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所称的豆蔻是指女子的年龄为多少岁?

豆蔻指的是:十三四岁的少女。

豆蔻出自《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是唐代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诗人离扬州赴长安时,与妓女分别之作。诗中描写了她的美艳与俊俏,情感真挚明朗。

原文:

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

作者: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译文:

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活象二月初含苞待放一朵豆蔻花。

看遍扬州城十里长街的青春佳丽,卷起珠帘卖俏粉黛没有比得上她。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在公元835年(大和九年),调任监察御史,离扬州赴长安时,与妓女分别之作。这首诗着重写其美丽,赞扬她是扬州歌女中美艳第一。

赏析:

杜牧此诗,从意中人写到花,从花写到春城闹市,从闹市写到美人,最后又烘托出意中人。二十八字挥洒自如,游刃有余,真俊爽轻利之至。别情人不用一个“您(君、卿)”字。

赞美人不用一个“女”字;甚至没有一个“花”字、“美”字,“不著一字”而能“尽得风流”。语言空灵清妙,贵有个性。

作者介绍: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身趁名家。他主张凡为文义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

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在诗歌创作上,杜牧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

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七律《早雁》用比兴托物的手法,对遭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婉曲而有余味。

古代所称的“豆蔻”是指女子的年龄13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

唐代杜牧的《赠别》诗中有“婢婢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释义:

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

活象二月初含苞待放一朵豆蔻花。

鲁迅的《且介亭杂文二集·论“人言可畏”》:“一遇到女人,可就要发挥才藻了,不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就是‘豆蔻年华,玲珑可爱’。”

豆蔻也是《中国药典》收载的草药,草药来源为姜科植物白豆蔻或爪哇白豆蔻的干燥成熟果实。按产地不同分为原豆蔻和印尼白蔻。

古代其他年岁别称:

1、不满周岁称襁褓、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8岁称龆年、10岁以下称黄口。

2、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12岁女金钗之年、13岁女豆蔻年华。

3、15岁女及笄之年、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

4、30岁女半老徐娘、20岁男弱冠、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豆蔻指的是:十三四岁的少女。

豆蔻出自《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是唐代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诗人离扬州赴长安时,与妓女分别之作。诗中描写了她的美艳与俊俏,情感真挚明朗。

原文:

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

作者: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译文:

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活象二月初含苞待放一朵豆蔻花。

看遍扬州城十里长街的青春佳丽,卷起珠帘卖俏粉黛没有比得上她。

扩展资料

古代年龄称谓: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52石斛网www.52shihu.com],故称“弱冠”)。

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花甲是六十岁。

古稀是七十岁。

耄(mào)耋(dié)指八十岁。

鲐背之年指九十岁。

期颐指一百岁。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垂髫(tiá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称谓的来历:

有依据生理特征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婴儿”,是因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婴可与膺通假,膺者胸也。婴儿即为抱在胸前之儿。七岁除叫做“悼”外,还叫“龆龀”也叫做“毁齿”,因为正是换牙时期,所以有此称呼。十五岁叫做“童”,“山无草木曰童”。古代十六岁成年,十五岁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此处用的是比喻意。

另外,我们现在常说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则来自于《论语·为政篇》

汉人戴圣所辑《礼记·曲记篇》中记载有。其中还有耄年有罪不加身的说法。但后人却常把“幼学”、“弱冠”等作为年龄称谓,这恐怕是后代词汇由单音节向双音节发展的原因吧

我国还有干支纪年的传统,六十年为一轮,故又有六十岁为“花甲之年”的说法。杜甫有诗句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于是,七十又有了“古稀之年”的别称。意思是:到处都欠着酒债,那是寻常小事,人能够活到七十岁,古来也是很少的了。

当然,古代年龄称谓并不止这些,还有许多散见于各类古书中,因较少使用而未被流传下来。上面所述这些因使用频率高,生命力强而被后人沿用了下来。有些还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日常交际之中,如:“三十而立”。再如,从“婴儿”和“儿童”两个词中,我们已看不出历史和今天的区别了。

