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有几种类型?

糖尿病从常见类型来看分为I型糖尿病、II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

1型糖尿病

又叫青年发病型糖尿病,这是因为它常常在35岁以前发病,占糖尿病的10%以下。1型糖尿病是依赖胰岛素治疗的,也就是说病友从发病开始就需使用胰岛素治疗,并且终身使用。原因在于1型糖尿病病友体内胰腺产生胰岛素的细胞已经彻底损坏,从而完全失去了产生胰岛素的功能。在体内胰岛素绝对缺乏的情况下,就会引起血糖水平持续升高,出现糖尿病。

在1921年胰岛素发现以前,人们没有较好的方法来降低糖尿病病友的血糖,病友大多在发病后不久死于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随着胰岛素的发现和应用于临床,1型糖尿病患者同样可以享受正常人一样的健康和寿命。

2型糖尿病

也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2型糖尿病病友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却大打折扣,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对缺乏。可以通过某些口服药物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但到后期仍有部分病人需要像1型糖尿病那样进行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以前对1型和2型糖尿病的叫法,由于这种叫法常常会引起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治疗的误解,现已被国际和国内的糖尿病界弃之不用。

妊娠糖尿病

是指妇女在怀孕期间患上的糖尿病。临床数据显示大约有2~3%的女性在怀孕期间会发生糖尿病,患者在妊娠之后糖尿病自动消失。妊娠糖尿病更容易发生在肥胖和高龄产妇。有将近30%的妊娠糖尿病妇女以后可能发展为2型糖尿病。

糖尿病进行分型:

1.1型糖尿病

发病年龄轻,大多<30岁,起病突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症状明显,血糖水平高,不少患者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低下,ICA、IAA或GAD抗体可呈阳性。单用口服药无效,需用胰岛素治疗。

2.2型糖尿病

常见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发病率高,常可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疾病。起病隐袭,早期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度乏力、口渴,血糖增高不明显者需做糖耐量试验才能确诊。血清胰岛素水平早期正常或增高,晚期低下。

糖尿病的类型究竟有几种呢?医学上一般把糖尿病类型分为四种。一型糖尿病、二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其他型糖尿病。

其中,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现在在医学上还没有一个很确定的说法,所以被称之为原发性糖尿病类型。

剩下的两种糖尿病,从名字上就能够看出,是有诱因的。妊娠糖尿病,是女性在妊娠期出现的一种比较特别的糖尿病。有些会随着妊娠的结束而消失。其他类型引起的糖尿病,是可以找到病因的。比如胰腺疾病造成的胰岛素合成障碍,或其它内分泌的原因引起对搞胰岛素的激素分泌太多等等。这些也都是糖尿病的类型。

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的基本致病原因主要是遗传和环境的因素交织在一起。不是说遗传一定会得糖尿病,也不是说没有遗传就一定不会得糖尿病。内因和外因是要综合起来考虑的。

糖尿病的类型中,一型糖尿病很容易引起并发症。容易引起胰岛自来免疫性破坏的基因。二型糖尿病,产生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有这样多种基因的人容易发生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稠度和胰岛素抵抗综合症等。

二型糖尿病也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糖尿病类型中的二型糖尿病中遗传的成分更加明显和复杂。二型糖尿病发病的原因主要有肥胖、糖刺激、紧张、外伤、或过多的使用升高血糖的激素等诱发因素。

糖尿病主要分为四型:I型糖尿病(T1DM)、II型糖尿病(T2DM)、妊娠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

I型糖尿病(T1DM)的病因是,人体胰腺中的β细胞受损而无法分泌足量的胰岛素,导致血糖浓度居高不下,从而出现糖尿病症状。目前主要是采用从体外补充胰岛素的方法来降低血糖浓度。但体外补充并不能让体内的β细胞自行产生胰岛素,也就不可能彻底治愈糖尿病,需要终身使用。

II型糖尿病(T2DM)患者体内的β细胞能够正常分泌胰岛素,但其肌肉、脂肪、肝脏等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细胞上的受体不能与胰岛素很好地结合,导致胰岛素不能正常发挥作用而血糖浓度升高。T2DM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如长期饮食不健康及缺乏锻炼。治疗T2DM的关键在于改变生活方式,并辅以药物治疗。药物能够增加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或刺激β细胞分泌更多胰岛素。但这些药物不能彻底改变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程度,也需要一直服用。

妊娠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间发生的糖尿病,是由于怀孕期间雌激素、孕激素等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增加,导致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所致。患者在妊娠期间,必须严格控制饮食并辅以胰岛素为主的药物治疗。患者糖代谢多数于产后能恢复正常[52石斛网www.52shihu.com],但将来患II型糖尿病几率会增加。

特殊类型糖尿病是人体内某一个基因“坏了”造成的,也称为单基因突变糖尿病,主要包括遗传性β细胞缺陷、胰岛疾病、内分泌疾病以及药物因素所致的糖尿病,由于发病机理的不同,多数需要使用胰岛素来治疗。

