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香菜?

药名

胡荽

别名

香菜、香荽、胡菜、原荽、园荽、芫荽、胡荽、莞荽、莚荽菜、莚葛草、满天星

汉语拼音

husui

英文名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mL.

归经

归肺;脾;肝经

中药化学成分

全草含维生素()C98.1g/100g[1],以及正癸醛(),壬醛()和芳樟醇()[2]等。

地上部分含4个异香豆精类物质:芫荽异香豆精(),二氢芫菜异香豆精(n),芫荽异香豆酮()A、B[3]。叶子含香柑内酯(),欧前胡内酯(),伞形花内酯(),花椒毒酚(),和东莨菪素()[4]。

此外,尚含有槲皮素-3-葡萄糖醛酸甙(),异槲皮甙(),芸香甙(rutin)[5],维生素C[6]和无机元素铝、钡、铜、铁、锂、锰、硅、钛等[7]。

功效

发表透疹;消食开胃;止痛解毒

考证

出自《食疗本草》

科属分类

伞形科

拉丁文名

tivi

主治

风寒感冒;麻疹;痘疹透发不畅;含食积;脘腹胀痛;呕恶;头痛;牙痛;脱肛;丹毒;疮肿初起;蛇伤

生态环境

现我国各地多有栽培。

各家论述

1.《纲目》:胡荽,辛温香窜,内通心脾,外达四肢,能辟一切不正之气,故痘疮出不爽快者,能发之。诸疮皆属心火,营血内摄于脾,心脾之气得芳香则运行,得臭恶则壅滞故尔。按杨士嬴《直指方》云,痘疹不快,宜用胡荽酒喷之,以辟恶气。若儿虚弱及天气阴寒,用此固妙,如儿壮实及春夏晴暖阳气发越之时,加以酒曲助虐,以火益火,胃中热炽,毒血聚蓄,则变成黑陷矣,不可不慎。

2.《医林纂要》:芫荽,补肝,泻肺,升散,无所不达,发表如葱,但专行气分。

3.崔禹锡《食经》:调食下气。

4.《食疗本草》:利五脏,补筋脉,主消谷能食,治肠风,热饼裹食。

5.《嘉佑本草》:消谷,治五脏,补不足,利大小肠,通小腹气,拔四肢热,止头痛,疗痧疹、豌豆疮不出,作酒喷之立出,通心窍。

6.《日用本草》:消谷化气,通大小肠结气。治头疼齿病,解鱼肉毒。

7.《医林纂要》:升散阴气,辟邪气,发汗,托疹。陈念祖:化痰。

采收和储藏

春季采收,洗净,晒干。

资源分布

原产地中海地区。

用药禁忌

痧疹已透,或虽未透出而热毒壅滞,非风寒外束者忌服。

1.《千金·食治》:不可久食,令人多忘。华伦云,患胡臭人,患口气臭,NI齿人,食之加剧,腹内患邪气者弥不得食,食之发宿病,金疮尤忌。

2.《食疗本草》:久冷人食之脚弱,又不得与斜蒿同食,食之令人汗臭难瘥。不得久食,此是熏菜,损入精神。根发痼疾。

3.《纲目》:凡服一切补药及药中有白术、牡丹者,不可食此。

4.《本草经疏》:气虚人不宜食。疹痘出不快,非风寒外侵及秽恶之气触犯者,不宜用。

5.《医林纂要》:多食昏目、耗气。

动植物形态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全株无毛,有强烈香气。根细长,有多数纤细的支根。茎直立,多分枝,有务纹。基生叶一至二回羽状全列,叶柄长2-8cm;羽片广卵形或扇形半裂,长1-2cm,宽1-1.5cm,边缘有钝锯齿、缺刻或深裂;上部茎生叶三回至多回羽状分裂,末回裂片狭线形,长,宽0.5-1.5mm,先端钝,全缘。伞形花序顶生或与叶对生,花序梗长2-8cm;无总苞;伞辐3-8;小总苞片2-5,线形,全缘;小伞形花序有花3-10,花白色或带淡紫色,萼齿通常大小不等,卵状三角形或长卵形;花瓣倒卵形,长1-1.2mm,宽约1mm,先端有内凹的小舌片;辐射瓣通常全缘,有3-5脉;药柱于果成熟时向外反曲。果实近球形,直径约1.5mm。背面主棱及相邻的次棱明显,胚乳腹面内凹,油管不明显,或有1个位于次棱下方。花果期4-11月。

