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黄芪生长在什么地方?

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

生于林缘、灌丛或疏林下,山坡草地或草甸中也有

[52石斛网www.52shihu.com]

中药的黄芪和北芪是一样的吗?

黄芪是中药名,而北黄芪或者北芪只能说属于处方名。 它们的药效是一样的,黄芪,又名黄耆,黄芪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中药材黄芪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的根,具有补气固表、利水退肿、托毒排脓、生肌等功效。北黄芪:又名北芪,东北黄芪,主产于黑龙江,内蒙古等地。质优。产于甘肃定西,山西绵山等地者叫绵黄芪。产于山西浑源、阳交、山阴、天镇等地者叫西黄芪。所以,黄芪是一个统称,北芪只是指产于黑龙江,内蒙古等地的东北黄芪。但不论是西黄芪还是北黄芪均属于正品黄芪,品质都属于比较优良的,均属于黄芪佳品。从实际药效上考虑不会有太大区别。 黄芪的药材性状 黄芪呈圆柱形,极少有分枝,上端较粗,长10-90厘米,直径1-3。5厘米。表面灰黄色或淡棕褐色,有不整齐的纵皱纹及横向皮孔。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强,并显粉性,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有菊花心,显放射状纹理及裂隙。气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 不论那一品别的黄芪,均以条粗而不空心,皮细质绵软而不硬,切面皮部白色,木部鲜黄色。断面菊花心明显而不纤维性强和裂隙大,味甜而有豆腥味者为佳。查看详细

中药黄芪是什么作用药店都有售吗贵不贵?

;中药店有卖。很便宜。

黄芪

黄芪是豆科植物,它是一味常用的中药。它的主要药理作用是“益气固表”,可以“利水”,也可以“托毒生肌”。什么是“益气”呢?凡是中医认为是“气虚”、“气血不足”、“中气下陷”的情况,都可以用黄芪。平时体质虚弱,容易疲劳,常感乏力,往往是“气虚”的一种表现。贫血,则常属“气血不足”。而脱肛、子宫下坠这些病状也常被认为是“中气下陷”。有上述症状的人,冬令吃些黄芪有益处。当然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有些人一遇天气变化就容易感冒,中医称为“表不固”,可用黄芪来固表。常服黄芪可以避免经常性的感冒。中医有一个有名的方子,叫“玉屏风散”,有三味药,主药就是黄芪,是可以用来治疗经常性感冒的。

因为身体虚弱,或者年纪大了的人,往往下肢有些水肿。如果属于“气虚”,也可以常服黄芪。有慢性肾病的人,也可能常有浮肿,中医治疗时,黄芪有时也是常用的中药。

所谓“托毒生肌”,意为手术后伤口容易恢复,或使久不愈合的脓肿化脓生肌。

服用黄芪,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针对个人体质不同适量服用,黄芪的吃法很多,现介绍几种:

1、每天用黄芪30克左右,水煎后服用。或水煎好后代茶饮用。用黄芪30克,加枸杞子15克,水煎后服用,对气血虚弱的人效果更佳。

2、取黄芪50克左右,煎汤以后,用煎过的汤液烧饭或烧粥,就变成黄芪饭、黄芪粥,也很有益。

3、还有些人喜欢在烧肉、烧鸡、烧鸭时,放一些黄芪,增加滋补作用,效果也不错。

查看详细

中药是红芪和黄芪哪个比较好?

黄芪,色黄白,味甜,能补一身之气,兼有升阳,固表止汗,排脓生肌,利水消肿,安胎益血的作用。红芪,色红润,性温、味甘。具有补气升阳,图表止汗、托疮排版、利尿消肿之功效,生用治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痛症不溃或溃久不敛。红芪自古与黄芪通用,但其原植物与黄芪同科不同属。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7-15 热度:1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