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滋补的山慈菇的吃法

众所周知山慈菇是一味营养滋补的药材,它素来有解百毒的美誉,除此之外还可以化痰止咳,十分适合用做食疗,山慈菇,呈不规则球形或者圆锥形,下部有须根痕,颜色为黄棕色或棕褐色,质感坚硬,难折断,断面呈现灰白或黄白,气味淡,有黏性,味甘微辛,蛇咬伤的,狂犬的,无名肿毒等都可以用其调理,那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营养滋补的山慈菇的吃法到底有什么呢?

山慈菇的吃法

由于山慈菇所具有的功效和药理作用,人们在饮食上也常常利用这些功效和药理作用来调理自己的身体。其实很多的人身体不好了就靠各种药,是药三分毒[52石斛网www.52shihu.com],有时候注重食疗也是不错的。在这里就介绍两款山慈菇的使用方法。首先是山慈菇猪肉。山慈菇猪肉预防贫血,增强自身的抵抗力,消除水肿,消除疲劳,还有促进食欲,治肺热、肺燥。

主料:山慈菇、土茯苓、瘦猪肉、蜜枣、姜、做法:准备好这些材料就可以先把猪肉洗净炖熟,然后将其他材料加入。水沸后转为慢火炖两小时,即可。还有一款是拔丝山慈菇。材料:山慈姑、芝麻、鸡蛋清、白砂糖、植物油、淀粉,豌豆淀粉,没有的话玉米也行,做法: 鸡蛋清加入淀粉和水搅拌,然后将切块的山慈菇加入其中。锅中放油烧热,将山慈菇放入锅中炸至金黄色。装起来备用。在起锅将白糖,油,水用小火煮至糖水可以拔丝,再将山慈菇放入再炸。最后起锅,洒上芝麻,即可。

大家看完山慈菇的美白作用,其他功效以及食用方法后,是不是觉得山慈菇很吸引你的胃口呢?心动了吧?想必很多吃货的舌头已经“蠢蠢欲动”了!

山慈菇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山慈菇是一种功效非常多的药材,它具有清热散结、解毒化痰、止咳、兴奋血管运动中枢的功效。临床上使用山慈菇缓解伤风感冒、提高机体免疫力有不错的效果。而且通过临床观察,山慈菇对颈部淋巴结也有一定的疗效,能够逐渐的消失,这也就证明山慈菇有清热、软坚化结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属虚体弱者慎用山慈菇,山慈菇过量的时候可以引起中毒。

查看详细

能吃的水生植物慈菇如何种植?

慈菇种植方法

1选择田地:慈菇种植,需要充足水分,应选择排灌方便、土层深厚肥沃的沙围田种植。

2.底肥:种植前一般每亩施绿肥2500公斤或猪牛粪1000公斤作基肥,1周后种植。

3.采集慈菇苗:慈菇标准苗要求粗壮,保留3片叶,苗高约25厘米,把叶片超出部分(包括叶柄)割掉,同时要摘除老根、老叶。

第一批菇苗,菇农称为“菜”,在8月上中旬(“立秋”前后)采集,由于种植时间较早,苗大、粗壮、生长快,这批苗占总苗量的80%左右。采第一批苗后追肥一次;15天后可以采第二批苗,菇农称为“洗地”,这批苗约占总苗量20%左右,“洗地”苗只能在9月上旬即“白露”前种完。如果用种量大,苗供应不足时,可以从“菜”中采第一次分蘖苗种植,这些苗菇农称之为“新兜”,“新兜”苗一般在9月20日前种植。

4.种植要求:一般安排在8月8日至9月20日种植,株距21厘米、行距50厘米,亩植6500株左右。田面要求平整,有浅水,挖好排灌坑。种植时要求浅插,有利于苗早生快发。每隔一行假植2~3株作备用苗,以便及时补缺,保证全苗。

慈姑(学名:.),又称茨菰、慈菇、燕尾草、白地栗等,是泽泻科慈姑属的一种植物,果实可食用,味涩。慈菇富含淀粉、蛋白质、糖类、无机盐、维生素B、C及胰蛋白酶等多种营养成份。原产中国华中、华南等,生于浅水沟、溪边或水田中。

查看详细

素炒慈菇怎么做好吃、素炒慈菇的家常做法?

食材

主料

黑木耳

50g

菜椒

150g

胡萝卜

50g

慈菇

500g

辅料

适量

适量

味素

适量

适量

淀粉

适量

步骤

1.干黑木耳

2.泡发好

3.鸡脯肉切片下料酒、淀粉、盐腌制

4.开油锅

5.下鸡脯肉炒到转色即可盛出备用

6.慈菇收拾干净,切片

7.水发黑木耳、菜椒、胡萝卜

8.慈菇、菜椒、胡萝卜洗净切片水发黑木耳收拾干净

9.起油锅

10.慈菇片放油锅里翻一下放糖、味素、水煮熟

11.下水发黑木耳

12.下菜椒、胡萝卜片和收拾干净发黑木耳下盐翻炒,下鸡脯肉

13.熟了下味素勾芡即可

色彩好看口味独特。

14.色彩好看口味独特。

小贴士

慈姑必须烧熟,水发黑木耳要汆水洗净。

查看详细

一亩地需栽多少棵慈菇苗?

