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痰饮如何诊断?

痰饮是指体内水液输布运化失常,停积于人体某些部位的一类病证。痰,古作淡,淡与澹通,形容水的淡荡流动;饮,水也,故称为“淡饮”、“流饮”。痰饮依据其停留部位不同,分为痰饮、悬饮、溢饮、支饮。饮停胃肠为痰饮;饮流胁下为悬饮;溢于肢体为溢饮;支撑胸肺为支饮。西医学的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渗出性胸膜炎、慢性胃炎、胃下垂、胃扩张、胃肠功能紊乱、幽门梗阻、肾炎水肿等疾病可按本病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痰饮的成因为感受寒湿,饮食不当,或劳欲所伤,以致肺、脾、肾三脏的气化功能失调,水谷不得化为精微输布周身,津液停积,变生痰饮。外感寒湿:凡气候湿冷,或冒雨涉水,坐卧湿地,水湿之气侵袭卫表,肺失通调;饮食不当:

暴饮过量茶水,或夏暑及酒后,恣饮冷水,或进食生冷之物,中阳暴遏,脾失健运;劳欲所伤:劳倦、纵欲过度,或久病体虚,伤及脾肾之阳,水液失于输化,亦能停而成饮。总之,病位在肺、脾、肾三脏,病理属性为阳虚阴盛,输化失调,因虚致实,水液停睁态积为患。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依据

(1)痰饮:以胃中有振水音,消瘦判早岁,呕吐清水痰涎,苔白滑为辨证要点。

(2)悬饮:以咳唾引痛,咳逆气喘息促不能平卧,脉弦或沉弦滑为辨证掘睁要点。

(3)溢饮:身体疼痛而沉重,甚则肢体水肿,恶寒,无汗,苔白,脉弦紧为诊断要点。

(4)支饮:以咳逆喘满不得卧[52石斛网www.52shihu.com],痰吐白沫量多,天冷受寒加重,甚至引起面水肿为诊断要点。

2.鉴别要点痰、饮、水、湿同出一源,俱为津液不归正化,停积而成。分别言之,源虽同而流则异,各有不同特点。从形质而言,饮为稀涎,痰多厚浊,水属清液,湿性黏滞;从病症而言,饮之为病,多停留于体内局部,痰、湿为病,无处不到,变化多端,水之为病,可泛滥体表、全身;从病理属性而言,饮主要为阴寒积聚而成,痰多因热煎熬而成,水属阴类,但有阳水、阴水之分,湿为阴邪,但无定体,可随五气从化相兼为病。合而言之,因四者源出一体,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在病证关系方面,溢饮属水气病之类,但溢饮水泛肌表成肿者,具有无汗,身体重疼之症,风水水肿可见汗出恶风之表虚证,二者同中有异。支饮和伏饮还与肺胀、喘、哮等病症有一定联系。肺胀在急性发病阶段,可以表现支饮证候,喘证的肺寒、痰浊两类,又常具有支饮特点,哮证的发作期与伏饮基本类同。予以对照互参,同中求异,了解支饮、伏饮是从病理角度命名,而肺胀、喘、哮则据病证特点为名。支饮、伏饮是肺胀、喘、哮的一个证候或出现于病的某一阶段;肺胀病是肺系多种慢性疾患日久积渐而成;喘是多种急慢性疾病的重要主证,哮是呈反复发作的一个病种。

痰饮如何调理?

广义的痰饮是指多种水饮病的总称,泛旨体内水液转输不利,停积於体腔、四肢等处的一类疾病。(类似於水肿edema)。中医认其主因系脾、肺、肾三脏功能失调,相互影响所致,尤其是脾阳失於健运,三焦气化障碍留积而成。狭义的痰饮,是水饮病的一种,分虚症和实症两类;虚症主要表现为胸胁支满,脘部有振水音,呕吐清涎、头晕、心悸、气短、形体消瘦。中医认为系由於脾肾阳虚,不能运化水谷,水饮散在胃肠所致(类似幽门阻塞所致的胃潴留)。实症主要表现为胃脘部坚满,腹泻,泻后稍感舒服,但胃部又立刻坚满,水液流动於肠间,有沥沥的声响。中医认为这是由於水饮留伏於胃肠所致。(类似痢疾圻引起的症状)。

查看详细

痰饮有什么病?

痰液的病因很多,多是由于肾脾肺等脏腑气化功能失常,导致侵略代谢障碍,所以造成水液停滞。脾肾以及三焦与津液代谢关系密切,肺可以通调水道,脾可以主运化水液,肾主要是负责水液的蒸发,所以肺脾肾,功能失常,那么就会导致聚湿生痰,从而形成痰饮。

查看详细

痰饮怎么办?

,一般痰饮的经典方为苓桂术甘汤呀,处方如下:茯苓15克,桂枝12克,炒白术15克,甘草6克,或是到中医院去诊治下再行治疗呀,祝您早日康复

查看详细

痰饮病的治则是什么?

痰饮病的治则是温阳化饮,饮为阴邪,遇寒则凝,得温则行,故治疗当谨遵“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宗旨。温阳化饮,以振奋阳气,开发腠理,通行水道。凡饮邪壅实者,当因势利导以祛除饮邪,阳虚饮微者,当以健脾温肾为主,阳气通则饮自化,建议根据孩子咳嗽原因,对症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查看详细

痰饮、悬饮、溢饮和支饮停留的部位在哪?

痰饮:水饮停留于胃肠。表现为胃中有振水声,呕吐痰涎清稀,口不渴或渴不欲饮。

悬饮:水饮流注于胁间。可见胸胁胀痛,咳唾、转侧、呼吸时疼痛加剧,气短息促,舌苔白,脉沉弦。

溢饮:水饮流溢于四肢肌肉,表现为当汗出而不汗出,肢体疼痛而沉重,肢体浮肿,小便不利。

支饮:水饮停留于胸肺,肺气上逆。可见咳喘胸满,甚则不能平卧,痰如白沫量多等症。

痰和饮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首先它们都是津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所谓“积水成饮,饮凝成痰”,其次它们又可能成为新的致病因素。

一般以较稠浊的称为痰,清稀的称为饮。痰不仅是指咳吐出来有形可见的痰液,还包括瘰疬、痰核和停滞在脏腑经络等组织中的痰液,临床上可通过其所表现的证候来确定,这种痰称为“无形之痰”。饮,即水液停留于人体局部者,因其所停留的部位及症状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

扩展资料

《金匮要略》在“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中,记载了关于“四饮”在不同脏腑的致病特点:

水在心,心下坚筑,短气,恶水不欲饮。

水在肺,吐涎沫,欲饮水。

水在脾,少气身重。

水在肝,胁下支满,嚏而痛。

水在肾,心下悸。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11-26 热度: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