瓠瓜怎么了、如何进行治疗?

看起来叶枯比较严重

还有果实上的果斑病也比较严重

狐瓜果斑病发病原因

狐瓜水肥条件差,管理不善,植株生长势弱

易染病。

狐瓜果斑病预防措施

1、在狐瓜定植前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生长期不要追施速效氮肥,苗期及时松土、锄

草,促进根系发育,甩蔓后及时压蔓、盘蔓。

2、狐瓜浇水宜少不宜多,雨后及时排水。

3、与瓜类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注意选

择高燥地块或采用高畦栽培。

4、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发现病瓜及时摘

除,集中深埋。

在发病初期开始喷施药剂防治,药剂可用:

30%绿得保悬浮剂400倍液、或25%络氨铜水剂

5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或1:(0.5~1):240倍式波尔多液、或氯霉素4000

~5000倍液,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

收前3天停止用药。

瓠瓜蔓枯病主要危害叶片和瓜蔓。叶片染病,叶面产生不规则形或近圆形的大病斑,有些病斑因受叶脉限制呈“V”字形或半圆形,病斑黄褐色或淡褐色,其上密生很明显的小黑点。在高湿条件下,病斑可扩展至全叶,导致叶片变黑枯死。茎蔓染病,初始在近节部产生褪色油浸状斑,稍凹陷,并分泌琥珀色流胶,干燥后变成黑褐色,后期密生黑色小点,茎表皮呈黄白色干枯。苗期染病,症状多出现在茎的下部,病部初始呈油浸状,随后变黄褐色,稍凹陷,表皮龟裂,常分泌出流胶。此病在病部产生小黑点为主要识别特征,茎部发病后表皮易撕裂,引起瓜秧枯死,但维管束不变色,也不危害根部,可与枯萎病相区别。

瓠瓜蔓枯病主要危害叶片和瓜蔓。叶片染病,叶面产生不规则形或近圆形的大病斑,有些病斑因受叶脉限制呈“V”字形或半圆形,病斑黄褐色或淡褐色,其上密生很明显的小黑点。在高湿条件下[52石斛网www.52shihu.com],病斑可扩展至全叶,导致叶片变黑枯死。茎蔓染病,初始在近节部产生褪色油浸状斑,稍凹陷,并分泌琥珀色流胶,干燥后变成黑褐色,后期密生黑色小点,茎表皮呈黄白色干枯。苗期染病,症状多出现在茎的下部,病部初始呈油浸状,随后变黄褐色,稍凹陷,表皮龟裂,常分泌出流胶。此病在病部产生小黑点为主要识别特征,茎部发病后表皮易撕裂,引起瓜秧枯死,但维管束不变色,也不危害根部,可与枯萎病相区别。

看起来蔓枯病和枯萎病的可能性比较大

瓠子枯萎病是一种维管束系统性病害,主要症状表现为植株萎蔫、枯死。

发病初期近地面主茎蔓呈褐色水浸状腐烂,变细或纵裂,并逐渐干枯。在高湿条件下,根、茎蔓病部常有琥珀色胶状物流出,表面产生白色或粉红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折断茎蔓和主根时,能看到维管束内部变褐色,有别于瓠子蔓枯病。受害植株最初表现为部分叶片中午萎蔫,早晚可恢复,随后逐渐扩展到全株,一般10~15天后整株死亡。

联系您对比一下其他症状

建议您对比一下其他症状

枯萎病药剂防治方法,出现中心病株后,应及时清除,并根据植保要求立即选用20%龙克菌悬浮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进行灌根,每株浇灌药液250ml。每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并注意交替使用;同时配合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增强药效,巩固防治效果

这是我的想法,建议您再问问其他老师,欢迎好评

瓠瓜怎么读?

瓠瓜[hùguā]

植物名。也称葫子、瓠子、夜开花。实圆长,首尾粗细略同,可食。

宋梅尧臣《题刁经臣山居时已应辟西幕》诗:“岂期同瓠瓜,长系蒿莱根。”

星座名。有星五颗,在河鼓东。

《隋书·天文志中》:“瓠瓜五星,在离珠北。”唐杨炯《浑天赋》:“瓠瓜宛然而独处,织女终朝而七襄。”宋晁冲之《古乐府》:“大星何历历,小星烂如石……峥嵘北斗著地垂,手去瓠瓜不盈尺。”

查看详细

有哪些优异的瓠瓜种质资源?

