽、湖北、河南、贵州、新疆、宁夏、陕西等省区;在国外,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中亚、土耳其等国家和地区也有。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青稞籽粒播种后在0—1℃的温度下即可开始萌发,但发芽最高温度为28—30℃,最适温度为19—20℃。种子吸水后,根鞘臌胀破裂,露出主幼根,主幼根长到1—2cm以后就停止生长,其余各幼根长出,形成5—10个初生根继续生长,接着胚芽鞘及其内的胚芽露出地面,当第一片真叶从芽鞘中伸出时,即是出苗。

青稞幼苗的第三个真叶出现时,第一分蘖开始出现,以后每隔3—5日出现第二、第三分蘖。在第一次分蘖茎节上每隔3—5日可以出现第二、第三个次分蘖。一般在拔节开始前1—2日停止分蘖。青稞的分蘖力因品种、土壤肥力、单株营养面积和播种深度的不同而异。早期分蘖成穗就多,晚期分蘖成穗就少。在完成光照阶段后位于主茎分蘖节最下面第一节间开始伸长1—2cm时,就可确定拔节期开始,接着第二、第三节间依次伸长,以后是第四节间伸长,使穗子从叶鞘中伸出。拔节期因品种不同而有先后,一般在出苗后30—45日。

青稞抽穗时,穗每日向上伸长0。7—lcm,最快2cm,依气温情况而不同;气温高,抽穗快,反之则慢。自穗顶出鞘至穗基部,全部抽出约3—6日。大多数青稞的开花,穗还藏在旗叶叶鞘内,穗顶端在叶舌下6—l0cm时,即抽穗前3—4日已经开始,而在穗完全抽出后2—3日终结。一穗开花,从开始到终结需要4—7日,一般5日。青稞为闭合花颖授粉作物。一穗逐日开花强度以第二三日最多,在第五R以后开花最少。每日各小时内开花强度以10—12时为最多,其次为8—10时,12—14时。14—16时。青稞同一植株的开花顺序是,主茎先开,以后按分蘖先后开放。一个穗上。由中部第10—15节的中间小穗先开始,然后由中间至两侧,由中到上,由上到下,以最下两节两侧小穗开花最迟。当气温为20—22℃,相对湿度为70—73%时,开花最多。

根据穗、芒和籽粒等主要性状的形态特征,现有栽培青稞的穗可分三种,即六棱青稞、四棱青稞和三叉钩芒青稞。不同类型青稞春化阶段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可划分为春性和冬性两个类型。西藏青稞的生育期长短因品种类型而异,一般极早熟品种的生育期不到100天,晚熟品种可达130—150天以上。海拔4000m以下地区多栽培中晚熟品种,海拔4000m以上地区多种植早熟品种(见表17—1)。同一品种在不同海拔高度种植,其生育期也有一定差异,随着海拔的增高,气温降低,生育期相应延长。

表17—1西藏青稞的生育期引自《西藏作物》科学出版社1984,95页。(月/日)

表17—1西藏青稞的生育期(续)-1

青稞是长日照作物,原产在北方高纬度地区的品种,对日照长度反应敏感,原产在南方低纬度的品种,对日照反应敏感。青稞是较为耐旱的作物,但不同的发育阶段,对水分的要求差别很大,特别是分蘖—抽穗和灌浆期是它需水的两个临界期,此时如水分供应不足,会严重影响籽粒产量和茎秆高度。青稞在整个生长期中,较能忍受寒冷,在年平均气温3℃以上地区,一般都能良好地生长。在年平均气温为0。3℃时,青稞还能生长。青稞最早熟品种,仅要求积温为1300—1400℃。青稞耐寒力特别是耐春寒的能力很强。因此,在我国西藏高原海拔4400m的地区,青稞为主要作物。在前苏联栽培青稞也由平原发展到高山地区。

青稞适宜生长在比较肥沃的粘壤土或壤土上,土壤酸碱度以中性为宜,也能在微碱性土壤上生长。酸性土壤,青稞不宜生长;幼苗期对土壤酸度较为敏感。泥炭土、沼泽土及沙质重的土壤,对青稞生长都不利。

