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羊花简介

【名称】

闹羊花

【英文名】

Sheeploitered Azalea

【拼音】

Nào Yánɡ Huā

【别名】

黄杜鹃、三钱三、毛老虎、一杯倒、八里麻、六轴子

【药材类别】

花类

【性味】

辛,温,有毒。

①《本经》:味辛,温。

②《别录》:有大毒。

【归经】

肝经

【入药部分】

为杜鹃花科植物羊踯躅的花。

【产地和分布】

常见于山坡、石缝、灌木丛中。分布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河南,四川、贵州等地。主产江苏、浙江、安徽、湖南等地。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高1-2m。老枝光滑,无毛,褐色,幼枝有短柔毛及刚毛。花芽卵圆形,鳞片9-12片,阔卵形。单叶互生;叶柄短,长 2-6mm;叶片纸质,常簇生于枝顶,椭圆形至椭圆状倒披针形,长6-15cm,宽3-6cm,先端钝,具短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睫毛,两面密被灰白色柔 毛。花多数排列成短总状伞形花序,顶生,先叶开放或与叶同时开放;花萼小,5裂,半圆形,宿存,被稀疏细毛;花冠宽钟状,金黄色,先端5裂,裂片椭圆形至 卵形,上面1片较大,有淡绿色斑点;雄蕊5,与花冠等长或稍伸出花冠外,花药孔裂;雌蕊1,子房上位,5室,外被灰色长毛,花柱细长,无毛长于雄蕊,柱头 头状。蒴果长椭圆形,长达2.5cm,熟时深褐色,具细柔毛和疏刚毛,胞间开裂。种子多数,细小,灰棕色,扁卵形,边缘有薄膜翅。花期4-5月,果期 6-8月。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0.3-0.6g;煎汤,0.3-0.6g;或入丸、散;或浸酒。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

【注意事项】

本品有毒,不宜多服、久服。体虚者忌服。

①《本草经疏》:气血虚人忌之。

【闹羊花的功效与作用】

祛风除湿;定痛;杀虫。主风湿痹痛;偏正头痛;跌扑肿痛;龋齿疼痛;皮肤顽癣;疥疮。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皮肤顽癣。外用治癣,煎水含漱治龋齿痛。

①《本经》:主贼风在皮肤中淫淫痛,温疟,恶毒诸痹。

②《本草拾遗》:主一切风血。煮之,亦浸酒。

③《本草蒙筌》:主风湿藏肌肉里,濈濈麻痹。

④《本草新编》:主折伤。

⑤《本草求原》:劫顽痰。

⑥《科学的民间药草》:是麻醉药,能镇痉镇痛。治气喘。

【附方】

①治风湿痹,身体手足收摄不遂[52石斛网www.52shihu.com],肢节疼痛,言语蹇涩:踯躅花不限多少,以酒拌蒸一炊久,取出晒干,捣罗为末。用牛乳一合,暖令热,调下一钱。(《圣惠方》)

②治风痰注痛:踯躅花、天南星。并生时同捣作饼,甑上蒸四、五遍,以稀葛囊盛之,临时取焙为末,蒸饼丸梧子大。每服三丸,温酒下。腰脚骨痛,空心服;手臂痛,食后服。(《续传信方》)

③治妇人血风走注,随所留止疼痛:踯躅花、干蝎(全者,炒)、乌头(炮炙,去皮脐)各半两,地龙(阴干)二十条。上四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小豆大。每服五丸至七丸,煎荆芥酒下,日二。(《圣济总录》踯躅丸)

④治左瘫右痪:生干地黄、蔓荆子(去白)、白僵蚕(炒,去丝)各一两,五灵脂(去皮)半两,踯躅花(炒)、天南星、白胶香、草乌头(炮)各一两。上为细末,酒煮半夏末为糊,丸如龙眼大。每服一丸,分作四服,酒吞下,日进二服。(《局方》伏虎丹)

⑤治神经性头痛、偏头痛:鲜闹羊花捣烂,外敷后脑或痛处二至三小时。(《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⑥治跌打损伤:三钱三二钱,小驳骨一两,泽兰二两。共捣烂,用酒炒热,敷患处。(《广西中草药》)

⑦治疟疾:羊踯躅花一分,嫩松树梢五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⑧治风虫牙痛:踯躅一钱,草乌头二钱半。为末,化蜡丸豆大。绵包一丸,咬之,追涎。(《海上仙方》)

⑨治腹中癥结(手术麻醉剂):羊踯躅三钱,茉莉花根一钱,当归一钱(按:据《汉书·华佗传》张骥补注,当归用量作三两),菖蒲三分。水煎服一碗。(《华佗神医秘传》麻沸散)

⑩治皮肤顽癣及瘙痒:鲜闹羊花五钱。捣烂擦患处。(《闽东本草》)

⑾治瘌痢头:鲜闹羊花擦患处;或晒干研粉调麻油涂患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各家论述】

①《本经疏证》:羊踯躅,毒药也。然性能祛风寒湿,故可以治恶痹。痹者,风寒湿所成也。然非元气未虚、脾胃尚实之人不可用。凡用此等毒药,亦须杂以安胃和气血药同用。

②《本草新编》:羊踯躅,必须外邪难于外越者,始可偶尔一用以出奇,断不可频用以炫异也。……止可用至三分,重伤者断不可越出一钱之外耳。

③《植物名实图考》:搜山虎即羊踯躅,古方多用,今汤头中无之。按罗思举《草药图》,搜山虎能治跌打损伤,(为)内伤要药,重者一钱半,轻者一钱,不可多用。霜后落叶,但存枯根。湖南之医以为发表入阳明经之药。是此药俗方中仍用之。