(一)瓠子类3938

1.杭州长瓠

浙江省杭州市地方品种。早熟,定植至始收60~70d。植株生长势旺盛,喜温,喜湿,怕高温,不耐干旱,分枝力强,叶心脏形,密生白色茸毛,以侧蔓结果为主,侧蔓第一、二节可发生雌花。瓜呈长棒形,下端稍大,稍弯曲,商品瓜长40~60cm,横径4.5~5.5cm,瓜色淡绿,阴面白色,表面密生白色短茸毛,横切面近圆形,瓜肉乳白色。单瓜重0.5~1.0kg,高产,产量约/km2。品质好,肉质致密,含水分低,质嫩味微甜。种子腔小,种子卵形、扁平。对病毒病和白粉病抗性较差。适宜于保护地早熟栽培,露地或保护地秋季栽培。

2.浙蒲2号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育成的长瓠瓜设施栽培专用新品种。早熟,定植至始收60~70d,耐低温、耐弱光能力强。分枝性强,叶心脏形,密生白色茸毛,以侧蔓结果为主,侧蔓第一节可发生雌花。瓜呈长棒形,上下端粗细较均匀,商品瓜长30~40cm,横径4.5~5.5cm,瓜色绿,表面密生白色短茸毛。横切面近圆形,瓜肉乳白色,商品率高,品质好,肉质致密,含水分低,质嫩味微甜。单瓜重0.3~0.7kg,前期产量高,高产,产量约/km2。种子腔小,种子卵形、扁平。适宜于保护地早熟栽培,露地或高山栽培。

3.夜开花

浙江省宁波市地方品种。植株生长势旺,分枝性强。叶心脏形,茎叶密生白茸毛。以侧蔓结瓜为主,侧蔓第一至三节上能连续发生雌花。瓜呈长棒形,近瓜柄一端较细,下部较大,向一侧稍弯曲,商品瓜长50~70cm,横径4.4~5.5cm,瓜皮淡绿,背阴部白色,附生白色短茸毛。瓜横切面近圆形,肉白色,肉质松软,含水分适中,供熟食,品质好。单瓜重0.3~0.5kg。中早熟,定植至始收70d左右。喜光、喜湿,不耐干旱和高温。抗病性较弱,易感白粉病。

4.孝感瓠子

湖北省孝感市地方品种。瓜长圆形,腰部稍细,先端略膨大,商品瓜长约70cm,横径7~8cm,单瓜重1kg左右。瓜皮薄、色绿、肉厚、白色、种子少、品质好,为早熟高产良种。

5.面条瓠子

又名香瓠子,江苏省南京市地方品种。瓜长圆筒形,上下粗细较均匀,柄部稍细,商品瓜长70~100cm,瓜皮薄,淡绿色、有光泽,肉厚而嫩,白色,种子少。单瓜重1.5~2.0kg,耐老,品质优,为早熟高产品种。

6.安吉地蒲

浙江省安吉县地方品种。植株分枝性强。叶心脏状五角形,叶面密生白茸毛,叶缘浅裂,叶色绿。第一朵雌花着生在侧蔓第一、二节上,以侧蔓结瓜为主。瓜呈长圆筒形,商品瓜长60~70cm,横径6cm,上下粗细较均匀,但近脐部略粗。瓜皮淡绿色(老瓜棕灰色),表面平滑。瓜肉白色,肉质致密,含水分中等,食味微甜,无苦味,品质佳。单瓜重0.8~1.0kg。早熟,定植至始收60d左右。不耐高温干旱,不耐涝,抗病性中等。

7.常山蒲瓜

浙江省西部地区地方品种。植株生长势中等,分枝性强。叶心脏形,密生白色茸毛。第一朵雌花着生在侧蔓第三、四节上,以侧蔓结瓜为主。瓜长棍棒形,近脐部较大,商品瓜长约33cm,横径约7cm,瓜皮淡绿色,表面被白色茸毛(老瓜黄色,茸毛常消失)。单瓜重0.75kg左右。横切面近圆形,肉白色,肉质致密,含水分中等,味微甜,品质中等。种子长卵形,乳白色。早熟,定植至初收35d,采收期长达60多d。不耐高温,较耐低温,不耐涝,抗病性强。

