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茵陈蒿图片及鉴别方法

中药茵陈蒿图片:

中药茵陈蒿鉴别方法:

茵陈蒿植物形态:

茵陈蒿,多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茎直立,木质化,表面有纵条纹,紫色,多分枝,老枝光滑,幼嫩枝被有灰白色细柔毛。营养枝上的叶,叶柄长约1.5厘米,叶片2~3回羽状裂或掌状裂,小裂片线形或卵形,密被白色绢毛;花枝上的叶无柄,羽状全裂,裂片呈线形或毛管状,基部抱茎,绿色,无毛。头状花序多数,密集成圆锥状;总苞球形,苞片3~4层,光滑,外层小,卵圆形,内层椭圆形,背部中央绿色,边缘膜质;花杂性,淡紫色,均为管状花;雌花长约1毫米,雌蕊1枚,柱头2裂,叉状;两性花略长,先端膨大,5裂,裂片三角形,下部收缩呈倒卵状,雄蕊5枚,聚药,先端尖尾状,基部具短尖,雌蕊1枚,柱头头状,不分裂。瘦果长圆形,无毛。花期9~10月。果期11~12月。多生于。均有分布。

植物采集,春季幼苗高约三寸时采收,除去杂质,去净泥土,晒干。

茵陈蒿药材介绍:

干燥的幼苗多揉成团状,灰绿色,全体密被白毛,绵软如绒。茎细小,长6~10厘米,多弯曲或已折断;分枝细,基部较粗,直径1.5毫米[52石斛网www.52shihu.com],去掉表面的白毛后,可见明显的纵纹。完整的叶多有柄,与细茎相连,叶片分裂成线状。有特异的香气,味微苦。以质嫩、绵软、灰绿色、香气浓者为佳。

主产陕西、山西、安徽。此外,山东、江苏、湖北、河南、河北、四川、甘肃、福建等地亦产。除上述品种外,尚有同属植物黄蒿(又名:滨蒿、北茵陈)、小白蒿等的幼苗,在东北等地作茵陈蒿使用。劲直蒿的幼苗在西藏地区作茵陈蒿使用。

茵陈蒿化学成分:

茵陈蒿含具利胆作用的有效成分蒿属香豆精,即6,7-二甲氧基香豆精含率因季节而异,开花期最高,达1.98%,以及绿原酸和咖啡酸。全草含精油约0.27%;果穗中精油较多,含率达1%。其成分有:β-蒎烯,茵陈炔酮,茵陈烯酮,茵陈炔,茵陈素。还含脂肪油,其中脂肪酸为硬脂酸,棕酸,油酸,亚油酸,花生酸,褐煤酸。灰分中含氯化钾。种子中也含蒿属香豆精及氯化钾。黄蒿含蒿属香豆精,含率因部位和季节而异,花蕾中有0.5%,花头和种子中有2%;开花期全草有0.46%,开花前的花头中有1.52%,但幼苗中不含蒿属香豆精而含绿原酸。全草含精油约0.6%,以开花期含率最高,约达0.95%。其成分有:侧柏醇,正丁醛,糠醛,甲庚酮,葛缕酮,1,8-桉叶素,侧柏酮,乙酸牻牛儿酯,毕澄茄烯,丁香油酚,α-蒎烯,β-蒎烯,冰草烯等。还含脂肪油,其中脂肪酸为肉豆蔻酸5.1%,棕榈酸23.48%,硬脂酸24.43%,花生酸18.04%,亚油酸11.25%,油酸10.09%;非皂化部分中有β-谷甾醇19.81%。又含另一利胆成分4-羟基苯乙酮。还含胆碱,水杨酸,壬二酸,石竹烯环氧化物等。根含β-谷甾醇及草酸等。

茵陈蒿有什么作用?

药用

早春二、三月采摘的基生叶,嫩苗与幼叶入药,中药称“因陈”、“茵陈”或“绵茵陈”,含氯原酸(),香豆精(),咖啡酸()等,为治肝、胆疾患的主要成分。还含挥发油,主要成分有户β-蒎孺、菌陈二烯酮()、茵陈滞()及茵陈素()等。古本草书如《神农本草经》及《本草纲目》等记载: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胆等。但据作者考察与考证:药用“茵陈”除为本种外,还有其近缘种-猪毛蒿A。。etKit。,其嫩苗与幼叶亦称“茵陈”,并入药。本种水提取液对多种杆菌、球菌有抑制作用,挥发油有抗霉菌的作用。本种还作青蒿(即黄花蒿A。。)的代用品入药。利胆作用:

本品煎剂、水浸剂、去挥发油水浸剂、挥发油、醇提取物、6,7-二甲氧基香豆素、绿原酸等均有促进胆汁分泌和利胆作用。茵陈二炔、茵陈二酮、茵陈炔内酯亦有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作用。

对肝脏的影响:

给予四氯化碳所致肝损害大鼠每天皮下注射茵陈煎剂0。61克,第8天作组织学检查,可见治疗组动物肝细胞肿胀、气球样变、脂肪变与坏死等均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减轻;肝细胞糖原与核糖核酸含量有所恢复或接近正常,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下降,表明仍有一定的保肝作用。茵陈中某些黄酮和香豆素成分有抗四氯化碳或半乳糖诱发的大白鼠肝细胞细胞毒性的作用。

查看详细

茵陈蒿的功效有哪些?

茵陈蒿有利湿退黄,解毒疗疮的作用,善于清利脾胃肝胆湿热,常用于黄疸的治疗,可以用于肝胆湿热所致的身黄目黄,小便短赤,常与栀子,黄柏,大黄同用,比如茵陈蒿汤。也可以与泽泻,茯苓,猪苓同用,比如茵陈五苓散,用于湿重于热的黄疸治疗。也可以用于湿热内蕴所致的风疹,荨麻疹,湿疹等以瘙痒为主的皮肤病。

查看详细

什么是茵陈蒿汤?

茵陈蒿汤是由茵陈蒿(六两)、山栀(十四枚)、大黄(二两)等药物配伍组成。方中茵陈蒿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为主药;辅以栀子清热泻火,使湿热从小便而出;佐以大黄荡涤实热,导实热从大便而下。三药合用,可以使湿去热除,黄疸自消,诸证可愈。黄疸严重者,宜重用茵陈以加强利湿退黄的作用;大便干燥者,宜重用大黄以泻热通便。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1-10-14 热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