功效分类

解表药

药用植物栽培

生物学特性具有抗寒性强,生长期短,栽培容易等特性。从播种到收获,生育期,在我国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均可栽培。一般要求阳光充足,雨水充沛,上壤肥沃,疏松的石灰性砂质壤土上栽培。对鳞肥的反应最为敏感,磷肥可提高各子精油的含量。在结实期间切忌天气干旱,要求土壤湿润,方能使处子充实饱满。

栽培技术用种子繁殖。华北地区在7-8月播种,10月前收获,南方温暖地区于10-11月播种,翌年春季收获。撒播、条播均可,每1hm2播各量22.。播前先将果实搓磨一下,以利种子接触土壤,吸收水分,促进发芽。播时不宜灌水,经4-5d后再灌水,约5-9d即可发芽。

田间管理苗高5-8cm时,进行间苗,株距,并追施肥料和灌水1-3次。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多卷缩成团,茎、叶枯绿以,干燥茎直径约1mm,叶多脱落或破碎,完整的叶一至二回羽状分裂。根呈须状或长圆锥形,表面类白色。具浓烈的特殖香气,味淡微涩。

药物应用鉴别

胡荽与荆芥,性味辛温,皆能发汗解表,宣肺透疹,为风寒外束,疹出不畅可用。然荆芥又入肝经,祛风止痉,疗疮止血。胡荽走胃经,醒脾开胃,消食下气,兼治不同。

性味

味辛;性温

药材基源

为伞形科植物芫荽的带根全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或捣汁。外用:适量,煎汤洗;或捣敷;或绞汁服。

出处

《中华本草》

植物介绍

别名:芫荽、盐荽、胡荽、漫天星等。性昧辛、温,微毒,不可多食。

属唇形科植物。原产地为地中海沿岸及中亚地区,中国在汉代由张骞于公元前119年引入,在《齐民要术》中已有栽培技术和腌制方法的记载。

成分每百克含蛋白质2.0克,碳水化合物6.9克,脂肪0.3克,钙170毫克,磷49毫克,铁5.6毫克,胡萝卜3.77毫克,维生素C41毫克以及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等。此外还含有挥发油,右旋甘露糖醇,黄酮甙等,《本草纲目》列入菜部,可作菜食。因其嫩茎和鲜叶具有特殊香味,常用作菜肴的提味,如做鱼时放些香菜,鱼腥味便会淡化许多。现在,香菜已不单纯做“配角”,“鱼香肉丝”、“盐水香菜”里,香菜是名副其实的主料之一。

功用调中消食、种水,种子治目翳。

香菜

药名

胡荽

别名

香菜、香荽、胡菜、原荽、园荽、芫荽、胡荽、莞荽、莚荽菜、莚葛草、满天星

汉语拼音

husui

英文名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mL.

归经

归肺;脾;肝经

中药化学成分

全草含维生素()C98.1g/100g[1],以及正癸醛(),壬醛()和芳樟醇()[2]等。

地上部分含4个异香豆精类物质:芫荽异香豆精(),二氢芫菜异香豆精(n),芫荽异香豆酮()A、B[3]。叶子含香柑内酯(),欧前胡内酯(),伞形花内酯(),花椒毒酚(),和东莨菪素()[4]。