8.长兴扁蒲

别名蒲瓜,浙江省长兴县地方品种。植株生长势中等,分枝性强。以侧蔓结瓜为主,第一朵雌花着生在侧蔓第二、三节上,每隔2~3节再现雌花。叶心脏形,浅裂,叶缘波浪形,密生白色茸毛。瓜圆筒形,商品瓜长约25cm,横径约9cm,皮青绿色,无花斑,瓜表面平滑,顶部平圆,脐部略凹,表面附生白色茸毛。横切面近圆形,肉白色,厚2.5cm,质细,含水分多,味微甜,品质好,宜炒食,作汤料亦佳。单瓜重约1.0kg。种子长纺锤形,淡黄色。早中熟,定植至始收65d左右。耐热,耐旱,不耐寒,抗病性强。

9.早春1号长瓠

湖北省咸宁市蔬菜科学技术中心育成。早熟,低温下生长快,前期产量高,瓜皮绿白色,单瓜重约600g。适宜大棚,早春地膜覆盖及露地秋季栽培。

10.三江口瓠子

江西省南昌市地方品种。植株分枝力强,第一雌花着生于主蔓第四至第五叶节及侧蔓第一至第二叶节。叶心脏形、浅裂。瓜棒形,商品瓜长49cm左右,横径约7.5cm,外皮淡绿色,具白色茸毛。肉厚1.5cm左右,细嫩,味稍甜,品质优良。单瓜重750g左右,产量3500~/km2。较耐低温,抗病虫能力较强,丰产、适于春季露地栽培。

11.丰都瓠瓜

产于四川省丰都县三元镇(海拔720m)。果实长棒形,商品瓜长42cm,横径8.1cm,单瓜重1~1.5kg。嫩瓜绿白色(老瓜黄褐色),果肉白色,质松软,味微甜,是当地夏季早熟瓜菜之一。一般3~4月播种,6月始收嫩瓜。

12.长瓠子

在长江流域栽培较普遍。果实长圆筒形,长45~50cm,果皮淡绿色,果肉白色、柔软,品质优良。多以子蔓或孙蔓结果,为早熟品种。

此外,近年还涌现了一批新育成的一代杂种瓠瓜,它们多具有抗病、抗逆、优质、高产、早熟、适于保护地栽培等特点,例如,由华中农业大学育成的华瓠杂1号、2号、3号,由浙江省绍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长瓠瓜春光1号,由台湾省农友种苗公司新育成的永乐、长乐等。

(二)长颈葫芦类

1.温州长蒲

产于浙江省温州市。植株长势中等,分枝性较强。以侧蔓结瓜为主,第一朵雌花着生在侧蔓第一至第三节上。叶心脏形,长约19cm,宽约27cm,深绿色,附生白色茸毛。瓜长棒形,近瓜柄端较细,腹部较大,有的向一侧变弯曲,商品瓜长40~45cm,横切面圆形,腹部横径5.5cm左右,柄端横径约2cm,皮色浅绿白,表面光滑,披白色短茸毛(老瓜黄色,无斑纹)。肉质柔软,含水分多,味清淡,品质中等。单瓜重1.6~0.75kg。早熟,定植至始收40d,采收期约30d。不耐热,抗病性较强。

2.丽水花蒲

产于浙江省丽水市。植株生长势中等,分枝性强。以侧蔓结瓜为主,第一朵雌花发生在侧蔓第二至第三节上,每隔2~3节再现雌花。叶心脏形,五角浅裂、叶色深绿,叶和叶柄附生白色茸毛。瓜牛腿形,颈小腹大腰略细,商品瓜长约30cm,横切面近圆形,颈部横径约6cm,腹部横径约14cm,瓜皮深绿色,有绿白色块状花斑(老瓜皮褐色),表面光滑,密生白色茸毛。瓜肉白色,肉质致密,味鲜微甜,品质优,宜炒食,作汤料。单瓜重1kg左右。早熟定植至初收60d,采收期70d。耐热,耐湿,适应性广,抗病性强。