13岁。

出处:唐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意思是身材婀娜的13岁女子就好像2月那枝头zhi的豆蔻一样,含苞待放。

豆蔻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dòukòu,指白豆蔻()的别称或白豆蔻的果实和种子的俗称,可以入药。另外豆蔻也比喻少女。

豆蔻又名草果。多年生草本植物。高丈许,秋季结实。种子可入药,产于岭南。南方人取其尚未大开的,称为含胎花,以其形如怀孕之身。

称谓释义

汤饼:出生三天,邀亲友吃汤饼。

初度:周岁。

生小:幼年。

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垂髫:指童年。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始龀:龀,儿童换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按生理常规,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始龀便成了童年的代称。

教数:9岁。

外傅:10岁,出外就学。

束发:束,捆,结之意。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束发为成童的代称,通常年十五岁始称成童。

舞勺:13岁。

及笄:指女子15岁。

舞象:男十五岁~二十岁。是成童的代名词。原本是古武舞名。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弱冠:指男子20岁。弱,弱小。

而立:指30岁。

不惑:指40岁。

强壮:指四十。

艾:指50岁。

花甲(耳顺):指60岁。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

古稀:指70岁。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耄耋:指八九十岁

黄发:指长寿老人。

鲐背:指长寿老人。

期颐:指百岁。

豆蔻,白蔻,白豆蔻,草豆蔻这几种东西是同一种东?

豆蔻与草豆蔻都属土产,分别是两种姜科植物的种子,惟有肉豆蔻是舶来品,原产东南亚,是常绿乔木的果仁。豆蔻,又名白豆蔻,气味苦香,味道辛凉微苦,烹调中可去异味、增辛香,常用于卤水以及火锅等;草豆蔻,也是一种香辛调味料,可去膻腥味、怪味,为菜肴提香。在烹饪中可与豆蔻同用或代用。

【英文名】NDUS

【别名】圆豆蔻、白豆蔻、紫蔻、十开蔻

【来源】本品为姜科植物白豆蔻。或爪哇白豆蔻的干燥成熟果实。按产地不同分为“原豆蔻”和“印尼白蔻”。

【制法】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性状】

原豆蔻:呈类球形,直径1。2~1。8cm。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有3条较深的纵向槽纹,顶端有突起的柱基,基部有凹下的果柄痕,两端均具有浅棕色绒毛。果皮体轻,质脆,易纵向裂开,内分3室,每室含种子约10粒;种子呈不规则多面体,背面略隆起,直径3~4mm,表面暗棕色,有皱纹,并被有残留的假种皮。气芳香,味辛凉略似樟脑。

印尼白蔻:个略小。表面黄白色,有的微显紫棕色,果皮较薄,种子瘦瘪。气味较弱。

【鉴别】取[含量测定]项下的挥发油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桉油精对照品溶液(必要时可分别加乙醇适量稀释),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醋酸乙酯(1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立即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含量测定】

取豆蔻仁适量,捣碎后称取30~50g,照挥发油测定法(附录ⅩD)测定。

原豆蔻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5。0%(ml/g);印尼白蔻仁不得少于4。0%(ml/g)。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胃经。

【功能主治】化湿消痞,行气温中,开胃消食。用于湿浊中阻,不思饮食,湿温初起,胸闷不饥,寒湿呕逆,胸腹胀痛,食积不消。

【用法用量】3~6g,入煎剂宜后下。

【贮藏】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备注】

(1)对湿阻气滞,可与苍术、半夏、陈皮等同用。用于气滞胸闷之症,可配厚朴、枳壳等同用。用于湿温初起,如属热盛者可配黄芩、连翘、竹叶等同用;湿重者可合淡渗利湿之品如滑石、苡仁、通草等同用。用治胃寒呕恶,常合半夏、藿香、生姜等同用。治小儿胃寒吐乳,可配砂仁、甘草共研细末,常渗口中。

