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里含有什么营养物质?

玉米的营养成分比较全面,一般含蛋白质8.5%、脂肪4.3%、糖类73.2%、钙0.022%、磷.21%、铁0.0016%,还含有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和尼克酸以及谷固醇、卵磷脂 、维生素E、赖氨酸等。

玉米是一年生雌雄同株异花授粉植物,植株高大,茎强壮,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也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农作物,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水稻和小麦。

玉米一直都被誉为长寿食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纤维素等,具有开发高营养、高生物学功能食品的巨大潜力。但由于其遗传性较为复杂,变异种类丰富,在常规的育种过程中存在着周期过长、变异系数过大、影响子代生长发育的缺点,而现代生物育种技术不但克服了上述缺点和不足,同时也提高了育种速度和质量。

扩展资料

紫玉米抗氧化,黄玉米能护眼。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李再贵指出,按颜色分,玉米有紫的、白的、黄的、红的等。含有的色素不一样,玉米保健功效也稍有差别:紫玉米和红玉米中多了花青素,所以抗氧化、防衰老的功效稍好一些。

黄色玉米含有胡萝卜素和核黄素,对维持视力健康有好处;白色玉米保健功效相对差点,但它有不容易变质的优点。需要说明是,市场上的彩色玉米是杂交选育出来的品种,并非转基因食物。

甜玉米是菜,黏玉米是粮。按口感分,有甜玉米、黏玉米、老玉米等。玉米的口感主要由其中所含淀粉决定的,黏玉米中支链淀粉含量比较高,因此口感黏糯。需要提醒的是,黏玉米升糖速度较快,患有糖尿病的人应少吃。

而发硬的老玉米直链淀粉比较高,粗纤维含量也高,是减肥人士的首选。总体来说,黏玉米和老玉米淀粉含量较高,属于粮食,可以用来替代主食。甜玉米水分多,含维生素C,还含有可溶性糖,但是淀粉含量比较低,算是含淀粉的蔬菜。

玉米,又名苞谷、棒子、玉蜀黍[52石斛网www.52shihu.com],有些地区以它作主食。玉米是粗粮中的保健佳品,对人体的健康颇为有利。

玉米中的维生素B6、烟酸等成分,具有刺激胃肠蠕动、加速烘便排泄的特性,可防治便秘、肠炎、肠癌等。

每100克玉米中含:蛋白质85克,脂肪4.3克,糖类72.2克,能量1398.4千焦,钙22毫克,磷120毫克,铁1.6毫克,维生素B1B2,维生素E,维生素A原(胡萝卜素),烟酸和微量元素硒、镁等;其胚芽含52%不饱和脂肪酸,是精米精面的4—5倍;玉米油富含维生素E、维生素A、卵磷脂及镁等含亚油酸高达50%。

玉米富含维生素C等,有长寿、美容作用。玉米胚尖所含的营养物质有增强人体新陈代谢、调整神经系统功能。能起到使皮肤细嫩光滑,抑制、延缓皱纹产生作用。玉米有调中开胃及降血脂、降低血清胆固醇的功效。中美洲印第安人不易患高血压与他们主要食用玉米有关。

吃玉米时应把玉米粒的胚尖全部吃进,因为玉米的许多营养都集中在这里。玉米熟吃更佳,烹调尽管使玉米损失了部分维生素C,却获得了更有营养价值的更高的抗氧化剂活性。

玉米发霉后能产生至癌物,所以发霉玉米绝对不能食用。

玉米为一年生禾本科植物,又名苞谷、棒子、六谷等。据研究测定,每100克玉米含热量196千卡,粗纤维1.2克,蛋白质3.8克,脂肪2.3克,碳水化合物40.2克,另含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等。玉米中含有较多的粗纤维,比精米、精面高4-10倍。

常吃玉米(主食)会导致营养不良,不利健康,若把它当点心食用,由于玉米是粗粮,自然有助于肠胃蠕动,有益健康,至于减肥,那肯定是效果甚微的了

米也被作为补充人体所必需的铁、镁等矿物质的来源为人们广泛食用;在某些贫困国家和地区,玉米依然是人们廉价的果腹之物。

吃玉米的好处是什么?

玉米是挺好的粗粮,玉米中含有丰富的玉米黄素对眼晴是非常好的,这个玉米黄素别的食物中没有,会规不了,玉米本身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而且大多是人体必需氨基酸,所以说营养是非常丰富的,它的营养价值实际上比大米还要好,所以经常吃些玉米对健康是非常有利的。

查看详细

玉米须子煮水治什么病?

玉米须又叫龙须。玉米须用来泡水喝,对人体有很大的益处。尤其适合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代谢综合症的人群。玉米须味甘、淡,性平。入膀胱、胆经。具有利尿消肿、降压利胆、清肝的作用。玉米须对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都有一定的疗效,可以对慢性肾炎和肾病综合症起辅助治疗作用。玉米须对末梢血管有扩张作用,所以可以降压。玉米须能促进胆汁的排泄,和茵陈配合可以治疗肝炎导致的黄疸。

查看详细

吃玉米会发胖吗?

吃玉米不会变胖,但是建议要把玉米嚼碎,吃的量不要太多,也不能只吃玉米。吃玉米对健康有好处、平时多喝水、清淡规律健康饮食、多吃青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不吃零食,睡前不加餐、适当增加运动

查看详细

玉米粉或灰尘过敏怎么办?

当过敏发生时,需要进行抗过敏治疗。清洗皮肤患处,外用抗过敏软膏,也可以口服西替利嗪、地塞米松进行治疗。不要用手抓痒,以防病情加重。从饮食上也要注意,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避免油腻,避免喝酒,避免高蛋白事物,保持情绪舒适等。避免接触玉米制品,保持环境的卫生,勤换衣物等。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11-25 热度: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