此外,尚含有槲皮素-3-葡萄糖醛酸甙(),异槲皮甙(),芸香甙(rutin)[5],维生素C[6]和无机元素铝、钡、铜、铁、锂、锰、硅、钛等[7]。

功效

发表透疹;消食开胃;止痛解毒

考证

出自《食疗本草》

科属分类

伞形科

拉丁文名

tivi

主治

风寒感冒;麻疹;痘疹透发不畅;含食积;脘腹胀痛;呕恶;头痛;牙痛;脱肛;丹毒;疮肿初起;蛇伤

生态环境

现我国各地多有栽培。

各家论述

1.《纲目》:胡荽,辛温香窜,内通心脾,外达四肢,能辟一切不正之气,故痘疮出不爽快者,能发之。诸疮皆属心火,营血内摄于脾,心脾之气得芳香则运行,得臭恶则壅滞故尔。按杨士嬴《直指方》云,痘疹不快,宜用胡荽酒喷之,以辟恶气。若儿虚弱及天气阴寒,用此固妙,如儿壮实及春夏晴暖阳气发越之时,加以酒曲助虐,以火益火,胃中热炽,毒血聚蓄,则变成黑陷矣,不可不慎。

2.《医林纂要》:芫荽,补肝,泻肺,升散,无所不达,发表如葱[52石斛网www.52shihu.com],但专行气分。

3.崔禹锡《食经》:调食下气。

4.《食疗本草》:利五脏,补筋脉,主消谷能食,治肠风,热饼裹食。

5.《嘉佑本草》:消谷,治五脏,补不足,利大小肠,通小腹气,拔四肢热,止头痛,疗痧疹、豌豆疮不出,作酒喷之立出,通心窍。

6.《日用本草》:消谷化气,通大小肠结气。治头疼齿病,解鱼肉毒。

7.《医林纂要》:升散阴气,辟邪气,发汗,托疹。陈念祖:化痰。

采收和储藏

春季采收,洗净,晒干。

资源分布

原产地中海地区。

用药禁忌

痧疹已透,或虽未透出而热毒壅滞,非风寒外束者忌服。

1.《千金·食治》:不可久食,令人多忘。华伦云,患胡臭人,患口气臭,NI齿人,食之加剧,腹内患邪气者弥不得食,食之发宿病,金疮尤忌。

2.《食疗本草》:久冷人食之脚弱,又不得与斜蒿同食,食之令人汗臭难瘥。不得久食,此是熏菜,损入精神。根发痼疾。

3.《纲目》:凡服一切补药及药中有白术、牡丹者,不可食此。

4.《本草经疏》:气虚人不宜食。疹痘出不快,非风寒外侵及秽恶之气触犯者,不宜用。

5.《医林纂要》:多食昏目、耗气。

动植物形态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全株无毛,有强烈香气。根细长,有多数纤细的支根。茎直立,多分枝,有务纹。基生叶一至二回羽状全列,叶柄长2-8cm;羽片广卵形或扇形半裂,长1-2cm,宽1-1.5cm,边缘有钝锯齿、缺刻或深裂;上部茎生叶三回至多回羽状分裂,末回裂片狭线形,长,宽0.5-1.5mm,先端钝,全缘。伞形花序顶生或与叶对生,花序梗长2-8cm;无总苞;伞辐3-8;小总苞片2-5,线形,全缘;小伞形花序有花3-10,花白色或带淡紫色,萼齿通常大小不等,卵状三角形或长卵形;花瓣倒卵形,长1-1.2mm,宽约1mm,先端有内凹的小舌片;辐射瓣通常全缘,有3-5脉;药柱于果成熟时向外反曲。果实近球形,直径约1.5mm。背面主棱及相邻的次棱明显,胚乳腹面内凹,油管不明显,或有1个位于次棱下方。花果期4-11月。

功效分类

解表药

药用植物栽培

生物学特性具有抗寒性强,生长期短,栽培容易等特性。从播种到收获,生育期,在我国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均可栽培。一般要求阳光充足,雨水充沛,上壤肥沃,疏松的石灰性砂质壤土上栽培。对鳞肥的反应最为敏感,磷肥可提高各子精油的含量。在结实期间切忌天气干旱,要求土壤湿润,方能使处子充实饱满。