【摘录】《中国药典》

草豆蔻,又称漏蔻、草蔻、草蔻仁、飞雷子,为姜科植物草豆蔻的干燥种子团,也是一种香辛调味料。草豆蔻外形为长圆形或扁圆形的种子团,顶端尖,基部略呈三角形,表面呈灰棕色,质坚硬,如将其破开,断面色白,如蜡质。草豆蔻具有去除膻味、怪味,增加菜肴特殊香味的作用,在烹饪中可与豆蔻同用或代用。另外,值得说明的是,也有人认为草豆蔻就是草果,这是不正确的。草果果大,色黑油亮,外壳较硬,内有细籽,又名草果仁、草果子,它是姜科植物草果的果实。

肉豆蔻,又称肉果、玉果,俗称肉蔻,它是肉豆蔻科常绿乔木的果仁,这种果仁是将果实收获后,先剥取肉豆蔻衣(肉豆蔻衣同样为较常见的香辛料),压碎硬壳后取仁,置于石灰水中浸渍,然后干燥而得。肉豆蔻外形呈椭圆形,长约3厘米,宽约2厘米,表面灰色或灰黄色,整体有分歧顺纹,皱纹外多挂白霜,质坚硬不易碎,破开后有棕黄相间的大理石样花纹。肉豆蔻可直接用于制卤水,也可去脂后加工成粉末使用。

查看详细

豆蔻白蔻白豆蔻草豆蔻,这几种东西是同一种东西吗?

豆蔻与草豆蔻都属土产,分别是两种姜科植物的种子,惟有肉豆蔻是舶来品,原产东南亚,是常绿乔木的果仁。豆蔻,又名白豆蔻,气味苦香,味道辛凉微苦,烹调中可去异味、增辛香,常用于卤水以及火锅等;草豆蔻,也是一种香辛调味料,可去膻腥味、怪味,为菜肴提香。在烹饪中可与豆蔻同用或代用。

【英文名】NDUS

【别名】圆豆蔻、白豆蔻、紫蔻、十开蔻

【来源】本品为姜科植物白豆蔻。或爪哇白豆蔻的干燥成熟果实。按产地不同分为“原豆蔻”和“印尼白蔻”。

【制法】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性状】

原豆蔻:呈类球形,直径1。2~1。8cm。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有3条较深的纵向槽纹,顶端有突起的柱基,基部有凹下的果柄痕,两端均具有浅棕色绒毛。果皮体轻,质脆,易纵向裂开,内分3室,每室含种子约10粒;种子呈不规则多面体,背面略隆起,直径3~4mm,表面暗棕色,有皱纹,并被有残留的假种皮。气芳香,味辛凉略似樟脑。

印尼白蔻:个略小。表面黄白色,有的微显紫棕色,果皮较薄,种子瘦瘪。气味较弱。

【鉴别】取[含量测定]项下的挥发油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桉油精对照品溶液(必要时可分别加乙醇适量稀释),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醋酸乙酯(1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立即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含量测定】

取豆蔻仁适量,捣碎后称取30~50g,照挥发油测定法(附录ⅩD)测定。

原豆蔻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5。0%(ml/g);印尼白蔻仁不得少于4。0%(ml/g)。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胃经。

【功能主治】化湿消痞,行气温中,开胃消食。用于湿浊中阻,不思饮食,湿温初起,胸闷不饥,寒湿呕逆,胸腹胀痛,食积不消。

【用法用量】3~6g,入煎剂宜后下。

【贮藏】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备注】

(1)对湿阻气滞,可与苍术、半夏、陈皮等同用。用于气滞胸闷之症,可配厚朴、枳壳等同用。用于湿温初起,如属热盛者可配黄芩、连翘、竹叶等同用;湿重者可合淡渗利湿之品如滑石、苡仁、通草等同用。用治胃寒呕恶,常合半夏、藿香、生姜等同用。治小儿胃寒吐乳,可配砂仁、甘草共研细末,常渗口中。

