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养的河豚有毒吗?

家养的河豚有毒。

河豚中含有河豚毒素,具有神经毒性,人误食少量的河豚毒素就有致死的风险,在河豚的肝脏、性器官、眼球、肾脏、脾脏、皮肤、血液里面都含有毒素,食用河豚时应将内脏去除,只食其肌肉,彻底加热后再食用。

控制河豚鱼体内的毒素,实现人工养殖后的河豚,由于是人工饲料喂养,毒素低,产量大,价格较便宜。而野生河豚的毒性大,加上数量稀少,价格昂贵,但口味上野生河豚鱼比养殖河豚鱼更鲜美。所有品种的野生河豚是禁止加工经营的。

河豚产卵季节,其毒性最强,也是河豚中毒事件的高发期。河豚是一种有剧毒的鱼类,河豚毒素为耐酸耐高温的动物性碱,是自然界毒性最强的非蛋白物质之一;

中毒后将出现口、唇、舌尖、手指轻微麻木等早期症状,随后还会呕吐、步行困难、言语困难,进而出现血压迅速下降、呼吸困难,直至意识消失,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我国的《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禁止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食品”,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明令禁止食品经营者经营和销售河豚。近日,中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特别提醒:食品经营者要严格执行国家法律和相关规定,自觉做到不销售、不购买、不捕捞和加工制作河豚。

养殖的一样有毒的中国吃河豚最有名的地方在镇江的扬中烧河豚要有专业的厨师做的才可以.上菜后是厨师先试吃的~自己千万别做着吃哦不怕一万只怕万一

吃河豚中毒的可能性有多大?

那么河豚鱼能否堂堂正正地走上餐桌?吃了河豚鱼到底会不会中毒?南京市水产科研研究所的周国平副所长和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赵清良教授等专家认为:从目前掌握的技术来看,河豚鱼能吃,只要处理得好就不会中毒!据周国平所长介绍,不管是野生的还是人工养殖的河豚,都是有毒的;但人工养殖的河豚毒性要比野生的低几十倍,属于低毒;不过像鱼卵、血、皮肤、眼睛、肝脏依然会有毒性,鱼卵、肝脏的毒性仍很强。“不过[52石斛网www.52shihu.com],有毒并不是不能吃”,周所长还告诉记者,以吃河豚成风的镇江扬中为例,每年食用河豚而中毒的人少而又少,关键是要掌握好加工、烹制的技术。

“吃河豚致死的,主要原因有两类,一是不会加工,没有去毒或者没有在120摄氏度的高温下煮到足够的时间;二是误食,不认识此鱼,而将它当作别的鱼未经特殊处理而食用。”赵清良教授告诉记者,当保护物种已不再成为燃眉之急时,如何指导人们会合理地烹制河豚便成为一个现实问题。周所长介绍,从国外的情况来看,日本等国的人嗜吃河豚,甚至觉得越毒的河豚越有味,在这些国家的电视节目中,就有教人如何宰杀、烹调河豚的社教节目,在超市中还有一些河豚肉罐头。

记者从南京禄口河豚鱼养殖基地了解到,国家严禁食用鲜河豚这一条例,主要针对自然产量较高的野河豚为主,其目的主要是保护消费者的安全和河豚鱼资源。80年代初江苏的河豚鱼全是天然野生的,产量约为700吨,由于近年来捕捞过量和污染,数量大为下降,资源接近匮乏,在长江中下游几乎绝迹;但现在江苏省沿江沿海等许多地区已经开始大规模的人工养殖河豚,“量”已不成为一个问题。而且近年来,关于河豚鱼的无公害养殖和安全去毒技术取得了巨大突破。该基地近两年中用近2000公斤的鲜鱼在一些饭店宾馆试食,达到了百分之百的安全程度。

有毒但也有人培养出无毒的河豚。

毒性比较野生的会小一些,但是仍是有毒的。应该请有烹调经验的专门厨师处理食用。避开内脏等毒性深厚的地方。

肯定是有的呀,一定要注意,河豚的毒还是很毒了

河豚中毒怎么办?

老师,的,,一般情况来说还是要尽快到医院及时处理,催吐,洗胃,导泄的,然后对症治疗,如果出现心率时常需要及时抢救。老师,,并且很高兴为您提出建议,建议处理干净后食用,中毒的话洗胃导泄催吐,对证治疗,出现心率失常的话,及时抢救。

查看详细

河豚鱼应该几月份去吃?

河豚在清明前即一、二月之间吃为佳。

清明前的河豚,其鱼皮上的毛刺还非常细软,一过清明则会变硬,难以下咽哽喉。

苏轼有诗云: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可见初春的河豚肉正肥美新鲜。

扩展资料

河鲀(;),为硬骨鱼纲鲀科鱼类的统称,俗称河豚。(注:河豚的叫法存在错误,但被广泛使用,河豚也可以指一种淡水哺乳动物。)自古以来中国食用的河豚皆生息于河中,因捕获出水时发出类似猪叫声的唧唧声而得名河"豚"。

另有“气泡鱼”、“吹肚鱼”、“河豚鱼””、“气鼓鱼”(江苏、浙江)、“乖鱼,鸡泡”(广东)、“鸡抱”(广东)、“龟鱼”(广西)、“街鱼”(用闽南话读)(福建)、“蜡头”(河北)、“艇鮁鱼”等称呼。古时称“肺鱼”。

河鲀在我国资源极为丰富,中国沿海产54种,年产量约达300~400万吨,沿海一带几乎全年均可捕获。在长江、珠江则在春、夏之间出现汛期,为沿海及江河中下游的主要渔业对象之一。在我国,从辽宁至广东沿海共生活着30多种河鲀,其中的暗色东方鲀进入长江、珠江等水系的中、下游。

查看详细

河豚可以吃吗?

