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怎样管理?

芦笋要注意新植苗、摘除雌株花果、灌水追肥、主要病虫害、采收等几个方面的管理。

(1)新植苗

定植后一个月即可追肥,以清粪水为主,以后两个月追一次,浓度可适当增加,中耕松土除草,结合中耕浅培土1~2次,防根系外露,定植当年长出的嫩茎应全部保留。

(2)摘除雌株花果

雌株由于开花结果要消耗大量养分,影响当年及次年产量,故应及早摘除。

(3)灌水追肥

采笋期要保证灌溉、不能受旱,一般7~10天灌一次,产量最高在第3~4年后,每年还要重施以有机肥为主的秋发肥和冬肥,注意避免偏施氮肥,应氮、磷、钾合理搭配。

(4)主要病虫害

危害芦笋的病虫害比较多,其中危害最大的是茎枯病,此外还有褐斑病、锈病、根腐病等。虫害主要有斜纹夜蛾、小地老虎、蛴螬等。

(5)采收

可从第二年开始少量采收,每天早上或傍晚,当嫩茎高15~20厘米时,离土面1~2厘米处用利刀割下,用湿毛巾包好。每次采收时必须将所有嫩茎,不论大小全部采完。

芦笋如何进行田间管理

(1)施肥&芦笋从播种时计算到第三年春季才能采收。采收期应注意施肥。

采收绿芦笋的地块,在春季未萌发前,在两行之间掘深沟,每亩施施入腐熟的有机肥1500~2000千克,过磷酸钙30千克,氯化钾10千克。肥料填入沟中,分层加工,充分混合,用土覆盖。夏秋季间在植株附近施人粪尿和氯化钾2~3次,每次每亩施量500千克和15千克。在降霜前两个月施最后一次追肥,每亩施复合肥20千克。以后逐年随着株丛的发展和产量的提高,施肥量逐渐增加。

(2)灌溉和排水&采笋期间应使土壤中保持足够的水分,嫩茎方能抽生得快而粗壮,组织柔嫩品质好。春季萌发前根据土壤湿度及时浇萌发水是非常必要的。采笋期间灌水应保持土壤见干见湿。干旱缺水,不仅嫩茎抽生缓慢[52石斛网www.52shihu.com],而且纤维增多,降低食用品质。采笋结束后,在高温季节,更应及时灌水,促进株丛茂盛。为翌年的嫩茎增产贮备营养。雨季要及时排水,防止土中积水及空气缺乏,妨碍地下茎和根的生长,甚至引起烂根缺株。

在高温雨季,芦笋易倒伏,以致田间通风透光不良,妨碍光合作用,引起病害蔓延。倒伏的原因多为土壤含水量大,施氮肥过多,植株徒长所致。故及时排水,少施氮肥是很必要的。一旦倒伏,可设支柱扶持。入冬土壤封冻前及时浇封冻水是保证冬季根系不致干旱致死和提高抗寒力的重要措施。

(3)采收&虽然定植后第一年既可采收嫩茎,但由于植株矮小,根部尚未成熟伸展,生产上一般以第二、三年开始采收嫩茎为好。采收绿笋的株丛顶上不需培土成高垄,也要经常培土,收割的长度为22~28厘米,收取后按粗细分级,每500~1000克扎成一捆上市,采笋期每隔15~20天施肥1次,亩施优质复合肥15~20千克,或人畜粪尿加0.5%复合肥淋施,采收一结束,即应拨草培土,恢复原有畦面,并在株丛两侧开沟,亩施优质腐熟农家肥1000~1500千克,盖土。

洗净晒干,煮沸清水放凉,然后加盐。密封浸泡。最好避光

芦笋能和党参、黄芪一起炖老鸭汤吗?

芦笋富含多种氨基酸、蛋白质和维生素,对高血压、心脏病、白血病、血癌、水肿、膀胱炎等的预防和治疗中,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和药理效应,和党参、黄芪在一起不会相克,可以一起炖鸭汤,里面适量加入红枣或枸杞可以提高汤的营养价值,希望对您有用~

查看详细

泡椒芦笋如何做?

泡椒芦笋炒鸭杂

材料:鸭胗,鸭肠,泡椒,泡姜,芦笋,豆瓣酱,盐,味精,花椒粒,生姜片,蒜片,料酒,生粉

鸭肠洗净(这是超市洗过后氽水的),鸭胗切薄片,芦笋切段,泡椒泡姜切小块备用

炒锅放油,温热下花椒烂,蒜片,生姜片炒香

鸭杂用料酒、盐、生粉拌匀后倒入,翻炒至刚变色,倒入泡姜泡辣椒,豆瓣酱炒匀

放芦笋翻炒几下,加少许味精翻匀起锅

查看详细

芦笋对肝功能有益吗?

经常食用芦笋对心脏病、高血压、心率过速、疲劳症、水肿、膀胱炎、排尿困难等有一定疗效。同时芦笋对心血管病、血管硬化、肾炎、胆结石、肝功能障碍和肥胖均有益。

查看详细

芦笋是什么?