3.牛腿葫芦

浙江省杭州市及舟山地区地方品种。植株生长势旺,分枝性强。以侧蔓结瓜为主,第一朵雌花发生在侧蔓第一至第三节上,一般每株结1个瓜。叶心脏形,缺刻较浅,叶厚,色深绿,密生白色茸毛。瓜自柄部到脐部逐渐粗大,形似牛腿得名。商品瓜长约40cm,横切面近圆形,最大处横径12~15cm,瓜皮白色(老瓜黄白色),密生白色茸毛。肉白色,肉质细,含水分中等,味微甜,品质好,炒食和作汤料。单瓜重1.5~2.0kg。晚熟,定植至始收70d,采收期90d。耐高温,耐湿,不耐干旱。

4.云阳葫芦瓜

产于重庆市云阳县凤鸣乡(海拔710cm)。果实长把梨形,蒂部圆大,近果柄处细长。果长28.5cm,果颈细长部分长13cm,横径5cm;蒂部膨大部分,横径13cm,单瓜重1.5kg左右。嫩瓜绿白色,果肉白色,质松软,味淡,可熟食或鲜食。老瓜黄白色,多做水瓢或容器。中熟。一般3~4月播种,6~7月始收嫩瓜。

5.忠县当当

产于重庆市忠县石子乡。果实梨形,嫩瓜绿白色,肉白色,肉质松软,味淡,可熟食或鲜食。老瓜褐色,多作水瓢。晚熟。当地4月播种,7月始收嫩瓜。

6.长颈葫芦

四川省雅安市地方品种。植株分枝力强,第一雌花着生于主蔓第十三至第十七叶节,此后每隔3叶节左右着生一雌花。叶心脏形。瓜上部细长,下部膨大,瓜皮平滑,披有白色茸毛,基部平圆,脐部略凹。肉厚约4cm,白色,质细软,味微甜。单瓜重约2kg。耐热,耐涝,抗病性和抗旱性均较强。适于春、夏季露地栽培。

(三)大葫芦类

1.浙南小圆葫

浙江省地方品种,栽培历史悠久,温州地区栽培多,因而亦名温州圆蒲。该品种植株在葫芦类中生长势较弱,分枝性强,但茎蔓较细,第一朵雌花着生在侧蔓第六至第八节上,以后每隔6~7节再现雌花。叶全缘。瓜近圆形,但伴有扁圆形与高圆形,表面光滑,嫩瓜绿色,后期逐渐转乳白色,无花斑杂色。味微甜,品质较好,作汤料或炒食。瓜重0.5~1.0kg,露地栽培产量可达/km2。种子长纺锤形,少毛。中晚熟,耐热性强,耐旱、不耐涝,适宜于夏季栽培。该品种也宜作保护地栽培小型西瓜之砧木,嫁接苗生长势适中,坐果力强,成熟略早。

2.圆瓠1号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蔬菜科学研究所育成。极早熟,从第五、六叶开始出现雌花,开花授粉后10~13d采收嫩瓜。瓜扁圆形,皮嫩肉细,口感柔软而清爽,单瓜重约500g。耐高温,适宜于保护地早熟栽培和露地栽培。

3.圆葫芦

产于山东省济南市。植株生长势中等,分枝性较强,以侧蔓结瓜为主,第一朵雌花着生在侧蔓第七节上,每隔6~7节再现雌花。叶心脏形,全缘,叶背上有茸毛,叶色深绿。瓜近圆形,商品瓜长约20cm,横切面圆形,横径约19cm,瓜皮绿白色,无花斑杂色,表面平滑,密生白色茸毛。肉白色,质脆嫩,含水分多,味微甜,品质好,宜炒食和作汤料。单瓜重约2.0kg。种子白色,呈长纺锤形。中晚熟,定植至采收70d。耐热性强,耐旱,不耐涝。抗病性中等。

4.日本圆葫Q63

浙江省于20世纪80年代末由日本引入。晚熟,植株生长势极旺,主茎和分枝粗壮,主蔓结瓜极少,靠侧蔓结瓜,第一雌花着生于侧蔓第十节前后,但雌花数比其他品种少。叶大而深绿。瓜大,老瓜可达7~8kg,少数达10kg以上,高圆形或有短柄,幼果绿色,后渐转浅绿色。味甜,糖度达3度左右,肉质细腻,水分含量较低,适于炒食用或制作果脯。产量/km2。耐旱、耐湿、耐高温,抗枯萎病、叶枯病、病毒能力强。出苗后下胚轴短,中心空腔小,子叶厚实,可作西瓜嫁接的优良砧木。该品种在浙江地区亦可于6~7月夏播,9月开始采收嫩瓜。

