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葙子的药理作用

青葙这个名字不为人所熟悉,大多数并不知道它就是野鸡冠花、狗尾花。

青葙子为苋科植物青箱的干燥成熟种子。青葙子能清热泻火,明目退翳。

青葙出自《神农本草经》,它的名字是“草蒿、萋蒿”,被列为下品。《唐本草》又将它称为“昆仑草”,传说女娲用它做过扇子。《本草纲目》中它又多了“野鸡冠、鸡冠苋”的名字,青葙还有狼尾巴果、鸡冠菜、土鸡冠、狐狸尾、指天笔、牛尾巴花、犬尾鸡冠花等别名。

(一)对眼

有扩散瞳孔的作用。

水煎液对正常家兔眼内压有显著的影响,有降低眼压的作用。

(二)降压对动物有降低血压的作用。青葙子干粉能显著缩短家兔血浆再钙化的时间。

(三)抗菌水煎液对绿脓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抗菌作用:煎剂对绿脓杆菌有较强抑制作用[52石斛网www.52shihu.com],感染伤口经用10%煎剂,绿脓杆菌不再生长,对伤口无明显刺激

干粉能缩短家兔血浆再钙化时间。

有降眼压作用:青葙子水煎液(每1ml相当于1g生药)对正常家兔瞳无明显影响,连续用药6天后,眼压有轻度下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但不能阻止水负荷后的眼压升高。


青葙子的作用与功效是什么?

青葙子:一、主要成分:含脂肪油,其中主要为青葙子油脂。二、功效与作用:中医实验认为有祛风热、清肝火和明目等作用,其原理大概与消炎作用有关。三、性味:苦,微寒。四、归经:入肝经。五、功能:祛风热,清肝火,明目。六、主治:风热目赤肿痛,翳障失明,皮肤风热,疮疡,瘙痒等症。七、临床应用:用于与决明子基本相同,且两者常配伍同用,但总的来说,青葙子不如决明子常用。两者的微细区别是:决明子以治疗由风热引起的目赤肿痛为主(表症较明显);青葙子以治疗由肝火引起的目赤肿痛为主(兼有口苦咽干、头胀目热、烦躁易怒等“肝火”症状)。从现代医学观点来看,上述两种症状都属急性结膜炎。又决明子略带补性,而青葙子则无补性。1、用于治疗肝火所致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配菊花9g、龙胆草3g,水煎服。2、用于治疗视物不清。古方即以青葙子配元明粉、羌活、枣仁等治疗视物模糊,眼前有暗影飘动。现代在古方基础上加减,制成青葙汤(慢性葡萄膜炎方),试用于治疗慢性葡萄膜炎,据初步观察,效果尚好,可控制炎症和提高视力。

查看详细

青葙子的简介、功效与作用及用法用量

青葙子是一种偏方大家都知道,那么青葙子具体该怎么做呢?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下,让我们对青葙子也更多了解一些。

青葙子.jpg

青葙子的简介

【别名】:草决明、野鸡冠花子、狗尾巴子、牛尾巴花子

【药材类别】:果实/种子类

【性味】:苦,凉。

①《药性论》:味苦,平,无毒。

②《滇南本草》:性寒,味甘微苦。

③《品汇精要》:味苦,性微寒,无毒。

【归经】:归肝经。

①《滇南本草》:入肝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肝二经。

【入药部分】:为苋科植物青葙的种子。

【产地和分布】:生于坡地、路边、平原较干燥的向阳处。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野生或栽培。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高30-90cm。全株无毛。茎直立,通常上部分枝,绿色或红紫色,具条纹。单叶互生;叶柄长2-15mm,或无柄;叶片纸质,披针形或长圆状披外形,长5-9cm,宽1-3cm,先端尖或长尖,基部渐狭且稍下延,全缘。花着生甚密,初为淡红色,后变为银白色,穗状花序单生于茎项或分枝顶,呈圆柱形或圆锥形,长3-10cm,苞片、小苞片和花被片子膜质,白色光亮;花被片5,白色或粉红色,披针形;雄蕊5,下部合生成杯状,花药紫色。胞果卵状椭圆形,盖裂,上部作帽状脱落,顶端有宿存花柱,包在宿存花被片内。种子扁圆形,黑色,光亮。花期5-8月.果期6-10月。

青葙子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5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捣汁灌鼻。

青葙子的功效与作用

祛民热;清肝火;明目退翳。主目赤肿痛;眼生翳膜;视物昏花;高血压病;鼻衄;皮肤风热瘙痒;疮癣。用于肝热目赤,眼生翳膜,视物昏花,肝火眩晕。

①《本经》:疗唇口青。

②《滇南本草》:明目。治泪涩难开,白翳遮睛。

③《日华子本草》:治五脏邪气,益脑髓,明耳目,镇肝,坚筋骨,去风寒湿痹。

④《药性论》:治肝脏热毒冲眼,赤障、青盲、翳肿。主恶疮疥瘙,治下部虫露疮。

⑤《本草原始》:除心经火邪。

⑥《会约医镜》:去风热。

青葙子的附方

①治风热泪眼:青葙子五钱,鸡肝炖服。(《泉州本草》)

②治夜盲,目翳:青葙子五钱,乌枣一两。开水冲炖,饭前服。(《闽东本草》)

③治鼻衄出血不止:青葙子汁灌鼻中。(《广利方》)

④治头风痛:青葙子五钱至一两。煎水服。(《福建中草药》)

扩展阅读:青葙子的注意事项

《本草备要》:瞳子散大者忌服。

查看详细

青葙子如何食用

药名:青葙子

别名:大尾鸡冠花、草决明、野鸡冠花子、野鸡冠花、狼尾花、狗尾巴子、牛尾巴花子

性味:味苦、性微寒

归经:肝经

功效:清肝、明目、退翳

主治:肝热目赤、眼生翳膜、视物昏花、肝火眩晕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

药材基源:青葙子为苋科植物青葙的种子。

青葙子散

组成:青葙子半两、雄黄(研)半两、硫黄(研)半两、芜荑仁半两、雷丸半两、苦参(锉)3分、狼牙3分、藜芦(去芦头)1分。

用法:以绵裹1钱匕,纳下部中,日再易之。

制法:上为散。

功效:杀虫。

主治:疳湿(匿虫)。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三

青葙子丸

组成:青葙子3两、五味子3两、菟丝子(酒浸,别捣为末)3两、地骨皮3两、生干地黄(焙)3两、决明子(炒)3两、葶苈子(隔纸炒)3两、车前子2两半、麦门冬(去心,焙)2两半、地肤子2两半、萎蕤2两半、赤茯苓(去黑皮)2两半、子芩2两半、泽泻2两半、防风(去叉)2两半、兔肝1具(炙干)、杏仁(去皮尖双仁,炒,研)1两、细辛(去苗叶)1两、桂(去粗皮)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服20丸,食后米饮送下,1日3次。

功效:主治目赤热痛,羞明泪出,或生翳障。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三。

青葙子鱼片汤

材料:青葙子3克、鱼肉40克、豆腐250克、海带、时令蔬菜、精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

1、青葙子入沙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煎2次。

2、取青葙子煎汁放锅内,放入洗净切碎的海带再煮,煮10分钟后弃海带。

3、将鱼肉切成片,放入碗内加少量汤汁拌和,下锅内,并下豆腐,稍煮后下蔬菜,加调料,略煮即可。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1-11-22 热度: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