栽培技术用种子繁殖。华北地区在7-8月播种,10月前收获,南方温暖地区于10-11月播种,翌年春季收获。撒播、条播均可,每1hm2播各量22.。播前先将果实搓磨一下,以利种子接触土壤,吸收水分,促进发芽。播时不宜灌水,经4-5d后再灌水,约5-9d即可发芽。

田间管理苗高5-8cm时,进行间苗,株距,并追施肥料和灌水1-3次。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多卷缩成团,茎、叶枯绿以,干燥茎直径约1mm,叶多脱落或破碎,完整的叶一至二回羽状分裂。根呈须状或长圆锥形,表面类白色。具浓烈的特殖香气,味淡微涩。

药物应用鉴别

胡荽与荆芥,性味辛温,皆能发汗解表,宣肺透疹,为风寒外束,疹出不畅可用。然荆芥又入肝经,祛风止痉,疗疮止血。胡荽走胃经,醒脾开胃,消食下气,兼治不同。

性味

味辛;性温

药材基源

为伞形科植物芫荽的带根全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或捣汁。外用:适量,煎汤洗;或捣敷;或绞汁服。

出处

《中华本草》

植物介绍

别名:芫荽、盐荽、胡荽、漫天星等。性昧辛、温,微毒,不可多食。

属唇形科植物。原产地为地中海沿岸及中亚地区,中国在汉代由张骞于公元前119年引入,在《齐民要术》中已有栽培技术和腌制方法的记载。

成分每百克含蛋白质2.0克,碳水化合物6.9克,脂肪0.3克,钙170毫克,磷49毫克,铁5.6毫克,胡萝卜3.77毫克,维生素C41毫克以及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等。此外还含有挥发油,右旋甘露糖醇,黄酮甙等,《本草纲目》列入菜部,可作菜食。因其嫩茎和鲜叶具有特殊香味,常用作菜肴的提味,如做鱼时放些香菜,鱼腥味便会淡化许多。现在,香菜已不单纯做“配角”,“鱼香肉丝”、“盐水香菜”里,香菜是名副其实的主料之一。

功用调中消食、种水,种子治目翳。

食法推荐

香菜梗炒肚丝

原料:熟猪肚200克,香菜150克,清油1000克(约耗?00克),料酒、盐、味精、米醋、葱姜丝、蒜片、香油各少许。

制法:1、将熟猪肚洗净,切咸4厘米长的细丝,放入沸水锅里焯一下,捞出沥水待用。2、将香菜择洗干净,去叶切成寸段,待用。3、锅置旺火上,放油烧至六成热时,将肚丝滑油,然后捞出沥油,原锅中留些许底油,烧至七成热时,将肚丝、香菜段及调味料加入,快速颠锅拌匀,然后勾芡,淋油,出锅装盘即成。

特点:白绿相间,质地鲜嫩,清淡爽口,可以补虚,特别适合于便血者食用。

食疗偏方

中医认为,香菜辛温香窜,内通心脾,外达四肢,辟一切不正之气,为温中健胃养生食品。日常食之,有消食下气,醒脾调中,壮阳助兴等功效,适于寒性体质。胃弱体质以及肠腑壅滞者食用,可用来治疗胃脘冷痛,消化不良、麻疹不透等症状。

小儿出疹痘:可取香菜制成香菜酒擦皮肤,或水煎香菜,趁热熏鼻,或蘸汤擦面及颈部,可以加速疹痘发出,如已出者则应停止使用。

消化不良:橘皮。生姜共入粳米粥内,再加香菜制成香菜粥,可增强散寒止痛、健胃消食的功效,常用于治风寒头痛。胃弱食滞等症。

高血压:用鲜香菜10克,加葛根10克水煎服,早晚各1次,每次服50毫升,服10天为1个疗程,对治疗高血压有辅助疗效。

呃忒:罗勒叶6克(鲜叶加倍),生姜3片,开水泡或煎一沸,趁热服。

呕吐反胃:鲜草适量捣汁一匙,甘蔗汁二匙,加温服,一日2次。

眼角膜生翳:种子1-2粒,洗净,纳入眼毗内,闭目少顷,种子湿胀了,粘连目搜而出。

食用禁忌

服用补药或中药白术、丹皮时不宜食用香菜。

香菜也是由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时引入的。它的嫩茎和鲜叶有种特殊的香味,常被用作菜肴的点缀、提味之品,是人们喜欢食用的佳蔬之一。

