蝼蛄咬人吗?

蝼蛄都营地下生活,吃新播的种子,咬食作物根部,对作物幼苗伤害极大[52石斛网www.52shihu.com],是重要地下害虫。

蝼蛄不咬人,无毒,可入药。

参考资料:

蝼蛄是害虫

也会咬人

夏天农村常见

蝼蛄是怎样的昆虫?

蝼蛄属直翅目,蝼蛄科昆虫,俗称拉拉蛄、土狗子等。不全变态。蝼蛄的触角短于体长,前足宽阔粗壮,适于挖掘,属开掘式足前足胫节末端形同掌状,具4齿,跄节3节。前足胫节基部内侧有裂缝状的听器。中足无变化,为一般的步行式后足脚节不发达。覆翅短小。后翅膜质,扇形,广而柔。尾须长。雌虫产卵器不外露,在土中挖穴产卵,卵数可达200一400粒,产卵后雌虫有保护卵的习性。刚孵出的若虫,由母虫抚育,至一龄后始离母虫远去。华北蝼蛄:成虫体长36一55mm,黄褐色(雌大雄小),腹部色较浅,全身被褐色细毛,头暗褐色,前胸背板中央有一暗红斑点,前翅长14一16mm覆盖腹部不到一半;后翅长30一35mm附于前翅之下。前足为开查看详细

如何饲养蝼蛄?

蝼蛄的养殖技术

(一)饲养设备及种虫采集

蝼蛄饲养以长300厘米,宽200厘米,深200厘米以上的大饲养池为好,池的四周用砖块砌成,以水泥抹平,下部填100厘米厚的壤土,稍作压实,为其创造深入越冬或挖掘产卵、育儿的环境,再填人20厘米厚的湿润疏松含农家肥或腐殖质的土,这样的土质适应蝼蛄“跑湿不跑干”、“跑松不跑硬”的习性。表面撒上一层发酵后的马粪、碎麦秆、谷糠等作为活动和保护层,以供成虫、若虫潜入,挖掘隧道,觅食,寻偶交配或躲避天敌的侵袭,再在上面松散地放上一层长麦秸、玉米芯、稻草等,作为遮荫、保湿用。池口罩上铁窗纱盖子,防止成虫晚间逃逸。

饲养设备建好后,便可到野外采收种虫。其采收方法有:

①利用蝼蛄成虫期的趋光性诱捕。可用电灯、黑光灯或气灯、马灯,于天黑后到村舍附近的场院,靠近渠边、地头的荒坡、乱岗等半砂壤土质的地方,点灯诱捕;

②用蝼蛄的趋味性诱捕,可用直径20—25厘米,高30厘米的圆塑料桶,相同或略小些的大罐头瓶,于桶底放一层马粪并掺合一些炒香的豆饼或煮熟的谷子,作为诱饵。将桶或瓶埋在蝼蛄活动的地下,桶口与地面平齐,在上面搭上些松散的树枝、作物秸秆等遮盖物。天黑时放好,天亮后取出检查,如已诱到,即可取出。

诱捕成虫时间以每年的4、5月份及9、10月份,日平均气温在15。4—27℃,蝼蛄成虫活动盛期为佳。

凡诱捕到的成虫,均要进行选优检查,身体上有寄生螨(在身体腹面的头、胸节间,胸足的基节处),肢体残缺,体瘦腹小,体色灰暗无光泽,身上金黄色纤毛受到严重磨损,毛梢不尖者为劣品,均应淘汰。诱来的成虫应分池饲养,每池的放养数量以每平方米10对为好。

(二)蝼蛄的喂养及管理

饲养池中的腐殖土及农家肥远远不能满足所养虫口所需,必须及时补充。人工饲养蝼蛄的天然青饲料有麦苗、谷苗、玉米、高梁嫩叶、瓜果皮等,但一次投入量要少。

投食时间以傍晚蝼蛄开始潜出地表活动为好,次日检查取食情况,以吃完为好,如有余也应捡出,防止积压变质发霉,引发不利于蝼蛄的病菌侵入。精料以煮熟晾干的谷粒,炒熟的豆饼渣、麦麸、花生碎壳等为好,应隔2—3日投放1次,投放量的多少,也要通过观察后掌握。为投食方便和减少食物霉烂,可加工成人工饲料块。

其成分及制作方法如下:干麦苗或禾本科青苗粉5000克,麦麸(炒香)500克、豆饼粉(炒香)1000克、干酵母50克、清水1。5升。将上述饲料搅拌成稠糊状,在案板上压成薄片,用刀切成1厘米见方的方块,晒干保存。喂时应用木棒压碎至米粒大小,成渣而不出粉为好。喂养合成饲料时,应配以青菜、青草等含水量高的鲜饲料,以补充水量之不足。