多睦健康告诉您,一般有两种

I型糖尿病

又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或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常在35岁之前发病,该病的发生原因是患者自身不能产生胰岛素,所以终生都需要外来胰岛素治疗。

II型糖尿病

又称成人发病型糖尿病,患者多在35到40这段时期内发病,该病的发生原因是患者胰岛素敏感性下降产生胰岛素抵抗或者是自身胰岛素分泌不足,两种情况对于血糖浓度的降低作用都十分小,同样需要补充外来胰岛素。

治疗糖尿病日本还不错的哦

1型糖尿病

发病年龄轻,大多<30岁,起病突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症状明显,血糖水平高,不少患者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低下,ICA、IAA或GAD抗体可呈阳性。单用口服药无效,需用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

常见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发病率高,常可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疾病。起病隐袭,早期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度乏力、口渴,血糖增高不明显者需做糖耐量试验才能确诊。血清胰岛素水平早期正常或增高,晚期低下。

糖尿病根据发病的机理不同被分成四种类型,其中发病最多的是1型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以往通常被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约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10%,但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多起病急,“三多一少”症状比较明显,容易发生酮症,有些患者首次就诊时就表现为酮症酸中毒。其血糖水平波动较大,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很低。这一类型糖尿病患者一般需要依赖胰岛素治疗或对外源性胰岛素绝对依赖,必须用外源性胰岛素治疗,否则将会反复出现酮症酸中毒,甚至导致死亡。随着病情的发展,胰岛β细胞功进行行破坏,最终患者必须要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控制血糖水平和抑制酮体生成。2型糖尿病,以往通常被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或成年发病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90%。多发于40岁以上的成年人或老年人,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2型糖尿病患者多数起病比较缓慢,体型较肥胖,病情较轻,有口干、口渴等症状,也有不少人甚至无症状,较少出现酮症。在临床上,“三多”症状可以不明显,往往在体检时或因其他疾病就诊时被发现。多数患者在饮食控制及口服降糖药治疗后可稳定控制血糖。但有一些患者,尤其是糖尿病病史较长,大于20年的,形体消瘦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会出现胰岛素水平的低下,需要用外源性胰岛素控制血糖。此外还有少数病人患的是妊娠糖尿病或特殊型糖尿病。

糖尿病人吃苦瓜能不能降糖?

你好,苦瓜中的苦瓜皂甙有非常明显的降血糖作用,不仅有类胰岛素样作用,堪称“植物胰岛素”,而且有刺激胰岛素释放的功能。据临床观察,用苦瓜皂甙制剂给Ⅱ型糖尿病病人口服治疗,其降血糖总有效率可达到78.3%。苦瓜价廉物美,炒、拌、盐渍均可,是大众餐桌上的常见之菜。明代李时珍称苦瓜“苦、寒、无毒”,具有“清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益气壮阳之功“。糖尿病人常食苦瓜对稳定血糖确实有益。查看详细

糖尿病人能吃罗汉果泡水吗?

有生津、止渴、润喉、利咽的功效,但其降血糖作用尚未得到临床资料的支持。病人可以尝试喝罗汉果茶,在1-2小时后监测血糖,若血糖下降,则可真正发挥降糖作用,若血糖保持不变,则对血糖影响不大。现在推荐肥胖糖尿病患者,或者部分糖尿病患者使用,主要是为了满足患者对甜食的渴求。不同的罗汉果饮品,服用后血糖未出现明显升高,可以作为部分病人的辅助药膳使用。

查看详细

糖尿病可以吃桑葚子吗?

糖尿病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控制血糖,而且需要注意饮食调理。 糖尿病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控制血糖,而且需要注意饮食调理。 桑葚含糖量高,糖尿病一般是建议最好不要吃,所以建议您不要吃,如果想吃的话,需要控制好量,不能吃过多的。需要注意低脂低盐饮食,而且不吃刺激性食物,尽量多吃一些蔬菜水果和粗粮、

查看详细

糖尿病患者能吃苦瓜吗?

苦瓜中所含的苦瓜皂甙,不仅有类似胰岛素的作用,而且还可刺激胰岛素释放,有非常明显的降血糖作用。有人用苦瓜皂甙制剂口服治疗Ⅱ型糖尿病。因此糖尿病病人适当摄入苦瓜,有利于控制血糖。

查看详细

苦瓜治疗糖尿病有疗效吗?

苦瓜不能治疗糖尿病,但是苦瓜对治疗糖尿病能起到有益的作用,苦瓜,非常适合糖尿病患者使用,而且能够起到一定的降糖作用,但起不到绝对的降糖作用,苦瓜含的热量比较低,里面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以及微量元素,尤其是苦味的食物能够减轻胰岛素的抵抗,非常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8-18 热度: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