香菜属伞科,一年成二年生蔬菜。原产地中海沿岸,分布我国各地,以华北最多,四季均有栽培。

香菜主根细,通常纺锤形,茎直立,细条棱,较长;叶柄较短,叶片呈扇形,呈绿色。

其品质以色泽青绿,香气浓郁,质地脆嫩,无黄叶、烂叶者为佳。

香菜就是芫荽的俗称。做汤的时候常用的。样子近似芹菜,不过个体要小多了。

“香菜”就是除了漂亮没什么

香菜吃多了有什么坏处?

香菜性温,内通心脾,外达四肢,如果食用过多,会耗损精气、加重气血虚弱、引起盗汗乏力现象。对于脾胃虚弱的人来说,过食香菜会使身体困倦,尤其是感冒之后的气虚患者,食用香菜过多会增加病情。另外,香菜还具有温热、发疮的作用,患有狐臭、口臭、胃溃疡、脚气、痤疮的患者,如果食用香菜过多,会使病情急剧加重,延缓病情的愈合。

查看详细

香菜有哪些功效?

芫荽,别名胡荽、香菜、香荽。。

药用价值:起表出体外又可开胃消郁还可止痛解毒,《本草纲目》称“芫荽性味辛温香窜,内通心脾,外达四肢”。

芫荽性温,味辛,具有发汗透疹、消食下气、醒脾和中之功效,主治麻疹初期透出不畅、食物积滞、胃口不开、脱肛等病症。芫荽辛香升散,能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开胃醒脾,调和中焦;芫荽提取具有显著的发汗清热透疹的功能,其特殊香味能刺激汗腺分泌,促使机体发汗,透疹。

【别名】胡荽、香菜、香荽、延荽

【来源】本品为伞形科芫荽属植物芫荽,以全草与成熟的果实入药。全草春夏可采,切段晒干。夏季采果实,去杂质,晒干。

【制法】鲜用或洗净,晒干,切碎用。

【性味归经】辛,温。入肺、胃经。

【功能主治】发表透疹,健胃。全草:麻疹不透,感冒无汗;果: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用法用量】均为1~3钱;外用全草适量,煎水熏洗。

【备注】(1)内服常与西河柳、浮萍、升麻、葛根等配合应用。外用本品煎汤熏洗,或乘热频擦,可助麻疹透发。

宜忌人群

宜食:小儿麻疹及风疹透发不快或透而复没时、流行性感冒流行传染期间和已患有流感时的人食用好处多,可起到预防和治疗效果;此外还适宜于食欲不振,胃滞腹胀的人食用。

忌食:芫荽性温,因热毒雍盛而非风寒外来所致的疹出不透者忌食;小儿麻疹已经透发后即不能食用;患有癌症、慢性皮肤病和眼病、气虚体弱和患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之人不宜多食。

查看详细

香菜有什么药用价值呢?

香菜食药同源,在药用方面,香菜味辛,性温,有消食下气,发表透疹,醒脾调中、伴阳助兴等功效,可用来治疗胃脘冷痛、消化不良、麻疹不透、流感、痔疮肿痛、脱肛以及性功能障碍等等。

查看详细

吃香菜多有什么坏处?