关于饲养池中的温湿度调控,一般来说要求不太严格,因为蝼蛄是土栖性昆虫,它们所在环境中的温湿度变化幅度比大气环境要小得多,而且通过土壤中的上下移动,随时可找到比较适宜于它们生活的温湿度条件。但最适宜的3种不同土层平均温度依次为:5厘米深的,15。4—23。1;10厘米深的,16。5—26。1;20厘米深的14。9—24。气温低只是略为影响生育,过高则影响其取食。

因此,气温高时,可在饲养池周围泼水降温。越冬阶段来临,气温隆至lot3左右时,可在池内及其周围堆放秸秆保温。

(三)、蝼蛄的采收加工

药用成虫的采收时间不固定,这是因蝼蛄的发生、产卵,孵化、个体的龄期长短及发育阶段极不整齐。一年四季均有成虫出现,但以春秋季数量较大,因此,在每次投放饲料时都应轻拨池中覆盖物,见有成虫即可捡出。迅速用沸水烫死,晒干或烘干备用。

蝼蛄养殖是一个新的养殖项目,目前并没有太多的养殖技术经验,还需要养殖户在养殖蝼蛄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才能获得成功。

查看详细

蝼蛄该怎么养?

蝼蛄的养殖技术

(一)饲养设备及种虫采集

蝼蛄饲养以长300厘米,宽200厘米,深200厘米以上的大饲养池为好,池的四周用砖块砌成,以水泥抹平,下部填100厘米厚的壤土,稍作压实,为其创造深入越冬或挖掘产卵、育儿的环境,再填人20厘米厚的湿润疏松含农家肥或腐殖质的土,这样的土质适应蝼蛄“跑湿不跑干”、“跑松不跑硬”的习性。表面撒上一层发酵后的马粪、碎麦秆、谷糠等作为活动和保护层,以供成虫、若虫潜入,挖掘隧道,觅食,寻偶交配或躲避天敌的侵袭,再在上面松散地放上一层长麦秸、玉米芯、稻草等,作为遮荫、保湿用。池口罩上铁窗纱盖子,防止成虫晚间逃逸。

饲养设备建好后,便可到野外采收种虫。其采收方法有:

①利用蝼蛄成虫期的趋光性诱捕。可用电灯、黑光灯或气灯、马灯,于天黑后到村舍附近的场院,靠近渠边、地头的荒坡、乱岗等半砂壤土质的地方,点灯诱捕;

②用蝼蛄的趋味性诱捕,可用直径20—25厘米,高30厘米的圆塑料桶,相同或略小些的大罐头瓶,于桶底放一层马粪并掺合一些炒香的豆饼或煮熟的谷子,作为诱饵。将桶或瓶埋在蝼蛄活动的地下,桶口与地面平齐,在上面搭上些松散的树枝、作物秸秆等遮盖物。天黑时放好,天亮后取出检查,如已诱到,即可取出。

诱捕成虫时间以每年的4、5月份及9、10月份,日平均气温在15。4—27℃,蝼蛄成虫活动盛期为佳。

凡诱捕到的成虫,均要进行选优检查,身体上有寄生螨(在身体腹面的头、胸节间,胸足的基节处),肢体残缺,体瘦腹小,体色灰暗无光泽,身上金黄色纤毛受到严重磨损,毛梢不尖者为劣品,均应淘汰。诱来的成虫应分池饲养,每池的放养数量以每平方米10对为好。

(二)蝼蛄的喂养及管理

饲养池中的腐殖土及农家肥远远不能满足所养虫口所需,必须及时补充。人工饲养蝼蛄的天然青饲料有麦苗、谷苗、玉米、高梁嫩叶、瓜果皮等,但一次投入量要少。

投食时间以傍晚蝼蛄开始潜出地表活动为好,次日检查取食情况,以吃完为好,如有余也应捡出,防止积压变质发霉,引发不利于蝼蛄的病菌侵入。精料以煮熟晾干的谷粒,炒熟的豆饼渣、麦麸、花生碎壳等为好,应隔2—3日投放1次,投放量的多少,也要通过观察后掌握。为投食方便和减少食物霉烂,可加工成人工饲料块。

其成分及制作方法如下:干麦苗或禾本科青苗粉5000克,麦麸(炒香)500克、豆饼粉(炒香)1000克、干酵母50克、清水1。5升。将上述饲料搅拌成稠糊状,在案板上压成薄片,用刀切成1厘米见方的方块,晒干保存。喂时应用木棒压碎至米粒大小,成渣而不出粉为好。喂养合成饲料时,应配以青菜、青草等含水量高的鲜饲料,以补充水量之不足。

关于饲养池中的温湿度调控,一般来说要求不太严格,因为蝼蛄是土栖性昆虫,它们所在环境中的温湿度变化幅度比大气环境要小得多,而且通过土壤中的上下移动,随时可找到比较适宜于它们生活的温湿度条件。但最适宜的3种不同土层平均温度依次为:5厘米深的,15。4—23。1;10厘米深的,16。5—26。1;20厘米深的14。9—24。气温低只是略为影响生育,过高则影响其取食。

因此,气温高时,可在饲养池周围泼水降温。越冬阶段来临,气温隆至lot3左右时,可在池内及其周围堆放秸秆保温。

(三)、蝼蛄的采收加工

药用成虫的采收时间不固定,这是因蝼蛄的发生、产卵,孵化、个体的龄期长短及发育阶段极不整齐。一年四季均有成虫出现,但以春秋季数量较大,因此,在每次投放饲料时都应轻拨池中覆盖物,见有成虫即可捡出。迅速用沸水烫死,晒干或烘干备用。

蝼蛄养殖是一个新的养殖项目,目前并没有太多的养殖技术经验,还需要养殖户在养殖蝼蛄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才能获得成功。

查看详细

蝼蛄有什么作用?