芦笋是世界十大名菜之一,又名石刁柏。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蔬菜之王”的美称,芦笋富含多种氨基酸、蛋白质和维生素,其含量均高于一般水果和菜蔬,特别是芦笋中的天冬酰胺和微量元素硒、钼、铬、锰等,具有调节机体代谢,提高身体免疫力的功效,在对高血压、心脏病、白血病、血癌、水肿、膀胱炎等的预防和治疗中,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和药理效应

初生根:种子萌发时形成,纤细,寿命仅几个月。

贮藏根:(肉质根)由地下茎节上发生的条状根,直径4~6mm,寿命长,起着运输及贮藏养分的作用

吸收根:贮藏根上发生的纤细根,每年更新。

根的发育与分布:

发育次序:初生根—肉质根—吸收根

分布:芦笋是深根性植物。大部分根群分布于1~2m内,最长可达3m,

根的侧向分布半径90~120cm,最大可达1.5~1.9m,吸收能力极强。

芦笋根系特征:芦笋茎分地下茎和地上茎,各有不同的功能。芦笋为须根系,由肉质贮藏根和须状吸收根组成。肉质贮藏根由地下根状茎节发生,多数分布在距地表30厘米的土层内,寿命长,只要不损伤生长点,每年可以不断向前延伸,一般可达2米左右,起固定植株和贮藏茎叶同化养分的作用。肉质贮藏根上发生须状吸收根。须状吸收根寿命短,在高温、干旱、土壤返盐或酸碱不适及水分过多、空气不足等不良条件下,随时都会发生萎缩。芦笋根群发达,在土壤中横向伸展可达3米左右,纵深2米左右。但大部分根群分布在30厘米以内的耕作层里。

芦笋的嫩茎为产品器官,嫩茎产生的数量及质量取决于鳞芽的数量及发育的状况。而鳞芽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地下茎的发育状态,鳞芽发育生长,嫩茎形成,依赖于肉质根中积累的养分。但肉质根贮藏养分的多寡取决于上年地上部枝叶生长的时间及繁茂程度。由此可见,芦笋栽培的关键在于培育繁茂的植株,创造良好的土壤及营养条件,促进根群良好的生长,积累丰富的养料,保证鳞芽健壮生长。芦笋的茎分为地下根状茎、鳞芽和地上茎三部分。地下根状茎是短缩的变态茎,多水平生长。当分枝密集后,新生分枝向上生长,使根盘上升。肉质贮藏根着生在根状茎上。根状茎有许多节,节上的芽被鳞片包着,故称鳞芽。根状茎的先端鳞芽多聚生,形成鳞芽群,鳞芽萌发形成鳞茎产品器官或地上植株。地上茎是肉质茎,其嫩茎就是产品。芦笋的粗细,因植株的年龄、品种、性别、气候、土壤和栽培管理条件等而异。一般幼龄或老龄株的茎较成年的细,雄株较雌株细。高温、肥水不足、植株衰弱。不培土抽生的茎较细。地上茎的高度一般在1.5~2米之间,高的可达2米以上。雌株多比雄株高大,但发生茎数少,产量低。雄株矮些,但发生茎数多,产量高。

地下茎的发育及特点:地下茎发生于根与茎的连接处,在土中沿水平方向延伸。生长速度极为缓慢(年生长3~5cm),成为极其短缩的变态茎。节间极短,各节有鳞片状的变态叶和芽。地下茎先端的芽密集成群,称为鳞芽群。这些鳞芽会萌发成地上茎,是产量构成的基本因素。

地上茎的形成:由种子萌芽或鳞芽发育产生。鳞芽萌生地上茎,在幼嫩时采收即得到产品器官芦笋,任其自然生长即成为高大的地上部植株。主茎和分枝中均含有叶绿素,可进行光合作用。

芦笋的叶分真叶和拟叶两种。真叶是一种退化了的叶片,着生在地上茎的节上,呈三角形薄膜状的鳞片。拟叶是一种变态枝,簇生,针状。

花、果实、种子

芦笋雌雄异株,虫媒花,花小,钟形,萼片及花瓣各6枚。雄花淡黄色,花药黄色,有6个雄蕊,并有柱头退化的子房。雌花绿白色,花内有绿色蜜球状腺。果实为浆果,球形,幼果绿色,成熟果赤色,果内有3个心室,每室内有1~2个种子。种子黑色,千粒重20克左右。

性别

芦笋为雌雄异株,株性比≈1。雌雄株在性状上有较大差异

雄株:植株矮,分枝多,开花早,发生茎多,幼茎单重小,但产量高

雌株:植株高大,分枝稀,开花迟,发生茎很少,幼茎粗大,总产量略低

生产上以培养雄株为多

1)产量较高

2)采收年限较长

查看详细

芦笋胃不好可以吃吗?

如果肠胃不好的情况下,最好是少吃芦笋,这种食物不容易消化,容易加重肠胃的负担。加重肠胃炎的症状如果吃多了,会导致腹胀,腹泻,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的现象。如果有肠胃不好平时注意保养,清淡饮食,不要吃不好消化的食物。可以吃点人参健脾丸,调理一下脾胃。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8-14 热度: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