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养殖什么风险最大?

养殖业有三大风险:

市场风险:销售价格的浮动。

疫病风险:生病疫情,各种疾病,控制不好会导致大批量死亡。

自然灾害风险:暴雨,旱灾,寒冷等等。

三大风险中,疫病风险是最大的风险。

殖业是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者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

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是人类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极重要环节。

是养殖都有风险,养殖业有三大风险,一是市场风险,二是疫病风险,三是自然灾害风险。三大风险中,疫病风险是最大的风险。

近几年来,随着外来品种引进的增多和畜禽市场流通的加大,疫病的发生已越来越频繁,流行也越来越快。疫病的发生呈复杂趋势,综合感染的多,难以防治的多。07、08年大面积发生的生猪高热病就是个例证,病情复杂,来势陡然,养殖户一时慌了手脚,基层兽医束手无策,专家教授也只能干着急。养殖户和基层兽医及专家教授站到了同一技术水平线上,对于高热病防疫和治疗,谁也拿不出什么好办法,那是多少年都未曾遇到的艰难局面!

有些疫病原本是没有的,在引进外来品种的同时,也引进了疫病,且疫情越来越复杂,但又不敢承认没有办法应对,用拼命免疫,拼命保健,来证明还是可以防治的。一头猪一只鸡就饲养那么几个月就要上市,给它注射那么多种疫苗,对其正常生长打击到底有多大?又是否有能力做到?特别是大型规模养殖场,能做到么?没有多少人去考虑。防疫已逐步演变成恐慌性防疫,不管场里本来有没有发生某个疫病,只要是发生频繁的疫病就做免疫,不曾去想,在做免疫的同时您场里也引进了什么?重要的还不是这些,是效果,注射了那么多种疫苗,效果如何?疫苗不是神,但不少人把它当做了神。就像一个重病的人到庙里拜神,我已拜过神了,神会帮我,从庙里一出来心里上感觉病情就减轻了许多。我场里做好了免疫,就是疫病来了,心里上认为自己场里不应该发生,或者就是发生了也不会怎么严重。对于疫病,加强防疫并没有错,但现实情况是,做了疫苗,该发生的还是发生了。为何没有了效果呢,是疫苗本身的问题还是其他环节发生了问题,少有人去研究,疫苗成了安慰心灵的神!畜禽防疫做了这么多年,过去的免疫效果是明显的,现在为何就难有作用了呢?防疫到底要如何做,才会有效果[52石斛网www.52shihu.com],这难到不值得每一个基层畜牧兽医人员和广大养殖户,特别是规模养殖场技术人员深思么?

还有就是畜禽保健,保健有许多做法和措施,现在用得最多的无非就是两条,一是免疫,二是使用兽药。现在饲料中添加的兽药本来量就不小,如果还在饲料和饮水中再添加,一头猪一只鸡一天到底吃下了多少药可想而知。给畜禽吃药,对防治疾病,表面看是有效的,但带来的危害也不能小觑啊。首先是对疾病的治疗,天天给畜禽吃药,病原微生物对药物形成了抗药性,畜禽一旦发病用药治疗还会有效果么?另外就是防疫,一边给畜禽喂药,一边免疫,免疫的效果能有么?现在的免疫效果大不如前,应该不是单方面原因,但一边免疫一边喂药,造成免疫效价大大下降,这应该是个不争的事实。用药也成了拜神,似乎平常在饲料和饮水中添加了兽药,心里上就认为某些病就不会发生,但实际上该发生的还是发生了,且特别难以治疗,甚至无药治疗,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么?仅图一时半刻的效果,甚至心灵的安慰,不考虑长远,更不考虑长期用药对动物食品安全造成的危害,这是多么可怕的做法!试想,如果大家都知道生猪、鸡鸭都是吃药长大的,莫说出口到国外,就是自己的同胞,又有谁敢吃肉吃蛋呢?养殖业的发展还有意义吗?

另外就是畜禽疾病治疗。人生病了,文化水平再低的农民,都知道治疗有个过程。疑难病症,乡里医院治不好的到县里医院,县里还治不好,就到省里医院。但畜禽疾病的治疗却没了疗程的概念,试图一针或几针治好,普通养殖户是这样,规模养殖场就不是这样吗?为了达到快速治愈的结果,大剂量使用兽药,药量越用越大,层次越用越高,长此下去,以后畜禽发病,还有药可用吗?现在市场上的抗生素到底多少用到了畜禽身上?是70%以上还是80%以上?不是没有人做过统计!至于药物的残留对动物食品安全造成的严重危害就不要多说了。

当今的畜禽疫情如此复杂,不管是规模养殖场技术人员还是普通养殖户,都要静下心来思考,如何有效做好防疫,如何改善畜禽生长环境,如何才能真正降低养殖的疫病风险,切忌不能像现在这样如此盲动,如此脱离科学的轨迹。相关科研院所也不能熟视无睹,要加大科研力度,研究出有效防疫和治疗畜禽疾病的科学方法。只有大家共同努力,养殖业的疫病风险才能真正降到最低。

在中国有机农业网等网站了解农业资讯及市场行情可有效降低风险。

怎么养殖蛴螬,蛴螬吃什么别说吃吐,土的温度湿?

