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吃味精对人有什么伤害?

常听说味精是工业制成的,食用对人体有害,这是真的吗?

这么说其实冤枉味精了。味精其实是十分天然的一种调味料,它的主要成分也就是提供鲜味的成分便是一种天然的氨基酸——谷氨酸钠,这种物质广泛、天然地存在于豆类、粮食、海藻、鱼等食物当中。

说工业制成主要说的是提炼这种物质的工艺,其实味精生产的工艺与酿酒十分类似,即用粮食做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并提纯得到,虽然是工业化规模生产,但并不改变其天然的属性。

美国的权威部门曾研究发现过量摄入味精会导致体重超重与镁、钙、锌等微量元素缺乏等副作用产生。而且味精中含有很多的钠,如果使用味精时不减少盐的用量,也容易导致摄入的钠超标,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但这均是在过量的前提下。

那应该如何安全食用味精?

首先,应该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味精,这样可以基本保证食品安全。其次,使用味精烹饪时应该注意严格控制好盐和味精的量,两者加起A的用量应该不超过每人每天6克。在安全范围内食用味精,可以认为味精对人体是无害的。

味精本身还是安全的,但注意烹调方法,过早放入味精,那么长时间高温可能会产生一些有害成分,所以应在起锅之前加入味精即可.大量食用味精一则破坏人体味觉,破坏食物本身的美味,

二则可能会对身体健康产生长远影响,所以味精摄入量应有控制,成年人每日不宜超过6克.

味精的成分是谷氨酸,是一种氨基酸,合成人体蛋白质的成分之一,也可作为兴奋剂存在,从生理的角度上适量服用对身体有好处,但物极必反,谷氨酸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最重要的神经递质[52石斛网www.52shihu.com],在体内主要与亲离子性和亲代谢性两种谷氨酸受体家族结合发挥活化作用.谷氨酸如果在细胞外浓度过高,过度兴奋谷氨酸受体可导致神经细胞死亡,由于细胞外没有能分解谷氨酸的酶,释放的谷氨酸几乎完全依赖神经元以及神经胶质细胞膜上的谷氨酸转运体(EAAT)的摄取来保持浓度的相对稳定,同时EAAT也为体内很多代谢途径提供谷氨酸来源,在很多神经系统疾病中都伴随EAAT功能的异常.谷氨酸作为风味增强剂可用于增强饮料和食品的味道,不仅能增强食品风味,对动物性食品有保鲜作用.味精的正式化学名称为氨酸钠,它的主要成分谷氨酸,是一种对人体健康有期的氨基酸,适量食用并没有危害.但也有研究报告指出,不当使用味精,可能引发餐馆症候群,使人产生不适症状,所在使用味精之前,不妨先有以下的健康认知.适量使用味精,除可提高菜肴的鲜味之外,它所含的谷氨酸可促进大脑的新陈代谢,消除脑神经的疲惫;还可降低血液中氨的含量,减少因血中氨过量而导致肝昏迷的可能性.不当使用味精的危害菜肴里加入太多味精时,可能使人食用后,出现口舌干燥,发麻或头痛,恶心,心跳加速,颈部热麻等症状.非凡是在非常饿的空腹情况下,进食含大量味精的食物,症状将会更加明显.过量食用味精也可能抑制骨胳生长,影响发育.

鸡精和味精是不是不能多吃为什么?

味精的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在消化过程中能分解出谷氨酸,后者在脑组织中经酶催化,可转变成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当味精摄入过多时,这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就会使人体中各种神经功能处于抑制状态,从而出现眩晕、头痛、嗜睡、肌肉痉挛等一系列症状;有人还会出现焦躁、心慌意乱;部分体质较敏感的人甚至会觉得骨头酸痛、肌肉无力。另外,过多的抑制性神经递质还会抑制人体的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释放激素,妨碍骨骼发育,对儿童的影响尤为显著。

查看详细

味精是怎么提炼的?

我国最初的味精工业化生产是以面筋或大豆粕为原料,采用酸水解的方法生产味精,这个方法耗能大、成本高、劳动强度大、对设备要求高、需耐酸碱设备,在1965年以前都是用这种方法生产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已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谷氨酸提取的方法有等电点法、离子交换法、金属盐法、盐酸水解-等电点法、离子交换膜电渗析法等。提取后经精制而得到符合国际标准的谷氨酸钠。成品为无色或白色柱状结晶性粉末。易溶于水,微溶于酒精,对光、热较稳定。具有很强的肉类鲜味,稀释3000倍仍能尝到其鲜味。

与食盐并用可增强其鲜味作用,以1克食盐加入0.1-0.15克谷氨酸钠呈味效果最佳;与肌苷酸和鸟苷酸配合使用,可使鲜味提高4-6倍。强力味精即为与上述物质混合配制而成。适用于家庭、饮食业及食品加工业,一般用量为0.1-0.5%。

谷氨酸钠对人舌头的味受体的感觉阈值较低,在常温条件下是0.03%。谷氨酸钠虽为普通味精的主要成分,并不是单纯的呈鲜味,而是酸、甜、咸、苦、鲜五味俱全,鲜味所占的比例较大(所成5种不同味道的比例分别为鲜味71.41%、咸味13.50%、酸味3.4%、甜味9.8%、苦味1.7%)。

同时谷氨酸钠的鲜味只有在食盐存在的情况下才能呈现出来,并且对酸味、苦味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即有一定程度的味道缓冲作用。如果在没有食盐的菜肴中加入纯味精,不但毫无鲜味,反而会使人感到一种令人不快的腥味。

查看详细

味精是从何种物质中提炼出来的?

好几百年以来,有些中国和日本的妇女一直使用某类海草制成调味品,烧菜时加进去,令食物味道浓郁。

1908年,东京大学教授池田菊苗博士研究发现:原来那些海草里含有的谷氨酸,是令食物味道浓郁的秘密。他把这种化学物质抽了出来,形成结晶体。

日本商人马上拿了这个发现去赚钱,翌年已经有味精在市面出售,那些化学物质是由小麦提炼出来的。

今天,全球约有二十个国家生产味精,每年产量达400,000吨。

味精的化学名称叫谷氨酸钠(,简称MSG),是谷氨酸盐的一种。在天然食品之中,许多都含有谷氨酸盐,例如西红柿、芝士、磨菇、黍米、青豆等。大多数食品含有1%-35%蛋白质,其中一般有10-35%是谷氨酸盐。人体也不断生产谷氨酸盐,这种物质是制造蛋白质不可少的成份,对于帮助体内新陈代谢作用非常重要。味精与人体自己制造的谷氨酸盐完全没有分别,消化之后进入体内正常的生物化学途径,制造能量。

目前市面出售的味精都是白色晶体粒状物,没有气味。最流行的牌子是「味之素」,但香港也有本地及其它东南亚国家的产品以其它牌子出售,成份大同小异。这些味精几乎全部都是从甘蔗的糖浆及木薯淀粉经过复杂的发酵过程提炼出来的。

查看详细

哺乳期吃味精的危害是什么?

哺乳期女性应该少吃或者不吃味精,当食用味精过多,超过机体的代谢能力时,还会导致血液中谷氨酸含量增高,限制人体对钙、镁、铜等必需矿物质的利用。尤其是谷氨酸可以与血液中的锌结合,生成不能被利用的谷氨酸锌被排出体外,导致人体缺锌。锌是婴幼儿身体和智力发育的重要营养素。因此,婴幼儿和正在哺乳期的母亲应禁食或少食味精。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11-26 热度: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