饲用价值

青稞是高寒地区主要的口粮和饲料,如我国青海、西藏高原牧区人民食用的“糌粑”就是青稞炒熟后磨碎制成。青稞每公顷可产籽粒2。55—3。00t,高产每公顷达7。5t,营养价值高,籽粒中干物质含量为87。0—90。6%,干物质中总能为18。10—18。77MJ/kg,消化能(猪)为14。55—15。84MJ/kg,代谢能(鸡)为13。75—14。63MJ/kg,可消化粗蛋白(猪)为66—105g/kg。三种人畜必需氨基酸的含量,赖氨酸为0。43—0。54%、色氨酸为0。10%、蛋氨酸为0。12—0。14%。青稞籽粒含淀粉价高,用于猪的育肥比大麦效果好,籽实富含蛋白质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等,磷及维生素B1、B2也很丰富,是优良的精料。此外,青稞的秸秆质地柔软,含粗蛋白质4%,是高寒地区冬季的主要饲草;青稞麦糠也是家畜的粗料。青稞还可以酿造青稞酒。其化学成分见表17—2。

表17—2青稞营养成分材料引自《牧草及饲料作物栽培学》(第二版)农业出版社(1981),318页,略作修正;**甘肃农业大学。

表17—3青稞的氨基酸含量(%)引自《猪鸡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农业出版社(1979年),126页。

栽培要点

北方多春播(4月),当气温稳定在5℃时即可播种。

南方可秋播(10月),也可春播(3月)。青稞根系较柔软,须精细整地;生育期较短,发育快,生长前期吸收养分迅速,因此种青稞的地应重施基肥,早施追肥,对提高产量有利。播种量150—225kg/ha。播前可用盐水选种,青稞比重约为1。11。条播时,收籽实的行距20—30cm,收草的为l5cm。覆土3—5cm。田间管理要保证苗全、苗壮,作好防寒保墒,青稞在拔节到乳熟期易倒伏,应采取措施。收获籽实以蜡熟期为宜。

查看详细

青稞一般产自哪里?

市面上销售的青稞米主要分为:青海产区、西藏产区。

大藏吉康是属于西藏青稞,大藏吉康青稞采用藏青320、藏青25等优良品种,其β-葡聚糖平均含量为6。57%,优良品种青稞25可8。6%,降糖效果更显著。

查看详细

青稞酒的味道怎么样?

和白酒差不多,没有白酒的酒劲大。

青稞酒的四大味道

第一甜味,淡香青稞酒的甜味主要来源于醇类,特别是多元醇类等。

第二辣味,辣味是青稞酒的主要口味,不会饮酒的人初尝青稞酒,头一个感觉就是辣。

第三酸味,酸味是青稞酒的重要口味物质。

第四苦味,青稞酒的苦味主要是由过量的高级醇,琥珀酸,较多的酚类和糠醛引起的。

在藏区,几乎家家户户都能制,青稞酒,酥油茶,哈达是藏族文化的典型代表。

查看详细

青稞是什么?

青稞是禾本科大麦属的一种禾谷类作物,因其内外颖壳分离,籽粒裸露,故又称裸大麦、元麦、米大麦。

青稞功效:

1、青稞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突出的医药保健作用。据《本草拾遗》记载:青稞,下气宽中、壮精益力、除湿发汗、止泻。藏医典籍《晶珠本草》更把青稞作为一种重要药物,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2、青稞的总疗效纤维含量16%,其中不可溶性疗效纤维9。68%,可溶性疗效纤维6。37%,前者是小麦的8倍,后者是小麦的15倍。膳食纤维具有清肠通便,清除体内毒素的良好功效。

3、青稞含有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无机元素钙、磷、铁、铜、锌和微量元素硒等矿物元素。

青稞其营养价值比水稻、玉米和一般的小麦粉高,青稞的蛋白质含量较高,最高可达到14。81%,且富含高赖氨酸,可制成珍珠米、麦片、麦芽、啤酒等食品和饮品,同时饲用价值也高,青稞籽粒是良好的精饲料,青稞的秸杆是最好的饲草,含蛋白质4%,其茎杆质地柔软,富含营养,适口性好,是高原地区牲畜冬季的主要饲草。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7-20 热度: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