蛴螬,俗称地蚕,是危害农作物的害虫之一,其成虫金龟子又是果树的大敌,然而,如能设法捕捉它们用于饲养业,将可以变害为利,益于农、林、牧各项事业。身躯肥嫩的蛴螬体内饱含乳白色的浓稠浆液,是不可多得的动物性高蛋白饲料。据测定,干蛴螬体含粗蛋白质高达70%左右,还含有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元素。据试验,给每只产蛋鸡每天喂3-4只蛴螬,可明显提高其产蛋率和蛋重。因而,有计划地开发和利用蛴螬,对解决蛋白质营养缺乏,尤其是补充动物性蛋白质饲料的不足,具有重要意义。开发与利用的主要途径如下:1.掘取法。蛴螬生长在地下,喜温湿,取穴居。平时栖息在半干湿又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每年4-9月份为活跃期,“大暑”至“白露”查看详细

养殖梅花鹿是否可以向国家贷款?

可以。暂行的政策是养殖梅花鹿母鹿平均每头补助100元其他的鼓励政策和奖励依地区而实行!如果想养殖梅花鹿光靠国家的政策是不够的,我是这样想的不管是农民还是企业搞养殖,政府不阻挠就行了依照当地情况政府奖励也别欣喜,不奖励也别沮丧,路是自己走的,不是靠别人铺的!

查看详细

养殖马鹿需要什么手续?

现在一些地方为了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推广特色养殖业。比如新疆的博湖湿地就养了马鹿,野猪等9个物种。一些野鸭养殖户也由当地林业部门介绍,到那里建造养殖基地。但为了保护野生动物,维维护市场秩序,任何养殖户都要按程序办理:经营许可证、驯养繁殖许可证(林业部门)、养殖基地(场所)名称的认定(工商部门)、防疫证(畜牧厅或局)、运输证(交管部门)等相关证件。

查看详细

养殖水蛭的模式有几种?

一、人工养殖水蛭的环境、条件:

水蛭养殖不需要强劳动力、黄河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只要有充分的水源和能自捕或购买到水蛭吸取的饲料——螺蛳、河蚌就可以养殖,(除海水以外),室内室外、家前屋后、老厂房、荒田、鱼塘等,它不受南北气候的影响,养殖面积可大可小。

二、养殖模式和饲养数量:

1、仿生态泥池养殖:利用农田挖养殖池(沟)【皿】字形宽B·C米、深A·AB米、长度不限。东西走向、池(沟)之间留A·AB米宽管理走道,老池塘、鱼荡进行修整养殖,做好防逃设备即可,池内水深保持50·100公分,每平方水面养殖100条,每亩养5万条左右。【这种养殖方法适宜大规模养殖低投入,高产出。是目前最理想的养殖方式。】

2、半人工网箱池塘养殖:利用荒田开挖,或地势低洼老池塘、鱼荡进行用网箱养殖,网箱宽度C--D米,长度不限,网箱高度A米以上以防洪涝,水深保持80公分以上,每平方水面养殖120条左右。【这种养殖方式采捕方便,是目前普遍采用的养殖方式。】

3、高密度工厂化无土人工养殖:利用家前屋后、老厂房或旧水泥场地、园子、荒地、靠近湖泊水源方便的地方,建造水泥池无土立体养殖,建池规格宽B米—C米,池深度100公分,长度不限,养殖面积可大可小,池底做好排污出水口,池墙距池底高80公分处做好抗洪出水口,每平方水面可养200条左右。【这种养殖方式,高投入,低产出。是仅供参考的养殖方式。】

三、水蛭种苗繁殖及饲料管理:

1、人工养殖水蛭对种苗的选择是相当重要关键,对于野性水蛭自捕或购买来作种源,进行人工养殖是完全可以,但必须经过周期性驯养、培育,首先要从体外消毒、精选种龄、强化驯养,要求达到:家养习性一致,种龄整齐一致,水体深浅含量一致,这样才能适应人工养殖,否则种龄混乱、野性不稳定、水体环境与养殖生长环境难于适应,导致无法管理。