【摘录】《中国药典》

草豆蔻,又称漏蔻、草蔻、草蔻仁、飞雷子,为姜科植物草豆蔻的干燥种子团,也是一种香辛调味料。草豆蔻外形为长圆形或扁圆形的种子团,顶端尖,基部略呈三角形,表面呈灰棕色,质坚硬,如将其破开,断面色白,如蜡质。草豆蔻具有去除膻味、怪味,增加菜肴特殊香味的作用,在烹饪中可与豆蔻同用或代用。另外,值得说明的是,也有人认为草豆蔻就是草果,这是不正确的。草果果大,色黑油亮,外壳较硬,内有细籽,又名草果仁、草果子,它是姜科植物草果的果实。

肉豆蔻,又称肉果、玉果,俗称肉蔻,它是肉豆蔻科常绿乔木的果仁,这种果仁是将果实收获后,先剥取肉豆蔻衣(肉豆蔻衣同样为较常见的香辛料),压碎硬壳后取仁,置于石灰水中浸渍,然后干燥而得。肉豆蔻外形呈椭圆形,长约3厘米,宽约2厘米,表面灰色或灰黄色,整体有分歧顺纹,皱纹外多挂白霜,质坚硬不易碎,破开后有棕黄相间的大理石样花纹。肉豆蔻可直接用于制卤水,也可去脂后加工成粉末使用。

查看详细

十味豆蔻丸的适合人群有哪些?

十味豆蔻丸的适合人群有膀胱结石、肾寒症、尿频、尿痛、尿闭等患者使用,具有排石的作用,而且还有补肾的效果,里边的主要成分有螃蟹、冬葵子、豆蔻、人工麝香、光明盐、大托叶云实等成分制作而成的,是一种褐黄色的水丸药物,味道发甜微辣。在患者出现症状后,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来进行治疗,同时在治疗期间也要多喝一些温开水。

查看详细

出马仙说的豆蔻是什么?

豆蔻,中药名。为姜科植物白豆蔻.或爪哇白豆蔻的干燥成熟果实。按产地不同分为“原豆蔻”和“印尼白蔻”。

入药部位

植物的干燥成孰果实。

性味

味辛,性温。

归经

归肺、脾、胃经。

功效

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开胃消食。

主治

用于湿浊中阻,不思饮食,湿温初起,胸闷不饥,寒湿呕逆,胸腹胀痛,食积不消。

相关配伍

1、用于脾虚湿阻气滞之胸腹虚胀,食少无力:与黄芪、白术、人参等同用,如白豆蔻丸。(《圣惠方》)

2、用于治疗湿温初起,胸闷不饥:与薏苡仁、苦杏仁等同用。(《温病条辨》)

3、用于治疗胃寒湿阻气滞之哎吐:与藿香、半夏等药同用。(《沈氏尊生方》)

用法用量

3~6g,后下。

禁忌

阴虚血燥者慎用。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生理特性

1、原豆蔻:呈类球形,直径1.2~45px。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有3条较深的纵向槽纹,顶端有突起的柱基,基部有凹下的果柄痕,两端均具浅棕色绒毛。果皮体轻,质脆,易纵向裂开,内分3室,每室含种子约10粒;种子呈不规则多面体,背面略隆起,直径3~4mm,表面暗棕色,有皱纹,并被有残留的假种皮。气芳香,味辛凉略似樟脑。

2、印尼白蔻:个略小。表面黄白色,有的微显紫棕色。果皮较薄,种子瘦瘪。气味较弱。

产地

1、原豆蔻:主产于泰国、柬埔寨。

2、印尼白豆蔻:主产于印度尼西亚爪哇,我国云南、广东、广西等地亦有栽培。

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治瘴疠寒疟,伤暑吐下泄痢,噎膈反胃,痞满吐酸,痰饮积聚,妇人恶阻带下,除寒燥湿,开郁破气,杀鱼肉毒。

2、《开宝》:下气,止霍乱,一切冷气,消酒毒。

3、《别录》:温中,心腹痛,呕吐,去口臭气。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8-15 热度: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