可以吃;不过河豚很多部位是有着剧毒的,如果不处理或者处理不当就加以食用,会导致食用者面部和四肢麻痹,可能伴随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进而可出现呼吸困难、抽搐和心律失常等,终致死亡。

河鲀毒素所在部分和季节上的变化河鲀毒素所在部位为鱼体内脏。其包括:肝脏、生殖腺、肝脏、肠胃及血液等部位,其含毒量的大小,又因不同养殖环境及季节上变化而有差别。

扩展资料

河豚的加工方法:

河鲀肌肉洁白如霜,肉味腴美,鲜嫩可口,含蛋白质甚高,营养丰富。唯肝脏、生殖腺及血液含有毒素,经处理后,始可食用。腌制后俗称“乌狼鲞”。卵巢可提制河豚毒素结晶,供医药用。 

河鲀鱼体内富含DHA、EPA和人体必需且不能自行合成的八种“氨基酸”及多种微量元素。具有抗癌、抗衰老作用的硒、锌等元素的含量高于甲鱼和海参。安全食用河鲀,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补脑健脑、提高视力、抑制肿瘤等作用。此外河鲀鱼还有健胃养胃功效。

亚洲的日本、朝鲜及中国均极喜爱吃河鲀;凡品尝过的人都赞美道:“不吃河鲀,不知鱼味。”食用河鲀肉,除品尝其鲜美外,还有降低血压,治腰腿酸软,恢复精力等功能。食用河鲀,首先要使肌肉保持新鲜,加工处理要极为严格。方法是沿脊骨剖开鱼体,将皮肤撕下,砍掉头,挖去内脏,将鱼肉在清水中反复洗涤,彻底清除血液方可食用。

除鲜食外,它也可腌制、腌制成咸干品,食用更为安全。腌制方法是:把洗净之鱼肉,加5~10%的盐腌渍,半月后出晒,如在腌制过程加入一定量的碱性物质,如碳酸钠等,能更有效地破坏河鲀毒素。

查看详细

无毒河豚怎么养殖?

1、饵料投喂

河鲀入池后,水温在15~17℃时仍有摄食能力,应定时投喂。进池初期先诱食,使河鲀形成定点摄食的习惯。投喂湿的颗粒饵料,现做现喂,日投喂量为河鲀体重的0.5%~3%,每天投喂1~2次。水温在12℃以下时,河鲀食量明显下降。

2、水质管理

在高密度越冬时,必须保持良好的水质,最好是用消毒处理过的水。水温适宜,河鲀尚能摄食,需要投饵,池塘一般应全部换水,且要连续充气;水温较低,河鲀停止摄食,换水量可减少到池水的10%~30%,间断性充气,每次充气30分钟,停气30分钟。

3、鱼病防治

河鲀室内越冬密度大,容易发生疾病。鱼种入池前要进行药浴,清除体表寄生虫,防止受伤个体感染细菌或水霉菌。在越冬期间应以预防为主,一般每隔10~15天,用抗菌素类药物进行体表消毒;亦可每隔15~20天连续投喂含抗菌素的药饵3天,对其进行体内消毒。

4、水温控制

在河鲀越冬过程中,应经常注意水温的变化和天气预报,在寒潮来临前应做好充分准备,保证升温设备能及时运转。当室内水温低于12℃时,要采取升温措施,提高水温至14℃左右,并控制恒定。

河豚的形态特征:

河鲀体呈圆筒形,有气囊,遇到危险时会吸气膨胀,一般体长在25—35厘米!上下颌骨与牙愈合成4个大牙板,背鳍1个,无腹鳍。无鳞或有小刺。全体椭圆形,前部钝圆,尾部渐细。吻短,圆钝;口小,端位,横裂。

上下颌各具有2个板状门齿,中缝明显。唇发达,下唇两端向上弯曲在上唇的外侧。眼小,鳃孔小,为一弧形裂缝,位于胸鳍的前方,体表密生小刺。背鳍位置很后,与臀鳍相对;无腹鳍;尾鳍后端平截。

百度百科—河豚

查看详细

河豚吃什么?

河鲀的食性杂,以鱼、虾、蟹、贝壳类为食,亦食昆虫幼虫、枝角类、桡足类以及高等植物的叶片和丝状藻类。在生殖洄游期间一般很少摄食。

河鲀为暖温带及热带近海底层鱼类,栖息于海洋的中、下层,有少数种类进入淡水江河中,当遇到外来危险时使整个身体呈球状浮上水面,同时皮肤上的小刺竖起,借以自卫。

河鲀在我国资源极为丰富,中国沿海产54种,年产量约达300~400万吨,沿海一带几乎全年均可捕获。在长江、珠江则在春、夏之间出现汛期,为沿海及江河中下游的主要渔业对象之一。在我国,从辽宁至广东沿海共生活着30多种河鲀,其中的暗色东方鲀进入长江、珠江等水系的中、下游。

食用河豚中毒,严重者导致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言语障碍,昏迷,最后死于呼吸、循环衰竭,症状发展迅速,往往在数小时内死亡,切勿食用。

每年3至4月,是河豚鱼的产卵季节,此时河豚鱼皮下脂肪含量高,肉质鲜美,也是河豚鱼毒性最强时节,河豚鱼的毒性是由其体内的河豚毒素引起的,是目前自然界中发现的最毒非蛋白质物质之一,属于神经毒素的一种,毒性相当于剧毒药品氰化钠的1250倍,只需要0.48毫克就能致人死命。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8-03 热度: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