栽培技术

有很强的适应性,在陆地上各种水面的浅水区均能生长,但要求光照充足,气候温和、较背风的环境下生长,要求土壤肥沃,但土层不太深的粘土上生长。风、雨易造成叶茎析断,球茎生长受阻。

土壤耕作

慈菇喜富有机质的粘壤上,土层约20厘米,耕地时亩施堆肥或人粪尿1000公斤,并配合草木灰100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为基肥,翻耕耙平,灌浅水后即可种植。春栽株行距按40×40厘米,亩栽4000株,秋夏栽植株距35厘米左右,栽植时将种球一个个插入泥中,使顶芽向上,深度以使顶芽刚刚稳入上中为宜,过深发育不良,这浅易受风吹摇动,随即培泥填平,保持水深3厘米,缓苗后10天,追肥一次,以促进幼苗生长。立秋之后,天气转凉,植株新叶仍能旺盛生长,匍匐茎和球茎开始抽生和膨大,吸肥量最大,追施一次重肥,每亩人粪尿2000-2500公斤,草木灰100公斤,钾肥有促进糖类合成和转化,增强抗病抗倒能力,促进淀粉的积累,对球茎膨大有良好效果。在长江以南,如利用席草和茭白田的行间套种慈菇,在间作物收获后,要追施人粪尿1000-2000公斤硫酸铵20-25公斤,以利慈菇生长。

播种育苗

慈菇以球茎繁殖。各地都行育苗移栽。按利用球茎部位不同分为两种,一种是以球茎顶穿;另一种是整个球茎行育苗。

长江流域各省为了提早种植,在清明前后,取出留种球茎的顶芽,用窝席圈好,或放入箩筐内,上覆湿稻草,干时洒水,晴天置于阳光下取暖,保持温度在15℃以上,经10-15天出芽后,即可播芽育苗。每亩用顶芽10公斤,可供15亩大田栽插之用。

苗床选择肥沃水田,整地时施厩肥河泥5000公斤,人粪250-500公斤为基肥。带水耕耙1-2次,按1-1.3米宽做畦,每畦留33厘米小通道,畦上搭架约1米,上覆塑料薄膜防寒保温。插芽时按密度为6.6-8.5厘米见方。入土深度达顶芽第一节。插后随即放水,萌芽生长期间保持3厘米浅水层。有利提高土温,促进幼苗生长。如遇晚霜,夜间灌深水保苗,第二天放浅水,经7-10天后开始发根,苗夜26-30厘米,具3-4片叶时定植。

华南地区气候温暖,生长期长,于2月收获球茎后,随即播种育苗,在15℃温度下,球茎顶芽萌发,40-50天后,具有3-4片真叶时,将育成的新株移植于苗床内,扩大繁殖。利用匍匐茎在20℃以上较高温度条件下,顶芽向上生长钻出土面抽出叶片,而基部发根形成分株,当分株具4-5片叶时又可移植。这样从立秋至秋分,可分期分批取苗,定植大田。

选种育苗

慈菇为多年生栽培种水生蔬菜,适应在肥沃的水田生长,抗病力强。一般在2月初育苗,8月初至9月中旬种植,收获期在翌年1月中旬至2月上旬,亩产在1.5~2吨左右。大石慈菇呈卵形,白色或浅黄色,有光泽,外形美观,个头较大,耐贮运,淀粉含量高,有独特风味。现将其种植技术介绍如下:

慈菇收获期集中在每年春节前10天左右,而留好菇种是当年种植好慈菇的关键。选择形状好、大小适中、无畸形、无病虫害、笔芽粗壮的慈菇作菇种,亩用种量4~5公斤。育苗地选在近水口边或排水良好水田的一角,四周筑田基,按株行距2~3厘米插下,菇芽向上,保持有10厘米的水面。每亩需育种地约12平方米。

假植

4月初(“清明”前后)将菇苗移至附近假植,株距50厘米、行距70厘米,四周筑好田基,保持田面有水。移植后15天喷一次10%兴棉宝1000倍加40%乐果600倍防虫,每亩施复合肥10公斤。假植期间进行人工除草并摘2次老叶。在7月下旬(“大暑”前后)将叶片30厘米以上部分包括叶柄全部割去,以便控制大苗生长,促进分蘖苗生长,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在种植前喷一次20%灭扫利1000倍或12%益扫利1000倍加50%多菌灵800倍,预防病虫为害。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1-10-22 热度: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