香菜,又名芫荽、盐荽、胡荽、漫天星H等。香菜因其茎叶中含有一种特殊的芳香味,所以民间俗称香菜。香菜是以茎和叶为菜肴调料的栽培种,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地为地中海沿岸及中亚地区,中国在汉代由张骞于公元前119年引入,在《齐民要术》中已有栽培技术和腌制方法的记载。香菜全年都有种植,但以秋、冬季的品质较好。它营养丰富,主要营养成分有蛋白质、胡萝卜素、钙、磷、铁等。经科学分析,香菜中胡萝卜素的含量为番茄、黄瓜、茄子、菜豆的lO倍以上,钙、铁的含量也高于其它许多叶类蔬菜。此外,香菜嫩茎叶中还含有甘露糖醇、正葵醛、壬醛和芳樟醇等一类挥发油物质,这是它有特殊香味的主要原因,具有刺激人的食欲,增进消化等功能。中医认为,香菜辛温香窜,内通心脾,外达四肢,辟一切不正之气,为温中健胃养生食品。日常食之,有消食下气,醒脾调中,壮阳助兴等功效,适于寒性体质、胃弱体质以及肠腑壅滞者食用,可用来治疗胃脘冷痛、消化不良、麻疹不透等症状。香菜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及维生素,常少量食用,对身体有益。香莱辛温,含有芫荽油,有驱风解毒,芳香健胃的作用,人肺、胃可解毒透疹、疏散风寒,促进人体周身血液循环,故常用作发疹的药物。小儿出疹痘,可取芫荽制成芫荽酒擦皮肤,或水煎芫荽,趁热熏鼻,或蘸汤擦面及颈部,可以加速疹痘发出,如已出者则应停止使用。香菜和消食下气的橘皮、温胃散寒的生姜共人粳米粥内,再加香菜制成香菜粥,可增强散寒止痛、健胃消食的功效,常用于治风寒头痛,胃弱食滞等症。但若不是风寒外侵的感冒就不宜食之。芫荽加丁香、橘皮、黄连等煎服有治胃弱、消化不良的作用。香菜还有降血压的作用。据报道,鲜芫荽lOg,加葛根10g水煎服,早晚各1次,每次服50m1,服lO天为1个疗程,对治疗高血压有辅助疗效。另外,香菜还有美容的作用,《本草纲目》就有“面上黑子用芫荽煎汤日日洗之“的记载。芫荽还可放在鱼和肉中调味,有去毒作用。香菜可以加其他食物配伍以提高药效。如芫荽切段加入熟的油酱醋等凉拌,能健胃进食,适于胃气不和、呕吐少食或食欲不振的患者;芫荽6g加紫苏10g,葱白lOg,水煎加糖调味,可制成芫荽紫苏葱白汤,为辛温发散剂,可助麻疹透发;芫荽100g放在猪大肠内炖熟切片加佐料制成芫荽熘肥肠,可以治大小肠出血、便血等症。当今,香莱广泛用于烹调领域,因其含有一种特殊香气,故有调味,去腥臭和增进食欲的作用。做汤加上香菜可增加汤的清香;烹制畜肉类菜肴时加些香菜,可去腥膻而美味。香菜既可凉拌,又可炒制,还常用于菜肴的装饰,是家庭和宴席上不可缺少的蔬菜。香菜虽味美,但不宜多食或经常食用。这是因为中医认为香菜辛温香窜,内通心脾,外达四肢,辟一切不正之气,有温中健胃的作用,但因香菜味辛能散,多食或久食,会耗气、损精神,进而引发或加重气虚。对于那些平素自汗、乏力、倦怠及易患感冒的气虚患者,更应少食香菜。产后、病后初愈的患者也常常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气虚,此时,也应和香菜暂时保持距离。此外,香菜还具有温热、发疮的作用,故狐臭、口臭、胃溃疡、脚气、疮疡患者均不宜食用,否则会加重病情。香菜一般作调料,但不可多食。我国的名医华佗认为:患口臭、狐臭、龋齿、生疮的人,不宜吃芫荽,吃了反而会加重病。芫荽虽芳香,但多食会令人多忘、脚软、气虚。

查看详细
回复日期:2020-11-29 热度:336