5.细花

广东省广州市地方品种。主蔓第二十八至第三十节以后,在侧蔓第一至第三节连续着生雌花。叶片近圆形,绿色,两面均披较多柔毛。瓜扁圆形,长20~25cm,横径13cm左右,瓜皮绿白色。肉质软滑。单瓜重1~1.5kg。中熟,播种至初收80d,可延续收获120d。耐热,要求较高湿度。

(四)细腰葫芦类

1.腰葫芦

浙江省地方品种。植株生长势旺,分枝性强。主侧蔓均能结瓜,以侧蔓结瓜为主,第一朵雌花着生在侧蔓第三至第五节上。叶深绿色,近圆心脏形。茎叶密生白色茸毛。果实葫芦形,颈小腹大,缩腰。商品瓜长约20cm,横切面圆形,颈部横径约8cm,腹部横径约14cm。瓜皮白绿色,附生白色茸毛。肉白色,肉质细嫩致密,味微甜,品质优,宜炒食。单瓜重0.5~1.0kg。种子扁平,白色,卵形。中晚熟,定植至初收60~70d。耐热,耐湿性强,不耐干旱。适应性广,抗病性强。

2.青腰葫芦

浙江省磐安市地方品种。植株生长势旺,分枝性强。以侧蔓结果为主,第一朵雌花着生在侧蔓第一至第三节上,生长中后期主蔓和侧蔓均能结瓜,结瓜性能好。叶心脏五角形,绿色,全缘,正反面均有白色茸毛。瓜似葫芦,商品瓜长25~30cm,横切面圆形,下部横径14~16cm,上部横径7~9cm,中间狭细,顶部细长,瓜表面,密生短绒毛,并有青白色不规则花斑。肉白色,肉质致密,含水分中等,味微甜,品质好。单瓜重0.75~1.0kg。耐高温,耐干旱,耐瘠,抗病性强。

3.白蒲

浙江省衢州市地方品种。植株生长势中等,分枝性强。侧蔓结瓜,第一朵雌花着生在侧蔓第二、三节上。叶心脏形,全缘、绿色,叶和叶柄密生白色茸毛。瓜呈葫芦形,商品瓜长17~30cm,横切面近圆形,横径12~17cm,瓜皮白绿色,无花斑,表面光滑,瓜顶平圆,无刺毛。束腰处肉厚9cm,膨大处1.6cm,肉白色;肉质致密,酥软,味微甜,含水分中等,品质好,熟食或作汤料均佳。单瓜重1.2~2kg。老瓜皮色棕黄,无花斑,重约2kg。中熟,定植至始收65d。耐热,耐旱、抗病虫害能力强。

4.浙东小葫芦

浙江省地方品种,栽培历史悠久,全省各地都有种植。该品种植株在葫芦类中生长势较弱,分枝性强,主侧蔓均能结瓜,以侧蔓结瓜为主,第一朵雌花着生于侧蔓第三至第五节上。果实上部小下部大,束颈,幼果初为绿色,后渐转白棕色至白色,无花斑杂色。肉质细嫩,味微甜,品质优,可作汤料或炒食。瓜重0.5~1.0kg,产量约/km2。中晚熟,定植至初收60~70d,露地4~6月均能栽种,多在高温季节上市,深受消费者青睐。耐热、耐湿,不耐干旱,适应性广,抗病性强。

(五)观赏小葫芦类

1.南川小葫芦

产于四川省南川县德隆乡(海拔1500m)。果实形似葫芦,即上下部膨大,中间缢缩,下部稍大于上部,果实长15.8cm,上部直径6cm,下部直径9.3cm,单瓜重340g。嫩瓜浅绿色,果肉白色。肉质松软,微苦,可食用。老瓜黄白色,多作观赏用。早熟。一般3~4月播种,6月始收嫩瓜,7月收老瓜。

2.丰都葫芦

产于四川省丰都虎威镇(海拔500m)。果实呈哑铃状,上下部膨大,中间缢细,下部稍大于上部。果实长28cm,上部横径8cm,下部横径13.5cm,单瓜重800g。嫩瓜绿白色,果肉白色,质松软,味苦。老瓜黄褐色,当地主要作容器(盛蔬菜种子),兼作观赏,少量食用。晚熟。一般4月播种,7月始收嫩瓜,8~9月收老瓜。

查看详细

瓠瓜有怎样的经济价值?