2、水蛭生命力强、繁殖高、每条种水蛭全年产茧繁殖,幼苗约100条左右,产茧时间能在三年以上,幼苗的成活率可达50%以上,水蛭在正常养殖管理下,一般没有疾病发生,因此不宜使用药物,养殖期间,严禁农药、化肥和化工原料进入养殖池塘内。

3、人工养殖水蛭的周期一般为6个月,从交配、繁殖、孵化出苗至成品,幼苗到成品,如精心管理,养殖时间为120天,放松管理,投食不定,会延长到半年以上,因此要丰产丰收,必须运用科学的饲料管理、强化幼苗的精养以及饲料的合理搭配,做到四定原则:定质、定量、定时、定水。

4、水蛭饲养管理很简单,幼苗分养后,每隔3天补充一点清水,饲料来源主要以螺蛳、河蚌为主以及适量的青汁饲料,每隔2—3天投喂一次,如自然池塘或网箱养殖,每星期投喂一次,半个月换水一次即可。通过实践,每条幼苗水蛭到成品,一般吸取螺蛳为50粒左右,大约二市两。

5、人工养殖水蛭效益分析:成品活水蛭每市斤大约15条—25条,【2010年】市场售价每市斤40元—50元,每条水蛭平均约2元左右,种苗和各项养殖费用为0。50元,每生产养殖一条水蛭可得净利为1。50元左右,因此养殖的效益和养殖管理、饲料模式有着双重关系,总之,以数取胜,依靠科学管理,假如养殖100万条、500万条,产业。

对于人工养殖药用宽体金线水蛭,规模可大可小,城乡居民,下岗人员都可以,随着科技的发展,水蛭的用量越来越大,它不但可以药用、出口创汇、保健用品、化妆用品、食用也正向我们走来,因此人工养殖金线水蛭将是一个新致富增长点!

江苏建湖水蛭养殖研究中心:朱建华自2003年开始对药用宽体金钱水蛭的试养、实践,从大塘自然泥池养殖,仿生态泥池养殖,半人工池塘网箱养殖,高密度工厂化无土人工养殖。经过了多次周折,路途坎坷,从水蛭交配、繁殖、生长到成品产收的整个养殖过程,结果是丰产半丰产,效益平凡,实践中总结到大塘泥池养殖,网箱养殖,水泥池无土立体高密度养殖,有着很多不利因素。

综合如下:

一、大塘养殖期间水蛭遇阴雨、雷雨天气,容易逃跑。

二、大塘幼苗喂食取食困难,同时受池内杂虫、天敌影响,幼苗成活率大大下降。

三、大塘养殖期间的正常性伤亡,无法把伤亡以及腐烂的水蛭捞出,容易污染水质,产生病菌。

四、大塘饲养管理难度大,检查巡池很难全面观察,只能隔池相望。

五、养殖池一旦产生疾病或受外界农药影响。无法更换新水,整个养殖区大塘将会受到传播病菌的危险性,

六、大塘成品水蛭产收不能全部捕捞,因水蛭钻进泥土中。

七、特别是网箱养殖,夏季高温水温很难调节,水蛭成长缓慢,网箱内根本无法排出污水更换不了新水。同时网箱使用三年要重新更换,追加投入成本。

八、在同样养殖条件下,水泥池无土立体高密度养殖,夏季高温水温很难调节,水蛭成长缓慢,因此,生存在坚硬池塘里的水蛭,要比生存在泥池塘里的水蛭,生长缓慢。高投入,低产出,【投入产出,得不偿失】。

综合上述,江苏建湖水蛭养殖研究中心:朱建华经过几年的精心摸索、实验,针对水蛭的生活习性的生长规律,进行了多种模式的养殖实验,包括:大塘泥池养殖、仿生态泥池养殖、网箱养殖、水泥池无土立体高密度养殖、室内外产茧、温控人工孵化、幼苗配合饲料的研发等等,实践总结,探索创新,运用仿生态泥池养殖具有三大优点:

一、养殖管理方便,在人工创造水蛭生长环境下,进行立体、高密度养殖,效益倍增。

二、日常管理中,能观察到不健康水蛭,即捞晒干,以待销售,无损失。池内水质污辱或产生病菌时,能在最短时间内更换新水或清池消毒,不会影响大面积养殖区域。

三、养殖面积不分大小,家前屋后、荒地、老厂房场地等,下岗失业人员多可以从事,成品水蛭产收干净,越冬安全,具有工厂化、车间室的养殖管理,一次投入,数年养殖。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7-19 热度: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