蝼蛄以干燥虫体入药,具有利尿,消肿,解毒之功效。

蝼蛄临床用于治疗泌尿系结石、水肿、肝硬化腹水、慢性肾炎和尿毒症、胞衣不下,手术后尿潴留及肠和膀胱痹引起的二便不通,敷退入肉的铁钉、木竹和异物等。

查看详细

蝼蛄有什么特点怎样防治?

蝼蛄俗名“蝲蝲蛄”,几乎为害所有作物、蔬菜等,在我国为害最重的是华北蝼蛄和东方蝼蛄,是咬食作物地下根茎部及种子的多食性地下害虫。蝼蛄经常将植株咬成乱麻状,或在地表活动,钻成隧道,使种子、幼苗根系与土壤脱离不能萌发、生长,进而枯死,从而造成缺苗断垄或植株萎蔫停止发育。

(1)形态特征

华北蝼蛄:成虫体长36~50毫米,黄褐色(雌大雄小),腹部色较浅,全身被褐色细毛,头暗褐色,前胸背板中央有一暗红斑点,前翅长14~16毫米,覆盖腹部不到一半;后翅长30~35毫米,附于前翅之下。前足为开掘足,后足胫节背面内侧有0~2个刺,多为1个。

东方蝼蛄:成虫体型较华北蝼蛄小约30~35毫米(雌大雄小),灰褐色,全身生有细毛,头暗褐色,前翅灰褐色,长约12毫米,覆盖腹部达一半;后翅长25~28毫米,超过腹部末端。前足为开掘足,后足胫节背后内侧有3~4个刺。

(2)发生规律

华北蝼蛄:约3年1代,以成虫、若虫在土内越冬,入土可达70毫米左右。第2年春天开始活动,在地表形成长约10毫米松土隧道,为调查虫口的有利时机,4月份是为害高峰期,9月下旬为第2次为害高峰。秋末以若虫越冬。若虫3龄分散为害,如此循环,第3年8月份羽化为成虫,进入越冬期。其食性很杂,为害盛期在春秋两季。

东方蝼蛄:多数1~2年1代,以成、若虫在土下30~70毫米越冬。3月份越冬虫开始活动为害,在地面上形成一堆松土堆,即其隧道,4月份是为害高峰,地面可出现纵横隧道。其若虫孵化3天即开始分散为害,秋季形成第2个为害高峰,成为对秋播作物的暴食期。可在秋末冬初部分羽化为成虫,而后成、若虫同时入土越冬。

两种蝼蛄均有趋光性、喜湿性,并对新鲜马粪及香甜物质有强趋性。卵产于卵室中,卵室深约5~25毫米不等。

(3)防治措施

在免耕等保护性耕作下,由于耕层很少翻动,而为其生存提供了有利环境,这样就增加了其防治难度,因此,应以药剂毒杀为主要防治措施,有条件时也可及时灌水进行防治,以减轻为害。

药剂拌种:可用50%辛硫磷,或40%乐果乳油,或50%地亚农乳油等,按种子量的0。1%~0。2%药剂和10%~20%的水对匀,均匀地喷拌在种子上,并闷种4~12小时再播种。

毒土、毒饵毒杀法:用上述药剂按每666。7米2250~300毫升,加水稀释1000倍左右,拌细土25~30千克制成毒土,或用辛硫磷等颗粒剂拌土,每隔数米挖一坑,坑内放入毒土再覆盖好。还可用上述药剂按1%药量及10%水,拌炒过的谷子、麦麸、谷糠等,制成毒饵,于苗期撒施田间进行诱杀,并要及时清理死虫。

也可用鲜马粪进行诱捕,然后人工消灭,可保护天敌。

查看详细

蝼蛄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蝼蛄防治方法:①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可减少蝼蛄产卵;②作苗床前,每公顷以50%辛硫磷颗粒剂37。5千克用细土拌匀,撒于土表再翻入土内。用50%辛硫磷乳油0。3千克拌种100千克,可兼治多种地下害虫,不影响发芽率;③毒饵诱杀。用90%敌百虫原药1千克加饵料100千克,充分拌匀后撒于苗床上,可兼治蝼蛄和蛴螬;④灯光诱杀。一般在闷热天气,晚上8~10时用灯光诱杀。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07-07 热度:4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