瓠瓜为葫芦科()葫芦属,一年生攀缘草本植物。学名[ia().],又名瓠子、扁蒲、葫芦、蒲瓜、夜开花等。染色体数2n=2x=22。在亚洲和非洲的热带地区多食用嫩果,西非以嫩苗和嫩叶作菜,成熟果可作容器,也用作嫁接西瓜的砧木防西瓜枯萎病。

瓠瓜营养丰富,其可食率为90%,每100g嫩果中含水分93g左右、蛋白质约0.7g、脂肪0.1g及碳水化合物3.1g、粗纤维0.8g、灰分0.4g、钙16mg、磷15mg、铁0.4mg、硫铵素0.02mg、核黄素0.01mg、尼克酸0.4mg、抗坏血酸11mg等(《食物成分表》,1991)。瓠瓜肉质细密,口感绵软、鲜嫩,是一种美味食品,另外还有一定的加工价值。据战国和秦汉时期的文献记载,瓠瓜在中国当时的食物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管子立政》(公元前51—前3世纪)中指出:“……瓜瓠、荤菜、百果不具备,国之贫也;……瓜瓠、荤菜、百果具备,国之富也。”汉代,《汉书食货志上》(公元前1世纪后期)还强调在边角地种植“瓜瓠果蔬”。东汉《释名》(2世纪)记载:“瓠蓄,皮瓠以为脯,蓄积以待冬月时用之也”。说明中国在汉代时人们已经将瓠制成脯,当作干粮储备。瓠瓜还有广泛的药用价值。明代《本草纲目》(1578)中记载“葫芦气味甘平,主治:消渴恶疮;鼻口中肉烂痛;利水道;消热;除烦。”有“治心热、利小肠、润心肺、治石淋”之功效。而且,不仅果实有食用药用价值,葫芦的叶、蔓、卷须和花“气味甘平”,都可“解毒”;葫芦的种子“主治齿龋或肿或露。齿摇疼痛。”并“瓤可以养豕。犀瓣可以浇烛。其利溥矣。”现代医药学界,利用葫芦及其制品,治疗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并制成高效抗癌新药——“葫芦素”。

瓠瓜在中国栽培历史悠久,早在2500年前即有栽培。瓠瓜喜温,但不同种类对温度要求有所差异。在瓠瓜中,长瓠子的分布较其他类型广泛。中国在长江流域及广东、广西、福建、浙江、云南、贵州等省(自治区)具有丰富的地方品种资源。该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瓠瓜的生长。目前在湖北、江西、江苏等省瓠瓜已发展为早春和夏秋一年种两季的蔬菜作物。

近年来,瓠瓜栽培有逐渐向山东省、河北省等北方地区扩展的趋势;同时,由于瓠瓜杂种优势育种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代杂种品种病害少、栽培容易、产量高、早熟性好,因此已陆续成为各地早春保护地栽培的重要蔬菜之一。此外,瓠瓜还因其抗逆性强,适于作西瓜和极早熟栽培黄瓜的砧木而被生产者广泛应用。

中国幅员广大,地形多变,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因此中国的瓠瓜与其他蔬菜一样,在长期的自然和人工选择作用下,形成了极其丰富多样的种质资源。据统计,被列入《中国蔬菜品种资源目录》(第一册,1992;第二册,1998)的各种不同类型瓠瓜种质资源共有242份,其中有79份被列入《中国蔬菜品种志》(下卷,2001)。

查看详细

瓠瓜和南瓜一起炒会中毒吗一起炒吃很苦?

瓠瓜和南瓜一起炒,不会中毒。如果发现瓠瓜和南瓜有苦味,则不可以继续食用。

瓠瓜之所以有苦味,是由于苦味瓜中含有苦瓠子甙。苦味瓠瓜不能食用,食用了毒素含量多的瓠瓜会导致中毒。

一般出现苦味瓜的主要原因是种子遗传的原因,也就是种子携带有苦味基因,使得植株所结的瓜为苦味瓜。菜农在留种时,若留种株雌花接受了携带苦味基因的花粉,来年种子播种育苗长成的植株所结的瓜,仍是苦味瓜;农民在留种时,若发现苦味瓜,应及早拔除该植株,杜绝花粉的传播,把好种子质量关。苦味瓜,不可食用。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11-25 热度: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