闹羊花的鉴别方法

【鉴定中药材名】闹羊花

【药材来源鉴定】本品为杜鹃花科植物羊踯躅Rhododendron molle G. Don的干燥花。闹,有狂乱之义。羊吃此植物的叶后,即狂乱踯躅而死,故名闹羊花,又名羊踯躅。

【药材历史考证】本品始载本草为《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云:“生太行山川谷及淮南山。三月采花,阴干。”《本草经集注》曰:“羊误食其叶,踯躅而死,故以为名。”《蜀本草》引《新修本草图经》云:“树生,高二尺,叶似桃叶,花黄似瓜花。三四月采花,日干。”

【植物形态鉴定】落叶灌木,高1~2m。茎有分枝,老枝无毛,幼枝有短柔毛。叶互生;叶片长椭圆形或披针形,长 4~15cm,宽2.5~6cm,先端钝或具短尖,基部楔形,全缘,边缘有睫毛,两面被柔毛;叶柄短,被毛。伞形总状花序顶生,有花数朵至10余朵,先花 后叶或与叶同时开放,花大,直径5~6cm,花萼小,5裂,宿存;花冠宽钟状,金黄色,先端5裂,上面1片较大,有淡绿色斑点,外被短柔毛;雄蕊5,花丝 稍伸出于花冠外,中部以下有长柔毛,花药孔裂;雌蕊1,子房上位,5室,被毛,花柱细长。蒴果长椭圆形,被毛,有宿存萼,每室有多数种子;种子细小,淡棕 色,扁卵形,边缘有薄膜翅。花期4~5月,果期6~7月。

【药材性状鉴定】本品数朵花簇生于一总柄上,多脱落为单朵,灰黄色至黄褐色,皱缩。花萼5裂,裂片半圆形或三角 形,边缘有较长的细毛;花冠钟状,筒部较长,约至25mm,顶端卷折,5裂,花瓣宽卵形,先端钝或微凹;雄蕊5,花丝卷曲,等长或略长于花冠,中部以下有 茸毛,花药红棕色,顶孔裂;雌蕊1,柱头头状;花梗长10~28mm,棕褐色,有短茸毛。气微,味微麻。

【药材显微鉴定】粉末黄棕色。花粉粒四面体形,直径58~97μm,具三个萌发孔。花萼非腺毛由多细胞组成,交 叉排成数列,直径29~68μm。花冠非腺毛单细胞,直径10~20μm,长可达400μm以上,壁薄,有的可见壁疣。花粉囊表皮细胞类多角形或类圆形, 直径13~31μm,排列整齐而紧密,壁稍增厚,有的纹孔明显,细胞内含有黄棕色物质。花冠表皮细胞长方形、类方形或不规则形,直径26~78μm,壁薄,呈波状弯曲。

【生境分布】生于山地、丘陵地带的山坡、林缘及灌丛中。分布于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区。也有栽培。

【采集加工】4~5月花初开时择晴天采收,阴干或晒干。

【饮片炮制】拣去杂质,筛去灰屑。

【性能功用】辛,温;有大毒。归肝经。祛风除湿,散瘀定痛。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皮肤顽癣。内服:0.6~1.5g,浸酒或入丸、散服。外用:适量,煎水洗或鲜品捣烂敷患处。不宜多服、久服。体虚者及孕妇禁用。

【附注】置于燥处贮藏,防潮。


查看详细

如何区分闹羊花与洋金花

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植物的一部分;有些花因为相似,使得我们经常混淆,比如闹羊花与洋金花,就常常被很多人认错;要想认清这两种花,就要从闹羊花与洋金花的生产环境分布、花期、功效等方面进行区分了解;相信通过这个几个方面进行区分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后,运用到生活中就能较好的区分出闹羊花与洋金花。

jpeg

闹羊花,别名黄杜鹃、三钱三、毛老虎、八厘麻,为杜鹃花科植物羊踯躅的干燥花,其根、茎、叶和果也入药,常见于山坡、石缝、灌木丛中。分布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河南,四川、贵州等地。主产江苏、浙江、安徽、湖南等地。根、茎全年可采;叶、花夏季采;果秋季采,晒干备用。

洋金花,为茄科植物白曼陀罗.、毛曼陀罗的花。白曼陀罗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上海、南京等地有栽培。毛曼陀罗分布于辽宁、河北、江苏、浙江、河南。别名曼陀罗花、山茄花等。在7月下旬至8月下旬盛花期,于下午4-5时采摘、晒干。

洋金花的功效:洋金花能止咳平喘,洋金花性属微凉,所以能够有效地治疗咳嗽、痰多、气喘这些支气管方面的疾病,特别是对于哮喘病患者来说,洋金花是一种天然无副作用的药材,可以有效地缓解哮喘症状。洋金花能够止痛镇痛,洋金花也是一种天然的止痛剂。

闹羊花的功效:驱风,除湿,定痛。治风湿顽痹,伤折疼痛,皮肤顽癣。并用作手术麻醉。祛风除湿:本品味辛,性温,辛能散行,温可通经,故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之功,常用治痹证。活络定痛:本品辛散温通,舒筋活络,最善定痛,用治扑损伤痛,头风头痛等证。去癣杀虫:闹羊花辛温有毒,以毒攻毒,去癣杀虫,用治顽癣、瘙痒、癞头病等证。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1-11-01 热度: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